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里村,隶属于承德市围场县银窝沟乡,地处海拔900米的燕山北麓深处。燕山大学党委高度重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自2016年起向银里村派驻精准脱贫驻村工作队,在接续两届扶贫工作队的辛勤付出下,该村已经由当年贫穷的小山村变身为国家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河北省美丽乡村建设精品村、围场县乡村旅游示范村、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基地、秦皇岛市美术家协会写生基地等远近闻名的“明星村”。
01
精准落实扶贫政策,顺利完成脱贫任务
2016年,银里由散落在山间的6个自然村组成,最南端最偏僻的自然村就是这14户人家的一片土房子。出入不便、提心吊胆住危房,吃水难是住在这里的35名村民的生活常态。驻村工作队与**商议后,利用国家相关扶贫政策,作出了将这些村民易地搬迁的决定。跑项目、找资金、施工建设……,在2018年底,14户35人集中搬迁到距离村部不远的一排排新房子里。人均25平方米,青砖红瓦,独立卫生间,自来水入户,统一配备暖气,较之以前的破土房,用村民们的话就是“鸟枪换炮,不比城里人差了”。
2018年10月,银里村成功退出贫困村序列。2019年10月顺利实现整村全部贫困户脱贫目标。从2016年到现在,银里村的人均收入已经翻了两番,达到一万一千多元。
02
志智双扶,多元化促进产业发展
怎样才能引领百姓脱贫致富奔小康?首先得让村民转变观念,提升眼界。驻村工作队专门建立了旨在提升村民致富能力的“银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教室”,按季度开展技能培训;专门成立向党员干部推荐好书、共同学习提高的“银里读书会”,每月开讲。同时,委托燕山大学学生创业团队设计的互动式、工作型银里网站正式上线运行;银燕广播站定期开播,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市场信息和村情信息;创建“叶子上的银里”微信公众号,有关注量已达1万多人,“银里村民交流群”微信群传递着村里正能量;还带领银里村民先后赴石家庄、衡水、秦皇岛、天津等地考察学习。这些活动让银里村民开拓了眼界,学到先进农村发展经验,脱贫致富的信心被调动起来。
依托村庄自然资源,结合村民启智后的多元需求,紧跟县域经济发展趋势,工作队带领村民探索出了一条集“游、种、养、采、工、康、商”于一体的独特致富道路。以乡村旅游为中心,工作队带领村集体建立了静美银里农宅旅游专业合作社、银里酒店服务有限公司、食品烘干机机械厂、露营基地、银里种植专业合作社和注册了银里商标的电商平台等集体产业。五年来,结合省美丽乡村建设工程,全村实施了美化、绿化、亮化、改宅工程;结合易地搬迁工程,打造了银里新民居生活示范区、露营基地、中药材种植观光园;寻求社会资金,改造旧碾坊、修葺百年老井、扇车等农机具,打造农村传统手工业文化广场,丰富了乡村旅游资源;聚焦防贫脱贫长效机制,建设了夕阳红老年人日间互助中心;经过持续建设,已将银里村打造成艺术采风写生、农村养老康养、露营体验、户外素质拓展、研学实践基地以及房车自驾车旅行等极具乡村特色的深度旅游田园综合体。作为围场县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基地,银里村的发展模式得到前来考察的全省各地乃至周边省市扶贫干部、**的啧啧称赞。
03
教育扶贫阻断贫穷代际传递,植入致富基因
2016年扶贫伊始,这个660人的封闭偏远小山村,建国后只出过1个本科生、1个大专生、2个中专生,绝大多数中年人仅有初中学历,50岁以上村民多数是小学水平或文盲。文化落后激发了燕山大学扶贫工作队贯穿性实施教育扶贫的决心。对于村内的在学学生,工作队通过全对象帮扶,实现了多元优质教育资源保障。5年来,银里村已有13人考入大学深造,现有19人就读高中,实现了高考升学率100%、初中升入高中(高职)率100%和义务教育入学率100%。
“七彩银里”旅游产业着重发展艺术写生实习、青少年假期营、中小学生研学教育、大学生社会实践等差异化旅游项目。每到假期,外来大学生、培训教师、城市儿童开展互动课堂、爱心捐助、科普教育等各种活动,使本村159名中小学生都能参与获益。通过认真落实国家“两免一补”、幼儿园补贴、“雨露计划”等贫困学生教育专项补贴,使原有10名贫困儿童就学得到保障。驻村工作队还积极联系学校和校外爱心人士捐资捐物助学,贫困儿童每年平均获资助2000元。村里唯一的学龄自闭症儿童,也通过帮扶责任人多方联系,进入承德市特教学校,实现了义务教育阶段零辍学。每到高考季、考研季,扶贫干部又成了义务报考志愿指导员。2017年,燕山大学为更好地帮扶围场县脱贫摘帽,将围场县第一中学列为燕山大学优秀生源基地。通过持续跟踪指导,银里村第一批教育帮扶对象2016年参加高考学生今年分别考取研究生、找到满意工作,这不光改变了他们各自家庭的发展轨迹,也给世代务农的乡亲们树立了榜样。
10月10日,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公布了“第三届省属高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典型项目”推选结果,燕山大学报送的《燕山大学教育扶贫铺就“七彩银里”幸福路》项目入选全国30个典型项目。
河北省教育厅官微
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