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 王世翔
思政第一课想法感悟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举足轻重、不可替代,上好“第一课”尤为重要,要立足大思政工作格局,按照“八个相统一”要求,讲透党的创新理论,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与行动价值》等内容,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价值追求、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讲好党的光辉历程,从历史维度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伟大成就、成功密码;讲实人民的伟大实践,通过生动案例尤其是抗灾防疫等实践,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党领导人民迸发的创造伟力、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人民至上理念、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讲清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引导学生持续增强“四个自信”、“四个认同”,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自觉将“小我”融入“大我”,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贡献力量、实现价值。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卢华东
“把灾难当教材、与祖国共成长”。目前,我校思政课教师纷纷表示,守初心、担使命,上好防汛救灾和疫情防控主题思政大课:一是用全省人民风雨同舟、众志成城、守望相助的防洪战“疫”感人故事,阐释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二是用党中央和习总书记对灾区人民的关怀和鼓舞,阐释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和伟大的建党精神。三是用全国各地驰援河南的生动事例,阐释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认真筛选教学案例、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在课堂上强化价值引领,提升学生学思践悟的能力,教育广大青年学生进一步提升政治觉悟、砥砺品格、不断增强志气、骨气、底气,不负韶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征程中谱写青春华章。
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 陈蕾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把为人民造福的事业推向前进,贏得了中国人民的衷心拥护和支持。在当前河南省的防汛抗疫工作中,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中国共产党人充分发扬“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精神,带领灾难中的河南人民排除万难,战胜灾难。作为思政课教师,我们要把学习百年党史和学习七一讲话精神结合起来,把伟大建党精神与当前的抗灾防疫工作结合起来,把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集体主义精神与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越性结合起来,把艰苦环境的磨砺与当代青年的成长结合起来,以中国共产党百年来践行“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为现实基础,构建百年大思政格局。让当代大学生在建党百年的伟大时刻,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深刻感受中华民族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的力量,深刻体悟中原儿女英勇拼搏、不畏艰难的精神。
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 陈凤敏
2021的暑假对我们来说极不平凡,百年不遇的洪涝灾害突如起来,紧接着的新冠疫情又不期而至,河南人民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双重灾难的严重威胁和生死考验。在巨大的灾难面前,全省人民戮力同心,众志成城,临危不惧,英勇奋斗,周边兄弟省份武警战士等的大力援助,已经取得了战胜洪水和疫情的胜利,共同谱写了一曲生动的爱党爱国、风雨同舟、守望相助、共克时艰、一方在难、八方支援、共产党员挺身在前,奋勇当先、敢于胜利的动人乐章。
新的学期即将开始,做为思政课教师,我会在第一时间把抗洪救灾和疫情防控中涌现出来的感人事迹和精神力量贯穿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教学之中,增强理论的时代性和穿透力,用真情感染学生,用真理打动学生,用科学武装学生,用价值引领学生;更要着重从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角度,讲透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什么好,让同学们深刻理解中国力量、中国速度、中国精神,从而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自身实际行动积极践行新时代青年学子的使命,积极投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勇做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 李志娟
风雨无情,人间有爱!巍巍华夏,苦难辉煌。
一场风雨,一次考验,一堂大课。一场突如其来的特大暴雨,让我们更深刻的明白了全国各族人民心连心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真切含义与重要意义,也再次昭告世人,在中国这块土地上,人民的生命是第一位的,人民子弟兵是靠得住的,灾难面前人性的光辉是灿烂辉煌的!因为党和国家”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因为我们的文化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团结互助共克时艰;所以我们有战胜灾难的信心、决心和能力。作为立德树人、铸魂育人的思政课教师要深入挖掘战“洪灾”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把灾情危机化为思政课教育契机,把党领导人民抗击疫情的鲜活案例及时进教案进课堂,把中国共产党强有力领导的政治优势,把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把中国人民团结奋进、迎难而上的民族精神等,通过一个个鲜活案例讲好思政课,教育好我们的学生,要把灾难当教材,把困难当磨砺,与祖国共成长。思政课教师要去完成这场生命教育、信念教育、科学教育与道德教育,大力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在灾难面前,要学习自救和灾后防疫知识,并学以致用;学会理解、感恩,争做平凡英雄。让学生能感知来自国家和民族的力量;越是在无情的灾难面前,越是能感受“中国”二字带来的温暖与幸福。
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 王巧慧
2021年8月31日上午9点至11点, 王巧慧老师认真学习了由安阳市教育局组织的“感党恩,跟党走,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集体备课会。通过学习,她认为作为思政课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深入研究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过程中所形成的精神谱系,分析每个时期党的具体精神所具有的内涵、形成机理、时代价值,并将这些成果融入教学过程,赓续精神血脉,凝聚奋进力量;其次,深入挖掘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中英雄人物的光辉事迹和精神品格,有效融入课堂教学,培养大学生学习英雄、敬仰英雄的自觉意识,提升大学生的精神境界;最后,深入思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国所面临的国情、党情和世情,增强忧患意识和使命意识,将民族复兴的国家梦与过上美好生活的个人梦有机结合,立足工作、生活实际,以顽强拼搏、不懈奋斗的精神推动国家繁荣、社会发展、家族兴旺和个人进步。
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 王艳飞
如何上好开学高校思政第一课?
习近平总书记在思政教师座谈会上明确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这一论断讲清了讲好思政课对高校履行自身使命的重要意义。作为高校思政课教师,讲好思政课是关键,尤其要讲好开学思政第一课。结合思政课教学实际,讲好思政第一课要在以下三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要注重教学内容创新。高校思政课教师要以河南抗洪防疫先进典型为教材,讲清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筑牢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厚植他们的家国情怀,教育他们将小我融入大我、个人梦与中国梦紧密结合起来,坚定不移地听党话、跟党走;二是要实现思政课教学话语转换。高校思政课教师必须结合“中国共产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史”,用贴近学生实际的生活化语言去讲述好抗洪防疫中我们党“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执政理念和“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大无畏气概;诠释好“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建党精神;讲清楚青春学子的历史使命和担当,进一步增强他们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三是要探索思政课教学方式方法。当前,我们正处于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新时代,面对的是年轻的“00后”的大学生,高校思政课必须紧跟时代变化,适应学生的时代要求,以学生所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如互动式教学、专题式教学、多媒体教学及微课、慕课、微电影、文艺展演等来实施课堂教学,既有利于彰显思政课的活力,也有利于提升教学效果。
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 李俊
第一,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初的50余名党员,发展成为拥有9500多万名党员、领导着14亿多人口大国、具有重大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在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执政70多年,领导人民开辟了实现民族复兴和国家现代化的正确道路,得到了中国人民最广泛的支持和拥护。中国共产党人之所以坚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所以坚信革命事业终将成功,就在于他们始终坚守共产主义的崇高信仰和改变国家、民族命运的远大理想,牢记初心使命,将使命扛在肩上更放在心上,要心怀“国之大者”,践行初心使命,始终前进在为人民谋幸福、为世界谋发展的道路上,并在不懈追求伟大理想的过程中永葆对党的绝对忠诚。
第二,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表现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方法与日益发展变化的学生特点和需要还不够匹配。一是更好把握主体新变化。精准把握学生主体特点,深入描绘新时代学生画像,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二是更准掌握需求新动态。坚持问题导向,加强思政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推动网络思政工作基础高级化。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了解问题,加强诊断,找准学生缺什么,将思想教育与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思想教育内容和学生的思想实际问题统筹起来。三是更加优化供给新配置。内容上,推动优质引领。深入把握高校师生在理论学习中的兴趣点、兴奋点,定期编制优质资料包,加强理论武装针对性。组织模式上,突出主体为先。开展“青春告白祖国”等系列活动,以同龄人启迪同龄人等方式,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式上,注重形神兼备。重点开展好“网上重走长征路”等主题活动,依托网络竞答、虚拟体验、情景教学等形式,引导高校师生深入学习“四史”,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
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程义红
如何上“思政第一课”
对于“思政第一课”,我要在“新”字上求突破,在“实”字上下功夫。我要把国际社会的新热点,世界疫情的新形势,尤其是近期我省抗洪抢险、疫情防控过程中涌现出的先进人物、感人故事同伟大的建党精神、抗疫精神、抗洪精神等中国精神结合起来分享给学生。要让学生深刻感悟到我省抗洪抢险和抗击疫情取得的阶段性胜利都源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源于我们党时刻把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源于中国人民的众志成城。我想,讲“接地气”的故事,将大道理转化为小故事,才能上“有人气”的思政课,才能为学生打造有责任、有担当的“朋友圈”,提升思政课育人的吸引力和实效性,扎实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走深走实。
所以,我要将思政小课堂融入社会大课堂,实现社会、学校、课堂、教师、学生的互联互通,在大思政格局下,培养学生对党的政治认同和情感认同,厚植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目标,将“小我”融入“大我”,将个人的大学梦、青春梦、成才梦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用奋斗的青春做有情怀的逐梦人,做敢担、能担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 程艳霞
8月30日、31日上午,收看了由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主办的两场2021年秋季开学思政第一课暨大中小学思政课集体备课直播活动。在观看完课程,感悟良多。今年是建党一百周年,百年的岁月书写了党苦难辉煌的过往,也让我明白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才能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也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更好的凝聚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的期望和嘱托。作为一名高校思政课教师,我们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神圣使命。新的学期开始了,我们要更加努力做到学党史、强信念,提升综合素质,为广大青年学生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引导广大青年学生筑牢信仰之心,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吹响集结号。
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戴克良
“思政第一课”教学设计
结合本学期《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上好“思政第一课”,做出如下设计:
一、通过介绍这门课程的基本发展历程与主要内容,强调本课程的时代价值,以及对青年大学生成长的重要作用。
二、利用习近平总书记七一讲话、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与行动价值、防汛救灾与疫情防控等素材,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理想信念,特别是“扣好人生的扣子”做好铺垫。
三、介绍防汛救灾与疫情防控的典型案例,为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等内容做好铺垫。并引导学生坚定“四个自信”,特别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加深理解。
四、通过对中央财经委第十次会议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解读,强调“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要遵循市场化法治化原则”等内容,并结合互联网大平台的反垄断、娱乐圈乱象、针对课外培训行业的疾风暴雨等学生喜闻乐见的事件,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法治素养做好铺垫。
五、加强师生互动,实现“入脑入心”,努力做到重点突出、逻辑严密、生动有趣,以给学生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也为以后《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 马彦彦
在我省面临“汛情疫情”双重复杂危机下,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要结合自身所学,更新教学内容,从党和政府有力的防汛抗疫措施、人民生动感人的事迹中不断挖掘育人元素,及时将“把灾难当教材,与祖国共成长”深入到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化危机为教育契机,有效引导大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危难之时显身手,大灾面前显大爱,这也印证了“人心齐泰山移”,只要上下团结一心就没有过不去的坎,打不赢的仗。感谢战斗在抗洪一线的人们,他们星夜驰援奔赴防汛救灾第一线,在风雨中争分夺秒,无数逆行者挺身而出、奋战一线,千千万万个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平凡人在大灾面前所做的不平凡之事使我们的民族充满希望。
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 李凯
大学思政课是大学教育的基础,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上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对于教师而言不仅是责任,更是做好工作的高标准要求。作为一名党员教师,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认真对待思政第一课的重要开头作用,把学生积极性充分调动以提升学习效率。一是读懂读透党的理论。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中宣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与行动价值》等都蕴含着重要的内容,通过熟读精读更加深刻阐释出党的先进性。二是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国家危难时刻,总有众多的共产党员、青年学生、爱国人士挺身而出,为国出力,为民服务。尤其是今年暑期河南疫情与灾情面前,我们看到了许多学生的默默付出的身影。作为同龄人,这些榜样也更能与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形成示范作用。三是倾听学生想法。学习不仅仅是单向传授,而是需要师生之间的双向互动,通过了解学生,关爱全体学生,倾听学生意见,提升课上效率。
党史学习教育正当时。我们要以习近平总书记“七一”讲话精神为契机,加强党性修养,增强为民服务意识,在自身岗位上发挥出最大功效,共同开辟出更加美好的未来。
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贺升杰
化灾难危机为教育契机,上好思政课
今年暑假河南郑州等其他省内地区遭遇的特大暴雨紧紧揪动着全国人民的心,肆虐的洪水刚刚褪去,由德尔塔毒株引发的新一轮疫情再一次扰乱了大家的生活。“世上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洪灾和疫情之下,那些挺身而出的平凡英雄,那些让人泪目的动人场景,成为抗洪抗疫中最温暖动人心的力量。
灾难是最鲜活的教材。作为思政课教师,我们要化“涝疫危机”为“教育契机”,把抗洪抗疫过程中涌现出来无数“以人民为中心”生动鲜活的事例运用到我们课堂中去,用大量鲜活的事实讲清楚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用大量鲜活的事实让学生弄清楚为什么说“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我们要认真收集洪灾疫情中切实发生在同学们自己周边和自己身上的故事,让同学们谈过程、谈感想、谈体会,用身边活生生的现实教材引导同学们正视磨难,勇于担当,鼓励同学们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断增强自身的“志气、骨气、底气”,构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与祖国共成长。
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李柏欣
没有人永远年轻,永远有人正年轻
大学阶段重在形成理论思维,实现从学理认知到信念生成的转化,增强使命担当。所以学习政治理论课对于还处于三观形成期的学生们显得至关重要。
如何上好思政第一课,我主要以建党一百周年为切入点,从纵向维度讲述在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取得的历史性的成就,了解百年党史,感受百年辉煌,增强学生对党的领导的政治认同。从新中国成立到进入社会主义,从改革开放到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征程,每一个成就都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以董存瑞,抗美援朝志愿军,98洪水嘉鱼县簰洲湾牺牲的高建成等19名官兵战士、03年非典中牺牲的李晓红,08年抗震救灾中牺牲的陈大夫、杨欢夫妇,2020年抗击新冠疫情的“天使白”“橄榄绿”“守护蓝”“志愿红”,今年暑期参与郑州、新乡特大洪水救灾中的英雄楷模等为例,展示百年来一代代共产党人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追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引导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孟素燕
习总书记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讲话饱含对历史的回顾,九个“以史为鉴、开创未来”,也告诉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在思政课的每一节课堂中我们都要学会融入“四史”知识,学会以史说理,以理服人,使学生真正能从历史事实中深刻地明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的论断,更加坚定“四个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勇担时代重任。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历史却并不只是停留在书本上,深挖我们身边的历史素材,深挖能够与当今社会相呼应的历史故事,在探寻前人的足迹中,更深刻地认识今天。今年暑期我省先后遭遇洪灾和疫情,在灾难面前我们见证了无数中共党员的担当和勇气,这是共产党员践行初心和使命的写照,更是对伟大建党精神的传承。
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孟晓强
作为一名高校思政课教师,我将以河南省2021年秋季思政第一课集体备课会为契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讲话重要精神,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融入到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活动中,讲好党的故事,传播红色精神,传递社会正能量。挖掘我省抗疫救灾中的涌现出的生动案例并将其融入课程教学,引导学生把灾难当教材,在关注现实中与祖国共同成长,扎扎实实上好开学第一课。通过古今对比、中外对比、制度对比,激发当代大学生爱党爱国爱家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记“国之大者”,自觉将小我融入大我,将个人理想融入到国家发展的时代大潮之中,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磅礴力量。
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赵琬
这个夏天,河南很“难”。
汛情疫情叠加袭来,打了我们一个措手不及。在这样的困难时刻,党和政府紧急部署,人民群众积极响应,四面八方的救援力量汇聚中原大地,抗洪抢险、防控疫情,尽最大的努力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尤记得在去年的抗疫战场上,曾经大人眼中的“孩子”勇敢地担起了责任,成为当仁不让的主力军。今年暑假,广大青年再次扛起“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大义担当,再次谱写了一篇篇动人的英雄赞歌。
作为高校思政课教师,应当把灾难当教材,充分挖掘我省在防汛救灾和抗击疫情过程中涌现出的先进事迹,尤其是我校师生在此过程中的感人事例,结合习近平总书记“七一”讲话重要精神,引导大学生把人生抱负落实到脚踏实地的实际行动中来,把学习奋斗的具体目标同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结合起来,在实践中做到知行合一,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
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 谢佳迪
作为高校思政课教师,讲好开学思政第一课,第一,要把防汛抗疫斗争中涌现出的无数默默无闻逆行而上的平凡英雄的生动案例融入课堂教学,让学生深刻理解考验面前中国之所以能胜,正是因为中华儿女上下同欲、同舟共济,是因为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挥的优势,引导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增强爱党爱国之情。第二,灾难面前,青年一代展现了英勇的担当,成为师长和国家的骄傲;课堂教学中要以此激励学生学习身边的榜样,争做示范者,增强本领,勇于担当。第三,结合党史学习教育,以一代代共产党人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负人民的行动,给学生讲清楚伟大建党精神的丰富蕴含,激励学生在党的旗帜下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的事业,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底气、骨气。
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杨真真
建党百年,初心未变
今年是建党100周年,期颐之年,中国共产党依旧焕发出强大的生机和活力,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怀揣着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康庄大道上奋力前行。
7月20日,关于河南郑州特大暴雨的消息牵动着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当天,总书记对防汛救灾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各级领导干部要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身先士卒、靠前指挥,迅速组织力量防汛救灾,妥善安置受灾群众,严防次生伤害,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在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下,在各级部门的密切部署下,在各方力量的积极参与下,河南人民取得了战汛抗疫的绝对性胜利。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我党自建立之日起,就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生在中国,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深深地体会到了党的力量和责任。作为一名思政老师,在党的光辉洗礼下,我将在平凡的岗位上尽职尽责,立德树人,上好思政第一课,以实际行动向党交出满意的答卷。
上期答案
菠萝
(波罗的海,菠萝谐音波罗)
本期问答
一本书放在地上
为什么没有人能跨过它
往期推荐
HNCJXY
编辑 | 刘梦奇
审核 | 汪亚萍 金榜
责任编辑 | 李军伟 田杨扬
出品 | 河南城建学院党委宣传部城建之声融媒体新媒体工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