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板版权说明
排版:135编辑器
图片:pexel,可商用
贴纸:135编辑器
文字:
环境工程与化学学院
环境工程与化学学院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核心任务,培养社会责任感强、基础理论扎实、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历经60余载的建设发展,学术积淀深厚,学科交叉渗透特征明显,社会基础广泛,培养的毕业生广泛分布在新材料、新能源、环境治理、生态保护及生物工程等行业。设有环境工程系、应用化学系、生物技术系,基础化学教研室和实验教学中心5个基层教学组织。开设有环境工程、应用化学、生物技术、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5个本科专业。环境工程、应用化学专业均为河南省一流专业建设点,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生物技术及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均为国家新兴战略性产业对应专业。
学院师资队伍力量充实,结构合理。现有专任教师89人,其中教授、副教授32人,博士51人,“双师双能型”教师57人。教师中有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国务院政府津贴获得者和河南省优秀专家,有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3人和河南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5人。主持生态环境、新材料和新能源等领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项,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30余项,承担产学研合作项目20项,获科技成果奖20余项。主编、参编专著或教材10余部,发表核心期刊以上论文270余篇,SCI、EI检索100余篇。
学院实验教学设施完备。设有基础化学、应用化学、环境工程和生物技术实验中心,建有化工原理、绿色化学工程、污染控制和复杂体系分析检测综合实训平台;建有中水处理站、智能化污水一体化处理装置大气组分自动监测站校内专业实践基地。拥有等离子体发射-质谱、气相色谱-质谱联用、高效液相色谱仪、红外光谱仪、元素分析仪、TOC测定仪、荧光光谱仪、荧光显微镜、荧光定量PCR仪等大型仪器设备50余台(套),各类教学科研仪器约1650余台(套),建有“河南省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有机钼(钨)河南省工程实验室”等学科平台,能够满足师生教学和科研需求。
学院以OBE理念为指导,强化质量意识,主动对接区域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需求,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办学定位,科学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以专业能力培养为主线,融知识、能力与素质培养为一体”的课程体系。学院重视产教融合发展,建有校企合作课程12门,与黎明化工设计研究有限公司、北控水务集团、普莱柯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洛阳环洛再生能源有限公司、洛阳月星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18家企事业单位签订教学实习基地协议,与企业联建“同创(洛阳)化学工程技术中心”和“中达化工研究中心”等18个产学研合作平台,产教融合为学生提供实践教学保障。
学院坚持立德树人,构建“全方位培养、全程服务和全员育人”三全育人体系,建立了大学生学业导师制,定期开展“学风建设月”活动,将课程思政元素与专业教学有机融合。构建“专业基础-专业锻炼-专业提升-专业创新”的“金字塔型”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通过大学生科研助理、专业学科竞赛、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近年来,200余名本科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1000余名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指导学生在SCI期刊《Journal of The Minerals, Metals & Materials Society》等发表科研论文1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项。荣获全国“创青春”大学生创业大赛铜奖,河南省“创青春”大学生创业大赛特等奖,河南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等省级以上荣誉近30项,环保协会被国家环保部授予“优秀学生团队”。构建以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和创业意识为核心的就业指导体系,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5%以上,研究生录取率逐年提高,达33.57%。第三方教育评估机构麦克思质量报告显示学院毕业生近八成从事专业相关工作,专业培养目标达成效果较好,毕业三年后薪酬提升幅度较高,位居学校其他专业前列。
环境工程与化学学院是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承载梦想与希望的地方,加入我们,一起创造精彩。
专业简介
01
环境工程(本科,学制四年)
一 |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符合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具有可持续发展理念、良好的人文、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扎实的自然科学和专业基础,掌握环境污染防治、废物资源化、生态修复等专业技能,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能够在生态环境保护及相关领域从事技术开发、工程设计、项目运营、环境评价、规划与管理、科学研究等工作,并能服务建材行业及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 |
主要课程
环境工程原理、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水污染控制工程、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环境工程微生物、环境监测、环境影响评价、环境规划与管理。
三 |
就业方向
毕业后学生可在生态环境部门、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从事环境治理工程设计、生态文明项目建设、运营与管理、监测与评价等方面工作。
02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本科,学制四年)
一 |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理念、良好的人文、科学素养及社会责任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扎实的自然科学和专业基础知识与基本理论,掌握资源综合利用的专业技能,能够在资源利用与开发、环境保护、生态修复、清洁生产等领域从事工程项目设计、技术开发与咨询、新产品研制、项目运营管理、科学研究、教育教学等工作,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 |
主要课程
水处理与资源化技术、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生物质转化利用技术、废气资源化利用技术、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概论、环境工程原理、分析测试技术、工业生态学、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等。
三 |
就业方向
毕业后学生可在资源综合利用、循环经济和生态文明等与专业相关的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从事工程项目设计、工艺技术研发、规划管理、技术咨询服务等工作。
03
应用化学(本科、学制四年)
一 |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政治理论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应用化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具备分析检测及精细品化工领域的专业技能,能够在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产品分析与检验、质量控制与管理、精细品合成、技术研发与工艺设计、运营管理及科学研究等工作,社会责任感强、基础理论扎实、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 |
主要课程
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仪器分析、食品分析、精细化学品化学、化工工艺学等。
三 |
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在新能源、新材料、绿色化工等行业从事产品分析与检验、质量控制与管理、技术研发与工艺设计、项目运营与管理及科学研究等工作。
04
生物技术 (本科,学制四年)
一 |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中原经济区与社会发展需要,具有良好的政治理论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人文和科学素养,掌握扎实的自然科学和生物技术基础理论,具备生物发酵、生物分析检验及诊断的专业能力,能够在生物技术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产品开发、质量控制、分析检验与诊断等工作,社会责任感强、基础理论扎实、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 |
主要课程
普通生物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基因工程、发酵工程、蛋白质与酶工程、微生物检验、分子诊断学等。
三 |
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在生物医药、生物制品、食品及大健康等行业企业从事产品开发、生产工艺改进、生物分子诊断与检测、项目运营与管理及科学研究等工作。
05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本科,学制四年)
一 |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国家能源结构转型和绿色低碳发展战略的重大需求,具有良好的人文、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具备扎实的自然科学和新能源科学基础,掌握新能源领域的能量转化、利用与存储的基本理论、技能和工程运用能力,能够在新能源领域尤其在电化学储能及可再生能源转化与利用相关行业从事技术开发、产品设计、品质控制、运营管理、科学研究等工作,社会责任感强、基础理论扎实、具有较强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 |
主要课程
电化学原理、化学电源、电源工艺学、能源动力测试技术、储能原理与技术、新能源工程、新能源材料合成与制备、热工流体力学、锂离子二次电池、燃料电池、储氢材料、动力电池与新能源汽车等。
三 |
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在新能源汽车、锂离子电池、燃料电池、氢能和生物质能开发与利用等新能源相关行业、企业从事技术开发、产品设计、品质控制、运营管理、科学研究等工作。
END
责任编辑 | 赵静
审核 |陈怡冉
编辑| 王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