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创双一流!河南省教育厅聚焦河南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科

河南科技大学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争创双一流!河南省教育厅聚焦河南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科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

关于“加强‘双一流’大学建设”

“建设教育强省”的会议精神

力争更多高校进入

国家“双一流”建设行列

河南省教育厅新媒体平台开设

“落实党代会 争创‘双一流’”

专题栏目

全面聚焦高校“双一流”创建第二梯队

河南省教育厅新媒体平台将依次聚焦

7所高校的11个“双一流”创建学科

河南科技大学

今天

和鼎鼎一起走进

河南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科

机械工程学科自身优势、建设措施是什么?

目前有哪些建设成果?

将来会瞄准何种领域、担负何种任务?

…………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看!

河南科技大学

Q1.河南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科自身优势、建设措施是什么?目前有哪些建设成果?

河南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科始建于1952年,长期服务于河南省装备制造领域龙头企业,助力我国第一台“东方红”拖拉机、第一台双筒提升机、第一台复合式盾构机、第一台水泥矿渣立磨等装备的成功研制。经过几代“机械人”的不懈奋斗,学科形成了独特的优势和办学风格,现有本、硕、博三级学位授予权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完备的人才培养体系,是国家“十三五”国防特色学科、河南省优势特色学科(A类)、河南省特色骨干学科(A类)、“双一流”创建学科。本学科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居河南省首位,工程学进入ESI全球前1%,在河南省乃至全国机械行业具有显著影响力。

学科拥有和共建了航空精密轴承国家重点实验室、高端轴承摩擦学技术与应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等国家级研究平台6个,河南省机械设计及传动系统重点实验室、机械装备先进制造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等省部级研究平台27个。学科现有专任教师240余人,其中双聘院士、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获得者、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河南省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获得者、中原学者科学家工作室首席科学家、中原学者、中原教学名师等国家、省级人才40余人;建有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发展计划团队、航天航空精密轴承国防科技创新团队、中原学者科学家工作室、中原教学名师工作室等高水平教学和科研团队22个。学科拥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6个,建有国家级一流课程5门、省级一流课程21门,已发展为中原地区机械装备创新应用型高级人才重要培养基地,全国唯一的轴承专业方向为轴承行业培养了80%以上的中高级技术骨干,被誉为中国轴承行业的“黄埔军校”。

本学科作为服务河南乃至全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重要支撑,紧密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强化学科特色,深化产学研合作和军民融合,充分发挥在高端轴承、精密齿轮、重型装备、智能农机、新能源客车等方面的特色与优势,攻克了一大批高端装备制造业领域的关键技术难题,产出了一大批高水平科研成果并实现了产业化,形成了鲜明的产学研合作办学特色,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的实施做出了重要贡献。

协同育人成效显著。近年来,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省级特等奖4项、一等奖7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2个,全国五四红旗团委1个;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1项、银奖6项、铜奖18项。培养的毕业生中涌现出了中国科学院院士、国有大型企业掌舵人、行业协会理事长、“全国青年岗位能手标兵”“全国五四青年”“中国天眼”FAST项目馈源仓主轴承设计师等一大批科学家、党政干部、企业家及高级专门人才。

河南科技大学

科技创新成果突出。主持承担国家“973计划”“863计划”、重大科技专项、科技支撑计划、“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研究项目、基础加强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科研项目100余项。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三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16项。面向国防战略需求,承担“两机”重大专项,攻克了航空发动机轴承、面齿轮高效车齿加工、超高速飞行器特殊材料成型等关键技术,研究成果应用于航空发动机、“嫦娥五号”“天宫一号”等空间飞行器。

校企合作成绩斐然。近年来,联合多家大型骨干企业,开发了高铁轴承试验装备、机器人精密减速器、汽车后桥减速器、高端大型装备基础件、动力换挡拖拉机、新能源客车、特种机器人等新产品40余种。产学研合作项目荣获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优秀奖1项。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产学研合作项目入选全国高校特色办学100案例,先后被《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等多家媒体专题报道和高度评价。

社会服务日益提升。围绕区域和产业发展战略,充分发挥智力引领作用,制定行业发展规划,主持制/修订轴承、齿轮、成套智能装备、拖拉机、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等国家、行业及团体标准50余项;发挥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优势,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开展理论与技术培训;秉承为装备制造业培养高端人才的理念,深化产学研合作机制,以技术引领推动行业进步,为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等高端装备智能制造行业输送专业技术人才1500余人/年,服务经济社会贡献度日益提升。

国际影响显著提高。学科所聘任外籍专家获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学科与美国爱达荷州立大学、荷兰泽兰德大学、俄罗斯托木斯克理工大学开展联合办学,与悉尼科技大学机械工程专业学分互认,与俄罗斯托木斯克理工大学共同组建“机器人研究院”,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合作建立“河南省智能农业装备技术国际联合实验室”,与昆士兰大学建立“河南省杰出外籍科学家工作室”,与冈山大学、密歇根大学等国外知名大学建立了长期合作交流关系,先后举办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学术会议20余次,学科国际影响力显著提高。

Q2.河南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科将来会瞄准何种领域、担负何种任务?对国家、区域、河南或者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哪些重大意义和作用?

装备制造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占全球比重超过1/3,担负着为国民经济各行业提供装备的重要任务。河南省装备制造业经济总量稳居全国第五位,在盾构装备、农机装备、矿山装备等领域居全国领先地位。国家和河南省“十三五”“十四五”发展规划都明确将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创新发展和核心竞争力提升作为重大发展战略,为机械工程学科科技创新和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指明了方向。

本学科以河南省委提出的“两个确保”为目标,以“十大战略”为契机,坚持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紧密围绕装备制造业重大需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关键问题,紧紧扭住创新驱动和转型升级两个关键,积极开展机械工程“一流学科”创建工作,推进产业链和创新链深度融合。

坚持创新发展理念,以理论创新为动力,充分发挥产学研合作优势,与区域龙头企业、科研院所开展深度合作,以解决影响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链中“卡脖子”的重大理论和关键技术为牵引,以首席科学家为核心,以高层次创新团队为基础,以重大科研任务为纽带,开展联合攻关,在关键零部件、高端装备、智能农机、新能源及网联汽车等领域攻克一批“卡脖子”技术、原创性技术,取得一批原创性科技成果并实现产业化,解决行业核心重大技术难题,助力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持续提升学科核心竞争力、影响力和综合实力。

面向智能装备产业,开展高性能轴承智能设计与制造、精密齿轮先进制造、重型装备智能化设计与制造等方面的研究,推动高端装备基础件、矿山智能装备、隧道施工装备等技术创新,助力高端装备制造业实现制造数字化、装备智能化;面向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开展全工况适用的商用车混合动力总成与智能控制、车辆智慧互联等方面的研究,突破智能电动客车安全控制与高效运行控制的关键技术,提升新能源客车的节能化和智能化水平,助力智慧交通和绿色出行;面向智慧农业,开展农业生产过程智能感知控制、物联网与智能检测、无人驾驶等关键技术,研发全程机械化生产和作业成套装备,助力现代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通过协同创新,助力我省高端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我省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构建一流创新生态、打造国家创新高地、建设现代化河南提供人才智力支撑。

河南科技大学

Q3.河南科技大学如何集中人才和资源优势,共同建设该学科?

1.高度重视,凝聚共识

河南科技大学党委认真学习和领会省委书记楼阳生同志在主持召开高校党委书记、校长座谈会时的讲话精神,高度重视“双一流”大学创建工作。召开了“双一流”创建动员大会,第一时间组织学校各级党员干部和广大教职员工进行学习传达,全面部署了“双一流”创建工作,深刻领会、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把全力加快推进“双一流”大学创建步伐作为学校的中心工作、“第一要务”,强力推进学校“双一流”建设,在全校形成共同创建“双一流”大学的良好氛围。

2.积极部署,全面实施

学校把学科建设放在学校发展的中心位置,多次召开“双一流”创建工作推进会,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理事长李培根进行深入指导,全面部署“双一流”大学创建工作,在聚焦大目标、组建大团队、承接大项目、建设大平台、产出大成果等方面明确了创建目标、创建内容和有效路径。

成立由学校党委书记、校长担任组长的“一流学科”建设领导小组,制定学校“一流学科”创建方案和工作机制,建立学科管理体系,及时研究解决“双一流”创建过程中的重大问题,确保创建工作顺利实施。

河南科技大学

河南科技大学

3.统筹资源,优化配置

围绕“一流学科”建设目标,统筹资源优化配置,集全校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持“双一流”建设,优先保障“一流学科”高端人才引进、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科技创新、社会服务能力等项目建设经费,形成“双一流”创建的强大合力和集群效应,引领带动学校综合实力全面提升。

Q4.谈一谈对未来的学科建设的规划以及思考。

河南科技大学

河南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科带头人 魏世忠教授

一、学科建设规划及思考

本学科以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提出的“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为重要战略指引,开展多学科交叉融合,为国民经济发展做好服务。

1.发挥自身优势,拓宽学科领域

充分发挥学科在关键零部件、高端装备、智能农机、新能源及网联汽车等领域的基础理论研究优势和产学研深度合作优势,进一步拓宽学科研究领域,推动学科跨越式发展。

2.多学科交叉融合,培养复合型人才

依托本学科优势,深度融合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等学科方向,打破学科壁垒,构建可持续发展学科新体系,培养满足国家发展需求的复合型高层次创新人才。

3.传统优势再升级,提高装备智能水平

深度融合装备制造智能控制、智能传感、大数据分析与挖掘等前沿信息技术,持续将机械学科传统制造优势深耕至中国“智造”产业生态全链条高地,创建机械装备中国“智造”产业新体系。

4.共建国家平台,承担国家重大项目

积极与科研机构共建国家级创新平台,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承担国家重大项目,开展成果转移转化和社会服务,产出一批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宏观战略问题、技术瓶颈问题和生产实际问题的创新性成果。

二、学科带头人简介

魏世忠教授,河南科技大学副校长,金属材料磨损控制与成型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获得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首席专家,“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带头人,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获得者,美国密歇根大学访问学者,河南省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获得者,中原学者科学家工作室首席科学家等。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一等奖4项,授权发明专利65件,发表论文356篇。连续3次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

拓展阅读

“高速铁路轴承自主化途径研究”专家研讨会在京举行

河南科技大学作为主持单位承担的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研究项目“高速铁路轴承自主化途径研究”专家研讨会日前在北京召开。

据悉,轴承产业是河南省的传统优势产业,特别是河南科技大学是我国具有轴承本、硕、博学位和博士后唯一高校,培养了国内轴承行业70%的中高层人才,被誉为轴承行业的“黄埔军校”。长期以来,河南科技大学与洛阳轴承研究所等单位紧密合作,主持或参与了国家863计划、973计划、科技支撑、重点研发计划、中国工程院战略咨询项目等一系列关于轴承的重大科研项目。

“高速铁路轴承自主化途径研究”项目由河南科技大学作为主持单位,联合中国轴承工业协会、清华大学等共同承担。该项目对了解我国高速铁路轴承关键技术、标准、管理及评价体系等方面的现状,厘清高速铁路轴承自主化影响因素,推动高速铁路轴承自主化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培根、顾金才、王玉明、樊会涛,国家工信部、交通部铁路局、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等国内高铁轴承研发、制造、应用单位的专家和参研单位的相关负责人出席会议。

河南科技大学

研讨会上, 河南科技大学副校长魏世忠教授详细汇报了“高速铁路轴承自主化途径”项目研究进展,介绍了咨询项目组开展的高速铁路轴承相关调研情况,报告了项目取得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与会院士专家对项目取得的成绩给予高度评价,就目前我国高速铁路轴承设计、制造、运维和使用等方面的情况进行了研讨和咨询,并围绕高速铁路轴承自主化提出了全面、深刻及建设性的指导意见。

河南科技大学相关负责人表示,明年学校将迎来建校70周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校将以建设“具有自身特色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为目标,全力加快推进“双一流”大学创建步伐作为学校的中心工作,在聚焦大目标、组建大团队、承接大项目、建设大平台、产出大成果等方面下功夫,积极构筑材料科学和机械工程两大学科高峰,为有效支撑全省“两个确保”和“十大战略”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每日一鼎

往期推荐

首次上榜!全省第三!

争创双一流!河南省教育厅聚焦河南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紧急通知!河科大师生请注意!

党委宣传部校园媒体中心出品

图文来源:河南省教育厅、河南日报

编辑排版:王恩典

审核:胡亮、谷鑫怡、王恩典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河南本科院校-河南科技大学-微高校-院校号-河南科技大学-争创双一流!河南省教育厅聚焦河南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