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么一群人
不畏骄阳酷暑,不惧条件艰苦
用双手于云端和现实筑梦
用行动为脱贫攻坚助力
骄阳似火,点燃心中激情
挥汗如雨,浇灌青春之花
他们的青春如此耀眼!
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近日,在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我校2020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以“决战脱贫攻坚,青春献给祖国”为主题,坚持“就近就便,当地实践”的工作原则和“以个人实践为主,团队实践为辅”的工作导向,鼓励广大同学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自7月初该项工作启动以来,我校通过“云组队”方式迅速组建200支实践团队,经过宣传动员、自主申报、审核评定等环节,共立项校级社会实践团队57支。安师青年学子走出学校、走向社会、走向基层,在脱贫攻坚的关键之年,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助力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让爱在“云支教”“云指导”中传递
“守护天使”支教团已经连续四年对口红星小学开展支教活动,辅导学生1000余名,我们希望支教活动不仅给孩子们带来书本上的知识,更希望他们能开阔眼界,学习接触更好的理念,一起营造一个欢快活泼、干货满满的课堂!
2020年安阳师范学院“守护天使”支教团暑期线上支教夏令营开营仪式
线上授课
线上授课
“守护天使”支教团微课视频 防疫
为助力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体育学院组建了青少年防疫锻炼“云指导”团队,结合各地疫情防控形势和工作要求,积极探索“互联网+社会实践”新模式。
实践中,根据青少年未进行线上锻炼前的测试成绩,团队通过线上电话会议等形式,根据每位志愿者不同的运动表现能力安排了不同运动量的任务,详细的制定出了每天的锻炼计划。本次实践的开展得到了社会群众的广泛关注和参与,青少年在特殊时期的居家锻炼得到科学的“防疫”锻炼指导,拥有健康体质。
实践队员们也通过实践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在实践中收获成就感和责任感
“志智”双扶,文艺下乡,助力脱贫攻坚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外国语学院5名范县籍大学生线下组队“鸿志筑梦”志愿服务团,利用暑期深入国家级贫困县—河南省范县,开展“志智”双扶活动,助力脱贫攻坚。
音乐学院“音暖疫,乐传情”暑期实践队积极投身打赢脱贫攻坚战,通过送文艺下乡及拍摄家乡volg的活动形式,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为自己的家乡建设尽一份绵薄之力。
队长曹贵溢说:“通过暑期实践活动,同学们走出校门、走向社会、了解社会、投身社会,提高了专业本领,培养锻炼了才干,增强了奉献意识和社会责任,在促进乡村公共服务、提升乡风文明等志愿服务中贡献青春力量。”
凝聚青春力量,赋彩乡村振兴
商学院“太行山货”服务队师生为村民讲授农产品包装、定价、电商基础知识,手把手教村民如何拍摄小视频、拍摄时长、选景方式、直播带货前准备、直播技巧等。
商学院“太行山货”服务队的大学生志愿者们在林州市东岗镇大井村建档贫困户杨秋林家开展农家小院“直播带货”培训进行电商知识培训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学院五期学员们立足属地成立了三支小分队,助力乡村振兴。学员们通过线上法律知识普及、扶贫调研、脱贫攻坚政策解读、爱心支教等形式,结合自身条件与所在地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领域,进行了扶贫政策讲解、贫困户情况调研、脱贫人物访谈、环境保护宣讲、辅导贫困儿童学业等社会实践活动。队长秦健凯说:“作为青马学员,我们应该主动投身社会服务,增强社会责任,提升综合素质,为家乡贡献力量。”
“美丽中国,青春行动”做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
“九曲黄河一份情,两岸绿林四季青。”万里黄河,滔滔不绝,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着眼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总体要求,我校组织了多支实践队在暑期集中开展保护母亲河、助长河长制,引导青年学生参与生态文明实践活动。
化学化工学院“河小青”青青洹水实践队在队长李亚博的带领下,围绕“保护母亲河·争当河小青”“三减一节”“垃圾分类”三类主题集体学习了“美丽中国,青春行动”绿色云课堂。
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禾绿团队”暑期志愿服务队发挥地理、旅游与资源环境的学科优势,开展对河南省黄河流域进行实地环境考察活动。院长焦士兴教授担任指导老师,通过视频会议讲解了保护母亲河生态环境及其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组织队员们开展对黄河流域环境、治理和保护等方面的文献查阅,做好对濮阳、开封、洛阳、三门峡等地的实地调查。
团队成员对孩子们宣讲
宣讲时孩子们认真地听讲
队员景嘉琪说,“保护黄河,就是保护我们自己。保护母亲河,刻不容缓,任重道远。”
传媒学院9名青年大学生组成了“绿动青年守护者”志愿者队伍,于安阳市境内各河流沿岸开展一些列环保活动。队员们7月21日来到小南海水库,针对小南海水库下游的旅游开发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周边摊贩情况、水域风光概况进行了实地调研,并进行了垃圾清理、视频拍摄等活动。7月23日来到了安阳河殷墟段进行了污染排查、环境监督等活动,沿安阳河河床对河流情况进行了实地考察,并对河流中游泳、戏水的情况进行了记录,为在后期活动中进行防溺水宣传做好准备。
队员过河进行河道清理
进行群众采访
记录河流沿岸环境状况
学习“四史”,传承红色基因
7月18日,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红旗渠精神我来讲”宣讲队走进家乡的古迹建筑,将伟大的红旗渠精神讲给百姓听。队员们便摆好展板展开宣讲,吸引了许多路人的目光。队员们用心讲述着林县数万人民仅凭双手和简单工具,奋战于太行山悬崖绝壁上,逢山凿洞、遇沟架桥,最终引漳入林,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上修成全长1500公里的红旗渠的故事。
队长王沛云说:“巍巍太行,承载了林州几代人的梦想;滔滔渠水,流淌着林州百万人的精神。通过给他人讲述红旗渠故事能够锻炼我们的胆量,增长我们的见识。先辈们艰苦创业的精神不能忘,执着的韧劲是必有的意志,在这条宣讲的道路上,我们只会前进,不会退缩!”
为弘扬非遗文化,领略非遗风采,2020年7月18日,经济学院“非遗扶贫就业工坊调研团”成员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路程,来到了太极拳的发源地——河南省温县陈家沟。团队成员来到了河南省温县陈家沟陈氏第十八代子孙、陈氏太极拳第十代传人陈伯祥先生的家中进行采访,通过了解得知陈伯祥先生在家族历代“尚武练拳”之风的熏陶下,有很高的太极文化素养,同时又在扶贫道路上也做出了突出贡献,帮助贫困家庭以太极拳为纽带获取可观收益,提高生活水平。在河南省温县陈家沟太极院与陈家沟太极拳学校,队员们又现场体验并学习了一些基础的太极拳动作。
队长王苑杭说:“这次调研,我们不仅感受到了太极拳的魅力,还从中学习到太极拳的历史来源、发展历程,以及其不断发展对于促进当地经济发展起到的积极作用。作为大学生,我们应该用点滴行动去践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用微小的力量去将其发扬光大!
活化、传播、创新,助力甲骨文文化传承与推广
外国语学院“甲骨文文化星火传承队”由17名热爱甲骨文和手工的在校生组成。他们结合自身专业特色。首先搜集百家姓的甲骨文文字,并将甲骨文与中国特色元素中国结相结合,既凸显了中国古文字的魅力,又展现了中国特色元素的风采。然后在实践过程中将所搜集到的姓氏相关资料翻译成英文,并利用微博、抖音、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平台将所整理的相关材料进行宣传与推广。中国结与英语,甲骨文文字与英语,这两种中国传统的优秀瑰宝与一种优秀语言相结合,不仅广泛推广了甲骨文文化知识,而且以趣味的创新形式鼓励更多的人关注甲骨文,了解甲骨文文化,增强文化自信,让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重放光芒。
教育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30余名大一、大二学生组成的“七彩圆梦”魅力甲骨文支教团,分别于7月20日、21日为内黄县、林州市的小学生开展了以普及甲骨文知识为主要内容的线上支教活动。支教团成员还将深入当地学校采用线下教学方式,开办甲骨文兴趣小课堂,让孩子们领略古代汉字的独特魅力。
历史与文博学院“一片甲骨云”团队首先以线上方式参观中国文字博物馆,通过参观仓颉造字的传说、远古刻画符号的“书法自然”、商周甲骨、商王占卜的场景、甲骨文造字规则、“甲骨纪事”展厅等,感受中国文字变迁的魅力以及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团队成员将在此基础上,凝练总结,录制微课,通过“云课堂”“云课程”方式,继续创新甲骨文宣传方式,促进甲骨文化深入人心。
“给历吖”社会实践团主要围绕甲骨文的宣传普及和研究现状等课题,通过专家访谈、微信推文、云上微课等形式,深入开展甲骨文的宣传和研究。
张秋芳老师与各位成员愉快的进行了讨论,详细地回答了他们的问题
积极参与社会各项建设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线上线下,齐头并进
实践调研,“志智”双扶
在致力于脱贫攻坚工作的路上
安师学子的脚步从未停止!
加油 安师人!
■干货满满!考研,他们说......
■安阳师范学院2020年招生专业简介
■即将报考的后浪们,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
■ 想你!离开安师的第10+天,你还好吗?
■安师格桑花开啦!美!美!美!
责任编辑 | 汤伟
学生编辑 |司云舒 娄钰杨仔航
校稿编辑|郭奕歆
来源|校团委
投稿邮箱|aysyrm@163.com
学校官方微博 / @安阳师范学院
学校官方QQ / 3020323531
学校官方抖音 / aynu1908
学校官方快手/ aynu1908
星标公众号
爱安师就关注并星标我吧!
右下点【在看】、右上点【分享】
就是对我们最好的支持!
欢迎投稿、评论或提出宝贵建议
为安师人点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