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信息化时代高速发展,为适应信息产业对工程人才的需求,2003年4月,软件学院(软件与微电子学院前身)作为黑龙江省首批两所省级示范性软件学院之一正式成立。17年来,学院经历了我国高等教育从规模扩张、质量提升到内涵式发展的重大转变,相继实施了高等教育“质量工程”、“卓越计划”、“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双一流”建设、“新工科”建设、“双万计划”等。学院始终坚持“以本为本”,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脉搏同频共振,在学校正确领导下,学院党政领导班子团结一致,率领广大教职员工抢抓机遇、攻坚克难,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师资队伍建设、党的建设和综合改革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水平持续提升。
崇尚实践 突出特色 持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学院始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秉承了王大珩老校长倡导的两个“三结合”(校内“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校外“学校、研究所、工厂”相结合,促进教学与科研二者的融合,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的办学思想和“崇尚实践,亦能亦德”的教育理念,凝练出“面向行业、目标导向、校企协同、机制创新、突出特色、提高质量”的学院办学指导思想,持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成效显著。2012年,学院获“第一届黑龙江省普通高校教学管理质量奖”集体奖;2014年,学院获黑龙江省“三育人”先进集体称号。
1.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工科人才培养体系
大学要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工作中的中心地位,这是软微学院历任院领导的共识。学院以培养实用性的应用型、工程型人才为目标,突出体现多层次、复合型和国际化,专业特点鲜明。以社会需求和“主流技术岗位目标需求”为导向,经过多年探索实践,形成了基于校企协同的“2+1+1”人才培养模式,即2年通识与学科基础教育,1年专业教育,1年校企联合实践培养。在加强基础理论培养的同时,着重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强调能力本位;实行动态教学计划,突出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课程设置遵循学科基础课扎实化、专业基础课工程化、专业课社会需求化的基本原则,随时根据社会需求进行调整;积极聘请国内外知名教师和企业资深专家、工程师授课,与国内外著名大学和企业合作培养软件人才;积极探索“定制式”就业新模式,安排学生到企业教学实践基地实习,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被确立为“黑龙江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2.社会声誉持续提升,生源质量逐年提高
充分利用学院教师、学生和校友等资源进行招生宣传,与多所示范性高中建立了长期联系,提高了学院各专业的社会认可度,招生分数持续增高,黑龙江省内由本科二批控制线招生,逐步提高到2018年招生最低分超过一批分数线,2019年实现在一批次招生,并且最低分数超过一批控制线33分,生源质量显著提高。
3.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本科教育质量全面提高
作为黑龙江省首批两所省级示范性软件学院之一,软件学院一经成立即被省教育厅确立为黑龙江省教育教学综合改革试验田。2007年以来,学院按照国家、黑龙江省和学校的高等教育发展战略部署,稳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取得了良好效果。
2009年,软件学院构建的基于校企合作的“2+1+1”定制式人才培养模式和校内校外“两段式”的实践教学体系受到业界广泛认可。为此,学院被省教育厅确立为黑龙江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同年,以软件学院为主要参加单位的《面向东北老工业基地“定制式”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项目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实现了我校国家教学成果奖“零”的突破。
2012年,学院被省教育厅确定为黑龙江省三所试点学院之一,同时被学校确定为人才培养体制机制综合改革试点学院。
2014年,学院主持的教研项目“省级示范性软件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和软件学院参加的教研项目“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定制式’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均获黑龙江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2017年,学校为了探索“新工科”建设,将软件学院确定为“新工科”试点学院,同时将电子科学与技术、微电子工程、物联网技术三个专业调整到软件学院,其中微电子工程专业并入到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软件学院更名为软件与微电子学院,率先开展“新工科”人才培养新模式、新方法和新机制的探索与实践,助推一流本科建设。2018年,学院获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
自2007年以来,学院共承担教研项目78项,其中国家级教研项目1项,省级教研项目21项,校级教研项目56项;发表教研论文57篇;出版教材27部;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
4.加强专业内涵建设,专业水平明显提升
学院持续加强专业内涵建设,所有专业均实施了基于校企合作的“2+1+1”人才培养模式和校内校外“两段式”实践教学体系。学院分别于2008年、2012年、2015年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三次修订。2008版着重解决了专业标准的遵循问题和教学顶层设计问题;2012版重点解决了多样化人才培养问题;2015版突出“学生为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理念,基于OBE反向重构了人才培养方案。在课程建设上,率先开展了课程教学设计,实施了CDIO教学方法和O2O混合式教学方法;率先开展了课程考核方式改革,实现了从对学生知识的考核向能力考核的转变;率先开展了课程思政,促进了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相融通。学院的专业建设水平得到明显提升:
2011年,学院专业建设获得重大突破,软件工程专业被评为省级重点专业。同年,软件工程专业被评为黑龙江省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专业。2012年,软件工程专业被省教育厅批准为黑龙江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019年,软件工程专业成功实现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进校。2019年,软件工程专业获批成为黑龙江省首批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0年,软件工程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软件工程专业连续3次被评为学校“三育人”先进集体,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也于2016年被评为校“三育人”先进集体。
2018年,为了加强新工科建设,抢抓发展机遇,学院成功申报了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并于2019年开始招生。
此外,学院积极推进应用型专业集群建设,加强专业间的交叉融合,以人才培养链对接产业链,提高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契合度。2019年,以学院五个专业为基础构建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专业集群被省教育厅评为黑龙江省特色应用型本科示范专业集群。
自2007年以来,学院与国内30余家知名企业建立了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的实习实训提供了重要平台。
5.以赛促学,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明显提高
学院每年举办一次新生全员参加的ACM程序设计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院连续四年承办全国“蓝桥杯”软件设计大赛黑龙江赛区大赛工作。2010年以来,学院学生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ACM程序设计竞赛、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蓝桥杯”软件设计大赛等学科竞赛中成果显著,共获省级以上奖励588人次,其中,获国际奖励30人次、国家级奖励66人次、获省级奖励492人次。另外,学生承担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共78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1项,省级项目24项,校级项目43项。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意识明显提高。
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学院获得国家级、省级教学相关奖项证书
工程教育认证顺利通过
人才培养合作平台
教师带队参加学科竞赛
学生参加竞赛获奖
师资队伍建设不断加强 素质能力稳步提升
学院自2007年以来加快了教师的引进,同时加强对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培养,教师能力得到全面提升。2014年,学院被评为黑龙江省“三育人”先进集体。近年来,有2名教师获黑龙江省“教学名师”荣誉称号,1名教师被评为校级“教学名师”,1名教师被评为黑龙江省“优秀教师”,3名教师被评为黑龙江省“师德先进个人”,1名教师被评为黑龙江省“三育人”先进工作者。
1.加强教师引进工作,教师队伍不断得到充实
2007年以来,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在院领导和院学术委员会的严格考核下,共引进了39名教师(含实验教师),其中博士18人,硕士25人,为教师队伍输入了新鲜血液,教师由21人上升到60人,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师资力量不足问题。
2.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明显提高
在“双师”队伍建设方面,学院坚持“走出去”、“引进来”相结合,不断提高“双师”素质。学院制定了《青年教师企业研修机制》,选派青年教师到企业进行半年到一年的研修,参与完成企业的科研项目,从而提高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自2007年以来,学院共派出5人到东软集团、青岛海尔软件、大连华信等企业进行研修。英特尔、用友等企业对学院教师进行了30余人次的师资培训,使教师不但提高了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而且更获得了企业流程、标准和文化等非技术性知识,提高了双师素质。目前,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达到70%以上。
3.鼓励教师的学习深造、学术交流,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和学术视野
学院鼓励优秀教师攻读博士学位,以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和业务素质。2007年至今,学院教师共有9人在职获得博士学位。同时,学院陆续派出6人到境外访学或攻读博士学位,1人国内访学。学院组织国际会议1次,与台湾“中华大学”合作组织召开国际会议1次,组织召开黑龙江省CCF会议2次,为教师交流提供了平台。另外,学院支持教师参加各类学术会议120余次。
4.科研能力和服务社会能力明显提高
随着学院教师队伍的不断壮大,适时出台了科研激励政策,加强科研团队建设,初步形成了企业服务与智能计算、人工智能与信息技术、自然语言处理、人工智能应用技术、智能与物联网、智能传感与系统集成等6个科研方向,科研状况有明显改善,科研水平有较大提升。2010年至今,学院共承担纵向课题56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1项,省基金项目24项,市局级项目25项;承担企业委托项目63项,项目进款额1576万元;共发表国家核心期刊以上论文320篇,其中SCI检索16篇,EI检索234篇;获专利113项,其中,发明专利7项,实用新型专利106项。
与外聘教师教学研讨
行业专家开展教师培训
教学研讨
教师宣传推介科研成果
教师到企业学习调研
榜样引领 定制培养 学生工作硕果累累
学院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工作的主线,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教育教学各环节。多年来,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导向,教育广大青年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弄潮儿。切实树立新的思政观,充分发挥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等方面工作的育人功能,挖掘育人要素,完善育人机制,优化评价激励,强化实施保障,切实构建育人体系。加强学风建设。注重挖掘典型,充分发挥榜样和朋辈示范引领作用,组织“儒苑英才奖学金”获得者、优秀保研生、自强之星等优秀学生举办“优秀学生先进事迹”报告会,进行事迹分享,充分发挥榜样和朋辈示范引领作用。近年来,举办“优秀学生先进事迹”报告会10余场,在学生中引起很大反响,学风持续向好。3名学生获校“儒苑英才奖学金”,1人获得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提名奖。1人获黑龙江省大学生道德模范人物。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积极开展“定制式”就业人才培养模式,并与20余家知名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为合作企业召开专场招聘会。学院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持续提高,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最高达到96%,毕业生签约百度、阿里巴巴、华为、用友软件、金山软件、凤凰网、乐视网等知名企业。近年来,取得保送资格的毕业生分别被保送到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同济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国内著名/知名高校就读并获得好评。近几年,学院先后涌现出荣获“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提名奖、“北京儒苑英才”奖学金、校“五四青年奖章”、国际级和国家级等各类竞赛获奖者等一大批各类优秀学生典型。
“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比赛现场
优秀学子事迹报告会
学生获奖
“青春为祖国歌唱”合唱比赛一等奖
以党建、工会工作为抓手 不断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
学院党委严格贯彻执行中央、省委、学校党委的决策部署,将政治建设放到首位,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党建工作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融入学院中心工作,发挥政治核心、思想引领、组织保障等作用,持续推进各方面工作的开展,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扎实开展思想教育、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党风廉政建设、意识形态等工作。实施理论武装,组织全院师生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理论学习带动业务提升,营造主动学习的氛围。先后开展了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以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的相关要求。组织召开班子民主生活会和党支部组织生活会,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按照“三推两强”和“双带头人”的要求,推进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学院教工党支部书记全部达到“双带头人”标准,在党员中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开展了党支部书记年度述职工作。支部建设成绩显著,1个党支部获得省高校“百优”党支部称号,3个党支部获校“优秀党支部”称号。1名党员获全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聚焦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广大教师不忘立德树人的育人初心,助力强院建设。聚焦学生思政,推进“一体化”育人,打通“三全育人”最后一公里,充分发挥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等十方面的育人功能,注重开展教师思政、课程思政、网络思政。大力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制定出台了《软件与微电子学院课程思政实施方案》,推进课程思政理念的落实。围绕“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的课程目标,深入挖掘专业课的育人因素,把专业课讲出思政味,构建全课程育人格局,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观引领的同频共振。
组织开展各类群众性文体活动,把学院工会建成“职工之家”。关心教职工生活,开展送温暖活动,为教职工做好事、实事,体现工会组织人文关怀。将教职工荣退仪式作为制度长期坚持;慰问因结婚、生育、住院、直系亲属去逝的教职工30余人次,把学院对职工的关怀送到每个教工的心坎。为凝心聚力,丰富广大教职工业余文化生活,开展了春秋游、三八节趣味运动会及座谈会、教师节送祝福、新年茶话会、观看红色影片、参观东北抗联精神体验式主题教育馆等活动。组织学院教工参加学校田径运动会、“七人制”足球比赛、排球赛、羽毛球比赛等多种形式的文体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和效果。这些活动不仅使教职工陶冶了情操,增强了体魄,同时也增强了团队精神和凝聚力,营造了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与和谐愉快的工作环境。
学校正处于“双一流”建设的关键时期,软微学院进入内涵发展、质量提升、新工科建设的关键时期和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关键阶段。学院要主动适应国家战略发展新需求和世界高等教育发展新趋势,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把本科教育放在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教育教学的基础地位、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前沿地位,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准确把握高等教育基本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以“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为基本遵循,激励学生刻苦读书学习,引导教师潜心教书育人,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学院第三次党代会
学院第一届教代会
党员主题教育活动
教工获全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文章来源:软微学院 党委宣传部
编辑:陈俊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