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
迎
国
庆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上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判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中国共产党肩负着“四个伟大”(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历史使命,其中伟大梦想是指要经过不懈和长期的奋斗,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过程中,必然有规律性的路径、阶段。
一、站起来: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前提
“振兴中华”的口号是近代背景下提出的,走上伟大复兴的第一步,必须站起来,实现独立。面对苦难,中国人民没有屈服,而是挺起脊梁、奋起抗争,以百折不挠的精神,进行了一场场气壮山河的斗争,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史诗。站起来的标志是独立,建设新中国。
1921年,在中华民族内忧外患、社会危机空前深重的背景下,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诞生了。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1919年-1949年是中国历史上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下总结15个具有标志性的历史事件或内容来梗概这一阶段的历史面向。
五四运动: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发生在北京的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阶层共同参与的,通过示威游行、请愿、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种形式进行的爱国运动,是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又称“五**雷”。
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华民族命运开始转折
中国共产党成立,标志着中华民族的命运开始发生历史性根本性的转折,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
五卅运动:揭开了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国民大革命)的序幕
五卅(sà)运动是一次伟大的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它大大提高了全国人民的觉悟程度和组织力量,在全国范围内为北伐战争准备了群众基础,并将国民革命推向高潮,从而揭开了1925-1927年中国大革命的序幕。
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1927年8月1日,根据中共中央的决定,在周恩来为书记的中共前敌委员会和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领导下,党所掌握和影响的国民革命军等武装两万余人,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占领了南昌。这次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地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红军的反围剿斗争:革命根据地的发展与巩固
1930-1934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红军经过五年艰苦曲折的游击战争,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多次“进剿”与“会剿”,并在十余个省先后开辟了大小十多块革命根据地。
长征: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事业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工农红军经过两年艰苦曲折的游击战争,摆脱了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成功实现了战略性转移。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期间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红一方面军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万里长征的胜利结束。
遵义会议: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的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其重要的扩大会议。这次会议,在极端危急的历史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在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历史上,是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
1936年12月12日,在中国共产党的感召下,张学良、杨虎城两位将军对蒋介石发动“兵谏”,扣押蒋介石。在国内矛盾濒临激化,全国即将陷入分裂之时,中国共产党的介入调解成为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关键。它的发生及和平解决,基本结束了长达十年的内战,开始了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一致抗日的新阶段,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日热情,奠定了全民族抗战的基础,成为由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时局转换的枢纽。
《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摈弃前嫌,共赴国难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后,8月9日,中共中央随即派朱德、周恩来、叶剑英飞赴南京,共商国是。8月12日,中共代表周恩来、朱德又同南京张冲、邵力子、康泽商讨中共起草的《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在民族大义面前,中国共产党抛弃旧有成见,全面促成国共两党的第二次合作,共赴国难,在国家的生死存亡之际挽救了中华民族。
敌后抗日根据地: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战争的中流砥柱
敌后抗日根据地是1937年至1945年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沦陷区建立的反抗日本占领军的统治而建立的根据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华南人民抗日游击队和其他抗日军队,在日本侵略军占领的广大地区内,广泛的发动、组织和武装群众,开展游击战争,组织抗日政权,使这些地区成为坚持敌后抗战的根据地,为争取抗日战争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百团大战:极大地振奋了全国的抗战信心
1940年8月-1941年初,八路军在华北敌后发动的一次大规模进攻和反“扫荡”的战役,由于参战兵力达105个团 ,故称“百团大战”。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百团大战展示了中国军民顽强不屈的抗争精神和源源不竭的抗争力量,给侵华日军以沉痛的打击,同时以华北的胜利影响全国战局,制止国民党内存在的妥协危机。
中共七大: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召开。七大通过了新的党章,确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统一的毛泽东思想作为全党一切工作的指针。这次大会作为“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而载入史册。它为党领导人民去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的深厚基础,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三大战役: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基础
三大战役是指1948年9月12日至1949年1月3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队进行的战略决战,包括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三场战略性战役。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历时142天,共争取起义、投诚、接受和平改编与歼灭国民党正规军144个师,非正规军29个师,合计共154万余人。三大战役使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基本上被消灭,它的胜利,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基础。
渡江战役:国民党反动派在大陆统治的结束
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以木帆船为主要航渡工具,一举突破国民党军的长江防线,并以运动战和城市攻坚战相结合,合围并歼灭其重兵集团,攻占了总统府,这标志着国民党反动派在中国大陆统治的终结。为而后解放华东全境和向华南、西南地区进军创造了重要条件,加速了全国的解放。
新中国建立: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同志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华民族实现了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新中国的建立,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二、富起来: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基础
以下总结10个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建设时期的标志内容来展示我国从一穷二白到富起来的历史进程:
(一)过渡时期总路线:一化三改,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体制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过渡时期总路线是“一化三改”、“一体两翼”的总路线。通过“一化三改”使得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得以建立,为当代中国的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二)探索中的曲折发展:道路曲折,前途光明
中国从1956年中共八大以来到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尽管经历过严重的挫折,但从总体上来说,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是巨大的,主要表现在建立了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提高,文化、教育、医疗、科技事业有了长足发展;国际地位有了显著提升,国际环境有了较大改善。毛泽东主席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顶住外部各种影响和压力,坚持不懈地探索,将永远载入国家史册。
(三)十一届三中全会:解放思想,拨乱反正
1978年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结束了文革后两年中党的工作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实现了建国以来党的历史的伟大转折。这个伟大转折,是全局性的、根本性的:第一,全会实现了思想路线的拔乱反正。第二,全会恢复了党的民主集中制的传统。第三,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启动了农村改革的新进程。第四,全会开始了系统地清理重大历史是非的拨乱反正。
(四)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经济改革的先驱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农民以家庭为单位,向集体经济组织承包土地等生产资料和生产任务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形式。它是中国自1978年后到现阶段农村逐渐确立和开展起来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其表现方式是在农业生产中农户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承包经营集体的土地和其他大型生产资料按照合同规定自主地进行生产和经营。其经营收入除按合同规定上缴一小部分给集体及缴纳国家税金外,全部归于农户,2006年全面取消农业税后,一切土地收成全部归于农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变中国农村旧的经营管理体制,解放农村生产力,调动广大农民的生产经营积极性。
(五)国有企业改革:城镇经济改革的成果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有企业改革是我国对内改革的重要内容,以扩大企业自主权试点为突破口,主要内容是扩权、减税、让利,给企业一定的自主财产和经营权利,1992年后是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的改革。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确立了建立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现代企业制度的国有企业改革方向,使企业真正成为市场主体。推进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从总体上增强国有企业的活力和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对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持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巩固社会主义制度,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五)国有企业改革:城镇经济改革的成果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有企业改革是我国对内改革的重要内容,以扩大企业自主权试点为突破口,主要内容是扩权、减税、让利,给企业一定的自主财产和经营权利,1992年后是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的改革。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确立了建立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现代企业制度的国有企业改革方向,使企业真正成为市场主体。推进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从总体上增强国有企业的活力和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对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持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巩固社会主义制度,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六)对外开放格局: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成果
对外开放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实行对外开放,一个关键是要正确地对待资本主义社会创造的现代文明成果。邓小平明确表示:“我们要有计划、有原则地引进技术和其他对我们有益的东西,但是我们决不学习和引进资本主义制度,决不学习和引进各种丑恶颓废的东西。对外开放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原则,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反对走资本主义道路。既不能因噎废食,对国外的东西一概加以拒斥,从而放慢对外开放的步伐,也不能对国外的东西不加批判地全盘接受,甚至以各种形式主张全盘西化。”当前,我国已形成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深化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改革开放所建立的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时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共十四大正式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自党的十四大(1992年10月12~18日)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以来,至今(2020年)已二十八年。这二十八年来,我们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无论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研究还是在实际改革中,都取得了显著成就。
(八)邓小平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起点
邓小平理论是以邓小平为主要创立者、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的理论。邓小平理论被中国共产党看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大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获得的与苏联模式不同的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理论总结。邓小平理论是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科学认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九)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江泽民同志在2000年2月25日在广东省考察工作时,从全面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和如何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出发,首次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行了比较全面的阐述。具体内容为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十)科学发展观: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的方法论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中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中国发展要求,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战略思想。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2003年7月28日的讲话中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的方法论--科学发展观,也是中国共产党的重大战略思想。
三、强起来: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保障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是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2050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下五个战略是我们强起来的具体表现:
①科技强国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为建设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提供有力支撑,强化战略科技力量。
②文化强国战略,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③教育强国战略,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
④健康强国战略,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
⑤国防强国战略,实现中国梦、强军梦。
●
回望过往 展望未来
进入新时代,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只有在接续奋斗中才能实现。党的十九大提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作出新的战略安排。再有30多年,经过党和人民的团结奋斗,中国将成为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将一步步变为现实。
视频制作:陈凯杰 赵家纪 郭义江
文字内容:特别鸣谢思政教研室 李阳老师
排版:荣士辉 陈发琦
指导老师:刘晓霞 吕梦桃
投稿邮箱:bdlgxyw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