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理解的工笔画贵在‘不似之似’”
“其价值在于与原型的距离,
反映作者对现实‘物的认知’”
“工笔画更多的应是意向与传神”
一生热爱 一生执着
四度春风化绸缪 几番风雨洗鸿沟
因为热爱 所以不惧挑战和艰难
“似·不似”师生五人展成功举办
省内多家媒体争相报道
这次,无需去现场,不用挤时间
小山带你线上看展!
1
近日,美术与设计学院成功举办了“似·不似”研究生师生五人美术作品展,得到了省内多家媒体的报道,形成了良好的社会宣传效果,也是美术与设计学院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一次重要展示。
据悉,此次展览以美术与设计学院院长、硕士研究生导师邹东升教授和其指导的2019级、2020级艺术硕士(美术)专业领域胡曌坤、于群群、司琳琳、王涵四位研究生共同创作的60余件中国画作品为主要展品,作品主题涉及到校园生活、民族风情、茶乡新貌、社会生活等,或工笔重彩、兼工带写,或泥金贴银、技法创新,充分表现了美术与设计学院研究生在导师的精心指导下静下心来、执着钻研美术作品的创作主题和创作技法,大胆尝试新的表现材料和表现手段。师生五人用艺术的智慧、多彩的画笔尽情地讴歌了建党一百年来祖国发生的重大变化,歌颂了当下美好生活与伟大时代。
《大河美术报》整版报道了展览情况
此次展览一经开展,得到了大河美术报、书画河南、信阳日报等省内多家媒体的高度关注,并形成了较好的社会宣传效果,展示了美术与设计学院研究生人才培养的质量。
省内多家媒体报道的背后
都离不开师生五人共同的努力
为了一个目标 矢志不渝
克服重重困难 终而守得花开
“似·不似”画展 似而非是
看看他们背后的故事
去感受艺术的魅力
2
NO.1
壹
美术与设计学院院长 邹东升
信阳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教授、院长、硕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河南省美术家协会理事,河南省中国画学会理事,河南省书画院特聘画家,中原水墨研习会委员,信阳市美协副主席。
作品展示
NO.2
贰
美术与设计学院2020级硕士研究生 于群群
河南省青年美术家协会会员,信阳市美术家协会会员,信阳市文艺志愿者协会会员。多次参加展览并获奖,发表核心、普刊论文(作品)数篇(幅)。
创作理念
创作既关注现实生活又具有浪漫主义情怀,日常生活中购物的场景随处可见,我想把这些常见的事物用艺术的手法传递出来,有的作品取自唐诗宋词,还有的作品灵感来源于敦煌壁画,画面体现了对生活的唯美表达。以超市购物为主题的创作,反映当下人们的美好生活。画面在人物组合、颜色处理等方面均有很好的表现。这些作品的背景处理颇具匠心,肌理运用恰到好处,繁而不跳,更有虚实相生的效果。
作品展示
NO.3
叁
美术与设计学院2020级硕士研究生 王涵
信阳市文艺志愿者协会会员,多次参加展览并获奖,发表核心、普刊论文(作品)数篇(幅)。
创作理念
我的创作主要围绕现实题材和具有个人色彩的风格为主。艺术来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也就是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的元素进行创作。我想寻找一种有意味的形式,运用新的创作方式,注重变化微妙的色彩和线条,力求用生动有力的笔触传达给观众丰富、新颖的视觉愉悦感。整个画面主题突出,整体色调雅致脱俗,画面干净平整,使普通的生活焕发出美的光彩。
作品展示
NO.4
肆
美术与设计学院2020级硕士研究生 司琳琳
信阳市文艺志愿者协会会员。多次参加展览并获奖,发表核心、普刊数篇。
创作理念
我的创作多数以唯美风格体现,画面给人一种舒适,休闲的感觉,也体现当代年轻人所向往的一种舒适的状态。创作画面空间处理层次分明,虚实有度,其中人物最为突出,有的画面背景用剥落肌理技法来展现最后的效果,色调统一、协调。创作过程也是自己学习的过程,只有不断的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才可以创作出更好的作品。。
作品展示
NO.5
伍
美术与设计学院2019级硕士研究生 胡曌坤
笔名自涵,河南信阳人,信阳师范学院2019级硕士研究生,导师邹东升。河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广东省青年美术家协会会员,信阳市文艺志愿者协会会员。多次参加展览并获奖,于专业期刊发表论文(作品)数篇(幅)。
创作理念
艺术来源于对生活的真实感受,我希望通过绘画作品来记录身边的人和事。创作初期我前往信阳毛尖核心产品,深入茶园,感受茶农的生活,搜集拍摄素材,艺术作品首先要感动自己然后才能打动别人。作品有表现现实生活题材,有儿童梦幻题材,有四联画,这样的有机的组合,更具有视觉冲击力。在表现人物美的同时,希望能够更让人感受到纯净、幽旷而又峻逸唯美的意境,传达出生活与希望!
作品展示
美好的时光总是如此短暂
此次线上美术展览已接近尾声
我想 “似·不似”画展的魅力不必多说
师院人自有答案
结束的当下 请您仔细阅读下面这封信
去感受展品作者的心声
∨
(向上滑动查看内容)
国画大师齐白石先生提出“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我理解的工笔画是贵在“不似之似”。其价值在于与原型的距离,反映作者对现实“物”的认知。作为一门艺术,工笔画不能简单的被仅仅认知为“细腻”,更多的应是意象与传神。我们所有的技法为画面服务,提取物之特征而表现之,“似”而非“是”,为一种客观事物“理”的艺术性呈现,创造出“有意味”的艺术语言,使作品具有价值,即形式与内容有机相融,并呈现美感。
从构思到创意,从构图到表现,均是作者审美知觉的视觉外化,追摹物的表象和实质,传递美术语言符号化、肌理化信息,追求中国画意境与视觉感知的纯粹之美,彰显工笔画的本体价值。
这里所展示的,是我指导的4名研究生(于群群、王涵、司琳琳、胡曌坤),利用暑假集中创作的作品。她们经过素材准备、构思、草图、讨论、定稿、制作等等过程,短短2个月,每人完成近10件作品,其中艰辛可想而知。令我感动的是,她们克服种种困难,每天超过八小时工作,有的作品几易其稿,有时画画接近崩溃,但最终都坚持了下来,完成了我们师生的约定———给我们的教学来一场完美的展示。当然,其中有很多不足之处。经过这个阶段,她们有了质的变化,对于工笔画有了比较全面的理解。我甚是欣慰!这里也感谢她们的努力,感谢她们为我的教学研究积累下宝贵的经验。希望她们四人以此展览为起点,用艺术的智慧创作出更多优秀作品,尽情歌颂美好生活与伟大时代!
她们的未来,必然可期!
邹东升
2021年8月28日
从日常思政教育 切换到美育熏陶
逃离日常字词排列的组合
将时间留给驻足和发呆
线上的艺术熏陶
碎片化时间的产物
“似·不似”师生五人画展
散漫时光里的变迁故事
有任何疑问,欢迎添加小山微信咨询
精彩链接
(点击图片查看)
信阳师范学院新媒体运营团队
文案 / 郑婉琳
图片 / 展出者本人提供
特别鸣谢 /美术与设计学院新媒体
编辑 / 郑婉琳
审核 / 缑艺琳
在看点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