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师范大学
河南师范大学(Henan Normal University),简称河南师大,位于牧野大地、卫水之滨河南新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与河南省人民政府共同建设的省属重点大学,是国家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支持高校, 入选国家“111计划”、“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是河南省特色骨干大学建设高校。
河南师范大学是河南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建高校(河南省第三所)、河南省特色骨干大学建设高校、国家“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高校(河南省第二所)、院士工作站高校、博士学位授权高校、博士后科研流动站高校。
河南师范大学的前身是创建于1923年的中州大学(原国立河南大学前身)理科和创建于1951年的平原师范学院,学校先后历经河南师范学院二院、河南第二师范学院、新乡师范学院等阶段;1985年,更名为河南师范大学。
如今,河南师范大学正朝着“世界知名,全国著名、区域引领、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稳步迈进。在国家“双一流”建设和河南省特色骨干大学建设的战略机遇下,河南师范大学的未来发展令人期待。
办学理念
河南师范大学始终坚持“育人为本”的办学宗旨,以“精育良才、教育报国”为初心,以振兴中国教育事业为己任,光大“尚诚朴、勤学问、重团结、养正气”的学风,践行“修至学、立世范、启智慧、益品行”的良好教风,矢志培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校风:明德 正学 倡和 出新
校训:厚德博学 止于至善
教风:修至学 立世范 启智慧 益品行
学风:尚诚朴 勤学问 重团结 养正气
师大精神:崇文明道 尚诚守德 抱朴求真
学校荣誉
“111计划”实施高校
“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支持高校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高校
“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实施高校
“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
三度蝉联“全国文明单位”
“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
“河南省特色骨干大学”
2020年,我校常俊标教授荣获“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
2020年1月,河南师范大学网络中心被河南省教育厅授予“2019年度全省教育系统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先进集体”荣誉。
2020年,校友会大学排行榜发布:河南师范大学位居全国高校第107名。
2020年中国大学本科毕业生质量排行榜发布,河南师范大学位居排行榜省内第2名,全国第94位。
2020年5月7日,爱思唯尔(Elsevier)发布了“2019年中国高被引学者(Chinese Most Cited Researchers)”榜单。我校环境学院教授孙剑辉再度荣登“环境科学。(Environmental Science)领域”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物理学院教授曹俊杰连续第6年荣登“物理学和天文学(Physics and Astronomy)领域”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我校高被引学者入选数并列居全省高校首位。
2020年5月13日,武书连发布2020年762所中国大学教师学术水平排行榜单,河南师范大学位列河南高校之首。
2020年6月27日,软科发布2020中国造就学术人才排名。河南师范大学在2020中国大学软科排名位居第143名,造就学术人才排名位居第83名,造就了22名学术人才。
2020年6月29日,“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发布,河南师范大学共有三个学科进入榜单,分别是化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以及化学学科。
2020年6月29日,省教育厅对河南省特色骨干大学和特色骨干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进行公示。河南师范大学入选成为河南省特色骨干大学建设高校,并有四个学科入选河南省特色骨干学科建设学科(群)。 骨干特色学科总共分为3类:A类,B类,C类。其中A类学科有16个,河南师范大学共有四个A类学科入选,分别是:化学、前沿物理与清洁能源材料学科群、生物学以及教师教育学科群。
河南省特色骨干大学建设高校名单
河南省特色骨干学科建设学科(群)名单
学校主持承担国家“863”“97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项目及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优秀青年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国家星火计划、河南省重大科技专项等高级别科研项目2300项,获得中国专利金奖、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等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励160余项,授权专利1660多件,出版学术著作、教材620余部。在Nature、Science、PNAS、JACS、ANGEW、哲学研究、政治学研究、经济研究、历史研究、教育研究和马克思主义研究等国内外顶尖期刊上发表一批高水平学术论文。在基础数学、理论物理、绿色化学、生物工程、药物研发、环境科学、当代中国政治文化等领域取得一批标志性成果,部分成果居国际先进水平。一批以动力锂离子电池隔膜和抗肿瘤、抗病毒系列核苷类药物等为代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实现了产业化,在国内外同行业中处于主导地位。
办学优势
河南师范大学是一所省属重点大学,也是9所河南省特色骨干大学建设高校之一,入选国家“111计划”,是一所综合性师范大学。根据近几年的中国大学评价,我校教师学术水平、教师绩效和办学性价比均位居河南省高校前列,综合排名始终保持在河南省前三名。
学校占地面积106.4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97.37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7.112亿元,中、外文及电子藏书530余万册,各类期刊4.4万种。建有全球唯一一家帕瓦罗蒂音乐艺术中心和河南省规模最大、种类最多的生物标本馆,办有附属中学、附属小学和幼儿园。
学校设有25个学院(部),86个本科专业,2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7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15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10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博士专业学位类别,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河南省一级重点学科28个,各类学生5万余人。
学科门类齐全,培养体系完备。现有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1大学科门类。拥有国家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11计划”)2个、河南省一期优势特色A类学科2个,河南省一级重点学科28个。(具体如下图)
在2019软科中国学科排名中,河南师范大学共有12个学科上榜并且全部位于前50%。
“化学”和“前沿物理与清洁能源材料特色学科群”分别入选河南 省一期优势学科A类学科和特色学科A类学科;学校化学、工程学、材料科学等3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 ESI综合排名居全省高校第3位;化学、环境科学、物理学等3个学科进入本领域自然指数内地高校百强学科榜单,其中化学学科位列第43位,学校全球自然指数综合排名居全省高校第2位、内地高校第55位、亚太地区高校第90位、全球高校第275位。
河南师范大学共建有省级以上科研平台24个,其中教育部科技创新团队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4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工程研究应用中心1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4个,省高等学校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6个,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省人文社科研究基地3个,河南省国际联合实验室1个,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2个。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国际合作不断深化。与美国、俄罗斯、英国、加拿大、法国、德国、意大利、白俄罗斯、日本、韩国等国家(地区)的70多所高水平院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与国内其他7所高校共同发起成立“中俄文化艺术大学联盟”并获得两国政府批准,与法国佩皮尼昂大学共建“中法联合学院”,与巴基斯坦萨戈达大学共建孔子学院等。
学校秉持“厚德博学,止于至善”的校训和“师道罔极、自强不息”的校园精神,促使勇于求真、勤于求善、乐于求美的众多贤良在上下求索的曲折险途中矢志不移,自强不息。
建校97年来,我校累计培养各类人才近30万人。毕业生中涌现出了中国科学院院士张统一、张锁江,以及多位长江学者、国家杰青、千人计划获得者,省部级领导、知名企业家和众多优秀的中小学校长。
科研成果
教育部科技创新团队(1个):创新药物及医药材料的设计与合成创新团队(张贵生)
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细胞分化调控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动力电源及关键材料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绿色化学介质与反应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黄淮水环境与污染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河南省重点实验室(8个):河南省红外光材料光谱测量与应用重点实验室、河南省光电传感集成应用重点实验室、河南省有机功能分子与药物创新重点实验室、硼化学与先进能源材料重点实验室、河南省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河南省环境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河南省光伏材料重点实验室、河南省绿色化学介质与反应重点实验室
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2个):动力电源及关键材料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精细化学品绿色制造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
河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河南省教育大数据分析与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河南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新能源河南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道地中药材保育及利用河南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计算智能与数据挖掘河南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教育信息河南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河南省工程研究应用中心(1个):河南省生物工程研究应用中心
河南省工程实验室(12个):功能微生物绿色转化技术河南省工程实验室、光电子技术及先进制造河南省工程实验室、智慧商务与物联网河南省工程实验室、绿色药材生物技术河南省工程实验室、增材智能制造河南省工程实验室、大数据统计分析与优化控制河南省工程实验室、水产动物疾病控制工程实验室、环境功能材料与污染控制河南省工程实验室、教学资源与教育质量评估大数据河南省工程实验室、生物工程药物河南省工程实验室、动力电源及关键材料河南省工程实验室、化学制药及生物医用材料河南省工程实验室
河南省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6个):环境科学与工程河南省高校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绿色化学与技术河南省高校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功能有机分子化学与技术河南省高校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动物资源保护与利用河南省高校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数学与科学计算河南省高校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电磁波特征信息探测河南省高校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
河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4个):绿色化学与技术河南省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绿色化学介质与反应河南省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量子芯片与精密探测技术河南省高校(省级)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红外光电子科学与技术河南省高校(省级)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资源微生物与功能分子河南省高校(省级)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河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4个):河南省文化产业发展研究基地、河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河南师范大学三农法律问题研究中心、河南省精准扶贫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院
校园环境
教学楼
办学条件
餐厅
会议室
操场和游泳馆
图书馆
生物标本馆
美术展览馆
宿舍
校园人文
师资力量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拔尖人才辈出。建校以来,曹理卿、郝象吾、孙祥正、赵新吾、赵纪彬、李俊甫、姚从工、魏明初、樊映川、杜孟模、孙作云、黄敦慈、许梦瀛、卢锦梭等数十位著名学者先后在此执教治学。近年来,又涌现出王键吉、鲁公儒、徐存拴、郭宗明、常俊标等一大批在国内外有影响的专家学者。现有在岗教职工2700余人,其中,双聘院士8人,国家杰青、国家优青、国家千人计划、国家万人计划、中原学者等高层次人才近百人,教育部科技创新团队2个,国家教学团队2个,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1人。根据近几年的中国大学评价,我校教师学术水平、教师绩效和办学性价比均位居河南省高校前列,学校综合排名始终保持在河南省前三名。
对外交流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国际合作不断深化。与美国、俄罗斯、英国、加拿大、法国、德国、意大利、白俄罗斯、日本、韩国等国家(地区)的70多所高水平院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与国内其他7所高校共同发起成立“中俄文化艺术大学联盟”并获得两国政府批准,与法国佩皮尼昂大学共建“中法联合学院”,与巴基斯坦萨戈达大学共建孔子学院等,标志着我校教育国际化战略迈上新台阶。
课外活动
草地音乐节
校园运动会
文化遗产活动
咨询方式
微信公众号:
河南师范大学招生办公室
招生办电话:0373-3326191
0373-3325268
招生期间咨询电话:
0373-3326836
0373-3326839
河南师范大学招生网:https://www.htu.edu.cn/zs/
河南师范大学校址:
河南省新乡市牧野区建设东路46号
监制|黄进才瞿洪明
责编|王艳军王 婷
编辑|冯雅鸽彭心宝
“教授、博士进中学”线上新高考咨询宣传活动
“音体美”趣味问答
河南省高考分数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