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原科技学院各学院通过丰富的形式,扎实推进“把灾难当教材,与祖国共成长”主题教育活动,各学院党务工作负责人切实扛起责任,不断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引领,把灾难当教材、把困难当磨砺,与祖国共成长。
教育学院党总支副书记 卜标标
疫情就是命令,责任需要担当。灾难面前,教育学院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育人优势,引导学生心系祖国、服务人民,着力培养具有家国情怀的有担当、有责任的新时代大学生。
一、立足时代精神,厚植家国情怀。着力打造“有故事、有温度、有情怀”的思政教育,让“四史”教育活起来。要求各支部书记在灾难期间,结合党史讲好党课,激发学生党员的爱国之情、树立学生党员报国之志、践行学生党员的报国之行;各辅导员老师开好线上主题班会,利用线上班会引导学生从党的百年征程中汲取精神养分,以家国天下为重,坚定理想信念,把灾难当教材,与祖国共成长。
二、立足专业特色,强化使命担当。教育学院一方面引导学生发挥专业特长创作剪纸、书画、视频等各类抗疫题材美育作品200余份,展现新时代青年担当;另一方面号召学生党员、学生干部逆流而上,冲锋第一线,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在学校他们是可爱大学生,在疫情期间他们是最美“逆行者”,他们配合属地部门防控、检测、录入信息、采购物资等,用实际行动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青春力量。
三、立足社会实践,培育奉献精神。假期续航工程长期以来是教育学院的品牌活动,洪涝灾害和疫情伊始,教育学院号召学生走进基层,开展爱心公益、抗击疫情等志愿服务,引导学生积极奉献;开展灾难期间行业观察调研、生涯人物访谈,以手中之笔,书写真善美,宣传正能量。
四、立足网络平台,传递正能量。学院微信公众号“教范er生活”从7月21日即推出洪涝与防疫相关推文,内容从抗击灾难进度到防疫科普再到致敬身边抗疫学生,学院微信公众号将全国一心抗疫的正能量源源不断输送给每位学生。在学院营造责任、奉献、奋斗的正能量。
商学院副院长 李开辉
连日来,面对汛情叠加疫情的双重压力,在学校的统一部署下,商学院师生积极应对,科学防控,全力筑牢汛情、疫情安全堤坝。
商学院党总支带领党员和志愿者冲锋在前,前往河南省科技馆片区积极参与抢险救援,并带领学院教职工参与学校灾后重建,搬运物资,转移学生,让党旗始终在一线飘扬。及时召开全体辅导员线上会议,积极宣传政府和学校的防疫、防汛工作部署,做好政策解读,教育引导学生履行防疫责任,积极参与所在社区的疫情防控工作。
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厚植家国情怀,就要始终心系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要在灾难中学会感恩和担当,守望相助、共克时艰。疫情之下,我们感动白衣执甲、逆风而行的果敢,洪水之中,我们感恩挺身而出、逆水前行的担当。新的学期即将开始,要充分挖掘在疫情、防汛中涌现出来的典型事迹,及时通过微信、微博等媒体广泛宣传,传播正能量,上好新学期爱国主义思政课。
机电与工程学院院长助理 李欣洁
2021年注定是不平静的一年。汛情还未完全消退,疫情却突然袭来。这是一场看不见敌人的“战场”,面对严峻考验,为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对防汛救灾、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指示,机电工程学院广大师生主动请缨,冲锋在前,奋战一线,不缺执行力,为抗洪、抗疫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2021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把灾难当教材,引领学生成长。一是把灾难融入教材,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引领。习近平总书记说:“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防汛救灾和疫情防控狙击战打响,在这危难时刻,广大党员干部带头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挺身而出、英勇奋战,这也进一步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科学真理。二是把灾难当教材,讲好防汛、疫情微课。机电工程学院积极筑牢网络阵地,精准发挥“互联网+思政”融合联动的思想引领优势,以防汛救灾、疫情防控时期的德育教育为主题,通过线上班会、公众号、抖音等网络新媒体形式向学生讲好我们身边的河南优秀儿女抗洪抗疫的生动故事,带动青年学生听党召唤、迎难而上,在做好自身防护的前提下参与到政府和专业机构统一组织的志愿服务中,以实际行动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
外国语学院党总支书记 胡杰
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是做好抗灾救灾和疫情防控工作的客观需要,也是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利契机,在工作中可把握以下四点:
一是加强爱党与爱国主义教育,坚定自信心。党领导人民抗击疫情和抗洪救灾的伟大实践,是一堂感人至深的爱党和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大课。我们要充分利用好这部实践教材,上好这堂实践大课,通过多种形式向大学生讲清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优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比较优势,向他们推送党领导人民抗击疫情的感人故事,向他们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实践案例,向他们传播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爱精神。
二是加强信息沟通和舆论引导。特别是当前疫情防控处于关键时期,各种信息鱼龙混杂,我们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畅通有效的信息沟通渠道,认真听取学生的意见建议,及时回应学生的重大关切,保障学生的知情权。要搭建好学生班级、党团支部、学生组织等多层面的在线交流平台,让大学生们在交流沟通中互相关心、互相鼓励、互相帮助,不断提升应对和战胜重大灾害的坚定信心。
三是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消除学生心理上的恐慌感。面对突如其来的重大灾难,大学生缺乏足够的生活阅历和必要的心理准备,难免会产生恐慌情绪和心理压力。我们要充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开通心理咨询热线等形式,帮助大学生做好个人心理调适,特别是对于身在疫区的学生,要主动联系、主动关心,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疫情,消除恐慌感,减轻心理压力和负担。
四是培养学生科学防疫,健康生活的良好习惯。组织学生学习预防新冠肺炎病毒感染的科普知识和实用技巧,引导学生合理安排好学习与休息,降低病毒感染的风险。同时要鼓励学生学以致用,做好身边人的预防病毒感染的宣传和防护工作。并以此影响家庭、朋友,起到积极的正面引导作用。
土木建筑工程学院院长助理 刘鑫
突如其来的汛情和严峻的疫情,是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次重大考验。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我们要充分利用资源,以“把灾难当教材,与祖国共成长”为主题,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帮助学生早日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坚定信心,增强使命担当教育。强化学生的国家意识和民族意识,培养他们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教育学生坚定文化自信,引导他们自觉继承并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学生充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帮助他们筑牢制度自信的思想根基。
遵纪守法,突出纪律自觉教育。当前正是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全民遵纪守法对于维持经济社会的正常运转显得尤为重要。帮助学生切实增强纪律意识和法治意识,引导学生从纪律和法治的角度理性看待特殊时期的防控举措,自觉配合各项防控工作,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早日赢得这场战斗的胜利作出应有的贡献。
主动担当,增强责任意识教育。引导青年学生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关于抗击汛情防控和阻击疫情号召,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主动报名参加所在社区党支部或者村支部相关志愿服务活动、“返家乡”、“三下乡”等社会实践活动,积极参与到抗洪抢险、灾后重建和阻击疫情的工作之中,筑起抗洪战疫的青春防线。
坚持防控,突出身心健康教育。增强学生的健康意识,培养学生的健康行为,锻造学生的心理韧性,加强疫情防护的宣传和教育,重视心理疏导。
文学与传媒学院副院长 王贺振
根据当前形势及学生所处的环境,广泛开展线上教育,树立先进典型,让学生在保证自身安全的情况下,为家乡为身边人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践行把灾难当教材,与祖国共成长的理念。
一、灾难发生反应迅速,思想教育持续跟进。灾难发生时,文传学院召开紧急党政联席会议,并做出安排,分工到人,要求第一时间与全体学生取得联系,确保学生安全;洪灾及疫情两次灾难的思想教育一直持续至今。
二、先进事迹不断涌现,教育方式灵活多样。在广泛发动教育学生后文传学院涌现出大量的先进事迹,经过筛选审核目前有15人作为思政教育的学生事迹;利用线上主题班会、先进事迹视频宣传等方式进行思政教育。
三、心理问题学生定期疏导,灾区严重学生每日沟通。文传学院主动结合学工处心理健康中心由心理老师和辅导员共同为心理问题学生进行定期疏导;灾区比较严重的学生,比如卫辉、新乡、滑县、郑州、鹤壁等区域内的学生进行每日沟通。
四、灾情疫情研判会议定期召开,总结工作有序推进。根据省市学校发布的信息,文传学院灾情疫情会议不间断的进行,保证了与学生的及时沟通,也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学校与他们一起共同抵御灾难,坚定学生信心;工作总结也让我们推进下一步工作有了基础。
艺术学院党总支书记 陈诚
一、坚持多方联动,凝聚育人合力。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时,辅导员应始终坚持以生为本、扛起责任。首先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决策部署和学校各部门工作要求,及时掌握突发公共事件防控各项准确信息,做好上传下达工作。同时要善于总结和提炼突发公共事件防控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素材,厚植学生爱国情怀,引导学生坚定“四个自信”。面对大学生出现的焦虑情绪、恐慌心理,心理健康教师应坚持育心与育德相结合,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与此同时,艺术学院积极探索突发公共事件防控工作与党建工作、共青团工作对接融合的有效模式,充分发挥党团组织师生骨干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影响力和带动作用。
二、占据网络阵地,创新育人方式。在“互联网 +”大背景下,艺术学院努力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和手段,主动占领网络阵地,用好互联网媒介。艺术学院通过官方艺术学院公众号、学院网站等平台,对于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难点问题敢于回应、善于发声。积极引导大学生不信谣、不传谣,增强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鼓励师生通过钉钉群、微信群等途径,开展主题团日、主题班会等学生活动,普及公共卫生知识。同时应积极发动师生,通过创作优秀的网络文化作品,加强对网络舆论的引导,宣传国家和社会在应对突发事件过程中,采取的有力措施及相关要求,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精彩推荐
把灾难当教材,与祖国共成长——土木建筑工程学院统筹做好疫情防控与灾后重建工作
你的录取通知书正在寄出!
编辑|杨慧珂
校对 |李思婕
审核 |宋蕊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