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郑工故事 || 徐东华:平凡岗位上的一种坚守

郑州工程技术学院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讲述郑工故事 || 徐东华:平凡岗位上的一种坚守

编者按:巍巍华夏,苦难辉煌。每次大灾,大考之后,都必然是力量的拔节生长,都必然是精神的淬火成钢。迎大战,应大考,中国共产党到底“能不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到底“行不行”、生活在社会主义中国到底“美不美”,举世在关注,学子在思考。抗击疫情取得显著成效的宝贵经验,正是我们引领学生立德成人的最佳教材,引领学生立志成才的最佳素材。“把灾难当教材,与祖国共成长”,从今日起,学校官微开辟《讲述郑工故事》,小编在此期待您的投稿。

七月的洪灾,八月的疫情反扑,让我们度过了一个难忘的暑假。作为一名基层教师,积极投身各项活动中,发挥力所能及的一点作用。作为郑工一员,微光有我。

抗洪有我

徐东华老师作为特殊教育学院一名教师,民革党员,洪灾期间积极响应学校号召,加入抗洪突击队,第一时间进入学院实训室查看受损情况,并参与金河校区配电房受损设备的搬运工作。他说,虽然做的是一些小事,但是作为学校一员,为减少学校损失而自豪。洪灾过后积极捐款捐物,参加民革郑州工程技术学院委员会开展的“‘郑’在行动救灾捐助活动”,深入新密灾区,开展救灾和物资搬运活动。

郑州工程技术学院

在新密灾区搬运捐赠物资

抗疫有我

疫情期间,以共战疫情为契机,把灾难当教材,发挥专业特点,发动艺术设计专业聋生开展“惠济手绘抗疫图鉴”活动。同学们踊跃参加,进行惠济区抗疫图片创作,以饱满的热情,在较短时间内圆满完成任务,其中四幅作品在“惠济发布”、“网信郑州”等官方平台发布。通过这些活动,既展现了聋人大学生的时代担当,也让学生们感受到志愿者的辛苦付出,抗疫成果来之不易。同学们目睹医务人员身穿防护服长时间工作晕倒,为向医务工作者致敬,创作“我们在一起”雕塑作品,表达对医务工作者的敬佩之情,抽象造型的医务工作者筑起一道防疫铁壁,坚定的形体展示必胜的信念——“有我们在,防疫必赢”。

郑州工程技术学院

郑州工程技术学院

发挥聋生优势,实践无声世界让艺术更精彩理念

2019年,徐东华老师带领艺术设计专业六位聋生组成创新创业团队,根据聋生优势特点,由浮雕到圆雕,制定手工艺培训计划,强调手工技艺。节假日、礼拜天,工作室常常都能见到他和学生们努力工作的身影,制泥、雕刻、阴干、打磨、上釉、烧制......功夫不负有心人,所出的作品受到了大家认可,学生们也有了长足的进步,他感到欣慰的同时更多的是感到责任的重大。同学们毕业后,每个月拿出自己的工资给学生们租房、发生活费,帮助开拓销售渠道,默默地践行着“聋人除了听,其他什么都行”的信念,相信他们总有一天会自食其力,走的更好更远。如果成功了,可以为聋人手工艺术多一种可能性,也会起到引领作用,形成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在学院大力支持下,经过两年多的发展,聋人手工陶艺创新创业项目已步入稳定发展期,形成老生带新生技艺传承,创新开发与生产销售协调发展的良性模式,研制开发三个大类百余款产品,荣获二十多项荣誉,为聋生群体投身文化事业中来,创造了更多学习与就业机会,展现自身社会价值。

八月的疫情期间,他没有坐以待毙,在带领同学们做好疫情防疫工作的前提下,利用这段时间进行总结和反思,团队成员分配任务进入创作状态,发挥所思所想,以传统文化研究为基础不断的完善设计手稿,线下绘制,线上讲解,为下一步的产品制作提供创意储备。同学们也在不断的改进中磨练审美,提高创新意识。

郑州工程技术学院

为聋生进行造型技法示范

郑州工程技术学院

聋生团队研制开发的产品一角

作为郑工的一员,徐东华老师在工作中找到了自身价值,明确了自己的责任和使命,不断的成长。在平凡岗位中坚守教育初心,用行动点亮微光。


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

审 核 | 统 筹:吕 村

责 任 编 辑 :韩燕飞

编 辑:王艺昕

内容来源:特殊教育学院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河南本科院校-郑州工程技术学院-微高校-院校号-郑州工程技术学院-讲述郑工故事 || 徐东华:平凡岗位上的一种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