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8月15日
祝融号火星车在火星表面运行90个火星日
(约92个地球日)
所有科学载荷开机探测
祝融号圆满完成既定巡视探测任务
后续将继续向乌托邦平原南部的
古海陆交界地带行驶
实施拓展任务
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的每一步顺利进行
哈工大“硬核”技术从未缺席
哈工大人凭借过硬的技术和默默坚守
在逐梦航天的道路上
持续助力航天强国建设
今天,小编带领大家盘点一下
天问一号任务背后的哈工大力量
哈工大金属橡胶技术
助力天问一号发射成功
我校机电学院姜洪源教授团队的金属橡胶技术,助力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成功将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
天问一号上的图案产品,哈工大造
2020年10月1日,国家航天局发布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飞行图像,图上的五星红旗光彩夺目,呈现出鲜艳的中国红。
2021年6月11日,国家航天局公布天问一号着陆火星首批科学影像图。着陆平台搭载了2022年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和冬残奥会吉祥物“雪容融”的图案,将北京冬奥会的形象带上火星,永久留存。
这抹鲜艳的中国红以及两个吉祥物图案产品均出自我校化工与化学学院吴晓宏教授团队。
哈工大研究团队
助力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实施火星捕获
2021年2月10日19时52分,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实施火星捕获,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环绕火星飞行获得成功。我校航天学院控制科学与工程系航天器控制团队参与了火星环绕器制动捕获方案论证与关键技术攻关,为火星环绕器制动捕获任务的成功提供了技术支撑。
“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升空。科技日报记者付毅飞摄
天问一号登陆火星
哈工大人再添新功
2021年5月15日7时18分,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火星取得圆满成功。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致贺电,向首次火星探测任务指挥部并参加任务的全体同志致以热烈的祝贺和诚挚的问候。
根据天问一号火星探测任务的总体任务需求,航天学院冷劲松教授团队基于具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形状记忆聚合物复合材料,研制了中国国旗锁紧展开机构、变结构锁定及多级伸展结构和落火监视相机转动装置共 3 个产品,通过精细的力学理论分析、巧妙的智能结构设计和多次反复迭代的极端环境试验验证,解决了低温、辐照等极端恶劣使役环境下,长时间锁定、低冲击可靠展开的关键技术难题。
威海校区邵春涛老师负责的与“火星EDL过程仿真”和“火星车GNC模拟”相关的两个课题分别为火星探测器安全着陆以及后续的火星车巡视探测提供了有力支撑。
2021年5月15日,天问一号任务着陆巡视器成功软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后,火星车建立了对地通信。5月17日,环绕器实施第四次近火制动,进入中继通信轨道,为火星车建立稳定的中继通信链路,陆续传回图像数据。
△由环绕器的监视相机拍摄的着陆巡视器分离过程图像。
天问一号环绕器和火星车各携带了一种磁场探测载荷,分别对火星空间和着陆区的磁场进行探测。深圳校区空间科学与应用技术研究院行星科学实验室参与了天问一号环绕器的磁场探测载荷的研制以及后续的磁场数据标定,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团队合作,发展了无磁控卫星磁场精确测量技术,解决了空间微弱磁场的测量难题,为获取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行星空间磁场数据做出贡献,为火星演化和比较行星学的研究提供有力支撑。
深圳校区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自动化学科航天器控制团队参与了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轨道转移控制方案论证和复核复算,研究成果为火星探测器环绕制动和后续的火星轨道器返回提供有力支撑。
2021年5月19日,国家航天局发布我国首次火星探测天问一号任务探测器着陆过程两器分离和着陆后火星车拍摄的影像。图像中,着陆平台和“祝融号”火星车的驶离坡道,太阳翼、天线等机构展开正常到位。
△由火星车前避障相机拍摄,正对火星车前进方向。图中可见坡道机构展开正常;图像上部的两个伸杆为已经展开到位的次表层雷达;前进方向地形清晰。为获知火星车前进方向更大范围的地形信息,避障相机采用大广角镜头,在广角镜头畸变的影响下,远处地平线形成一条弧线
由我校材料学院武高辉教授团队研制的仪表级铝基碳化硅复合材料(SiC/Al)是面向空间环境经过特殊设计的新一代空间结构材料,具有低密度、高刚度、高导热、膨胀系数与轴承匹配、空间环境尺寸稳定等特性,用于祝融号巡视器的双轴天线驱动机构,经受了严酷的力学、热真空、极限高低温环境等考验,解决了指向精度和位置精度天地一致性、轻量化等问题。
哈工大技术助力火星车移动与转移
2021年5月22日10时40分,“祝融号”火星车已安全驶离着陆平台,到达火星表面,开始巡视探测。我校邓宗全院士团队自2013年起与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总体部合作成功研制的火星车移动系统、转移坡道机构,成为本次火星探测任务的工程亮点。
我校机电学院高海波教授主持参研了“祝融号”火星车移动系统。针对火星表面松软崎岖的地貌,火星车在软沙中易发生打滑自陷、牵引力不足的问题,联合提出了具有蠕动脱陷功能的主被动复合式火星车移动系统构型。采用该构型的火星车具有蠕动脱陷、蠕动爬坡、车厢升降防托底、悬架主动折展、车轮抬起等独特功能,具有很强的脱陷能力和爬坡能力。
我校机电学院姜生元教授主持参研了“祝融号”火星车转移坡道机构。该转移坡道机构折叠布置在着陆器顶端,它可实现前后两个方向的选择性抽展,并具有适应形貌复杂的火星表面的功能,能够确保“祝融号”火星车的平顺转移。
前避障相机拍摄的驶离过程
后避障相机拍摄的驶离过程
哈工大科研团队
实现中国国旗首次在火星展开
2021年6月11日,国家航天局举行天问一号探测器着陆火星首批科学影像图揭幕仪式,公布了由“祝融号”火星车拍摄的着陆点全景、火星地形地貌、“中国印迹”和“着巡合影”等影像图。这首批科学影像图的发布,标志着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在“中国印迹”和“着巡合影”两张影像图中,鲜红方正的中国国旗清晰可见。我校航天学院冷劲松教授团队自主设计并研制的中国国旗锁紧展开机构,历经202天地火转移轨道飞行和93天环绕探测,飞行4.75亿公里后,于2021年5月15日在天问一号着陆器上成功完成了中国国旗可控动态展开,使我国成为世界上首个将形状记忆聚合物智能结构应用于深空探测工程的国家。
中国国旗锁紧展开机构在火星上
展开五星红旗(红框处)
在天问一号火星探测任务成功的背后
不但有哈工大科研团队贡献的一批技术成果
还有一批哈工大校友
为我国航天事业默默奉献着自己的力量
每一个航天人
都是航天精神的传承者、缔造者
加油,哈工大航天人!
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来源 | 新华社央视新闻 国家航天局等
编辑、排版 | 梁英爽
审核 |李守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