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民法典》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开创了我国法典编纂立法的先河,具有重要的里程碑式意义。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9周年,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广泛开展民法典普法工作的重要指示,深化全院师生党员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增强法制意识和法律责任,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利用为期一周的时间在全体师生党员中开展庆祝建党99周年--走进《民法典》云普法活动。
滑动查看更多
全体师生党员借助学习强国、学院思政之音等平台,以党支部为单位深入开展个人自学、线上集中研讨学等活动,坚持原原本本学、逐字逐句学、全面系统学、结合实际学,掀起了学习《民法典》活动的热潮。通过深入学习民法典,全体师生党员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把握其核心要义,了解其重要意义,人人争做民法典的宣传员,让民法典真正走到师生身边、走进师生心里。
向上滑动阅览
学习研究贯彻民法典,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掌握法治话语体系的主动权
教师第一党支部-郑英伟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
这部民法典既汲取了中华民族5000多年优秀法律文化,又借鉴了人类法治文明建设有益成果,是一部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性质、符合人民利益和愿望、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民法典,是一部体现对生命健康、财产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严等各方面权利平等保护的民法典,是一部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的民法典。
作为一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该学习好、研究好民法典,并把民法典的精神贯彻到课堂上,使我们的学生们养成自觉守法的意识,形成遇事找法的习惯,培养解决问题靠法的意识和能力。阐释好民法典关于民事活动平等、自愿、公平、诚信等基本原则,阐释好民法典关于坚持主体平等、保护财产权利、便利交易流转、维护人格尊严、促进家庭和谐、追究侵权责任等基本要求,阐释好民法典一系列新规定新概念新精神。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课堂上宣传好、贯彻好民法典也是我们掌握法治话语体系主动权非常关键的环节。在我国法治意识形态建设中,法治话语体系的构建显得十分重要。当今世界主要有两大法律体系,即以英、美为代表的英美法系和以德、法为代表的大陆法系。在西国家法治实践先行、法治理论先存的格局下,中国民法典的出台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日臻完善可以说是对世界法治文明的一大贡献。这对于打破西方法治话语体系的垄断无疑具有重大的意义。我们可以更自信的发出中国人自己的声音,彰显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制度的优越性。使新时代的大学生更加坚定我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更加热爱我们的党和我们的国家,增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坚定意志和坚强决心。
向上滑动阅览
学习《民法典》心得体会
教师第一党支部-张庆
2020年5月28日下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部法律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自此,中国人民终于拥有了一部真正属于自己的民法典,实现了几代人的夙愿。民法典中的“民”字代表着“人民至上”,《民法典》充分体现了人民的意志和志愿,它来自于人民的生活和实践。《民法典》作为社会的基本法,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立法表达,它提升了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迎合了我国现实发展的需要,有利于维护人民权益的客观需要。《民法典》与每个人的生活工作休戚相关,大到国家所有制、土地制,小到邻里纠纷、婚姻家庭、个人信息保护等等都可以在《民法典》里找到依据。《民法典》的颁布和实施,不仅能统一民事法律规范,消除法律之间的冲突和矛盾,同时,标志着我们国家法律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也标志着我国依法治国迈上新的台阶。
向上滑动阅览
学习《民法典》心得体会
教师第二党支部-宫丽艳
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国民法典就此诞生。习总书记充分肯定了民法典的地位和意义,这部充分体现人民意志和意愿的《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法者,天下之程式也,万世之仪表也”。民法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作为社会的基本法,它关系到每个人的生活,它既是护民之剑、利民之器、惠民之策,更是治国之基、利国之本、强国之道。民法典的颁布,提升了国家治理能力水平,呼应了我国国情的现实需要,将助推“中国之治”跃上更高境界,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事业征程上树起又一座法治丰碑。
向上滑动阅览
学习《民法典》心得体会
教师第三党支部-李娜
2020年5月28日15时08分,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宣告中国“民法典时代”正式到来。
编纂民法典,是对我国现行的、制定于不同时期的民法通则、物权法、合同法、担保法、婚姻法、收养法、继承法、侵权责任法和人格权方面的民事法律规范进行全面系统的编订纂修,形成一部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特点、反映人民意愿的民法典。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法典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是一部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基础性法律,对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巩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依法维护人民权益、推动我国人权事业发展,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都具有重要意义。
民法典为保障个人合法权利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武器,也为随着社会发展出现的新兴权利、新型案件的审理提供了法律依据。民法典草案全面加强了对公民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的保护,针对新情况新问题做出修改完善,扎根中国土壤、紧扣时代脉搏,彰显中华民族的精气神,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特点、反映人民意愿。
作为一名高校思政课教师,我首先要学深学透民法典、守法用法,才能更好地为学生做表率。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积极提升自我的法治素养,推进大学生法治教育,探索更多行之有效的法治教育方法,讲深讲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及其原因,切实增强学生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为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向上滑动阅览
学习《民法典》心得体会
教师第四党支部-李德刚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一部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的民法典。《民法典》的颁布实施,是维护人民权益的客观需要,大到国家所有制、土地制度,小到邻里纠纷、婚姻家庭、生产经营、个人信息保护、私有财产保护都可以在民法典中找到依据。《民法典》的颁布实施,让公民更有尊严地生活,保障人人享有人格尊严、人身自由、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还有各种各样的财产权利等等。《民法典》的颁布实施,不仅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举措,也将为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提供制度保障,发挥基础性作用。作为高校思政课教师,要深刻理解和把握民法典的重大意义、核心要义、重点问题,努力提高学法本领,让民法典的精神和内容内化于心、外践于行。
向上滑动阅览
学习《民法典》心得体会
学生党支部-和业宣
学习民法典,带给我最深刻的感触是这是一部与时俱进、以人为本的法律。习近平总书记这样讲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民法典反映了人民的真切需要,回应了人民的普遍诉求,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同时也推动我国全面依法治国建设迈上新台阶,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民有所呼,法有所应。民法典坚持以人为本,想人民所想,回应社会关切,把人民群众的老大难问题和需求写进了法律条文,是一部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法典。
因见义勇为而受伤的,由谁承担民事责任?交通工具上,旅客可以不按照自己的座位号抢座霸座吗?夫妻双方协议离婚,当天能拿到离婚证吗?被高空坠物砸伤,应该找谁索赔?等等这些生活中的频发问题,涵盖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关系、继承以及侵权责任的民法典都一一给出了解决办法。由此可见,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情都有法律保驾护航,蕴含着真真切切为人民谋幸福精神的民法典,让之前我们“无法”应对的事情变得“有法”可依。
因此,我们更要认真学习民法典,领悟其中的精神,坚持学法、知法、守法,自觉养成运用法律解决问题的习惯,在做到遵守法律的同时宣传法律,让更多的人知道法律的重要性,让民法典真正能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成为促进人民幸福生活的宝典。
通过《民法典》线上学习活动的组织开展,切实提高了学院师生党员的法律知识水平,提升了法治意识,为推进学院党总支进一步提高依法治院水平奠定了理论基础。全体师生党员纷纷表示要学深学透民法典,守法用法做表率,在思政课和班团活动中加强民法典的宣传教育,积极营造全员参与民法典学习的浓厚氛围。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真正实现见微知著、融会贯通、学以致用,扎实做好学院的每一项工作,更好地增进师生福祉、维护广大师生根本利益。
本期编辑|张丽霞
图文来源| 马克思主义学院
文字统筹|孙晓辉 高阳
官微主编 | 康盛伟
审核部门 | 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