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物有“话”说 |珍贵的摇篮

齐齐哈尔大学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红色文物有“话”说 |珍贵的摇篮

齐齐哈尔大学

齐齐哈尔大学

齐齐哈尔大学

齐齐哈尔大学

齐齐哈尔大学

齐齐哈尔大学

红色文物有“话”说

珍贵的摇篮

一封迟到二十一年的家书、“江姐”最后的文字、绣着绣球的草鞋、血染的党证……

在全国各地的红色纪念馆内,每一件红色文物都记录着一段红色历史,讲述着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映照着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初心。深入挖掘革命文物背后的故事及人文精神,能够让更多人从中汲取信仰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对革命文物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指出,革命文物承载党和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记载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和感人事迹,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弘扬革命传统和革命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的生动教材。在中国共产党即将迎来百年华诞之际,党史学习教育在全党开展之时,学校党委宣传部特别推出红色文物有“话”说栏目,带领广大党员干部一起重温红色文物背后的党史初心故事。

齐齐哈尔大学

齐齐哈尔大学

01

红色文物

齐齐哈尔大学

图 |苏区女医务人员用过的小摇篮

在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里,收藏着一只小藤篮。长31.7厘米,宽9.5厘米,高18厘米,系藤编织而成,呈长条形,有底无盖。篮子提手底部已脱离篮筐,篮子多处断裂、虫蛀,篮底霉烂严重,已形成两个大窟窿。

这是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前,红军后方医院医务人员用来育婴的摇篮,是革命的摇篮,原本有五只。它的背后,有着一段感人的往事。

齐齐哈尔大学

齐齐哈尔大学

02

文物背后的故事

齐齐哈尔大学

图|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于都

那是1934年的夏天,国民党军队眼看就要推进到中央根据地的腹地,形势严峻、战斗激烈,前线红军的伤病员大批地向设在于都县新陂乡车脑村的红军后方医院转来。当时,医院就设在村里一处宗祠的大厅,医疗条件相当差。

一天傍晚,护士二组组长宁蓝安顿好几个新进的伤病员后,又毅然接下了院长安排的特别任务——照顾婴儿,“这些都是英雄的孩子,要好好照顾他们。”

看着五个睡梦中的婴儿,最大的十个多月,最小的刚出生几天,宁蓝和同组的姐妹觉得自己身上的担子更重了。护士二组共五个人,原本就承担了四五十个伤病员的护理工作,每天都要量体温、打针、上药、抢救、外出找药配药……现在,又多了几个婴儿,护士二组更是忙得不可开交。为了照顾好孩子,姐妹们当起了“妈妈”。工作时总要背上孩子,忙前忙后累得直不起腰来不说,背上的孩子哭喊声不断,这让年轻的“妈妈”们心急如焚。

齐齐哈尔大学

夜深了,医院渐渐安静下来。宁蓝做好最后一遍医护检查后,又像往常一样摸着黑,深一脚浅一脚地往刘阿婆家走去。只是这次,背上多了个孩子。村里的刘阿婆孤苦伶仃,几年前儿媳妇因难产离开了人世,前些日子又把儿子送去参加了红军。知道老人体弱多病、无依无靠,宁蓝每天安顿好伤员后都会“撑”着眼皮子,到刘阿婆家帮忙做一些家务。

“又要照顾病人,又要照顾孩子,可累着你们了,以后就别来照顾我这个老婆子了。”刘阿婆心疼地看着宁蓝:“孩子就放我这吧,我来帮着照顾。”

“阿婆,我不累,您照顾好自己就行了。孩子除了我带的这个,还有四个呢。”宁蓝把刘阿婆的房间打扫干净后,又安抚她睡下。

第二天傍晚,宁蓝在医院里看见了刘阿婆。因脚踝肿起了一个大包,刘阿婆被乡亲送到医院,来的时候还带来了五个小竹篮。原来,刘阿婆知道医院来了五个英雄的后代,一早便拄着棍子上山扯藤编篮子,不小心从半山腰跌了下来,摔伤了。

“把孩子放篮子里,躺着舒服,你们也安心。”刘阿婆呵呵地笑着:“不用管我,我老了,照顾好孩子们。”上完药后,阿婆在几个乡亲的搀扶下,拖着伤腿回了家。看着阿婆远去的背影,宁蓝的眼睛湿润了。

在乡亲的帮助下,五个篮子都用粗绳子拴着,稳稳当当地挂在病房的角落。这样,孩子们就有了自己的“婴儿床”。打针、上药、晃篮子……护士们在照顾伤病员的同时,又能照看到房内的婴儿。

两个月后,后方医院随着中央红军的大部队转移,摇篮和摇篮里的孩子们曾先后辗转到了于都县的银坑、宽田等地……

齐齐哈尔大学

齐齐哈尔大学

03

历久弥新的精神

齐齐哈尔大学

图 |2019年5月20日下午,正在江西考察调研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中央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地赣州市于都县,向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碑敬献花篮

2016年10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发表讲话时曾这样指出,“同人民风雨同舟、血脉相通、生死与共,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根本保证,也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发展壮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够不断前进,正是因为依靠了人民。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得到人民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够得到人民支持,也正是因为造福了人民。”

齐齐哈尔大学

图文资料来源:人民网 新华社 中国青年网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中国纪检监察报 共产党员网 央视新闻

文案:李广辉 编辑:李昕萌 审核:赵海鹏

往期回顾

听红歌·学党史 ①|唱响《不忘初心》

听红歌·学党史 ②|唱响《秋收起义歌》

听红歌·学党史 ③|唱响《三湾来了毛委员》

听红歌·学党史④|唱响《井冈山上太阳红》

听红歌·学党史⑤|唱响《我们从古田再出发》

听红歌·学党史⑥| 唱响《红红的瑞金红红的美》

听红歌·学党史⑦|唱响《十送红军》

听红歌·学党史⑧|唱响《遵义会议放光辉》

听红歌·学党史⑨|唱响《延安颂》

听红歌·学党史⑩|唱响《在太行山上》

听红歌·学党史|唱响《吕梁颂》

听红歌·学党史|唱响《保卫黄河》

听红歌·学党史|唱响《松花江上》

听红歌·学党史|唱响《沂蒙山小调》

听红歌·学党史|唱响《我的西柏坡》

听红歌·学党史|唱响《我的祖国》

听红歌·学党史|唱响《北大荒人的歌》

听红歌·学党史|唱响《我为祖国献石油》

听红歌·学党史|唱响《学习雷锋好榜样》

听红歌·学党史|唱响《定叫山河换新装》

听红歌·学党史|唱响《焦裕禄,我们的好书记》

听红歌·学党史|唱响《王杰的枪我们扛》

听红歌·学党史|唱响《春天的故事》

听红歌·学党史|唱响《咱们工人有力量》

听红歌·学党史 |唱响《红梅赞》

听红歌·学党史 |唱响《翻身农奴把歌唱》

听红歌·学党史 |唱响《绿洲颂》

听红歌·学党史 |唱响《情系塞罕坝》

听红歌·学党史 |唱响《生来倔强》

红色文物有“话”说 ①|一把藤椅的故事

红色文物有“话”说 ②|“越狱”的手稿

红色文物有“话”说 ③|立下奇功的军号

红色文物有“话”说 ④|有大情怀的小数据

红色文物有“话”说 ⑤|血染的党证

红色文物有“话”说 ⑥|饱尝真理味道的“小册子”

红色文物有“话”说 ⑦|0001号绞刑架

红色文物有“话”说 ⑧|弹痕累累的羊毛背心

红色文物有“话”说 ⑨|走过长征路的羊皮袄

红色文物有“话”说 ⑩|载党启航的南湖红船

红色文物有“话”说 |镌刻民心的小竹竿

红色文物有“话”说 |王进喜跳泥浆池穿过的棉工服

红色文物有“话”说 |一双珍贵的绣球草鞋

红色文物有“话”说 |江姐最后的家书

红色文物有“话”说 |珍藏进历史的救护车

红色文物有“话”说 |一封迟到21年的家书

红色文物有“话”说 |第一部《中国共产党党章》

红色文物有“话”说 |“实事求是”的石刻记忆

红色文物有“话”说 |上甘岭上的碎石粉末

红色文物有“话”说 |贴在炸药箱上的收据

红色文物有“话”说 |新中国第一部宪法草案初稿

|被印上人民币的新中国第一台普通车床

红色文物有“话”说|授予激战松骨峰英雄连的锦旗

红色文物有“话”说|《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手稿

红色文物有“话”说 |写满初心的锦幛

红色文物有“话”说 |“刘老庄连”连旗

红色文物有“话”说 |“半条被子”的温暖

红色文物有“话”说 |上甘岭“寸土不让”的望远镜

红色文物有“话”说 |映照梦想的准考证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黑龙江本科院校-齐齐哈尔大学-微高校-院校号-齐齐哈尔大学-红色文物有“话”说 |珍贵的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