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我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6月份,教育部、河南省政府联合发布了《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推进技能社会建设意见》豫政〔2021〕2 号(下称意见)。学院认真学习贯彻落实《意见》精神,进一步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深化“三教”改革,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明确了创建“特色警院”工作目标;坚持以学生就业和市场需求为导向,突出德技并修,树立崇尚技能的价值导向。7月,学院组织骨干教师到宁波参加培训学习。10月24日—12月10日,学院开展2021年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促进学院整体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引导广大教师积极投入教学工作,鼓励教师改革创新教学模式。
项目导入,评委成了配角
调查访问,是刑事侦查中一项基础性侦查措施,它贯穿于整个侦查活动始终,具有全过程性、互动性和言词性,是实践中每位侦查人员都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它要求侦查人员能够根据具体案情依法依规对不同访问对象进行访问,并要求侦查人员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应变能力、观察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等。
11月5日上午,走进课堂,映入眼帘的上课桌椅与平时摆放不同,不是整齐划一,而是围成一圈;学生也没有正襟危坐、做上课前的准备。老师走进教室微笑着说:“同学们,准备得怎么样了?今天我们要尽情发挥、畅所欲言。”
带着疑问、拭目以待,评委静观老师和学生怎么互动,却见她话锋一转,即兴发挥鼓励学生来找评委搭讪,任务要求是:学生自己临时构建场景,并进行有效沟通交流。同学们纷纷举手跃跃欲试,最终确定两位同学参与了这个即兴表演,第一位学生扮演成勤工俭学者来推销笔,他抓住人心理,用礼貌性语言成功说服评委买了笔;另外一名学生选择的推销房子项目结果失败。表演过后,老师引导同学们去思考:两位同学都是推销,为何一个成功一个失败?两个人在与评委沟通交流切入点的选择、语言的表达、方法的运用上有何不同?从而导入项目主题:在侦查活动中如何搞好调查访问?
项目实施,学生成了主角
为了增进学生之间团结协作,增强沟通能力,老师课前精心设计,把学生划分为4个剧本小组,布置了与这堂课相关的任务:一是学生自己选组长,进行人员分工;二是要求每一组学生通过看教材、查资料、自己编剧本(设计案例),剧本内容要体现出本项目所要完成的具体任务(会依法依规利用一定的策略、方法对不同的访问对象进行访问,制作访问笔录,并做出初步判断);三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协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学生自行组织课堂演绎。
课堂上,学生带着剧本、道具,开始按照事先自己准备的剧本内容、角色分工进行演绎。四个小组,每一组组长负责向大家介绍基本案情,小组成员依据角色分工进入表演场景开始表演;演绎的重点都是依据自己设计的剧本内容,对不同案件的知情人开展调查访问,这些知情人有老人、孩子、受害人、犯罪嫌疑人的老乡、狱友等等;同学们演绎了从报案到抓获犯罪嫌疑人的全过程,每位学生都参与到了项目中来,角色感较强,成了名副其实的主角。
项目评判,教师成了导演
学生表演过程中,老师成为了一名认真的观察者和记录者,她不停地在黑板上悄然记下同学们实训表演中存在的问题,了解学生在实际操练中哪些知识内容是没有掌握的?哪些语言和行为是错误的?哪些能力是需要进一步提升的?从而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学生表演环节结束后,老师及时对学生进行肯定和鼓励,引导学生自由发言,进行总结互评,找出在表演过程当中所出现的错误和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强调访问时应注意的事项,例如:了解访问时侦查人员须两名以上人员同时在场,遵循严谨的程序规范;针对不同的访问对象应该运用恰当的访问策略和方法;明确访问的对象是在帮助侦查人员办案,访问的语气、态度、言辞上要和对犯罪嫌疑人的讯问有所不同,侦查人员要有精确的语言表达能力、洞察秋毫的观察力、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最后,老师结合剧本内容和表演情况,对本节课涉及到的知识点进行针对性讲评和系统性梳理,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本节课重点、难点问题的理解,吸收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体系。参演学生纷纷表示,前期经过亲身演绎,印象深刻,在老师讲评时很容易联想到自己哪些地方做得不合乎规范,应该如何去改正;清楚自己哪些方面的技能还存在短板,需要进一步提升;这样学习知识来易于理解、技能也易于掌握。
课后老师表示,作为在教学一线工作近20年的老教师,对课堂的驾驭能力较强,但思维容易固化、出现职业倦怠感;在新时期,要紧跟社会发展形势,在国家政策指导下,敢于创新、突破固化的思维模式,在教学上不断尝试对课程进行革新,尽可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辨、知识迁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使他们更好、更快地适应未来将要从事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