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戴河的海浪日复一日地雕刻着海岸地貌,周口店的烈日周而复始地剥蚀着官地杂岩,秭归的雨雾循环往复地溶蚀着黄陵花岗岩体。阔别了两年,北戴河、周口店基地又迎来了新一批地大学子,与千里之外秭归基地的实习师生一起在这个火热的夏日开启地质进阶之旅。
实习动员,全面介绍实习安排
晨曦初露,远山含黛。7月11日上午7点,周口店实习站举行实习动员大会。站长傅艾平、实践教学团队负责人王国庆、校医院医生何刚、各学院老师和学生及在站工作人员参加动员会。北戴河、秭归实习基地也在师生进驻基地后相继开展实习动员会。会上,相关负责人介绍各班带队老师、强调实习站纪律、提醒疫情防控和安全健康注意事项、明确实习整体安排,全体师生对实习基本情况有了全面了解。
周口店实习动员会现场
北戴河实习动员会现场
从每天的实习路线安排到实习各阶段重点任务,从室内整理和讲座到野外观察与记录……在实习动员阶段,带班老师为同学们详细介绍野外实习相关的各项内容。同学们对实习期间的学习生活各项安排有了具体印象。7月15日,随着地球物理与空间信息学院的学生开始在北戴河实习,2021年暑期野外地质实习全面开始。
室内讲解,打牢野外实习基础
指导老师全面系统地介绍实习区域地质概况、认真详细地讲解野簿记录格式、耐心细致地示范罗盘使用方法,各基地的同学们分批次在室内完成这些必备环节。实践教学团队在周口店基地的站内标本、陈列室和秭归产学研基地的岩石园积累了丰富的岩石标本,在基地观察岩石标本也是出野外之前的重要内容。
资源学院孙华山老师讲解野簿记录规范
“周口店实习基地被誉为‘地质工作者的摇篮’,从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构造地质等地质基础教程中的基本内容、基本类型、典型现象,都可以在周口店看到。每次开始野外实习之前,我们都会进行室内教学,就是为了让同学对这里的区域地质概况有个基本的了解”,地球科学学院王国庆老师介绍道。
地球科学学院陈能松老师介绍区域地质概况
室内讲解各个环节在老师们的精心安排下顺利完成,同学们野外实习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再次得到巩固。
野外实习,踏遍山水求索真知
在每一条地质路线上,同学们通过观察野外地质现象,敲出合格的岩石标本,测量产状、记录野簿,利用信手剖面、实测剖面来了解垂直剖面上的变化,利用区域填图来了解水平面上的空间展布,最终形成正确、合理的地质认知。野外实习给学生带来的终身财富,是用一滴滴汗水、一个个脚印辛苦换来的。
秭归实习基地有着极为丰富的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现象,从泗溪的岩溶泉到高家溪的岩溶洼地,从月亮包金矿尾矿库到金缸城垃圾填埋场,同学们从丰富的野外现象中逐渐加深对水工环专业知识的认识。“看透山水,学会从时空演变的角度去回答,水从哪儿来?要流向哪儿去?逐渐培养起系统分析问题的能力。”环境学院罗明明老师在野外经常跟学生这样提起。
环境学院师生在秭归实习
“从实习基地到黄牛岩、大观景平台、花鸡坡,同学们在秭归的青山绿水间穿梭,实地观察实习区域自然地理概况,解读遥感影像,这样的综合地理实习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地理专业技能。”地理与信息工程学院的黄咸雨老师说道。
地理与信息工程学院师生在秭归实习
周口店的太平山南坡是进阶为合格地质人必须跨越的一道关卡,除了爬上陡坡,更需要在实践中熟练地运用地质知识和技能。“攀登太平山南坡实地踏勘,观察164背斜画素描图,第一天的野外路线就实地应用和检验同学们理论知识和基础地质技能掌握情况。”资源学院汪新庆老师说。
资源学院师生在周口店太平山南坡实习
地球物理与空间信息学院的北戴河实习是运用仪器开展地球物理专业实习。“操作精密仪器捕捉自然界微弱的地球物理场变化信号,同学们满怀期待又信心十足。重力仪、磁力仪、大地电磁仪、地震仪,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分工合作,一一拿下。阵雨偶至,沁润着师生们的欢声笑语;青山常伴,探求地球奥秘更令人心旷神怡。”地球物理与空间信息学院的谢祖军老师说。
地球物理与空间信息学院师生在北戴河实习
每年夏天,一批又一批地大学子在老师的指导下,穿梭在祖国各地的山川河谷中探索地球的奥秘。盛夏又至,野外实习的大幕已经开启,地质人的脚步从未停歇,求索真知的旅程正在进行,本科人才培养工作在野外实践教学的过程中逐步深化。
据悉,今年集中开展的野外实习在北戴河、周口店、秭归、巴东等基地同时进行,从7月初到9月底,全校将有3600余名学生,300余名实习指导教师到野外实习基地开展实习工作。
文|章帆 刘睿 滕笑丽
图 | 滕笑丽刘睿王宠 罗明明 黄咸雨 谢祖军
文字编辑 | 王俊芳
微信编辑 | 欧阳皎洁
审核| 魏海勇王俊芳
地大更多资讯欢迎关注:
地大新闻网 voice.cug.edu.cn
中国地质大学新浪微博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抖音(CUG1952)
学习强国“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号
央视频“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号
中国教育发布客户端“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号
今日头条“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号
腾讯视频“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号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