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植家国情怀 践行为民初心
学院圆满完成受灾群众迁安工作
8月8日下午,随着最后一批受灾群众坐上返乡的汽车,曾在鹤壁能源化工职业学院安置的转移群众已全部离开,学校圆满完成受灾群众迁安工作。自7月29日以来,作为鹤壁首批防汛集中安置点,截至目前累计安置转移群众450余名。
自成立集中安置点以来,鹤壁能源化工职业学院担当道义彰显情怀,全力以赴服务安置群众,竭尽所能帮扶受灾老乡,把美丽校园改造为温馨家园,帮助受灾群众渡过难关。
不忘初心,党员先行
自从7月30日学院安置点临时党支部成立以来,该党支部便率领23名党员(含9名受灾群众党员),帮助安置群众解决生活中的一个个困难,在受灾群众心中树立了一面飘扬的党旗。他们坚持24小时不脱岗轮值服务,既管转移人员和捐赠物资的接收,又管安置点里吃喝拉撒。每到就餐时间都是等老乡们都吃完了,大家才坐下来吃饭。他们全天到安置点的各个房间查看,询问大家的需要,围绕一些生活细节,帮助生活困难群众打饭,护送行动不便群众上卫生间,做好受灾群众心理疏导,协助安置点搬运物资。每一天,安置点的群众们都被党支部的温暖包围着。能源学院党委书记杨会明说:“共产党员只有在抢险救灾中身先士卒,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冲锋在前,才能让安置点的临时党支部发挥出‘不临时’的作用。”
同舟共济,共克时艰
7月29日凌晨3点,学院领导接到上级指令,几分钟后迅即通知中层以上干部到校集结,召开专题会议,并成立救灾安置工作专班,完善安置方案。上午8点50分,学院集中安置点迎来首批受灾群众。每批安置群众到达后,学院都有专人负责接待,并明确首问负责到底,对受灾群众进行登记、安排食宿、心理疏导、核酸检测等一条龙服务。本次学院共安置受灾群众453人,学院提供了70间宿舍供村民居住,每个房间均配有空调,每层楼均设置24小时值班室,同时配备了警务室和医务室、放映厅,蔬菜、矿泉水、被褥等物资全部准备到位,确保转移群众住得安心、舒心。
疫情防控,温情守护
面对当前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安置点临时党支部立即召开专题会议传达上级要求,严格按照疫情防控制度进行消杀。为了保障全体在校人员的安全,鹤壁市疾控中心为全体志愿者、在校各类人员和安置点群众做了核酸检测,学院保卫部门进一步加强对外来人员进出管控和登记扫码工作。学院每天会进行两次食堂、宿舍消杀消毒,保证房间通风,同时为每名群众配备了洗消液和防疫口罩,安置点的医护人员也会不间断为大家量血压、检查身体,确保受灾群众的心慢慢平静下来。来自浚县小河镇的受灾群众和占武曾告诉来访的记者:“这里各方面想得很周到,安排得非常好,比在家里还方便,感谢党的政策好,感谢鹤壁能源学院”
多彩生活,温馨如家
为了让孩子们在安置点的生活不枯燥、更安心,志愿者教师们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将近60名12岁以下的孩子集中组织起来,开设特色“爱心课堂”。学院为了保障受灾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热水喝、有房住、有病能及时治疗、能洗澡,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学院还在安置点组织了公益影院、爱心演出、关爱儿童、义务理发、心理疏导等活动;倡导群众遵守文明公约,做好个人防护,自觉维护生活秩序。
后勤保障,优质服务
为了严把食品安全关,学院进一步规范了采购、留样、登记台账等工作环节,对全体食品安全人员进行专题培训,制定了一周科学食谱,精心烹饪营养餐食,确保群众吃得饱、吃得好。安置点甫一设立,鹤壁市委市政府、市教体局和鹤煤公司的领导第一时间前来慰问,社会各界也纷纷送来了救援物资。学院安置点指定专人负责外来捐赠物资登记和管理,认真做好物资出入库盘点和发放,确保全部捐赠物资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
★ ★ ★
★
目前,鹤壁市委市政府正在有力有序推进灾后恢复重建和疫情防控工作,全力统筹做好疫情防控、防汛救灾、灾后重建、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促使全面恢复灾区生产生活秩序。
如今,能源学院校园里恢复了往日的宁静,在安置受灾群众的11天里,我们勠力同心,携手同行;我们万众一心,共渡难关。在此,我们要感谢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消防救援队伍指战员在抗洪一线的挺身而出,感谢社会各界人士的爱心善举,感谢志愿者们的辛苦付出,感谢在此次防汛救灾中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所有人。我们相信,在鹤壁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够克服重重困难,重建美好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