食品安全小常识
食品安全,是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危害。
1、购买食物时,注意食品包装有无生产厂家、生产日期,是否过保质期,食品原料、营养成分是否标明,有无QS标识,不能购买三无产品。
2、打开食品包装,检查食品是否具有它应有的感官性状。不能食用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的食品,若蛋白质类食品发粘,渍脂类食品有油嚎味,碳水化合物有发酵的气味或饮料有异常沉淀物等等均不能食用。
3、不到无证摊贩处购买盒饭或食物,减少食物中毒的隐患。
4、注意个人卫生,自己的餐具洗净消毒,不用不洁容器盛装食品,不乱扔垃圾防止蚊蝇滋生。
5、少吃油炸、油煎食品。
食品购买“七要”与“七防”
一要看证件。要到持有效营业执照和《食品流通许可证》的经营场所购买有质量保障的食品。
二要看包装。看包装有无破损或外漏,包装装潢的文字、图案印刷是否工整清晰,是否仿冒知名品牌包装装潢。(如蒙牛与豪牛,伊利与伊俐,营养快线与营养抉线等)
三要看标签。看标签上生产企业的名称、地址、成分配料、质量等级、净含量等中文标志是否齐全。
四要看日期。看食品是否过了保质期,有无提前标注生产日期或涂改、伪造日期的情况。
五要看文号。看食品是否有卫生批准文号、生产批准文号、食品标签认可编号等;进口食品还要查看是否贴有激光防伪的“CIQ”标注。
六要认准“QS”标志。国家对所有的食品准入都纳入了QS强制性认证管理范围。发现无“QS”标志的食品,可向当地质监或工商部门举报。
七要及时索要购物凭证。购买食品尤其是直接入口的熟食品,一定要索取并保留好发票或收据,以备发生消费纠纷时举证。
伪劣食品防范“七字法”
防范“七字法”:即防“艳、白、反、长、散、低、小”。
一防“艳”。对颜色过分艳丽的食品要提防,如目前上市的草莓象蜡果一样又大又红又亮、咸菜梗亮黄诱人、瓶装的蕨菜鲜绿不褪色等,要留意是否有添加色素的问题。
二防“白”。凡是食品呈不正常不自然的白色,十有八九会有漂白剂、增白剂、面粉处理剂等化学品的危害。
三防“长”。尽量少吃保质期过长的食品,3℃贮藏的包装熟肉禽类产品采用巴氏杀菌的,保质期一般为7—30天。
四防“反”。就是防反自然生长的食物,如果食用过多可能对身体产生影响。
五防“小”。要提防小作坊式加工企业的产品,这类企业的食品平均抽样合格率最低,触目惊心的食品安全事件往往在这些企业出现。
六防“低”。“低”是指在价格上明显低于一般价格水平的食品,价格太低的食品大多有“猫腻”。
七防“散”。散就是散装食品,有些集贸市场销售的散装豆制品、散装熟食、酱菜等可能来自地下加工厂。
学生应注意的饮食卫生习惯
1、白开水是最好的饮料,一些饮料含有防腐剂、色素等,经常饮用不利于青少年健康。
2、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预防肠道寄生虫病的传播。
3、生吃的蔬菜和水果要洗干净后再吃,以免造成农药中毒。
4、选择食品时,要注意食品的生产日期、保质期。
5、尽量少吃或不吃剩饭菜,如果吃剩饭菜,一定要彻底加热,防止细菌性食物中毒。
6、不吃无卫生保障的生食食品,如生鱼片、生荸荠。
7、不吃无卫生保障的街头食品和外卖食品。
8、少吃油炸、烟熏、烧烤的食品,这类食品如制作不当会产生有毒物质。
预防食源性疾病的九项建议
1、不使用一次性塑料袋、餐盒装食物,自己携带饭盒既卫生又经济。
2、不买不食腐坏变质、污秽不洁及其它含有害物质的食物;不购买无厂名厂址和保质期等标识不全的食品。
3、不光顾无证无照的流动摊档和卫生条件不佳的饮食店;不随意购买、食用街头小摊贩出售的劣质食品、饮料。
4、不随便吃野菜、野果。野菜、野果的种类很多,其中有的含有对人体有害的毒素,缺乏经验的人很难辨别清楚,只有不随便吃野菜、野果,才能避免中毒,确保安全。
5、生吃瓜果要洗净。瓜果蔬菜在生长过程中不仅会沾染病菌、病毒、寄生虫卵,还有残留的农药、杀虫剂等,如果不清洗干净,不仅可能染上疾病,还可能造成农药中毒。
6、不饮用不洁净的水或者未煮沸的自来水。水是否干净,仅凭肉眼很难分清,清澈透明的水也可能含有病菌、病毒,喝开水最安全。
7、直接食用的瓜果应用洁净的水彻底清洗并尽可能去皮;不吃腐烂变质的食物,食物腐烂变质,就会味道变酸变苦,散发出异味儿,这是因为细菌大量繁殖引起的,吃了这些食物会造成食物中毒。
8、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勤洗手,用除菌香皂、洗手液洗手,减少“病从口入”的可能。
9、在进食的过程中如发现感官性状异常,应立即停止进食,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