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一流!完美收官!还是河南理工大学!

河南理工大学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冲一流!完美收官!还是河南理工大学!

河南理工大学

10月26日上午,

中国共产党河南省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举行,

会议提出,

要发展更加优质更加均衡教育,

深化高校布局、学科学院、

专业设置优化调整,

加强“双一流”大学建设,

扎实做好“双减”工作,

建设教育强省。

河南理工大学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

关于“加强‘双一流’大学建设”

“建设教育强省”的会议精神,

力争更多高校进入

国家“双一流”建设行列,

河南省教育厅新媒体平台开设

“落实党代会 争创‘双一流’”

专题栏目,

全面聚焦高校“双一流”创建第二梯队。

河南理工大学

河南省教育厅新媒体平台依次聚焦

7所高校的11个“双一流”创建学科,

并在首期推出河南理工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

(点击图片查看原文)

河南理工大学

河南理工大学

第十一篇

作为收官之作,带我们一起走进

河南理工大学测绘科学与技术学科!

(点击图片查看原文)

河南理工大学

河南理工大学

测绘科学与技术学科自身优势、建设措施是什么?

目前有哪些建设成果?

将来会瞄准何种领域、担负何种任务?

…………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看!

Q1:河南理工大学测绘科学与技术学科自身优势。

该学科始建于1923年,是河南省重点学科、河南省首批优势特色学科、河南省首批特色骨干学科群建设学科(A类),所在工程学科进入ESI前3.4‰,已成为省内引领、国内前列、国际有重大影响的高水平创新基地。学科拥有测绘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拥有3个国家/河南省一流本科专业,2个专业通过教育部工程认证;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训计划试点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拥有测绘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4个国家级教学平台,自然资源部矿山时空信息与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等10个省部级科研平台,测绘工程等专业在国内多个专业评价机构中排名均为A类。学科在测绘与地理时空信息获取处理、北斗导航与定位、智慧矿山/城市建设、自然资源与环境监测、黄河流域矿山灾害监测与生态修复等方面优势明显、特色鲜明,为国家/河南省重大战略实施中的空间信息保障和地理信息行业服务能力提升,作出了突出贡献。

Q2:河南理工大学测绘科学与技术学科建设措施是什么?目前有哪些建设成果?

“十三五”期间,学科以时空大数据获取、处理、应用为主线,按照“强化特色、交叉融合、重点突破、服务发展”建设思路,在思政建设、创新平台、师资队伍、人才培养、对外合作、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1)思政建设。学科所在测绘学院党委为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河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和河南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连续5年荣获校级先进党委;《党员学长导师制》获省级思政成果二等奖,《以“三会一课”云平台抓实基层组织建设、促进党建高质量发展》获省级党建项目;培育课程思政样板课程11门,获省高校首批课程思政样板课1门,《太行山抗战GIS》入选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全国高校课程思政实践案例库。

河南理工大学测绘工程领域课程思政研讨会

河南理工大学

“课程思政”建设举措

先后被《光明日报》等媒体报道

(2)创新平台。学科拥有测绘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自然资源部矿山时空信息与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等14个国家级和省部级支撑平台,设备总值达到1.5亿元,建成了测绘科学与技术学科需要的人才培养基地和科技研发平台。

河南理工大学自然资源部重点实验室

(3)师资队伍。学科拥有老中青结合、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其中双聘院士4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国家973项目首席专家等国家级人才4人,省特聘教授、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等省级人才30余名,博士生导师24人,教授46人;拥有省部级科研团队7个,省部级教学团队1个。

河南理工大学学科首席刘先林院士

河南理工大学

学科带头人邹友峰教授

(4)人才培养。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为导向,注重学生思想政治、科研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拓展学生国际化视野,取得丰硕成果,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2项、一等奖3项;近几年,共培养研究生600余名,培养了一批专业技术人才,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1人,省级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5人,获全国工程硕士优秀实践成果奖1项,省级优秀硕士论文8篇。获全国大学生年度人物提名奖1人,省首届最美大学生1人,省文明学生3人、三好学生12人、优秀毕业生48人,校级“优秀党员”15人,优秀志愿者等荣誉称号56人。

河南理工大学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5)对外合作。学科高度重视对外交流合作,作为国际矿山测量协会第六委员会主席单位,积极开展对外学术交流,先后主办/承办国际学术会议11次,累计派出学科骨干50余人次参加学术国际性学术会议;学科不断加强与美国、澳大利亚、爱尔兰等境外高水平科研机构的合作交流,已与美国西弗吉尼亚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爱尔兰利莫瑞克大学、日本室兰工业大学等高水平大学建立了良好的交流合作机制,邀请了美国、德国、意大利等国家和地区的46位知名学者专家进行讲学、学术报告和合作研究。

河南理工大学对外交流与合作

河南理工大学

国际学术会议

(6)科学研究。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140余项,立项经费1.45亿元,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部级科技奖励58项(其中一等奖9项),发表论文1500余篇,SCI/EI收录、一级学报论文300篇;出版专著/教材45部,获专利/软件著作权200余项。研制出国内首台大面阵数字航空影像获取装备和我国首个小型主动式低空遥感装备-无人机载Mini SAR,提出了矿区“地表破坏源头驱动-土壤质量下降-植被退化终端响应”链式驱动响应理论。

河南理工大学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7)社会服务。学科专家主持、参与制定《矿山测量技术规范》等国家/行业标准13部(项);参与国家/河南省“十三五”“十四五”测绘地理信息发展规划等决策咨询项目15项;学科助力脱贫攻坚,完成淅川县127km2的DEM/DOM生产和空间规划工作,参与国庆70周年阅兵,为32个装备方队的580台(套)北斗终端系统提供技术支持,被《光明日报》《河南日报》《大河网》等媒介宣传报道。

河南理工大学无人机应急测绘助力淅川县脱贫攻坚

河南理工大学

国庆70周年阅兵装备技术服务

Q3:河南理工大学测绘科学与技术学科将来会瞄准何种领域、担负何种任务?对国家、区域、河南或者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哪些重大意义和作用?

学科围绕提升河南测绘与地理信息安全水平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支撑保障能力,服务河南全面实施中部地区崛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和时空信息处理与空间治理、时空大数据与智慧城市、应急测绘、测绘地理信息产业转型升级等重大需求,聚焦测绘与地理信息获取与处理关键科学问题和核心技术,开展时空信息获取与处理、定位导航与数据通讯、遥感与自然资源监测、时空大数据与智慧城市、国土空间规划与区域生态修复理论与技术研究,构建测绘与地理时空信息“一体化、立体化、智能化、全过程”(“三化一全”)处理与服务学科新体系,为国家及区域重大资源环境工程与减灾防灾提供关键空间信息及决策支持。(1)攻克时空信息获取与处理关键技术,为加快河南国土空间基础平台、矿区时空大数据、全域覆盖应急时空大数据平台建设,推动数字中国、数字黄河、智慧城市/社会建设步伐提供基础时空数据。

河南理工大学

多传感无人机测绘系统

(2)破解实时无缝定位导航与智能数据通讯难题,解决面向多源技术融合的室内外复杂环境的高精度无缝实时智能导航问题。

河南理工大学北斗室内外一体位置系统

(3)形成遥感与自然资源监测协同处理的理论方法体系,建立服务常规、专题和应急的全覆盖、全流程、多类型自然资源要素立体化、集成化遥感监测与调查体系。

河南理工大学立体化/集成化遥感监测

(4)突破数字技术与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关键理论,建立基于智慧矿山/城市需求与“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环境的时空大数据全过程智慧处理与决策服务体系,提升应急灾害风险监测及预警水平。

河南理工大学智慧矿山建设(5)提出国土空间规划与区域生态修复方案,为实现人地关系和谐、区域协调发展,生态文明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出新的方案。

河南理工大学

生态与景观协同精准修复技术

Q4:河南理工大学如何集中人才和资源优势,共同建设该学科?

(1)加强组织保障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学科在学校、学院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将进一步加强和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健全领导和管理体制,成立由校党委书记、校长任组长的“双一流”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学校各职能部门根据创建工作要求,加强协作与配合;充分发挥校院两级学术委员会、学位评定委员会、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测绘类教指委委员等专家组织的重要作用。

(2)强化资源保障

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所需资金投入、人才引进、职称评聘、招生指标、办公用房、设备购置等资源的统筹工作;积极争取政府部门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为学科建设提供物质保障;构建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平台,优化设备开放共享平台功能,为学科使用大型仪器设备创造便利条件;加强基本建设,完善国家重点实验室大楼环境和安全条件,为一流学科建设创造良好办学空间。

(3)建立制度保障

学校创新学科资源配置机制,探索试行“基础配额+竞争性资助”的学科资源分配方式,切实提高学科建设资源配置效率,激活学科建设内生动力;明确学院作为学科建设的主体单位,统筹师资队伍、人才培养、创新平台、科学研究等核心要素,建立投入与绩效挂钩机制,完善学科绩效目标考核机制,对目标完成进度和建设效益进行综合评价,对建设成效显著的学科提供奖励性政策支持。

(4)推进综合改革

学校将调整优化专业学科学院布局,坚持需求导向,面向未来产业发展,建立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构建“优势学科学院+学科研究院+产业研究院”新型学科学院形态体系。与企业、研究院建立产学研联盟,共建、共享国家和省级实验室、工程中心等平台。推进“院办校”改革,在“双一流”创建学科所在学院试点,扩大二级学院在学科发展、专业建设、教学科研、队伍建设、对外合作交流等方面自主权,激发二级学院发展内生动力,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同时,探索学部制改革。聚焦一流学科创建目标任务,整合相近学科学院资源,开展学部制改革试点,成立测绘与信息工程学部,着力解决空天地数据的获取、图像解析、大数据处理及应用中的难题。

河南理工大学

学科双一流建设研讨会

Q5:谈一谈对未来的学科建设的规划与思考。

河南理工大学

河南理工大学测绘科学

与技术学科负责人邹友峰教授

(1)未来的学科建设的规划以及思考

学科全面贯彻落实“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坚持人才培养、学术团队、科研创新“三位一体”,准确切入河南省实施国家“两大”发展战略和行业产业转型升级瓶颈,建成测绘时空大数据研究院,着力开展时空大数据与智能计算方面的研究,将研究院打造成为嵩山实验室主要载体之一和组成部分;搭建测绘地理信息高效生产、成果转化与行业应用一体化产业链条,建设面向智慧中原的高端成果转化与社会服务基地;建成测绘领域国内一流实验研发环境,满足高水平科学研究和创新人才培养需求,力争获批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

聚焦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应急管理等领域重大需求,突破时空大数据处理、空间治理与智慧城市建设、应急测绘保障技术难题;建立“一体化、立体化、智能化、全过程”(“三化一全”)测绘地理信息处理与服务新体系,为河南全方位、全天候、全过程资源和应急监管“天眼”系统建设提供重要支撑。

坚持“引育并举”,加大高端人才和团队招聘力度,建立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协调发展的领军人才、拔尖人才和青年骨干人才队伍,引育一批学科领军人物和创新人才,培育跨学科、跨领域的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的创新团队,打造全国测绘领域科技创新和人才集聚高地。构建测绘学科产学研协同、多学科融合的多层级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新模式,显著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建成具有创新能力和国际化视野的国内一流人才培养高地。

(2)学科负责同志的个人介绍

邹友峰,男,中共党员,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马里兰大学访问学者,国家百千万人才、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国家973项目首席专家、河南省优秀专家、国家科技进步奖获得者,河南省教学团队负责人、河南省空间大数据获取装备研制与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兼任国际矿山测量协会第六专业委员会主席、中国测绘地理信息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测绘学会理事长。主持国家973前期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等国家、省部级项目4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4项、二等奖6项;省教学成果特等奖3项、一等奖3项;发表论文180多篇,SCI/EI收录20余篇,出版教材、专著13部,获发明专利11项。2019年获得新中国成立70周年十大黄河教育人物。

拓展阅读

河南理工大学

为河南建设国家创新高地增砖添瓦

(锚定“两个确保” 交上出彩答卷)

——访河南理工大学校长杨小林

创办全国第一个应急管理类本科专业,编写我国第一套完整的应急管理教材,河南理工大学在长期坚持服务能源行业的基础上,已形成具有特色的安全、地矿学科优势。

跻身河南高校“双一流”创建第二梯队,怎样加强优势特色学科建设,进一步增强服务行业和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河南理工大学作为我国第一所矿业高等学府,在工科学科建设上具有独特优势。争创国家一流学科的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A类评价,是全省高校唯一的A类学科;测绘科学与技术学科是河南省重点学科、河南省首批特色学科,学校已成为省内引领、国内前列、国际有一定影响的高水平创新基地。”杨小林校长说。

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聚焦煤矿重大事故零发生、瓦斯零排放和公共安全保障能力提升三大任务,致力于解决煤炭安全生产与清洁利用、煤层(页岩)气高效开发等领域关键技术难题,在能源安全和高效生产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近10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4项。

测绘科学与技术学科聚焦时空信息获取、自然资源监管决策、数字河南建设等重大需求,开展了北斗导航、卫星遥感、智慧城市建设等研究,创立了“天—空—地”时空信息协同处理体系,研制的数字航空影像获取装备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成为我国基础测绘和国土调查的主力装备,参建的北斗(河南)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国内领先。

“学校将瞄准世界一流学科这一目标,进行新一轮综合改革,大力提升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杨小林校长说,学校已经明确了下一步的5个着力点。

强化学科交叉融合创新。瞄准国际学科前沿、国家战略需求和行业领域高地,聚集优势学科资源,构建国家一流学科创建体系;提升优势工科与特色理科协同发展的能力,组建交叉学科研究团队,承担一流课题,支撑传统行业转型升级;推动人文社会科学学科与优势特色学科融合发展;到2025年,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力争达到世界一流学科水平。

优化调整学科结构。围绕学科前沿和未来产业重点方向,培育人工智能、先进制造、储能技术、大数据、减污降碳等领域新兴学科;重点发展传承弘扬黄河文化、太极文化等人文社科领域学科;着力培育乡村振兴、健康养老等服务领域新兴学科。建立分类指导、定期评估、动态调整机制,对各级各类学科开展定期评估和调整。

探索学部制改革试点。围绕学科调整与拓展,探索与创建国家一流学科体系相适应的学部制改革。科学划分学部与学院的功能、权限,发挥学部在学科交叉融合发展、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协同作用,发挥学院在人才培养方面的支撑作用。

服务河南建设国家创新高地。围绕国家和河南发展的核心目标,以产业创新需求为导向开展科学研究,加大对服务河南产业发展主干学科的支持力度,着力突破前沿理论、解决“卡脖子”问题和共性关键技术难题。在建好国家协同创新中心的基础上,集全校之力支持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组建时空大数据中心,积极参与嵩山实验室建设。

改革学科资源配置机制。针对资源配置、使用中存在的分散、重复、低效等问题,建立以绩效为导向的学科资源优化配置体制机制;实施“揭榜挂帅”机制,在国内外遴选高水平专家担任学科、研究方向带头人,确保责、权、利相统一,激发干事创业活力。

“河南提出新增1—2所‘双一流’高校的目标让我们备受鼓舞,我们将以创建‘双一流’学科为契机提升整体办学水平,为河南全力建设国家创新高地增砖添瓦。”杨小林校长说。

河南理工大学

落实党代会,争创双一流。

期待河南理工大学

早日步入国家“双一流”建设行列!

这“理”必定未来可期!

DANG SHI XUE XI ZHUAN LAN

百年瞬间 |1969,大规模的三线建设

河南理工大学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学习

(来源:共产党员网)

【往期回顾】

河南理工大学

刚刚!河南省教育厅“首推”河南理工大学!争创双一流!河南理工大学

【聚焦党代会】邹友峰:抢抓机遇 集全校之力将两门学科打造成“一流”学科!建议,支持在郑州建研究院!

河南理工大学刚刚!河南遴选确定河南理工大学等高校,冲击国家“双一流”!

党委宣传部 融媒体中心

监制:刘春德

责编:鲁小茜 赵 佳 苏丽敏

助编:魏琳琳

来源:河南省教育厅

微信:河南理工大学

微博:河南理工大学

QQ:1229991909

抖音:河南理工大学

快手:河南理工大学

后台回复关键词即可获取

校历丨一卡通丨人才招聘丨转专业丨空闲教室

为一流学科建设点亮999个在看!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河南本科院校-河南理工大学-微高校-院校号-河南理工大学-冲一流!完美收官!还是河南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