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老了
头发白了,睡意昏沉
当你老了
走不动了,炉火旁打盹,
回忆青春。”
这首歌是否在你耳边响起?你会不会情不自禁的跟着哼唱?重阳节到了,你是否有给父母,爷爷奶奶打个电话?小编给你们一个小小的提示哦,就算再忙再累,记得打个电话回家!
重阳
当看到重阳节这三个字时,小编不禁想到了古代著名诗人王维写的一首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好啦,让我们一起回忆一下。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重阳节,早在战国已然形成,直到唐代走入民间,是固定在农历九月初九的一个传统佳节。根据《周易》的理论,“六”为阴数,“九”为阳数,所以九月九,就是九又重九、阳数相重的日子,这才有了“重阳节”的名称由来,也称“重九节”。
重阳节这天习俗很多,我们暂且把它分为四大主题:祭祖,登高,赏菊,最重要的是这也是一个尊老敬老的节日。接下来就让小编我来和你们唠嗑唠嗑。
01祭祖节
重阳节几乎是处在年尾时段最后一个最为重要的传统节日,它与除夕、清明、中元,并称为中国传统四大祭祖节日——由此也可看出重阳节在古人心目中的重要位置。
中国古代属于农耕社会,农业文明,是极其重视祖先经验的一种文明形态,因为必须要依靠前人总结的教训、祖先遗留的智慧来耕织种植,由此,就形成了一种 祖先崇拜的文化心理。中国古人,对于先祖的无限敬重、对于祭祀的高度重视,都由此文明根源而来。
02登高节
在古代,每逢九月初九,都要举家登高望远。望远,当然是为了观赏美景,观赏漫长的寒冬到来之前、最后的一瞬绚丽秋景;而登高,传说是为了避灾。
如今游览北京故宫,还能在御花园里看见一座太湖石造成的人工假山“堆秀山”,山上建有一座“御景亭”,是整个御花园的制高点。这处所在,就是每年重阳节皇帝率领后妃登高远眺的地方,虽然不能轻易出宫,但是宫廷也要与民间保持同步的节日礼俗。
其实,重阳节的登高望远,既是一种文体活动,也有一种哲学意味。
在一年秋暮之时登高望远,看似是将金色秋季的丰收景色尽收眼底,实则是将一年拼搏即将行至尾声的得失之间尽收眼底。
03菊花节
重阳节,落木萧萧下,群芳纷纷谢,此时只有菊花,盛放傲人骄姿,独揽天地秋意,所以,当中国文化中提起重阳的时候,就必与菊花紧密相连。
比如孟浩然唐诗里写“待到重阳日,还来旧菊花”,与友人把盏对菊、共话重阳;陶渊明更是喜爱菊花的代表之一。
所以,在独属于菊瓣长长的重阳深秋,菊花与重阳活动形影不离,重阳与菊香飘摇融为一体。
重阳,是一个赏菊的节日;菊花,是属于重阳的主角。因此重阳节的第三个节日主题,就是“菊花节”。
04敬老节
九,是数字中的最大数,九,是久长久远的谐音,因此九上又九、九九重阳,就有长长久久、长寿尊贵的隐喻在里面,重阳节由此有着为老人祝寿吉祥、祝祷长寿安康的节日寓意。
尊亲孝亲,该是任何家庭里永恒不改的话题;
敬老爱老,这是任何社会中体现文明的标度。
处在一年秋尽、行至岁末的重阳,如同经过一天运转、行至暮时的夕阳,提醒着人们去关爱、去感谢、去敬重,那些经历一生奉献、行至晚年的老者。
是时候尽孝了
有时候,一句最简单的问候,一次温暖的陪伴,能让他们开心好久
有空了就给家里人打打电话,多回家陪陪他们
给他们按按摩
给他们洗洗脚,陪他们聊聊天
爸爸给奶奶洗脚,妈妈给奶奶梳头,我也给妈妈梳头,一代一代地将孝顺这一传统美德发扬下去!
重阳节不仅仅是一个节日,它的存在更是对现代人,尤其是年轻人的一个提醒,那就是不管工作,事业有多忙,都不要忘记家里的父母,不要忘记经常给他们打个电话,聊聊家常;有空不要忘记常回家看看!
排版编辑 | 郭丽微
审核编辑 | 赵云 吴紫璇
责任编辑 | 秦娟
出品单位 | 新媒体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