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70|夯实知识基石 拓展创新之路

哈尔滨理工大学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理工70|夯实知识基石 拓展创新之路

哈尔滨理工大学即将迎来七十华诞,作为一名母校学子,许多回忆珍藏心底。那是1978年春天,我们作为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学生迈进了哈尔滨理工大学校门,记得妈妈为我准备的上学包裹里,有她亲手做的三双手工布鞋,两块用火碱和猪胰子捣碎混合自制的洗涤皂。后来姐姐把包裹换成一个旧皮箱,又偷偷地把自制洗涤皂换成了两块香皂,点点滴滴凝聚着亲人的深情厚爱和殷切期望。

犹记校领导在入学典礼上的讲话:“大学不仅是学习科学知识的殿堂,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开拓思维的舞台”,至今记忆犹新。每逢周六晚上,教授制图的李凤珍老师都会来到教室,布置周日的绘图作业,她一边辅导,一边鼓励学生说,你们笔下不仅仅是图纸,那是一件件机械零件,一台台崭新的机器,一套套大型的装备啊。同学们很受触动,欣然地趴在制图板上绘上一个整天图纸。在课堂上,金属学胡宗狄老师告诉学生,现在我国金属材料和热处理技术落后及其人才匮乏,是导致国家工业制造业落后因素之一,希望大家挑起重担。这激起了同学们极大的学习专业热情和做试验的积极性。那时国家正处于人才断层、青黄不接的时期,我们这代人肩负着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使命,为了不辜负亲友们和学校的期望,珍惜来之不易的机遇,每个学生都如饥似渴、废寝忘食地学习。

在毕业试验时,我与张敬伟、刘作钧同学分在一个课题组,试验题目是《GCr15轴承钢下贝氏组织的转变及性能》,目的是了解和探讨“下贝氏体”转变规律及其对轴承钢性能的影响,该项试验可以作为哈尔滨轴承厂制定新产品热处理工艺的重要参考资料。具体试验是,将直径8x12mmGCr15钢加热到840°,保温15分钟,淬入锡浴炉中等温,在不同的等温温度200°、260°、300°和不同的等温时间下提起试样,淬入水中。研磨试样后用2%硝酸+98%酒精侵蚀剂浸泡,用500倍金相显微镜观察组织及转变,然后用伽利略A-200型光学洛氏硬度试验机测试硬度,此外还要做朔性,屈服强度等实验。另一组试样还要在Mb-21回火炉200°等温2.5小时空冷,然后在10吨液压万能弯曲试验机上做弯曲试验,在MK-30型摆锤式冲击试验机上做韧性试验。开始,我们天真地以为试验很简单,只要按照指导老师确定的规范操作就可以了,殊不知试验做了一遍又遍,金相组织时而显现马氏体,朔性和韧性不够,时而出现珠光体,强度和硬度达不到指标,就是看不到所希望的下贝氏体组织出现。试验工作量逐渐增大,我们不得不加班试验,一天要工作12个小时,常常吃不上午饭。正当忙得不可开交,一筹莫展时,敬伟同学由于连续疲劳,突然患病住进了医院,我和刘作钧同学只得白天继续做试验,晚上去医院看望和照顾张敬伟同学,一起商讨试验情况。敬伟同学身在病床,心系试验,身体还未痊愈,就提前偷偷出院参加试验。三个人齐心协力,消除急躁情绪,静下心来,仔细分析,从头到尾进行梳理,最后觉得应该再先从材料化学分析开始,然后再按照材料成分调整和制定新的热处理工艺。三个人一起合作加工和研磨试样,又分工负责,我在热处理炉上操作试样,刘作钧同学监测热电偶指示盘,张敬伟同学做试验数据记录,三人有条不紊的工作,果然立竿见影,当采用微调的新热处理工艺试验后,试样在显微镜下发现了针状贝氏组织,经过硬度、弯曲强度、挠度、冲击韧性试验完全达到了要求,尤其是冲击值比以前提高了2倍,几次重复试验都得到了稳定的验证,我们三人抱在一起,激动地流下了泪,享受着来之不易的试验成果和成功的喜悦。这次试验提醒我们,做试验一定要科学严谨,不能敷衍浮躁,更不能按部就班。从理论到实践需要付出艰苦努力,要不断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而改变自己的思路,要敢于探索和创新,万丈高楼建设需要先从夯实基石开始。

哈尔滨理工大学下贝氏体金相组织

哈尔滨理工大学

硬度与等温时间关系

毕业前,我独自撰写的论文《亚共析钢中魏氏组织的研究概况》在“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上刊登,成为建校以来第一个发表论文的大学生。1985年4月1日,中国专利法正式实施的第一天,中国专利局一共收到来自国内外专利申请共3455件,其中包括我申报的第242号《手持式电动擦玻璃器》专利申请,这是我利用自有资金和业余时间,独立设计和手工制作的非职务性产品,荣获了国家首日申报的实用新型专利证书,并获得了哈尔滨市“五小发明创造”一等奖,该项专利在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一家机械厂许可使用和实施生产。1986年11月10日,我担任哈尔滨焊接研究院中试室常务副主任期间,带领冶炼组三位老技师,一起研制和试验成功了《可焊耐磨铸造中锰钢》,获得了第3843号发明专利证书,成为哈尔滨焊接研究院第一个获得发明专利的员工,该发明在黑龙江省首届发明、专利暨出口技术展览会上获得优秀项目证书,已经分别在辽宁省锦州市一家电炉厂和吉林省吉林市一家砖厂许可使用和实施生产,相关学术论文《可焊耐磨钢的研制及其应用》在“黑龙江铁道”杂志上刊登。在从事国际商务期间,我作为山东科瑞集团驻外总经理,代表公司参加了乌克兰国家天然气开采股份有限公司自独立以后第一次公开采购320吨 (1500马力)撬装钻机的国际招标,一举中标了1亿3千万人民币的石油成套设备,成为在石油天然气领域中国在乌克兰中标的第一个大型项目。在为德国公司生产的《列车移动式高寒极地石油钻机》合作中,我担任产品质量监督经理,作为中德双方共同选定的调解人,凭借自己的实践经验、专业技能、人格魅力、心理学知识,在当事人自行和解无望情况下,首先查明是非、分清责任,基于尊重合同,参照国际惯例,结合公平合理的原则进行调解,极其耐心地、有条有理地引导和说服各方当事人达成和解协议,成功地解决和化解了中德双方专家之间就焊接材料选用、热处理工艺制定和无损探伤检验等方面的激烈争议和冲突,为此撰写了“个人调解在解决国际商事中的作用”的学术论文,于2020年5月18日在国内专门研究仲裁和法律问题的全国性法学刊物《仲裁与法律》上投稿。2014年,我曾近距离经历了乌克兰政权更迭时大规模冲突,随笔写下了基辅战时日记《近在咫尺的战火 惊心动魄的时刻》和《花园城市-基辅》等文章,发表在科瑞集团《杨帆》刊物上。在接受乌克兰ICTV电视台**俄语专访《为什么你选择乌克兰》和凤凰卫视《乌克兰的问题和希望》的采访中,积极宣传中乌两国的友谊和合作。我在俄罗斯和独联体国家工作25年,积累了很多商务经验和法律知识,经历了涉外仲裁和诉讼,撰写了“外国仲裁裁决在俄罗斯承认和执行的案例分析及思考”,于2020年5月7日投稿到由中国仲裁法学研究会主办的,商事仲裁调解领域唯一国家级期刊《商事仲裁与调解》。2016年我被推选为乌克兰中国商会能源委员会会长,2019年被聘为哈尔滨仲裁委员会仲裁调解员、青岛仲裁委员会仲裁调解员、青岛仲裁委员会上合示范区国际仲裁院副秘书长,2020年7月9日,被聘为山东省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涉外商事纠纷特邀调解员。

哈尔滨理工大学

哈尔滨理工大学

我们在工作中取得的每一步成绩和进步,都凝聚着老师们辛勤的汗水和心血,都离不开母校的培养和教育,大学期间我们不仅学到了科学技术知识,奠定了扎实的理论基础,更重要的是母校教会了我们“踏实做事,诚实为人”的宝贵品质和独立思考、勇于担当、不断开拓的能力。作为热77-1班的哈理工人,我感到非常自豪和骄傲。在此希望母校能越办越好,培养出更多的科技人才,提前祝贺哈尔滨理工大学建校70周年华诞快乐!

文字:王源泉

编辑:王 君

哈尔滨理工大学

首页

文中提到的大学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黑龙江本科院校-哈尔滨理工大学-微高校-院校号-哈尔滨理工大学-理工70|夯实知识基石 拓展创新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