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团带你学党史】 第十九讲 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黑龙江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团团带你学党史】 第十九讲 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黑龙江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100年,初心不变;100年,砥砺前行;100年里,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民族奋勇向前,书写了波澜壮阔的历史长卷。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黑龙江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共青团将利用《团团带你学党史》专栏,以党的重大事件为线索,以不同时期的典型事例、历史人物、精彩故事为主干,带领广大团员青年全景式回顾党的伟大历程和辉煌成就。

第十九讲

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党的七大前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继续向着胜利的方向发展。1945年上半年苏、美、英盟军在欧洲战场取得彻底战胜德国法西斯的伟大胜利。4月间,意大利法西斯头目墨索里尼被逮捕并由人民法庭判处死刑。5月2日,苏联红军攻占柏林德国法西斯头目希特勒自杀身亡。5月8日,德国最高统帅部的代表正式签字,宣布无条件投降。

德、意法西斯的覆灭,使日本法西斯陷于完全孤立的境地。反法西斯同盟国决定进一步加强合作,完成对日的最后作战。1945年2月,美、英、苏三国领导人在苏联的雅尔塔举行会议,并签署有关协定。4月25日至6月26日,联合国制宪会议在美国旧金山举行。中国政府代表团以宋子文为首席代表,解放区代表董必武作为10 名正式代表之一出席会议。这是中国共产党的代表第一次公开出现在国际政治舞台上。董必武在美国期间,向广大侨胞和美国人民宣传中国人民英勇抗日的事迹和共产党的主张,引起很大反响。会议讨论并签署了《联合国宪章》,中国成为联合国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之一。

在同盟国军队于各战场陆续转入战略反攻和战略进攻后,中国战场于1943年秋季起逐步转入战略反攻。1944年至1945年春夏,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军队在敌后战场发起此起彼伏、连续不断的攻势作战,对日军占领的点线包围得越来越紧,打通了许多解放区之间的联系,逐步实现由游击战向运动战的转变,为转入全面反攻创造了重要条件。沦陷区城市党组织积极开展瓦解日、伪军工作,组织地下军,准备发动武装起义,里应外合,配合反攻。

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国发表《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投降。8月6日和9日,美国先后在日本的广岛、长崎各投下一枚原子弹。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9日,苏联红军开赴中国东北,同中国军民一道对日作战。同日,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的声明,随后,朱德总司令发布全面反攻命令。各抗日根据地军民向日、伪军发起猛烈的全面反攻,很快解放了大片国土。

8月14日,日本政府正式照会中、美、英、苏四国政府,表示接受《波茨坦公告》。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以广播的形式发布《终战诏书》。日本无条件投降。

这时,国民党军队主要集中在中国的西南、西北地区,而日军在华北、华中和华南占领的大部分城镇、交通要道都处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军民的包围中。面对这种局面,美国总统杜鲁门认为:“假如我们让日本人立即放下他们的武器,并且向海边开去,那么整个中国就将会被共产党人拿过去。因此我们就必须采取异乎寻常的步骤,利用敌人来做守备队,直到我们能将国民党的军队空运到华南,并将海军调去保卫海港为止。”“这种利用日本军队阻止共产党人的办法是国防部和国务院的联合决定而经我批准的。”

8月21日,日本降使在湖南芷江向中国代表交出在华兵力部署图,接受了令其陆、海、空三军缴械投降的命令备忘录。9月2日,在东京湾的美国,“密苏里”号军舰上,日本代表在投降书上签字。侵华日军128万人随即向中国投降。至此,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结束,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也胜利结束。之后每年的9月3日,被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纪念日。10月25日,中国政府在台湾举行受降仪式,被日本占领了 50年之久的台湾及澎湖列岛,重归中国主权管辖之下。这成为中国抗日战争取得完全胜利的重要标志。

在卢沟桥事变之后的八年中,中国军队进行的对日军的大会战有22次,重要战役200余次,大小战斗近20万次,参战兵力最多时将近500万人,另外还有200多万**参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这面旗帜,凝聚起全中国的各党各派各界各军,召唤着全中国的工农兵学商,召唤着海内外的华夏儿女,众志成城,同仇敌忾,筑起了中华民族抗击日本侵略者的钢铁长城。在这场关系到民族存亡的殊死决战中,中华民族发扬了“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空前地团结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伟大旗帜下。

在长达14年的战争中,一切不愿做亡国奴的中华儿女,一步步地觉醒起来。不论是军人、工人、农民、商人、学生或其他各界人民,不论是男人、妇女,不论是青壮年、老人、少年儿童,无不以各种方式,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在他们之中有多少人血洒疆场,壮烈牺牲;有多少人毁家纾难,捐资破敌;有多少人宁死不屈,以身殉国......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到处是“送儿、送郎上战场”的动人场面,到处是汹涌澎湃的救亡浪潮,到处是奋勇杀敌的壮烈景象。

1938年武汉会战期间,著名军事理论家蒋百里多次发表文章和演说,大声疾呼:“胜也罢,败也罢,就是不要同他(指日本)讲和!”这句斩钉截铁的话,喊出了中华民族抗战到底、誓死不屈的气概! 1938年10月,东北抗联的冷云等八名女战士陷入日军包围,她们宁死不降,投入冰冷的乌斯浑河,英勇殉国。1940年2月,东北抗联第一路军总司令兼政委杨靖宇在濛江县境内陷入日军重围,最后只身一人坚持战斗,直至壮烈牺牲,敌人残忍地剖开他的腹部,发现在他胃里竟没有一粒粮食,有的只是树皮和棉絮。1940年5月,在枣宜会战中,国民政府第五战区右翼集团军兼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力战殉国,在留给将士的遗书中,他写道:“国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为其死,毫无其他办法。要相信,只要我等能本此决心,我们国家及我五千年历史之民族决不致亡于区区三岛倭奴之手。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1941年8月1日,伪军包围冀中献县东辛庄,威逼村民交出回民支队司令员马本斋的母亲,当场杀死数人,许多人被严刑拷打,却没有人告密。马母不忍群众被打杀,自己挺身而出。敌人威胁利诱她写信劝儿子投降,她痛斥敌人说:“我是中国人,一向不知有投降二字。”她坚贞不屈,绝食而死。在北京密云有一位叫邓玉芬的母亲,把5个孩子全部送往前线,他们全部战死沙场。华北平原上的一个庄户人家写下这样一副对联:“万众一心保障国家独立,百折不挠争取民族解放”,横批是:“抗战到底”。这是中华儿女同日本侵略者血战到底的怒吼,是中华民族抗战必胜的宣言。1941年9月25日,在冀西狼牙山地区,八路军战士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宋学义、葛振林,为掩护党政领导机关和群众转移,主动把日、伪军吸引到自己身边,一步步退到悬崖绝壁,据险抵抗,在打完最后一粒子弹后,他们毅然砸枪跳崖,人们称他们为“狼牙山五壮士”。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东北抗联第二路军副总指挥赵尚志、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彭雪枫,先后在作战中以身殉国......日本帝国主义面对的,是拥有四亿五千万人民的整个中华民族!是四亿五千万人民用血肉筑起的新的长城。等待它的,只能是失败的命运。

日本对中国的侵略,使中华民族蒙受巨大损失。据不完全统计,在整个战争期间,中国军民伤亡3500多万人。按1937年的比值折算,中国直接经济损失1000多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5000亿美元。

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全国各族人民经过极其艰苦的斗争,付出了极大的代价取得的。中国共产党以自己的政治主张、坚定意志和模范行动,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以毛泽东同志为杰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立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的科学理论,对抗日战争发挥了重要的思想和战略指导作用。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促成、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大限度地动员了全国军民共同抗战,成为凝聚全民族力量的杰出组织者和鼓舞者。中国共产党坚持全面抗战路线,提出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和一整套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开辟广大的敌后战场,成为坚持抗战的中坚力量。在十四年全国抗战中,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人民抗日武装对敌作战12.5万余次,钳制和歼灭日军大量兵力,歼灭大部分伪军,敌后战场逐渐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主战场。到抗战结束时,人民军队发展到约132万人,**发展到260余万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主根据地即解放区已有19块,面积达到近100万平方公里,人口近1亿。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社会政治生活中所占的比重,和抗日战争前相比大大增加。抗日战争的实践表明,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坚强核心。正是在抗日战争中,越来越广泛的人民群众了解和认识了中国共产党。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艰苦卓绝的进程中,形成了伟大的抗战精神,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伟大的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持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牺牲最多的民族解放斗争,也是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斗争。这个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从近代以来陷入深重危机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转折点,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人民的胜利,也是世界人民的胜利。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将永远铭刻在中华民族史册上,永远铭刻在人类正义事业史册上。

排版:鞠凯歌

文字图片:团委学工处

监审:党委宣传部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黑龙江专科院校-黑龙江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微高校-院校号-黑龙江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团团带你学党史】 第十九讲 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