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第一课 | 刘鸣韬院长:美美与共不失自己

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开学第一课 | 刘鸣韬院长:美美与共不失自己

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

乘风远航启新程,春华秋实绘佳卷。9月10日,2019级新生开学典礼暨军训动员大会在新校区操场举行。院领导刘鸣韬、张忠迪、张传来、张宝剑、王秀金、张慧辉、姚素梅,中国人民解放军32150部队、军训团团长袁文浩出席大会,相关职能部门和各系负责人、2019级辅导员、教师代表、全体帮训教官及2000余名新生参加大会。大会由党政办公室主任韩国立主持。

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

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

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

伴随着淅淅沥沥的秋雨,刘鸣韬院长发表了题为《美美与共,不失自己》的讲话,为新生们讲授了“开学第一课”。

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

在2019级新生开学典礼暨军训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院长 刘鸣韬

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

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

亲爱的同学们、老师们,可敬的全体帮训教官:

上午好!金秋时节,丹桂飘香。在全国上下喜迎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大喜日子里,我们在新校区迎来了2019级新同学。新校区、新同学、新起点、新征程,我代表学院向你们和你们的家人,表示衷心的祝贺和真诚的欢迎!

同时,也请允许我代表同学们和学院,对给予我们极大帮助和支持的所有帮训教官,致以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谢意!

今天刚好是第35个教师节,借此机会,祝我们所有的老师:节日快乐、工作顺利、家庭幸福。

在今天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我们初次见面,我想围绕“美美与共,不失自己”这个主题,先简单和大家沟通交流,作为我们四年共同学习、共同生活的序曲和前奏,也算是为同学们讲的“开学第一课”。

同学们,老师们,今年5月份,在北京举行的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习近平总书记的主旨演讲说:“坚持美人之美、美美与共。每一种文明都是美的结晶,都彰显着创造之美”。总书记是站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从文明发展的层面来阐释人类社会进步的趋势。今天我借用这句话,主要是想从个人成长的角度来和大家交流。后边一句话,如果用“不失自我”,可能读起来更顺畅,但稍有“个人主义、自我意识”之嫌,写成“不失自己”,就更多地有了:认清自身特点,发挥自身特长,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服务社会和国家的意味了。正如孔子所说:“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同学们,老师们,我们为什么来上学?我们为什么要读书?我们都经历了十年寒窗,我们都在孜孜以求,好多同学可能张口就说:“学会文武艺,货于帝王家”;有的会说:“立志成才,报效祖国”;有的说:“安家立命,过上好生活”;还有的说,先贤早就说过“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等等,不一一列举,我想这些回答都不错、都很好,但当我们静下心来、深入思考的时候,是否会发现,我们平时的这些答案,大多是站在个人的爱好和认知出发的;更多的是从“用”的角度来回答这个问题。那么,读书上学的“本”是什么呢?在什么时间,因为什么,出现了教育和学校这样的现象和事物呢?不忘初心,才能牢记使命;认清事物的本质,才能知真守正。

同学们,老师们,在远古的时候肯定没有学校,也一定没有现代意义上的教育。从社会学的角度讲,教育和学校的产生应该是随着人类社会的演进,因生活的需要一步一步不断发展而形成的。因为人类本身就具有群居性,而且随着社会不断进步和生活复杂程度的不断提高,就出现了更多共同生活的需要和更多的生活生存技能和知识,而且这些技能和知识不断积累,越来越多,这些怎么传承呢?起初,这些生存技能通过共同活动和生活,在有意无意间,通过模仿就可以获得、传承、延续。像我们现在看到的一些独门绝技、祖传秘方,代代相传。但是经过数千年的演进、创造,积累和形成了大量的相关经验、技能、知识等,包括社会的和自然的,形而上的和形而下的,物质的和精神的。所有这些都需要不断传递、传承、维持、继承和发扬。因为这些始终在不断提高生产力水平,改善人们生存和生活质量,从而更加刺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推动社会进步发展。因此就逐渐产生和形成了古时各式各样、形形色色的教育和学校。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因此,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也是人们生活所必需。也正因为如此,教育的基本功能就有维持和传承的作用,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创新和发展。

同学们,老师们,我们仔细想来:人生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不断生长、不断变化、不断发展的过程,而生长、变化、发展就是我们的生活。教育的历程实际上就是继续不断地重新组织、重新构造、重新形成的历程,始终在不断组织、变化和发展,因此教育的历程也就是不断以其自身为目的而连续发展的过程。所以,任何人都不能固步自封,以自己的认知为固化的标准而要求别人,也因此才需要我们教学相长、终身学习。同时,教育的意义可以从“回顾”方面解释,也可以从“前瞻”方面解释。可以把教育视作使“将来”兼容“已往”的一种历程;也可以看作利用“已往”以发展“将来”的一种历程。而教育的结果则使人们能够求得更多教育的能力。也因此,人们和社会通过教育而连续不断的”继续改造“,才使得社会更加文明,人生更有意义。

同学们,老师们,人类社会数千年的演进告诉我们:无论世事沧桑、风云变幻,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真、善、美的追求,始终没有改变,一刻也没有停止过。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一些共同的认知准则,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准则,才构成了人们交流的平台,达成了形成共识的基础。实际上在知识、概念和文化的形成过程中也遵循了这样的规律。我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也正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先进文化和革命文化的完美结合吗?我在想:人类社会的文明过程,在一定程度上说不正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逐渐获得知识、形成共识、共同追求美好生活的过程吗?这不正是我们人生中能够做到最基本的正直、正义和善良的基石所在吗?这恐怕也是社会认同的最大公约数之所在。所以,教育、学校的出现和形成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是人类生活的必须,也正是我们要上学读书的最原始的目的,最根本的动力。

大家可能会说,我国的传统文化有不同流派,有诸子百家,影响最大的也有儒、释、道三家,各个流派、各家学说,有许多相互抵牾,甚至矛盾冲突的观点和内容。我以为,这些学说只不过是为了建立完善自身体系,提升自身影响和地位造势而已。实际上,所有这些经典学说无不闪耀着先贤们的智慧光芒,都是我们的精神财富。我们不断从中汲取营养,获得智慧,加工整合,融合升华,从而形成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自己,以此安身立命,回馈社会,报效祖国,不断推动人类社会文明进步。这不也正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和思想基础所在吗?

儒家的《大学》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道家的《老子》讲:“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大乘佛教讲:“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六度修行方法,不都有异曲同工之妙吗?《道德经》讲:“天道无亲,常与善人”;《尚书》说:“天道无常,唯德是辅”……我们仔细想想:这些有本质的区别吗?学说、学者有流派之分,但回到社会和应用层面,我们每个人从中汲取精华,然后形成了我们浑然一体的自己的思想。我们明白了这些,我们就有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就能兼容并包,容百家之长;就能终身学习,不断成长;就会有“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的厚度;就会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高度;就会有“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深度;就会有“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的温度;就会有“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的广度。我们不也常说:“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吗?

同学们,老师们,有时我在想:我们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绵延数千年而不间断的,那么为什么没有间断?是什么才使他绵延不断?我们可以简单理解为,是因为我们的文明和文化博大精深,是我们的文明和文化更顺应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是我们的文明和文化更适合我们的国情。习近平总书记说:“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如果我们认真领会,仔细思考总书记这些重要论述,我想我们就不难有所体会和感悟。有心的同学可能会发现:我们在通知书里加放了传统经典《大学》,我们学院连续这样做已经五年了。去年,我们还在18级学生中倡导精读《大学》《论语》等传统经典。学院为什么要这样做?主要是想以此为切入点,让大家感受中华文明和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培养我们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今天我就在这里倡导:我们19级的新同学,在大一期间,要精读传统经典,让我们的心沉静下来,积聚更深厚的前行动力!

同学们,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我们只有从先贤圣哲那里汲取精华,从知识海洋里获取智慧,从社会实践中丰富经验,在艰难困苦中历练意志,才能够从“小我”成长为“大我”;才能够独立思考,不失自己;才能够知真守正,始终如一;才能够在伟大的社会实践中实现自身价值。我们仔细想来,浩瀚的知识海洋,不正是我们的先人数千年社会实践智慧的汇集吗?我们不也正是在此基础上,通过社会实践贡献我们的智慧和才华吗?我们利用和享受前人所创造文明的同时,不断推动人类文明向前发展,这是多么崇高而伟大的事业和进程!

同学们,同事们,“尽信书,不如无书”,我们要学会独立思考,在读书的时候我们也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时我在想,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我们在学习过程中,都要尽可能系统阅读和学习其经典原著,这些相当于原始食材,可以任由我们加工处理,形成我们自己的思想,帮助我们独立思考,形成独立人格。而碎片化的知识和所谓的“鸡汤”,顶多可以作为“快餐”而用以暂时充饥。

同学们,同事们,世界正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我们学院也正处在建设发展的特殊时期,2019级是我们学院入驻新校区的第一届新生,2018级是我们入驻新校区的第一届学生。我们面对的是新校区、新同学,新生活、新起点,新情况、新问题,新机遇、新挑战,我们必将有新作为、新担当,新业绩、新辉煌。新学期开学会上,我和大家开玩笑说,谁让我们新科姓“新”呢?《诗经》说:“周虽旧邦,其命惟新”;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我们的校训是:“知行日新,至善至真”。我们唯新所系,我们一日一“小新”,必将成“大新”,终将焕然一新!

同学们,我们常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实际上在这之前,孟子还说:“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所以说,真金都是自烈火中炼就的,梅花香是在苦寒中芬芳的。其实,孟子在其后还有一句话:“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民间有“富不过三代”的说法。再仔细想想,我们国家几千年来,历代封建王朝的开国之君,大都贤明、英武,而此后皇宫里长大的太子、皇孙,则大都昏庸、骄奢,从而导致国灭身亡,他们的生活条件和接受的教育不可谓不优越吧。

所以啊,我们这两届同学,正好赶上了我们学院的迁建,学院在很多方面一定有诸多不完善的地方,同学们在生活和学习过程中,会遇到方方面面的困难和不便,因为学院从开工建设到我们入住只用了450天时间。但我们会尽最大努力,用最短的时间妥善解决。我们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建成,还有什么困难和问题解决不了吗?我们解决问题的态度和决心更毋庸置疑!我们见证、帮助学院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何尝不是我们成长的过程呢?我们遇到和面对这样的情况和问题何尝不是我们的幸运呢?

同学们,在搬迁的前几天,我们加紧出台了《新校区学生日常行为暂行规定》,此后,我们还要尽快出台学院层面和有关教职工行为的配套规定。个别同学可能不太理解,以为是要限制同学们的自由。如果是这样,为什么我们要加紧协调,在9月1日就开通了学院门口的公交车呢?主要是因为学院目前正处在特殊的建设阶段和特定的办学环境,而且我们想借新校区建设的契机,为学院后续的发展营造更浓厚的学习风气、更深厚的文化底蕴,更重要的是考虑同学们的安全问题。我们的人才培养理念是:“让家长放心,使社会认可,对国家有用”。所以,这本身就是对理念的落实,对承诺的行动。实际上,近年来学院一直在思考,怎么抓住新校区建设的机会,把学院的整体管理和运行作为创新创业教育,以及同学们社会实践的大平台,让同学们参与学院的建设和管理。当然,我们还要开设第二课堂,让同学们参加一些必要的义务劳动,因为我们要培养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有物业公司在负责校园保洁,但我们还要划定卫生区,要大家自己动手打扫卫生,共建和呵护我们的校园。包括我们马上要进行的军事训练。因为我们有义务和责任培养同学们吃苦耐劳、热爱劳动、勤劳善良的意志和品质。

同学们,老师们,如果我们每个人,用心做好每一件事,我们的人生肯定是无悔的,我们的人生就会充满幸福;如果我们每个新科人,都尽职履责、尽心尽力,用心做好与学院相关的每件事情,我们的新科学院就会越来越好,我们的明天就一定会阳光灿烂;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全身心地融入到社会实践的洪流中,形成助推社会文明发展的磅礴力量,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独立思考,不失自己,做出自己的努力和贡献,我们的明天何以不美好?社会何以不发展?民族何以不复兴?

同学们,让我们相约在四年学成时,让我们相聚在社会实践里,让我们相会在民族复兴的伟业中!

最后,分享几句话,作为我们大学生活的开始,也作为这节课的结语:

美美与共求真知,不失自己立根本。

世事旦知已关己,风情不解任由人。

新科今日看你我,伟业明朝泣鬼神。

疾风劲雨遍经历,和气拂面四季春。

谢谢大家!

编辑| 张慧敏 王殿刚

图片|杨利豪院帅兵胡继宇

指导老师|韩梅申琳

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河南本科院校-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微高校-院校号-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开学第一课 | 刘鸣韬院长:美美与共不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