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哨兵能不能加个减震?要不哨兵会很抖,那样对云台的压力太大”、“不行,你考虑哨兵的重量了吗”风暴战队QQ群里,一场别开生面的技术讨论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这个几年来累计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200余项、2017年首次参加大学生机器人大赛即拿下北部赛区一等奖、2018年便杀进全国十二强的风暴战队,一度被官方和其他学校高度赞誉为“北方黑马”。2020赛季新的比赛规则和机器人阵容确定后,战队立即重整旗鼓,决心以2019覆车之戒为警示,迎头赶上,再振雄威。
然而,“受新冠疫情影响,学校推迟开学,队员无法集中在实验室进行比赛设计、加工、验证等重要实践环节,虽然学校多措并举保障学生‘停课不停学’。但创新的核心是实践,尤其这个机器人比赛还需要团队合作,所以疫情还是给备赛及学生的其他科技创新工作带来很大程度的影响。”战队指导教师王江华说。
为保证备赛进度,在确保学生正常完成理论课“空中课堂”任务的前提下,风暴战队也探索、实施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实践模式。2月12日,指导教师王江华和队长周金鹏便线上组织战队动员会议,初步确定了线上学习、集中讨论、经验分享等备赛方式。统筹协调身处全国各地的队员,安排各组各人每日具体任务,任务考核标准,克服现实困难。切实保证学生“坐得住、有得学、学得好”。
战队五个小组分别由组长牵头,根据各自小组的特点,找准对策,疫情期间各显神通,团队上下勠力同心、干劲十足,师生携手唱响一首“复工进行曲”。
01
机械组
机械组负责作品零件的结构设计、加工和组装。疫情期间队员们通过网络平台,与指导老师交流意见看法,商讨研究设计问题,经过讨论研究设计出方案,由身处各地的队员完成模型设计并将初步的模型文件交由在校指导老师进行3D打印,听取反馈意见后,对设计内容优化调整、重复远程打印验证,直至设计定型。线上线下齐发力,切实保障了疫情期间设计进度。
02
硬件组
组内成员利用分散时间将历史参赛资料整理成文档方便查找与参考,在工作时间通过与其它小组讨论,确定电路布线、元器件选型和通讯需求。小组内通过腾讯会议、屏幕共享讨论硬件方案,反复与指导教师探讨验证后将PCB工程图交由工厂代加工。同时,根据预定方案列举所需要元件清单,交由战队物资管理人员分批购置,节省返校后物资购置时间。
03
视觉组
机器视觉组主要承担旋转靶标的检测、识别、跟踪和视觉定位工作。除了利用网络会议随时讨论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之外,他们还组织队员自学相关理论知识,编写代码构建训练模型,并将其用于比赛实践过程中。在家没有可识别机器人实物,队员便利用Opencv框架工具,由指导教师将学校现场的靶标运行实物拍成视频,小组成员对拍摄的视频进行装甲板检测识别并优化算法,进一步提高识别准确率。
04
电控组
仅用一台电脑便可随时随地敲代码,电控组充分发挥了小组优势,队员各自完成各自的代码测试,利用git等代码管理工具,相互协作,利用各种优质的开源代码,以及网上与其他优秀团队沟通交流,疫情期间已完成陀螺仪算法的优化设计、卡尔曼滤波函数的添加、对机器人主代码进行优化等任务。一旦疫情结束返校便可以立即进行机器人的上机联调。
05
运营组
宣传组员在这次创新实践类学习模式探讨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组织撰写机器人大赛设计报告、开展裁判系统测评、召开战队网络会议8次、组织连续签到49天、撰写微信公众号推文2篇、疫情期间积极与队员们进行沟通、调动队员们的积极性、开展各种模式进行战队宣传,为战队提供有力的精神支持和后勤保障。
风暴战队在疫情期间使用打破常规的不停教、不停学的创新型远程实践模式,可圈可点可赞,战队师生砥砺前行,全力减小了疫情对科技创新竞赛的影响。以实际行动展现了一群青年追梦人的担当和本色,在战“疫”期间交出了令人满意的“远程实践教学”答卷。
同时,战队师生表示,在当前学校“改革创新、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电信学院机器人团队将以此为契机,充分利用专业优势,努力在应急救援机器人研发,应急装备设计、应急控制技术研发与应用等方面努力进取,在专业团队、特色学科建设,科教研水平等方面着力跟进,培养更多应急管理技术人才,力争为学校成功转型升级和国家的应急管理事业贡献自己的专业力量。
制作:华北科技学院大学生新闻通讯社
来源:Ncist机器人战队
校对:刘梓萱、郝书饶
责编:周婉婷
审核:陈 骁、赵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