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党史 担使命]
培训党支部学习刘永坦同志先进事迹
为把党史学习教育与深入学习刘永坦同志先进事迹结合起来,2021年10月3日,培训党支部结合工作实际,组织全体支部党员通过网络自行观看了专题片《刘永坦:为国家干成一件事》,刘永坦的事迹在全体支部党员中产生了热烈反响,大家从不同角度畅谈了学习刘永坦院士先进事迹的认识、体会和感悟。
刘永坦院士,1936年生于江苏南京,1953年就读于哈尔滨工业大学,从此和黑龙江结缘。扎根北疆60载,40年如一日专注国防科技事业,率领团队研制出高性能对海探测新体制雷达,给祖国万里海防装上“千里眼”。
新体制雷达,是国之重器,被国外封锁的技术。刘永坦院士在英国留学期间,深深意识到,“真正的核心技术,任何国家都不会拱手相让,只能靠自己用智慧和奋斗去争取。”1981年秋,他毅然回到祖国,回到哈工大,立志闯出一条自主研发的新路。
这一“闯”,就是四十年。
改革开放的浪潮滚滚向前,但是刘永坦把自己放逐到雷达研究的“荒漠”,率领团队开启了一项填补空白、从零开始的开拓性攻坚战。
刘永坦敢“闯”,也能“创”。凭借“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毅力,埋头苦干的意志,刘永坦率领团队,用实干,把海防“千里眼”从蓝图变成了现实,成功研制出具有全天时、全天候、远距离探测能力的新体制雷达,实现了我国对海探测能力的跨越式发展。
抒奋进感言
观看刘永坦院士的先进事迹后,培训党支部的同志们纷纷抒发了学习感言。
何伟威:刘永坦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组建了一支以哈工大为总体单位,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等优势单位联合攻关的新体制雷达“国家队”,在国际上提出了一系列首创方法,海空多类型目标兼容探测难题,实现了海空多类型目标高概率、高稳定同时探测,成功研制出我国首部新体制远距离实装雷达,使我国成为极少数掌握远距离实装雷达研制技术的国家之一。刘永坦院士一生只做一件事,铸就了共和国海防重器,躬耕北疆,使我国成为了世界上极少数拥有新体制远距离雷达这一核心技术的国家,为我国建设海洋强国作出了卓著贡献。从理论原始创新、到建立雷达站、再到实现装备,一生只做一件事,始终坚持把新体制远距离实装雷达干到极致。初心不改、使命必达,为中国铸起了一道“海防长城”。
佟永波:“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刘永坦院士心系国家事、肩扛国家责的科技报国精神,追求真理、勇攀高峰的科学精神,严谨治学、注重诚信的优良学风,甘为人梯、淡泊名利的道德情操不断鼓舞着‘后浪’向前翻涌。我将以刘院士为榜样,把个人梦想同国家命运结合起来,为国家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徐文东:一生不悔,祖国需要永不停歇,美丽的海滩,海鸥不时高亢鸣叫。挺立的雷达天线阵永不停歇捕捉着来自远洋的信号。我们每一名共产党员都要有不服输、不低头、不怕别人‘卡脖子’,大胆往前走的钻研精神。
赵裕明:刘永坦院士长期致力于电子工程的教学与研究工作,特别是对新体制雷达系统与信号处理技术的研究,是中国对海探测新体制雷达理论体系的奠基人。通过刘永坦院士先进事迹的学习,我作为一个中国共产党员,更是要振奋精神,努力工作。疫情当前,响应学院号召坚守岗位,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学院的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佟利亭:从刘永坦院士身上,更深刻地理解了“坚守”的意义。正因为坚守祖国海防,长存报国之心,才能让国之重器屹立于世界;正因为坚守北疆沃土,担当立德树人之任,才能让人才辈出,孕育出作风过硬的“雷达铁军”。
聂淼:刘永坦院士用一生诠释了一名红色战略科学家的初心和坚守,作为龙江人的我们是自豪的,他一生扎根龙江,用四十年的坚守,坚持自主研发新体制雷达、矢志攻关。他为国分忧、为国解难、为国尽责的精神深深的鼓舞着我们,是龙江人民的骄傲。作为一名职业教育工作者,也应该以此为契机,做好工作中的每一件事,在职教兴国之路上贡献自己应尽的一切力量。
陈建宇:刘永坦院士是践行科学家精神的杰出典范;是担当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的“大先生”,教书育人的优秀代表;是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忠实守护者,新时代共产党员的先锋榜样。我要立志以“时代楷模”为榜样,深怀爱国之心、砥砺报国之志,为国分忧、为国解难、为国尽责,主动担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责任,报效祖国、服务人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员干部要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高歌奋进,争做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拓荒牛”。培训党支部全体党员将以刘永坦院士为榜样,学习他敢“闯”、敢“拼”,勇于创新的精神,埋头苦干的意志,凝心聚力,砥砺有为。
图文排版:赵双双(院总网宣部)
供稿:佟永波
摄影:支部党员提供
审核:何伟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