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5日,一项在线发表于《通讯—生物学》上的研究发现,鱼鳔可以作为一种潜在的新型血管材料。
对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这类疾病的治疗而言,如患者需要进行血管转流,自体静脉是最优选择,具有长期通畅率高、不易感染等优点。但自体静脉和宿主血管管径通常存在不对称的问题,开发适合的新型血管材料尤为重要。半个多世纪以来,人工血管材料通常为涤纶和ePTFE(聚四氟乙烯),由于这些人工材料的自身理化特性,小口径(小于6毫米)血管移植物的长期通畅性仍然较低,这使得血管移植物闭塞,患者面临再次手术甚至截肢风险。
通过观察鱼浮沉时鱼鳔的扩张和收缩,该论文通讯作者、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腔内血管外科副主任医师白华龙等有了灵感:鱼鳔是否可以作为血管补片和管状移植物呢?
利用组织工程学改造的方法,研究人员将鱼鳔去除细胞并保存结构完整性,使其无免疫原性。而后在其表面黏附抑制细胞增殖的药物——雷帕霉素,将其植入体内后,药物能缓慢释放、抑制内膜增生。动物动脉和静脉系统中的检测结果显示,鱼鳔在体外和体内支持内皮细胞迁移和增殖,可显著抑制内膜增生。
“鱼鳔是一种天然的弹性材料,而且来源广泛。我们的研究变废为宝,证明了它的潜在应用价值,未来或可用于大动物研究,或前期小规模的临床研究。”白华龙表示。
人物简介
白华龙,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博士研究生导师。美国耶鲁大学医学院血管外科学博士后。他专注于血管外科疾病的诊治,率先开展螺旋形及板片状静脉移植物肢体血管复杂重建手术,并发表于《美国血管外科年鉴》。他曾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省部共建重点项目1项;在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发表封面文章,在著名期刊Acta Biomaterialia, ATVB, JVS等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
党史学习专栏
百年瞬间丨海南建省办特区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学习
(来源:共产党员网)
郑州大学官方微信
zzuweixin
策划:厉励
执行策划:杨明
文字及图片来自《中国科学报》及一附院宣传处
原文字作者刘如楠
编辑:阚玉婷 李京桦
审校:杜红婧 申晴魏质方
变废为宝,郑大人有妙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