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与化学工程系简介
生化系始建于2003年,现有生物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生物技术、城乡规划、园林等五个本科专业,在校生近850人。专兼职教师130人,其中高级职称37人,具有博士学位者25人。
生化系目前有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物理化学实验室、化工原理实验室、精密仪器室、天平室;分子细胞遗传实验室、生理生化实验室、微生物学实验室、植物生物学实验室、实验操作技能实验室;工程测量及模型实验室、绘图室等,共计21个实验室。
生化系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培养基础扎实、敬业奉献,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加强专业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实践教学,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目前,生化系已与24家企业合作建立教育教学实践基地。
生化系以学生为本,所有工作围绕着人才培养质量进行,学生的综合素质高。毕业生主要在省内外的生工化工类企业、各类规划设计院、规划局,房地产公司、园林绿化公司等单位就业,得到用人单位高度评价;毕业生考研率一直居学院首位,2016年考研率35.8%,录取率为55.8%;2010届7#638、639宿舍,2011届6#122、123宿舍、2016届623宿舍学生全部考上研究生;2018年研究生录取61名,同时有多名学生考取985、211院校的研究生;2019年有4名同学以第一名的考研成绩被相应院校录取;2020年化工专业徐胜楠同学以405分的考研初试成绩被报考学校录取。
生化系还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学生多次参与教师科研项目,并在第二届中华职业教育创新创业大赛、河南省创业大赛、省挑战杯比赛等活动中取得佳绩。
荣誉证书
实践活动
(“青马工程”大学生骨干培训)
(校园实践活动)
生物与化学工程系专业介绍
生物工程专业介绍
专业代码:083001
专业名称:生物工程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学位
生物工程专业设置于2002年,2003年首届招生,2013年成为河南省高等学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学生实习照片)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社会和行业发展需要,具备生物学与工程学、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理论和能力,能在生物技术与工程等相关领域从事生物工程产品生产、工艺设计、生产管理等工作,新技术研究和新产品开发的多学科交叉的高素质应用技术型人才。
毕业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生物工程产品生产相关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接受科学思维与实践创新方面的训练,掌握生物工程产品的科学研究方法与操作技术,具有在生物产品制造和研发中分析、解决相关问题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较高的政治思想觉悟、道德水平、文化艺术修养,较强的身心素质;
2.系统掌握生物工程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
3.熟练掌握发酵工程、基因工程、生物反应工程、生物分离工程、生物工程设备等生物工程实验与操作的基本技能;
4.掌握本专业所需的数学、物理学、化学、信息学等学科的基本知识,掌握扎实的生物学相关基础知识;
5.熟悉生物工程所涉及领域的相关方针、政策和法规;
6.了解生物工程技术研究的前沿、应用前景、最新技术动态和行业发展趋势;
7.初步掌握生物工程研究的方法和手段,初步具备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生物工程相关问题的能力;
8.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具有不断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9.具有适应社会需求、继续深造的潜能以及应对危机与突发事件的初步能力。
主要课程:
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化工原理、细胞生物学、普通生物学、生物工程设备与工厂设计、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发酵工程、生物分离工程、生物反应工程、蛋白质与酶工程等。
毕业去向:
可以到生工相关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质检、卫生防疫等机构,从事技术管理、工程工艺设计与管理、产品研发、生物监测、技术监管等工作。也可考取研究生或出国继续深造。
学生风采:
获得第二届中华职业教育创新创业大赛银奖(应用型本科组)
获得第十三届’“挑战杯”河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介绍
专业代码:081301
专业名称:化学工程与工艺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学位
化工工程与工艺专业始建于2006年,在2017年11月,被学院批准为校级特色专业。
学生做实验照片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经济建设、人才市场需要,具备化工方面的基本知识、理论和能力,能在化工、能源、医药、环保等部门从事科学研究、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等工作,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技术型人才。
毕业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化学工程与化学工艺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接受化学与化工实验技能、工程实践、计算机应用、科学研究与工程设计方法的基本训练,具有对现代化工企业的生产过程进行模似优化、革新改造,对新过程进行开发设计和对新产品进行研制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较高的政治思想觉悟、道德水平、文化艺术修养,较强的身心素质;
2.掌握化学工程、化学工艺、应用化学、工业催化、新材料等学科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
3.掌握化学装置工艺与设备设计方法,掌握化工过程模似优化方法;
4.具有对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进行研究、开发和设计的初步能力;
5.熟悉国家对于化工生产、设计、研究与开发、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6.了解化学工程学的理论前沿,了解新工艺、新技术与新设备的发展动态;
7.了解中外文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 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8.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和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9.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独立获取新知识、处理新信息的能力。
主要课程:
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工业催化原理、仪器分析、工程制图(CAD)、化学反应工程、化工热力学、化工工艺学、化工分离工程、化工设计等。
毕业去向:
可以到科研机构、中等院校、各企事业单位的化工、能源、制药等行业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管理与监控、新产品研发等方面的工作。也可考取研究生或出国继续深造。
学生风采:
化工162班邢玲玲同学获得国家奖学金
获得第十三届全国化工设计竞赛二等奖
生物技术专业介绍
专业代码:071002
专业名称:生物技术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学位
生物技术专业2007年申报设立,2008年开始正式招生。
学生实习照片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生物产业需要,具备生物科学与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知识、理论和能力,能在教学、科研、生物技术产业及相关领域从事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技术型人才。
毕业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数理化基础、生物学及相关方向的基本知识和理论,接受生物技术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方面的科学思维培养和基本技能训练,掌握扎实的科学理论基础知识,具有从事生物学教学、科学研究和生产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较高的政治思想觉悟、道德水平、文化艺术修养,较强的身心素质;
2.系统掌握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掌握本专业所需的数学、物理学、化学、信息学等学科的基本知识;
3.熟练掌握细胞工程、基因工程、蛋白质与酶工程、生化分离与分析技术等生物技术实验与操作的基本技能;
4.初步掌握生物技术研究的方法和手段,具备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生物技术相关问题的能力;
5.熟悉国家在教育、生物技术及其产业方面的政策和法规;
6.了解本学科领域的研究前沿、最新技术动态以及行业发展趋势;
7.具有不断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以及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具有适应社会需求、继续深造的潜能;
8.具备从事生物学教学和研究的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教师素养;
9.具有初步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的能力,具有利用检索工具进行文献检索的能力。
主要课程:
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植物生理学、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蛋白质与酶工程、细胞工程、生物信息学、生化分离与分析技术、发酵工程、心理学、教育学、生物学科与教学论等。
毕业去向:
可以到教育、农业、医药、食品、环保等行业,从事教学科研、技术开发与管理、生产工艺设计、产品研发与营销等工作。也可考取研究生或出国继续深造。
学生风采:
获得中华职业教育创新创业大赛银奖
获得第十三届“挑战杯”河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
城乡规划专业介绍
专业代码:082802
专业名称:城乡规划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学位
城乡规划专业始建于2003年,其前身为生物与化学工程系的城市规划专业,规划专业于2004年开始招生本科生,2013年按照国家的要求,专业名称修改为城乡规划。现有制图室、计算机实验室、工程测量实验室、建筑实验室等4个实验室。
学生实习照片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发展需要,具备建筑学、生态学、城市规划设计、城市道路工程规划、城市园林绿地规划设计等方面的基本知识、理论和能力,能在专业规划设计机构、管理机构、研究机构从事城乡规划设计及其相关的开发与管理、研究与教育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技术型人才。
毕业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建筑设计、城市规划原理、城市详细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城市道路与交通等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建筑及规划制图、识图,素描、色彩等绘画基础及表现技法,着重规划设计、城市设计、乡村规划等基本训练,具备城乡规划设计、城乡建筑设计、城乡绿地系统规划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较高的政治思想觉悟、道德水平、文化艺术修养,较强的身心素质;
2.掌握建筑学、设计艺术学、工程学、生态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及知识;
3.掌握建筑制图、建筑初步、手绘基础、计算机辅助制图等基本理论及技能;
4.理解建筑设计、工程结构及城市建设相关的理论知识,具备城市建设的基本管理能力、小型建设项目的施工管理等基本理论和知识;
5.熟悉城乡规划设计和乡村规划设计的理论和方法,具备城乡规划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6.掌握景观规划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技能,具备城市绿地及公共景观规划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7.熟悉城乡规划学科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具备系统的城乡规划知识体系和技能;
8.具有相应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具备文献检索、资料收集以及撰写学科论文的能力;
9.了解国内外城乡规划学科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及发展动态。
主要课程:
城市规划原理、建筑设计(Ⅰ、Ⅱ)、区域规划、城市详细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城市设计、城市道路与交通、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城市地理学、城市经济学、城市生态学、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建筑初步、中外城建史等。
毕业去向:
可以到城乡规划设计院、城市规划编制中心或建筑、景观园林设计院、房地产公司等从事城乡规划及建筑设计方面的工程设计工作等方面的工作。也可考取研究生或出国继续深造。
学生风采:
获得新乡市社科联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获得“创青春”河南省大学生创业大赛铜奖
学生毕业作品:
园林专业介绍
专业代码:090502
专业名称:园林
学制:4年
授予学位:农学学士学位
园林专业2012年开始招收第一届学生,目前是我院考研率、就业率最高的专业之一。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人居环境发展需要,具备生态学、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园林设计、园林工程、园林植物栽培、养护与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知识、理论和能力,能在城乡建设、园林、林业和花卉园艺等企事业单位从事城乡各类园林绿地的规划、设计、施工和园林植物栽培、养护及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技术型人才。
毕业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园林设计、园林建筑、园林工程、生态学、园林植物及栽培养护、园林植物造景等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制图、绘画及表现技法、规划设计、植物栽培养护等基本训练,具备园林设计、城市绿地规划、园林建筑设计、园林工程及园林植物的栽培、养护及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觉悟和道德水平,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质;
2.掌握风景园林学、林学、生态学、建筑学、城乡规划学、设计艺术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3.掌握园林制图、绘画、设计初步、计算机辅助设计、工程测绘等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4.掌握植物学、园林树木学、花卉学的理论知识,具有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5.掌握园林设计和城市绿地规划的理论和方法,具有多尺度、多类型园林绿地规划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6.掌握园林建筑设计、园林工程的理论和方法;
7.有较高的艺术文化修养及审美能力,具有相应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8.具有较系统的园林专业理论基础及初步的理论研究能力;
9.了解国内外园林学科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发展动态。
主要课程:
园林制图、植物学、园林设计初步、园林艺术、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生态学、园林树木学、园林花卉学、园林建筑、园林植物造景、园林工程、园林绿地规划原理、园林规划与设计等。
主要实践环节:
工程测量课程实践、植物学课程实习、绘画基础实习、园林认知实习、观赏植物综合实习、园林建筑实习、园林综合实习Ⅰ、园林综合实习Ⅱ、毕业实习等。
就业方向:
可以到政府部门、科研机构、大中专院校、景观设计单位、园林苗圃、公园、植物园等从事相应的工作。含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及其相关规划设计机构的业务工作;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相关教育及研究工作;园林(景观)工程的施工及管理工作;园林植物相关生产、栽培养护机构的管理工作等。
专业发展概况:
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园林专业于2012年9月正式开始招生,现已连续招生9年,目前已有毕业生4届210人,在校生137人。目前共有专任教师16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8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7人,硕士学位教师5人。园林专业学生2018届考研率35.42%,2019届考研率38.78%,连续两年创造新高。
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近年来,园林专业在发展中积极与各企事业单位建立各种合作关系,先后与11家单位签订协议,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园林专业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详情表
学生在校期间取得的成果:
园林专业学生在校期间,积极参加各种科研项目、专业竞赛等活动,提高专业实践能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在校生科研、竞赛成果详情表
实习风采:
生化系师资队伍
张传来,中共党员,教授,硕导,新科学院副院长、市科技特派员,省园艺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任。省科普先进工作者、省实践教育专家、省科技奖励和教育教学质量工程项目网评专家、省优秀教育管理人才、省民办教育先进工作者、省社会实践先进工作者。主持和参加省重大科技攻关等项目25项,获省部级成果奖5项,发表论文70余篇,其中SCI收录2篇,主、参编著作、教材18部,其中国家规划教材2部。
姚素梅,九三学社社员,博士,教授,硕导,新科学院副院长。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承担《作物栽培学》和《专业英语》等课程的教学工作。主要从事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作物高产栽培理论与技术的研究,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9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主编著作5部。
张明霞,教授,博士。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河南省青年骨干教师,河南省化学与生物科技发展联盟理事会理事。主要从事酒类风味质量控制方面的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及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3项。近五年内发表专业论文20余篇,SCI、EI收录8篇,出版专著1部,授权发明专利1项。
张朝辉,中山大学博士,副教授。主要承担《微生物学》《微生物学实验技术》《食药用菌生物技术》《食用菌栽培学》等课程。从事食用菌栽培的教学、科研和技术推广工作。发表食用菌专业相关学术论文10多篇,参编食用菌教材2部,申请食用菌相关发明专利2项。获河南科技学院优秀共产党员,文明教师。
赵俊杰,硕士,副教授,分子生物学实验室主任。2001年毕业于河南师范大学,主要承担基因工程、分子生物学等课程的教学工作,从事植物生物技术研究。参与省级质量工程建设4项,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成果鉴定7项,主持省级教改项目3项,主编和参编教材2部,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曾获得河南科技学院十佳教师、优秀教师、文明教师等荣誉称号。
李林波,1984年7月生,河南林州人,博士。2014年毕业于西北大学生物化工专业,主要从事发酵工程方向的教学工作,主讲《发酵工程》和《生物工程设备与工厂设计》等课程。研究方向为发酵工艺的优化和功能蛋白的异源表达,目前,主持河南科技学院高层次人才项目和校攀登计划—科技创新基金。
于永昂,中共党员,博士,新科学院2009届毕业生,现任教于河南科技学院生命科技学院。承担《分子生物学》和《中药分析学》等课程的教学工作。主要从事小麦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2项,发表SCI论文4篇,中文核心期刊10余篇。
范文秀,教授。主讲《无机及分析化学》等课程。主要从事光谱学分析和PVC热稳定剂的研究工作,近年来发表有关学术论文40余篇,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通过河南省科技成果鉴定2项。
王爱荣,教授。河南省教育系统优秀教师。主讲课程为《物理分析》、《无机及分析化学》。主要研究方向是金属腐蚀与防护,近年来发表论文40余篇,主编教材1部。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河南省教育厅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
李英,博士,教授。2010年至2012年受日本学术振兴会邀请以外国人特别研究员身份赴日本金泽大学从事国际合作研究。研究方向为环境有机有毒物的监测及研究方法开发。近年来发表论文20多篇,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项目1项。主讲《无机化学》,《无机及分析化学》等课程。
王雪静,博士,副教授,主讲课程为《化工原理》、《化工原理实验》,研究方向为功能材料的合成与应用,曾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33篇,SCI、EI收录13篇。参编《注射成型实用技术》著作,撰写6.7万字,主编《化工原理实验》教材,撰写5.0万字。主持省级鉴定2项,参加省级鉴定3项。
杨理,男,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主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1项,主持河南省博士后一等资助基金1项,获国家发明专利3项。撰写专著1部,公开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SCI论文15篇。
朱芳坤,高级实验师。主讲《化工原理》、《化工设备机械基础》课程。主要研究方向为环境安全评估及化工单元操作技术。在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8篇。编写教材3部,发明专利及实用新型专利5项。
李保印,教授,博士,硕导。河南省中青年骨干教师、科技特派员。主要讲授《园林树木学》、《园林苗圃学》、《景观植物学》等课程,教学效果优秀。曾获全国优秀职教文章3等奖1项,主持参加国家级和省厅级科研课题近30项,获河南省科技进步2等奖1项,在SCI、CSCD、中文核心等期刊上发表论文50多篇,其中SCI收录2篇,EI收录2篇;主参编著作和国家级教材12部。
王少平,汉族,教授,硕导。中国插花花艺协会会员,曾担任河南省科技特派员、新乡市科技特派员。研究方向为花卉栽培生理与花卉应用。主讲课程为《花卉学》、《插花艺术》、《测量学》、《室内绿化装饰》。公开发表研究论文50多篇,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出版著作8部。
郑树景,副教授,博士。多次获得优秀教师、文明教师等荣誉称号。主讲课程为《园林设计》、《绿地规划设计》、《环境景观设计》、《植物造景》等课程,教学效果多次被评为优秀。现主要从事园林景观、生态规划教学及其理论研究。主持省厅级课题近30项,获奖10余项,曾公开发表论文20余篇,主参编教材8部。
杜晓华,博士,副教授,主讲课程为《园林专业英语》、《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50余篇,主参编著作3部,先后承担或参加省、市级科研项目10余项,在研课题2项,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河南省科技成果鉴定3项。多媒体课件分别获河南省教育厅教学信息成果奖一、三等奖。
刘弘,高级实验师。主讲课程:《测量学》、《测量与遥感》等课程,教学效果优秀,并多次获“文明教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发表论文36篇,主参编著作9部,获教育厅科技成果一等奖1项,教育厅信息技术教育成果一等奖1项,教学论文获省教育厅、社科联教学论文二等奖1项,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尤扬,教授,博士。承担《园林树木学》《草坪学》的教学工作,主要从事园林植物逆境生理研究,先后在《植物生理学报》《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上海交通大学学报》等杂志上发表论文52篇;出版著作11部;以第一发明人获得国家发明专利3项;主持省部级课题1项,地厅级课题5项。
马杰,中共党员,博士,副教授。先后发表论文40余篇,主编和参编著作10部、专著1部,主持参与省厅级课题12项。获得校“优秀教育工作者”、校“文明教师”等荣誉称号,多次在校教学技能竞赛、师德征文比赛、演讲比赛中获奖。
宋利利,副教授,博士。主讲课程为《区域规划》、《系统工程学》、《Gis技术及其应用》。主要从事空间生态的研究,曾发表EI论文1篇,中文核心3篇,多篇CN论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1项,参与省部级课题5项,参编教材《美丽乡村规划设计理论及应用研究》1部。
生化系毕业生考研情况
14级考研录取名单
15级考研录取名单
图文编辑 | 王若橦 马梦轩
图片 | 耿银婷
资料来源|生物与化学工程系
统筹策划 |韩梅申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