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学院院长李可亭:学史增信 传承应天书院文化永续家国情怀

商丘师范学院招生与就业处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人文学院院长李可亭:学史增信 传承应天书院文化永续家国情怀

“人生朝如春,爱读书

爱学习,努力奋斗”

正值春日好风光,

所有生命都饱含着蓬勃、

向上的力量,

生机与希望就在眼前。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

勇往直前,才能创造更加灿烂的辉煌!”

传承应天书院文化

学史增信永存家国情怀

商丘师范学院招生与就业处

商丘广播电视台FM890商丘新闻广播《读书时间》栏目组3月22日特别邀请商丘师范学院人文学院院长、教授李可亭走进直播间,解读应天书院文化。让我们秉承家国情怀,弘扬应天书院文化,热爱学习,努力奋斗。

商丘师范学院招生与就业处商丘师范学院人文学院院长、教授 李可亭《读书时间》主播 晨晨


应天书院坐落在具有深厚底蕴的商丘古城南湖湖畔,东北西三面环水,南面紧邻古城城郭,庄严巍峨,沉稳大气,以它厚重的历史文化为平台,在沧桑中展现风采,换发生机,发挥着重要的旅游价值、文化传承和育人作用。

一、为什么说应天书院是北宋四大书院之首。怎么就有这样的地位和美名的?

应天书院是应天府书院的简称,又称睢阳书院、南都学舍,与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河南嵩山的嵩阳书院并称为“四大书院”。在四大书院中,因为应天书院成立最早,所以居“四大书院”之首。

商丘师范学院招生与就业处

大家知道,北宋王朝是赵氏的天下,北宋的建立者赵匡胤曾做归德军节度使。由于在历史上,商丘是春秋战国时期宋国的都城和中心,所以,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当了皇帝之后,定国号为宋。因为赵匡胤从宋州起家,并且声称他当皇帝是顺应了天命,于是到了宋真宗年间,改宋州为应天府。到了大中祥符七年(1014),应天府又作为宋朝的陪都改名为南京,与首都东京开封、西京洛阳、天京大名合称四京。北宋王朝对于商丘的重视,一方面是由于这里是赵匡胤的发迹地,另一方面是因为当时的商丘有着很优越的地理位置,它是首都开封在东南的屏障和通往江淮的门户,浩浩荡荡的运河经过商丘,使得商丘成为一座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的大城市。

在北宋,应天书院声名远震,成为北宋一大知名学府。宋仁宗景佑二年(1035),应天书院改为府学,正式编入官学系列。官府又拨给学田十顷,充作学校经费。这时的应天府学更加兴旺,为北宋王朝培养了大批人才。

二、历史上应天书院与哪些历史人物有着深厚渊源?

应天书院创办于五代时期(梁唐晋汉周)的后晋。商丘虞城学者杨悫(què),热心教育,聚徒讲学,创办“南都学舍”。杨悫死后,他的学生戚同文继承其事业,继续执教。宋真宗时,应天府民曹诚花300万黄金在府城中戚同文私学的旧址上建房屋150间,邀请戚同文的孙子戚顺宾主持书院。大中祥符二年(1009),曹诚将所建学舍和书籍全部入官,受到宋真宗嘉许,宋真宗赐“应天府书院”匾额。

范仲淹在应天书院的学习和执教,更提高了应天书院的知名度,为朝廷栽培了诸多人才:“北宋三大唯物主义思想家李觏(gòu)、张载、王安石;三大教育家孙复、胡瑗、石介;三大军事家和战将庞籍、文彦博、韩琦;三大现实主义诗人石延年、梅尧臣、苏舜钦;三大诗文改革家穆修、尹洙、欧阳修;四大进步政治家富弼、余靖、蔡襄、叶清臣等,他们都是范仲淹的学生,长期受到其师的奖赏、奖掖与教诲,并较好地继承了老师的追求新知、热衷创新进取的思想。他们活跃于当时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教育、学术思想等各个领域,成为中国历史上的显赫人物,有的甚至影响了中国历史和中国文化史的发展进程。这是范仲淹教育思想的功绩,也是应天府书院引以自豪、令人钦佩的辉煌历史。”

商丘师范学院招生与就业处

三、应天府书院的教学规范在历史上有着十分独特的地位,在教学管理制度和教育理念对现代的教育发展亦有哪些重要的借鉴意义?

1009年,“应天府书院”获赐后,应天府地方官绅纷纷响应朝廷的破格之举,捐助资金、田产,支持应天府书院的教育。范仲淹在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长应天府书院时,书院学田迅速扩大至1800亩,其中皇帝赐给和地方政府划拨共1000亩,绅士捐赠800亩。至此,应天书院成为集资养学方面走在全国书院最前列的一个成功范例。

应天书院培养了大批人才,这些人才不仅有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还有教育家、军事家等,他们在北宋政治文化舞台上扮演了重要角色,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师生的家国情怀、担当意识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戚同文作为应天书院的奠基者,制定了严格的教学规范,对书院乃至后世的官方教育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应天书院招收学生不再受制于出身、门第与地域的限制,而注重对“德”与“才”两方面的选拨。应天书院注重对学生因材施教,培养经世致用的学生,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培养与教育方法。应天书院注重对学生德育的培养,强调做人与治学并重,从知识学问、德行品质、从政能力和礼仪制度等方面来教育学生。应天府书院的教学规范在历史上有着十分独特的地位,为宋代文化教育的发展发挥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应天书院在教学管理制度和教育理念对现代的教育发展亦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商丘师范学院招生与就业处

四、中国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和应天书院的缘分。

因为应天书院誉满神州,许多历史名人都曾在此任教、求学,因此产生了一些著名的成语典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般认为源于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其实,据《宋明臣言行录》记载,这句话最早是范仲淹在应天书院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确实源于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而《岳阳楼记》不是范仲淹在岳阳写的,是范仲淹在南阳邓州的花洲书院写的,当时范仲淹在花洲书院教书。但范仲淹的“优乐”思想是在商丘应天书院求学时形成的。

庆历三年(1043)春,范仲淹的好友同榜进士滕子京遭人弹劾。庆历四年(1044)谪守巴陵(今湖南岳阳)郡。滕子京谪守巴陵的时候,心情是很坏的,但是他并没有消沉。一次他外出巡视,看到岳阳楼年久失修,便决定重新修茸。庆历五年(1045)动工,翌年即竣工。楼修好了,请好友范仲淹为岳阳楼写一篇记。庆历六年(1046)九月十五日,范仲淹写成了光照千古的《岳阳楼记》。

商丘师范学院招生与就业处

五、秉承家国情怀,弘扬应天书院文化。

(一)师生的家国情怀、担当意识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1.捐资办学

应天书院培养了大批人才,这些人才不仅有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还有教育家、军事家等,他们在北宋政治文化舞台上扮演了重要角色,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师生的家国情怀、担当意识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2.治国需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

范仲淹深谙“学校,王政之本” 的真谛。他认为“致治天下,必先崇学校”,“慎科举,敦教育”,因而在全国各地大办学校。这些学校的教育思想和理念,体现了范仲淹的教育思想和情怀,同时也深深地打上了应天书院的烙印。

3.忧患意识是家国情怀的重要表现

范仲淹是北宋初年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文学家。著名的《岳阳楼记》就出自他的笔下,文章中的千古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被后人广为传诵。

(二)范仲淹志向高远,为后来的学子做出了榜样

1.范仲淹少小立志,曾说“不为良相,便为良医”

做良相、良医是范仲淹从小就立下的志愿。他认为,做宰相权位高,可以造福天下,拯救黎民百姓于水火;做良医,虽然无权造福天下,但可以给老百姓治病,帮助病人解除痛苦。范仲淹后来做了宰相,实行庆历新政,进行改革,以推动社会的发展,实现了他远大的政治抱负。

范仲淹在应天书院克服了许多困难,经过五年的刻苦攻读,终于学有所成。大中祥符八年(1015)的春天,范仲淹考中进士,在崇政殿参加御试时,他第一次看到年近五旬的宋真宗皇帝。后来还参加了皇帝御赐的宴席。范仲淹时年27岁。从此开始了他近四十年的政治生涯。可以说,范仲淹是从商丘起步,踏上仕途的。

商丘师范学院招生与就业处

(三)应天学子的刻苦读书精神,一直在鼓舞激励着后人

1.“断齑(jī)划粥”

范仲淹在来应天书院读书之前,曾在山东长山县附近的长白山醴泉寺,跟一位德高望重、学识渊博的高僧学习。在醴泉寺,范仲淹昼夜刻苦攻读,疲倦了就用冷水洗洗脸,继续学习。每天僧人早起做晨课的时候,他才合衣躺下休息一会。家里日子困难,能供给他的粮食很少,他常常每天只煮一小锅米粥,等冷却凝结后划成四块,加些野菜盐末,早晚各吃两块,吃完继续读书。这便是后来的“断齑划粥”的佳话。后来,高僧被他贫困好学的精神所感动,每顿饭送给他四个饼子。僧人给范仲淹的饼子,他不肯一下子吃光,把省下的饼子放在几案上留给下顿吃。

2. 以颜回自励

范仲淹来应天书院读书的时候,正是应天书院的鼎盛时期。他十分珍惜这一大好时机,刻苦攻读,立志成才。在这里,有名师指教,与众多的同学切磋学问,又有大量的书藉可供学习参考。真是如鱼得水,心情十分高兴。不管是寒冬腊月还是酷暑伏天,他都是昼夜苦读,自强不息,刻苦钻研,从不懈怠。然而,生活是十分艰苦的。有时他一天只能吃上一顿粥。这种生活状况是一般人无法忍受的,但范仲淹并不在意,他一心扑在学习上,以颜回自励(孔子得意弟子,“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瓢思颜于心还乐”)他有一位要好的同学是南京留守的儿子,回家时把范仲淹的情况告诉了父亲。这位同学的父亲很受感动,便关照手下人在给儿子送饭时也给范仲淹捎上一份。当那同学把捎来的饭给范仲淹送去时,范仲淹虽然十分感激,但他却再三婉言谢绝,怎么也不肯吃。他对那位同学说:“我吃粥吃惯了,过去在醴泉寺3年,我就是这样度过的,如今一旦吃上好饭,粥就吃不下去了,那怎么能行呢?请向伯父转达我的谢意。”在商丘5年,他过着十分清贫的生活,昼夜苦学,五年未曾解衣就枕。

宋仁宗曾在天章阁召见范仲淹,询问关于国家兴革的事。范仲淹认真总结从政28年来酝酿已久的改革思想,提出了十项改革主张,得到宋仁宗的赞同,便逐渐以诏令形式颁发全国。于是,北宋历史上轰动一时的庆历新政就在范仲淹的领导下开始了,范仲淹的改革思想得以付诸实施。新政实施的短短几个月间,政治局面焕然一新:官僚机构开始精简;以往凭家势做官的子弟,受到重重限制;昔日单凭资历晋升的官僚,增加了调查业绩品德等手续,有特殊才干的人员,得到破格提拔;科举中,突出了实用议论文的考核;全国普遍办起了学校。

商丘师范学院招生与就业处

六、节目最后,李可亭教授结合应天书院文化勉励当下年轻人要多读书、爱学习,努力奋斗!

1.学习应天书院的历史,年轻人要多读书

书院是读书人藏书、读书和治学的地方。读书人离不开书,读书人与书有着不解的情缘,因此读书与藏书密不可分;对于读书人来说,藏书是他们的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一种情怀。读书是为了治学,治学是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样,一个小小的藏书之所,就成了读书人的精神家园,就赋予了读书人关心家事、国事、天下事的浩然情怀。因此,应天书院在北宋的书院中是一颗明亮的星,一代一代的读书人发奋苦读,传承了中华优秀的文化,也延续了读书人的读书精神。

2.青年人要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并努力去传承与弘扬

书院是传承儒家思想的重要阵地。按照教育的规制,书院的前面或左前面要建筑文庙,即孔庙,叫做“前庙后学”或“左庙右学”,文庙与学校紧密相连,不可分割。小孩子入学后,开学、放假要拜孔子,重要节日、重大活动要拜孔子,一直到离开学校,走上社会。这样,耳濡目染,学生在长期的学习生活中接受的是儒家教育,底色是儒家思想,形成的是对儒家文化的认同感。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有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就有了民族的凝聚力,国家就不会分裂,士子就不会当汉奸。所以,书院中的文庙,书院中的孔子,是一种巨大的力量,一部《论语》抵得上百万甲兵。从祖国的边陲到腹地,黄河上下,大江南北,一座座文庙,支撑着中华文化的绵延发展,支撑着中国人的中国心。

商丘师范学院招生与就业处

3.投身实践,关注应天书院的发展

现在的应天书院,庄严巍峨,透示着它的沧桑,彰显着它的厚重。在我们的眼里,应天书院不应该是静止的旅游景点。它应该动起来,活起来,在中国文化振兴的大背景下,它应该有多样的形态,应该与现代的元素相结合,不断创造新的增长点。我们每一个商丘人都应该有应天书院情结,了解它的历史,把握它的现在,谋划它的未来,为应天书院的发展贡献每一个商丘人的力量。

来源:商丘师范学院

编辑:冯琛

审核:崔永博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吧

商丘师范学院招生与就业处

点分享

商丘师范学院招生与就业处

点收藏

商丘师范学院招生与就业处

点点赞

商丘师范学院招生与就业处

点在看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河南本科院校-商丘师范学院-微高校-院校号-商丘师范学院招生与就业处-人文学院院长李可亭:学史增信 传承应天书院文化永续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