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九隆冬始
冬至,十一月中。终藏之气至此而极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冬至,日南而至,太阳黄经运行至270°。
此时,太阳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对在北半球的我们来讲,冬至是一年中白昼最短而黑夜最长的一天。冬至过后,白昼渐长,日向北行。
冬,阴也;至,极也。冬至,并非冬天到来的意思,而是“阴气至极,阳气始生”之时。
冬至是数九寒天的开端,我们即将步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时节,俗称“进九”。
如何度过这漫长又寒冷的隆冬?智慧的古人自创了一系列的消寒活动。
九九消寒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看杨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数九歌是民间流传下来的歌谣,自冬至节开始,每九天为一小节。
中医认为,九为“至阳”之数,而累计到九九八十一日后,才会余寒消尽暖初回。
此外还有“九九消寒图”,常见的有文字、圆圈、梅花图三种形式。
譬如梅花图,画素梅一只勾勒梅花九朵,每朵描绘九个花瓣,瓣共八十有一,每天染红一瓣,待九朵素梅都涂红后,便到了“出九”迎春之际。
九九消寒,是从冬至到来年春分之间的气候变化反映,也表明人们的防寒意识逐渐提升。
冬至三候
冬至,阳气初生,此阶段的自然界万物也根据阴阳气候的变换而变换。
初候|蚯蚓结
蚯蚓常年生长在土壤中,有寒阴则蜷曲、温阳则伸展的特点。冬至一阳生,但阴气尚至盛,土中蚯蚓仍然蜷缩着身体。
二候|麋角解
麋与鹿虽属同科,但鹿属阳而糜属阴。糜感阳气之后,头上的角开始脱落。
三候|水泉动
此时寒气虽重,但阳气开始回升。泉水深埋地底,也受阳气萌发开始流动,预示自然界万物即将复苏。
起居
君子斋戒慎处,必检身心。身欲宁,去声色,禁嗜欲,安形性,事欲静,以待阴阳之所定。——《月令》
我们可以在冬藏之气达到极盛之时,摄身静养,藏精潜阳。
01
最能平安度过阴阳转换节点的方式
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后汉书》
自古「节」就是「劫」,冬至日太阳南行至极开始北归,正是阴阳转化的节点,此时初生一阳十分微弱,但阴气又极重,因而人需要注意静养而勿扰动阳气。
最好的方式就是睡觉,要保证亥时(晚上21:00)入眠,如此阳气入阴,与一阳相合,连续3天,深睡饱眠,可让身体平安地度过阴阳转换的时刻。
除了夜晚入眠静养,古时在白天人们也会「关门闭户,以养微阳」,所以我们在冬至这一天也适合闭门谢客,精神内守,练习静坐以养性。
两腿交叉,屁股略垫高,盘腿而坐,脊柱自然挺直,可将气血集中在身体里,自然气息顺畅。气定则神闲,神闲则性静。脑袋放空,好好休息,放松舒服即可。
02
慎勿房事,妄泄阴精
冬至后庚辛日,不可交合,大凶。——《千金翼方》
冬主肾,此时若房事不节,人就容易肾精亏虚,精亏则难于固摄阳气,导致肾阳亏损,出现乏力、畏寒、腰冷痛、五更泻、双目无神、男子阳痿早泄、女子宫寒不孕等症状。
肾是元阳的发源地,肾阳一旦耗伤很难补, 所以冬季要避免「不藏精」,做到「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才能养好身体。
03
防寒保暖,更要避虚邪贼风
冬至是四时八节之一(四时指春夏秋冬四季,八节为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八节前后刮起来的虚风对人体伤害很大。
所谓「虚风」,是指与「正风」相对、与时令所见的反向之风。时值冬至,应当以北风凛冽为顺,南风则为虚风,主杀,内可侵入于心,外在于血脉,如果再逢人之虚,轻则感冒,重则大病。
所以在冬至前后一定要注意避风,最好不要出门,更不要在出汗的情况下出门。出门也要做好防护,要重点保护好自己的头颈,带围巾、帽子。
在家的时候可以适当晒晒太阳,中午晒头顶的百会穴,可养脑补阳,下午4点晒后背,可调理五脏气血。
饮食
冬季饮食上要做到食物多样化及合理搭配,可以适当食用温性的食物,此时也是进补的好时机,但了解自身体质是关键。
01
按需进补,饮食适量
冬令进补有三种说法:一是在立冬后至立春前;二是在冬至前后;三是三九天。
冬令进补时间的选择因人而异,患有慢性疾病又属于阳虚体质的人需长时间进补,可从立冬开始直至立春;体质一般而不需大补的人,可在三九天集中进补。
冬至是数九的开始,因此民间认为,在冬至前后进补为最佳。
温补类食物:血虚的人适合吃温性食物,如羊肉、鸡肉、鳝鱼、海虾等,水果可选择龙眼肉、荔枝、饴糖、扁豆、山楂、胡桃等。
但温补一定要适量,忌生冷,饮食以清淡为主。否则,过多食用温性食物容易上火、损阴津,造成口腔溃疡、引起咽喉炎等。
平补类食物:如莲子、芡实、苡仁、赤豆、大枣、银耳等,这些食物既无偏寒、偏温的特性,又无滋腻妨胃的不足。
滋补类食物:如木耳、黑枣、芝麻、黑豆等,具有滋阴益肾、填精补髓的功效。
02
少食辛辣,多吃菌菇
冬季阳气潜藏在下,要养护阳气,就得顺从阳气沉潜的特点,别轻易去动耗它。嗜食辛辣会使人精神亢奋,过分耗散阳气,导致阳气亏虚。
冬季是食用菌菇的绝佳时段,且菌菇在保护肝脏、提升身体免疫力等方面都有较好的养生功效。
香菇:性平、味甘,具有益气补虚、健脾胃的功效;
平菇:性微温、味甘,具有补脾胃、除湿邪等功效;
草菇:又名兰花菇、贡菇等,具有补脾益气、清暑热的功效;
金针菇:又名金钱菇、黄耳蕈等。金针菇能增强记忆力,在日本被誉为「益智菇」,有抗衰老的作用,长期食用对预防和治疗溃疡、降低胆固醇、预防高血压有积极作用;
松菇:又名松茸、松伞蘑等。松菇具有强身益肠、健胃、化痰、驱虫等功效。常食松菇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力。
猴头菇:性平、味甘,有助消化、利五脏之功。
导引
动作:每日子、丑时,平坐,伸两足,拳两手按两膝,左右极力二五度,吐纳,叩齿咽液。
治病:手足经络寒湿,脊股内后廉痛、足痿厥、嗜卧、足下热、脐痛、左胁下背肩髀间痛、胸中满、大小腹痛、大便难、腹大颈肿、咳嗽、腰冷如冰及肿、脐下气逆、小腹急痛泄、下肿、足胻寒而逆、冻疮、下痢、善悲、四肢不收。
来源 |大家健康、药匣子在线
编辑 | 董国庆
审核| 谭小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