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在查看长江西陵峡链子崖危岩体监测点时,湖北长江三峡滑坡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站长张国栋表示,根据观测站18年连续不断的跟踪监测,数据显示链子崖危岩体暂未发现明显位移,这表明链子崖危岩体治理工程发挥了有效作用,堪称世界同类灾害防治的典范工程。
据了解,链子崖危岩体地处长江三峡水库库首地区狭窄险段新滩南岸,长江流至此处时,被南北两岸的陡峭山岩夹击形成狭窄的通航咽喉。对面的北岸是一处滑坡体新滩,1985年,在这里发生的一场特大滑坡将一座千年古镇彻底摧毁,大江因此断航12天。人们普遍担心,南岸就是一个巨大的危岩体,会不会突然失稳?而一旦南岸发生滑坡,必将对航运以及相距27公里的三峡大坝形成威胁。
1994年,国务院拨付巨资对链子崖危岩体进行治理,工程历经五年多完成,包括链子崖八至十二号缝区危岩体锚固工程、底部煤层采空区承重阻滑工程、大裂缝盖板防水工程及地表排水工程、猴子岭防冲拦石坝工程等。
据介绍,自2003年起,三峡大学湖北长江三峡滑坡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开始对链子崖危岩体进行持续监测,共布置8个大地形变监测点,形成“三纵一横”监测剖面,监测精度可达毫米级。
张国栋教授表示,从监测数据可以看出,自2017年2月发生大约400立方米的小型崩塌以来,链子崖危岩体整体处于基本稳定状态,单个监测点18年累计最大位移量未超过1厘米。
来源 |新华网
文字 |刘兆奎、田吉高、李晓笛
图片|田吉高
编辑|吴言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