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聚焦哈尔滨华德学院特色教育模式与平台

哈尔滨华德学院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中国教育报》聚焦哈尔滨华德学院特色教育模式与平台

哈尔滨华德学院

7月23日,《中国教育报》第6版“教育展台”以《挥奋进之笔 写育人新篇——聚焦哈尔滨华德学院“九四二三三”教育模式与平台建设》为题,对我校特色教育模式与平台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报道。

哈尔滨华德学院

哈尔滨华德学院起步于百年学府哈尔滨工业大学,历经八次搬迁、六易校址、五个发展阶段,在学校创始人、校长顾德库的带领下,经过28年的艰辛探索、艰难跋涉、艰苦创业,形成了具有华德特色的“九四二三三”教育模式与平台,即九条办学经验、四个特点、两大亮点、三大育人平台、三个培养目标。

“办学模式是举办大学的核心要素之一,对办学质量起着关键作用。对此,华德学院从创办之初就有着清醒的认识。”顾德库校长介绍说,“随着社会发展,应用型本科由转型或升格出现在高等教育领域,高等应用型教育之路怎样走?专业设置、培养规格、培养方向等都是面临的新问题,尤其是民办本科高等应用型教育没有现成的经验和路径可循。华德学院这些年坚守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注重从自身经历中总结提炼,在探索实践中前进,得到了一些启发和感悟,最终形成了具有华德特色的教育模式与平台。沿着这条路走下去,我们的目标是建设公益性、高水平、有特色的高等应用型民办本科名校。”

哈尔滨华德学院

积极探索实践 形成“九条经验”

1992年,哈尔滨华德学院创始人顾德库以“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和胆略,开始了高等应用型大学建设的探索之路。28年来,学校始终高擎应用型旗帜,按照以理念引领办学,构建校园文化体系,实现“整体建设”的理念。从而提炼形成了“诚毅求真 笃学强技”的校训;“开拓创新 求真务实 敬业乐群 高效一流”的办学方针;“侧重个性培养 全员成才教育”的育人理念;“三个意识 五种精神”和“大爱 责任 荣誉 合力 坚韧”的华德精神;搭建起了“九四二三三”教育模式与平台。

学校是黑龙江省职技高师本科教育的开创者,是省内最早成立职技学院、最早举办工科、最早实施本科教育的民办高校。更因其出色的育人成果和办学实力,先后获评全国职教师资培训重点建设基地、全国先进社会组织、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全国民办高校“双优单位”、黄炎培优秀学校、黑龙江省文明校园标兵、黑龙江省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黑龙省民办高校示范单位、免检单位等荣誉。

“世上没有轻易的成功,有的只是坚持不懈地努力,不断积累点滴的经验。”回顾28年的办学历程,顾德库校长感慨地说,“从只有40人的师资本科班发展成为目前具有万人规模的本科高校,我们经历了艰苦创业,学校事业不断发展壮大,取得了一系列成绩,甚至创造了很多的‘奇迹’。如果说我们的经验是什么,那么我觉得应该归结为九个方面——顺应历史发展大势(潮流);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依法依规办学;学习吸收教育家教育思想营养,学习国内外优秀高校与企业一切可学经验;各级政府支持;哈工大优良传统传承;专家及社会贤达的指导指点;坚持以理念为引领构建特色校园文化体系;华德人为坚守办学宗旨与目标的坚持不懈地努力。其中,传承弘扬哈工大优良治学传统和以理念为引领构建特色校园文化体系已成为华德办学的‘两大亮点’。”

哈尔滨华德学院

哈尔滨华德学院

突出“四个特点” 助推内涵发展

如果说教育质量是学校的生命,那么办学特色就是学校的灵魂。基于“九条办学经验”,在全体华德人坚持不懈地努力下,今天的哈尔滨华德学院已经建设成为一所办学方向清晰、宗旨鲜明、定位准确、遵循教育发展规律、符合社会行业需求、受到社会广泛认同、理念文化体系先进、办学条件完备的一所应用型民办本科高校。而在办学的探索与实践中,华德学院具备且突出的“四个特点”有力推动了学校的内涵式发展——

特点之一: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思想政治氛围浓郁、学习气氛热烈。学校自创办之日起就强调教育教学并重,把不断加强党建作为办学育人、立德树人、推进学校事业发展的重要思想和组织保证。在省内率先提出构建“大思政”工作格局,极大地保证了办学育人工作需要,为各项事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特点之二:依法、诚信、民主办学,严谨的治理结构保障学校健康发展。学校始终坚持依法治校,专家治学,教授治教,保障学术自由,保障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在省内同类院校中最先召开党员代表大会,并通过教代会、学代会等方式保障师生参与民主管理。启动“质量与特色系统建设工程”,改革和建立体制结构,大幅提升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特点之三:承接哈工大“工程师摇篮”的光荣使命,传承“规格严格、功夫到家”优良治学传统,形成应用型人才培养和校企深度融合的育人特色。学校先后与5000多家企业建立联系,同时将企业对人才需求的标准前移至学校,将企业设备仪器、工程技术人员请进校园,建立企业培养培训基地,成立了三个(吉利、昆山、亿林)联合产业学院。目前,已建有与吉利集团、中兴集团、台达集团等知名企业联建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90余处,发起成立了“华德学院校企合作联盟”,被多家世界500强企业评为“校企合作示范单位”、“最佳校企合作单位”。

特点之四:构建“134123”校园文化体系,积淀大学文化,凝聚大学之魂,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学校始终注重理念引领,坚持继承党的优良传统,把发扬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东北抗联精神、航天精神和哈工大精神与办学实践相结合,凝炼形成了蕴含着学校的历史、精神和理念,彰显着华德办学风格与特色的“134123”校园文化体系,即一个“整体建设理念”(理念引领、整体规划、系统建设,协同践行,精细管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教学为中心,教育教学并重;注重积淀精神文化,营造育人氛围,构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格局)、三个切入点(引领教育学生从“理想、信念、志向教育”切入,引导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和远大志向;从“文明礼貌、行为习惯引导”切入,促进大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从“以教学为中心,围绕成才、就业、创新开展学生活动”切入,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四育人(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十二个文化品牌活动和“三个培养”目标。

哈尔滨华德学院

打造“三大平台” 助力全面育人

盛夏时节的华德校园,湖光山色,绿树成荫,一派欣欣向荣——大型实践教学中心内,奔涌的“后浪”奋勇拼搏,备战国赛;新扩建的校园文化馆里,“新时代先锋”宣讲团接续讲述着关于理想信念的故事;宽阔的国防教育广场停放着光荣退役的战斗机、运输机和坦克,浓浓爱国情、激荡强国志构成了美丽的风景线……

教学实践平台助力强技。学校始终持续加大教学投入,深化校企合作,在校内建成13个大型实践教学中心,涵盖197间实验室、模拟车间、教师工作室、学生创新实验室、企业进校园实训中心,设备仪器总价值近亿元。

校园文化平台浸润品格。学校始终坚持立德树人、以文化人,在校内陆续建设东北烈士纪念馆分馆、雷锋纪念馆、黄炎培纪念馆、陶行知纪念馆、校史馆等系列文化展馆,服务于师生理想信念教育和地域文化辐射,以优秀的文化资源铸魂育人。

国防教育平台引领报国。学校始终注重国防教育育人平台建设,专门建立了包括陈列退役歼7战斗机、歼8战斗机、运5飞机、59式坦克的“国防教育广场”,以及展现国防历史和国防科技的百米“国防教育长廊”,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助力全民国防教育。

“三大育人平台”全面建设,对内为育人支撑,对外为社会发展服务,联动发挥育人功能,有效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哈尔滨华德学院

坚持以人为本 致力“三个培养”

“培养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工程师、设计师、管理者;培养坚韧不拔、敢于挑战的高级研发与高级管理者;培养勇于开拓、艰苦奋斗去寻求成功的创业者”是学校在办学实践中确立的“三个培养”目标。以人为本,为国育才,“三个培养”很好促进了良好学风、教风、校风形成,拉动带动“三个尖子”不断涌现,其中有获得“全国最美青工”、“全国技术能手”和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的一大批杰出工程师;有数百名考入如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重点高校继续深造的硕士、博士和英国剑桥大学的博士后;还有上市公司董事长孙甲子等百余名成功创业、助力地域经济发展的优秀企业家。他们已成为各自岗位的骨干乃至行业领军者。

“就业范围广,用人单位层次高,签约稳定”是学校的就业特色,毕业生年终就业率常年居省内普通高校前列。他们在各自岗位因“进入角色快、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下得去、留得住、用得广又上得去”深受社会和用人单位的欢迎。众多知名企业连年来校选聘毕业生,甚至提前预定人才,更在许多优秀企业形成了“华德品牌”。

“全力以赴办教育,凝心聚力谋发展”一直是华德办学的遵循。“九四二三三”教育模式与平台,让华德学院的发展更具有了蓬勃的生命力。进入新时代,华德人探索的脚步不会停息,将继续坚守“办真正有质量的教育”这个初心,在全力实现“中华强国之梦、华德百年之梦、学子成才之梦”的道路上接力奋进!

哈尔滨华德学院

来源|中国教育报

文字|刘树

责任编辑|刘赢之

审核|刘祥富

哈尔滨华德学院

首页

文中提到的大学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黑龙江本科院校-哈尔滨华德学院-微高校-院校号-哈尔滨华德学院-《中国教育报》聚焦哈尔滨华德学院特色教育模式与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