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学院简介
河北农业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的前身是成立于1995年的计算机科学系,是全国农业院校从事计算机教育最早的学院之一。现设计算机科学、数据科学与信息技术、网络工程和电子信息四个教学系,拥有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省级示范中心)、计算机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省级中心)、河北省农村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北省农业智能装备技术研究院、河北农业大数据协同创新中心、河北农业大学云计算与物联网研究所、河北省农业大数据重点实验室等教学科研机构。现为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单位,河北省高等学校计算机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单位,河北省高等院校计算机教育研究会理事长单位,河北省人工智能学会、河北省计算机学会、河北省农业系统工程学会、河北省网络空间安全学会、河北省电子学会副理事长单位等。
师资力量
学院现有教职工98人,专职教师79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33人,博士生导师6人,硕士生导师33人。自建院之初,学院就坚持“依章治学、严格管理、奖优汰劣、培育英才”的方针,突出加强基础、注重素质教育、拓宽专业口径、反映最新成果的办学思想,注重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学生在“互联网+”、挑战杯、天梯赛等全国等赛事中屡获殊荣,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好评。
学科实力
学院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物联网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四个本科专业。一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专业——农业信息化技术;两个硕士学位授权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农业信息化技术;一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专业—电子信息。在校本科学生1922人,硕士研究生67人,博士研究生7人。
学院对外交流合作广泛,与美国、英国、日本、新西兰等国家的5所大学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同时在北京、廊坊、保定、石家庄等建有7家企业实训实践基地。高素质的师资,完善的实验设施和共建平台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教研成果
在教学科研方面,学院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150余项,其中国家级4项,省部级25项;获得省部级奖励6项。省部级以上立项的教学研究课题7项,校级立项的教学研究课题18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6项;三门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或省级精品课程。
近五年来,学院教师在各类学术刊物发表论文363篇,其中被SCI、EI、ISTP检索86篇,出版教材、专著31部,获得发明专利15项。学院建有首批思科网络技术学院、华为信息与网络技术学院、华三网络学院、微软IT学院、INTEL软件学院,与ORACLE合建了WDP实验室,还加入了EMC2学院联盟。教学科研实验室总面积9100余平方米,仪器总价值2100万元。
专业介绍
0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一、培养目标: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面向“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人才需求,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数学、自然科学及计算机领域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计算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掌握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云计算等前沿技术,具备算法分析与设计、程序设计与实现、系统设计与开发等工程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
二、主要课程:离散数学、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与系统结构、操作系统、编译原理、计算机网络、编译原理、数据库系统原理、软件工程、计算机图形学、面向对象系统分析与设计、Java技术、web前端技术、B/S架构系统开发、Linux系统、云计算、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
三、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生紧跟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趋势,面向“互联网+”计算机应用领域相关产业,主要从事web/移动应用软件系统的分析、设计、开发、测试及维护工作,主要岗位包括:需求分析师、系统架构师、Java软件开发师、软件测试工程师、软件项目经理等核心职业岗位,以及软件系统运行与维护、软件营销等相关职业岗位,也可在高校或科研机构从事教学和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方向的相关科研工作。
02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一、培养目标: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与京津冀协同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信息处理算法设计、电子电路分析、应用电子系统开发等方面的能力,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较强实践能力,能在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相关企业和行政部门从事应用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调测、维护等工作的复合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主要课程:电路、数字信号处理、模拟电路、数字逻辑、通信原理、信号与系统、计算机网络、传感器原理、EDA技术、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嵌入式技术、DSP原理与应用等。
三、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生紧跟集成电路技术、新能源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发展趋势,适应产业数字化转型,面向电子信息产业,主要从事各种电子产品与设备的设计、装配、调试、检测、销售、应用及维护工作,主要岗位包括:电子电路设计工程师、集成电路设计/应用工程师、电子系统软件工程师等核心职业岗位以及技术支持与营销等相关职业岗位,也可从事机器人设计、5G系统运维等工作,还可在高校或科研机构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
03
物联网工程
一、培养目标: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与京津冀协同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物联网组网、物联网软件开发、物联网硬件开发等方面的能力,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较强实践能力,能在物联网相关企业和行政部门从事物联网的规划设计与开发工作的复合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主要课程:电路、信号与系统、模拟电路、传感器原理、通信原理、计算机网络、数字逻辑、智能卡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基础、近场无线通信技术、物联网组网技术、单片机原理与技术等。
三、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生紧跟互联网、新一代数字蜂窝通信技术发展潮流,适应数字经济快速发展,面向物联网行业,从事物联网的通信架构、网络协议、信息安全架构等的设计、开发、管理与维护工作。主要岗位包括:IT/IoT解决方案架构师、工业计算机工程师/程序员、用户体验设计师等核心职业岗位以及物联网相关设备技术支持与营销等相关职业岗位,也可从事智慧城市系统、智慧农业系统的设计开发等工作,还可在高校或科研机构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
04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一、培养目标: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与京津冀协同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数据科学和大数据技术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掌握大数据采集、存储、处理、分析与应用等技术,具有一定的大数据科学研究能力、大数据平台管理维护的实践工程能力,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具备应用大数据分析方法和开发技术,解决相关行业领域大数据应用需求的复合应用型高级人才。
二、主要课程:程序设计高级编程(JAVA)、离散数学、数据结构(JAVA)、操作系统与Linux实践、数据库原理与应用、Python程序设计、大数据开发基础(Hadoop)、大数据存储、大数据内存计算技术(Spark)、数据采集与预处理、应用统计分析与R语言、实用机器学习、大数据分析与挖掘、数据可视化技术、大数据应用案例等。
三、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生紧跟大数据发展潮流和人工智能发展趋势,适应各行业数据爆炸式快速增长,面向大数据相关行业,从事数据采集、存储、处理、分析、挖掘与展示等方面的开发、应用、管理和运行维护等方面的工作。主要岗位包括:大数据分析工程师、大数据处理工程师、大数据运维工程师、大数据可视化工程师、大数据开发工程师、大数据架构工程师以及大数据系统研发师等相关职业岗位,也可在高校或科研机构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
学生工作
学院现有在校生近2000名,专职辅导员5名,主要负责学生日常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多年来,学生工作仅仅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坚持“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的工作理念,以学生为本,服务学生成长成才。毕业生中涌现出很多在微软、京东、百度、华为、360等知名企业就业的学生的身影。8000余名毕业生在各行业、领域,风采非凡,为社会做出了很大贡献。
学生活动精彩剪影
学生党员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每年一度迎新生文艺晚会
2019年新生开学典礼
专业实习见习活动
参观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
专业竞赛学生风采
世界机器人大赛一等奖
全国物联网设计竞赛二等奖
第三届互联网+大赛银奖
计算机大赛—团体程序设计天梯赛
“大智移云物,百年学府读。
润物细无声,鹏程万里路。”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欢迎你!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招生视频)
现在大家是否了解了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还有什么疑问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进行留言
我们期待各位萌新们的到来
文案丨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审阅丨董鑫
编辑丨崔爽
校对丨师春祥 赵凌云孔晨曦 薛超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