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全面了解王阳明先生是在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里,王阳明的文韬可为万世师,配享文庙;武略亦能剿兵匪,威震黔闵赣。之后北京游时,绿树成荫的国子监街,在古树合拱、十三经碑文巍然而立的北京孔庙里,参拜了大成殿内的大成至圣先师孔子和配享文庙的各位圣贤。
寒假中,按照学院要求,对王阳明先生的著作《传习录》进行了学习。可是一个多月内想把《传习录》整本书真的读懂,大概就如孟子所说的:挟泰山以超北海,不是不为,是不能。怎么办呢?着急也于事无补,如果只是囫囵吞枣,感觉辜负了这部传世巨著,也辜负了领导推荐此书的苦心。突然之间,感悟到做好这件事似万里取经,只能从点滴开始,于是我走马观花地通读了一遍,对全书有了感性的认识,然后上网查询资料,了解了王阳明先生的人生之路,心路旅程及他一路走来思想发展的历程,之后又通读了《传习录》这本书,将书中与教学管理以及人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相关的内容一一标注,再细细阅读,深深思考。下面就将我的学习理解做一个简单的总结。
《传习录》理解之概况
《传习录》中提到的“格物致知”与朱子集注的《四书章句集注》之《大学》中的“格物致知”,涵义不同。后者指对知识不断学习、积累、创新,探寻事物间的规律,并将获得知识的进行应用,即学以致用后进一步完善自我。王阳明先生的《传习录》中所谈的“格物致知”,是在他流放千里到贵州龙场,在农场割竹子后,改变了以往对朱熹“格物致知”释义的认可,提出了“致良知”的观点,即“心即理”,主张“内省”,提高自身修养,从心出发,思考事物的规律。为确保心之理能够是善而非恶,提出要存天理、去人欲,就要知行合一,要持之以恒的知行合一,要万物一体,达到心学的最高境界“致良知”——实践,而不是光说不练假把式,夸夸其谈空想家。
将工作与《传习录》结合后之思考
“格物致知”——提高自身素质
《四书章句集注》之《大学》一书中,提出了治国齐家之前,先修身,修身之前先正心,要正心,就要格物致知以诚意。将自我发展和朱子与王阳明先生对“格物致知”的观点相结合,指导我们如何工作,如何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苏轼说: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大概人的一生就是漫漫万里不断学习的旅程,旅程中的知识浩如烟海,人生经验巍巍如山,想要做山顶上一棵松,谈何容易?就需要不断向外界“格物”、学习,探寻,迅速提高自己。知识积累到一定阶段,领悟、消化、吸收之后,个人素质上升到较高的层次,遇到事情,可以打开自己内心的辞典,更多的问心所思、所需,进行实践事上练,达至至善,即“致良知”。
“存天理,去人欲”——端正工作态度
“致良知”是用良知去为人处世。很多时候、很多事情,摆在眼前,人人都能明白其中道理,可是鲜有人能真的做到。在学校,学生上公共选修课,喜欢坐在后面,彼时彼刻,万有引力定律似乎在教师和学生之间不起作用了,此时,作为教师,怎么做?这次做了小有成效,下次课学生又故态复萌,怎么办?下下次,又下一次呢……
身为教师,有些时候,自己在听讲座、开会时,明知不对,仍旧违背自己的良知,坐在后面,偷偷看一看手机,瞄一瞄周围同事,那一刻,似乎也忘记了参加活动的意义。接到一项工作,我们得到良知的通知是:统筹规划、不打折扣、要**圆满完成。可实际上,今日复明日,明日又复明日,到了最后关头,临时抱佛脚,结果只能是应付差事了事,效果可想而知。仔细想来,初心之理无误,出发点也不差,结果却悲催,原因不过是个人的欲望在作祟,不能做到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提高工作品质
《传习录》中说:知行合一,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好像陶行知校长是因此而改名,他也是这一理念的忠实执行者。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经常听到说某某人是“光说不练假把式”。王阳明先生心学的最高境界是实践。想法固然好,不付诸于实践,就会出现富和尚南海朝圣之拜遥遥无期的局面。心中有理,也要身体力行,才能知行合一,达到知的至善。
知行合一还包括不迷信个人经验,要记得世间万事万物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以之前的经验对待新出现的事物只能是胶柱鼓瑟。当前网络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新媒体如雨后春笋,网络上学习机会多,陷阱也多,诱惑更是多,如何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坚持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是至关重要的。
“万物一体”——提高大局意识
《传习录》中讲:心与物同体,万事万物一体。可是在工作中、从书本上,我们也会遇到,一些人一直“用心”思考、“用心”做事,牢记“事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可是只扫门前雪,只关注自己那一亩三分地,不关心他人的短与长。一旦事有不济,就开始怀疑老祖宗的金玉良言。没有意识到,是自己在用“心”做事之时,没有将万事万物看成一体,大局意识不够,格局不够,只在自己的小圈子里面思考,头上只有井口大的一片天,怎能思路开阔呢。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大气魄大手笔的从世界层面阐释了万事万物一体。具体到一个家庭,一个单位,所有的工作都是一体的,每个人的工作分工不同,扮演的角色不同,从不同方面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但是大家在努力生活和工作的过程中,所实现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都是只有大小之分,没有高低贵贱之别。因此在工作的过程中,要尊重每一个人的努力工作。王阳明先生在平叛匪乱的过程中,将领重在运筹帷幄,士兵重在冲锋陷阵,押粮官重在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做饭的伙夫重在一锅一勺的小世界里,有决胜千里的大乾坤,试想一下,做饭的伙夫出了错,千军万马的饭菜粮草出了食品安全问题,那简直是灭顶之灾,有全军覆没的危险。好在王阳明先生不仅提出了心学的理论,更是身体力行,践行到底,所以才有了既配享文庙,又威震黔闽赣,千古以来,所罕见的文治武功。
我们皆是凡人,没有王阳明先生指挥千军的际遇,但是,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一个系部的管理者,我想:需要深入观察了解每个人的所长所短,有的放矢地去安排相应的工作。如果我们在做自己工作的同时,有万事万物一体的思想,这样,当发现别人的工作有隐患之时,就会及时提醒,以期防患于未萌,避危于无形,而不是袖手旁观、冷眼看笑话。
心存万事万物一体的想法,提高自己的格局,就会考虑到自己的工作与别人工作之间的关系,以及自己的工作对全盘工作的影响,就会有大局意识,就会不斤斤计较个人得失。
短短一个寒假,只是体会到了 《传习录》如万顷碧海,似茫茫群山,深不可测,广而无涯,读书之旅刚开始,如画风景还在路上,让我们从心出发,且读且思考,且行且珍惜……
王秀鸽
新科生化系
编辑:吴京燕 陈文采
本期主播:王秀鸽
音频后期:吴京燕
责编:杨露 任梦楠 张俊杰 杨傲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