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官微君陪伴你的第1992天
(本文字数1009,预计阅读时间8分27秒)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之年。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和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激发科学梦想和科学志向,推动形成崇尚科学的风尚,助推全民科学素质全面提升和国家创新高地建设,河南省科协等12部门《关于举办2021年河南省全国科普日活动的通知》(豫科协发[2021]79号)。
碳达峰碳中和科普联合行动是其中主要主题,旨在面向社会公众开展碳达峰、碳中和科普活动,传播生态文明知识,倡导“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理念,引导公众增强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什么是碳中和?
碳中和,就是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碳(化石燃料利用和土地利用),被人为努力(木材蓄积量、土壤有机碳、工程封存等)和自然过程(海洋吸收、侵蚀-沉积过程的碳埋藏、碱性土壤的固碳等)所吸收,即实现净零排放。
2019年,全球碳排放量为401亿吨二氧化碳,其中86%源自化石燃料利用,14%由土地利用变化产生。这些排放量最终被陆地碳汇吸收31%,被海洋碳汇吸收23%,剩余的46%滞留于大气中。碳中和就是要想办法把原本将会滞留在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减下来或吸收掉。
碳中和等于排放量同自然过程吸收、生态碳汇、工程封存等等抵消。不得不排放的二氧化碳,就要通过生态建设、工程封存等措施去除掉,这样才能达到中和。
如何实现碳中和?
碳中和概括起来就是一个“三端发力”的体系。
第一端是能源供应端,尽可能用非碳能源替代化石能源发电、制氢,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或能源供应系统”。
第二端是能源消费端,力争在居民生活、交通、工业、农业、建筑等绝大多数领域中,实现电力、氢能、地热、太阳能等非碳能源对化石能源消费的替代。
第三端是人为固碳端,通过生态建设、土壤固碳、碳捕集封存等组合工程去除不得不排放的二氧化碳。简言之,就是选择合适的技术手段实现“减碳、固碳”,逐步达到碳中和。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低碳生活,你我同行
让我们提高环保意识
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END
图文编辑 |吕春苗
内容校对|王涵钰
统筹策划|胡泉灏
文中图文来源于“科学大院”微信公众号。“河南科技学院”微信公众号刊载此文,是出于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部分图文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及时更正、删除。
往期回顾
◆月亮,代表我的心
◆学校部署明确!下半年学校工作这么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