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只有在生命的尽头
人们才会懂得惋惜
因此以我们现在的年纪和经历
来畅谈这本书
尚且为时过早
毕竟
活着这一话题
永远都那么沉重而残忍
但有些话
方姐必须说给你们听
↓↓↓
首先让方姐来告诉你,这本《活着》曾荣获台湾《中国时报》十本好书奖,香港《博益》十五本好书奖,意大利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由本书改编的同名电影《活着》赢得了香港第十四届电影金像奖“十大华语片”奖、1994年法国第四十七届国际电影节的评委会大奖、人道精神奖。电影中主人公的扮演者葛优也因此被评为最佳男演员。
余华是方姐最深爱的作家之一,他是一个用生命在写作的文字艺术者。他的字里行间没有谎言,没有胭脂水粉,读他的作品,如同品一幅悠远宁静的水墨画,清透而真实。他用《活着》《许三观卖血记》等经典作品,带着我们追溯中华文化最原始的狂野与最理性的沉思,尤其是这本《活着》,领着我们走过了中国最沧桑的一段历史,感受了那一代人,对活着的热切渴望。
●三分钟带你读完《活着》
民国时期,地主少爷福贵嗜赌成性,不听家人劝告最终输光了家业,一夜间一贫如洗,成为佃农。为生病的母亲前去求医的路上被国民党抓去做壮丁,后被解放军俘虏。辗转回到家乡时母亲早已去世,只剩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带着一双儿女。后来,女儿凤霞因病成为聋哑人,机灵活泼的儿子不幸惨死,凤霞结婚后难产而死,女婿也遭遇意外,再加上妻子家珍的离去,小外孙的突然夭折,接踵而来的致命打击一次又一次侵袭压迫着福贵……到最后,只剩下了他自己一个人活在这世上,与一头垂死的老牛相依为命。
●既然注定会离开,那生死又有何惧?
整本书中,作者为了突出“活着”这一主题,特意将死亡安排的独具匠心。父亲的死让福贵第一次对生命的意义有了自己的思考,在军队中看着成千上万的生命瞬间消逝,更给他带去了巨大的震撼,之后又是亲人的一一离去……作者用着几近荒诞的死因把福贵的人生推到了一个高耸的断崖,跌落之后,才可重生。
“我知道黄昏转瞬即逝,黑夜从天而降,我看到广阔的土地袒露着结实的胸膛,那是召唤的姿态,就像女人召唤着她们的儿女,土地召唤着黑夜降临。”这是书中最后的结尾,有着如夜空般深邃的意味。余华是一位冷酷的作者,他用残忍的手法,让所有的温馨都在最令人温暖的时候突然化为死亡和离别,他用最残忍的方式教诲着读者,用最深刻的反思普化着世人。
●《活着》让我们重新仰望生命
合上这本书,心里有的是沉重,是苦涩,是无所适从的不安。这是一个令人压抑的故事,压抑到让我想到了灾难,想到了死亡。可是不得不承认,我们处在一个歌舞升平、国泰民安的社会里,自然是有很多人无法用余华那种深沉的视角,去剖析生存的意义。但是所有人一定都体会过生命的脆弱,这个夏天刚过去的天津大爆炸事件,再次让人们认识到了,生与死其实就是一念之间,一秒之隔。明天和意外你永远不知道哪一个先来,所以,我们应在每一个可以呼吸新鲜空气的日子里,珍惜青春,雕刻生命;我们应在每一个有爱的人陪伴的日子里,传递关爱,锁住温暖。
有太多人,一生把目标定为了容华富贵、权倾一方,把目标定为了纸醉金迷、万人膜拜。可是所有的浮华都是过眼云烟,都是转瞬即逝的烟火,它刻不出你的骨血,亦带不进你的坟墓。到了暮年垂死,你才发现人生最宝贵的,就是你的生命。只有活着,你才可以看到世界的每一处美好,听到远方的每一朵花开。
在这纷杂繁乱的世界中,能够平平安安的活过一生,无疑已经是一个人最伟大的胜利。人的生命是一切物质与精神享受的前提和基础,所以,能够平安得活着就是你一生最大的冠冕。
▼
很多人问
活着到底有什么意义
其实
活着没有任何意义
因为活着本身
就是它最大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