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下午,“从伟大抗疫精神中汲取奋斗力量”——2021湖北省《同上一堂大思政课》宣讲活动——在武昌理工学院图书馆六楼学术报告厅隆重举行。本次活动由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湖北省教育厅、共青团湖北省委员会、湖北广播电视台主办,湖北广播电视台电视教育频道、武昌理工学院承办。
在题为《与逆行者同行,与新时代共进》的宣讲中,武汉大学研究生会执行主席、联合国“全球青年抗疫榜样”王琇琨跟武昌理工学院的师生们分享了疫情中做志愿服务的一个个暖心故事:有的志愿者与孩子一起线上过生日,有的孩子说起自己考武大的心愿、与志愿者约定在武大相见……在“屏对屏”的互动中,许多家庭和志愿者成为了“心连心”的好朋友。
志愿活动护“一线”
“当我听到‘self-care’时,我想和你们分享两个词,第一个是信心,我们现在所面临的困难是暂时的,只要心怀信念,我们就能保持冷静和坚强。另外一个词是合作,没有人是一座孤岛,人与人之间和国与国之间的团结合作,就像我们现在做的一样,是抗击疫情的关键。”这是自武汉大学的王琇琨联合国英文发言视频语录。在王琇琨的PPT一页页播放后,她讲述了在抗疫过程中感人肺腑的抗疫故事以及她的志愿者事迹。
在武汉发生疫情后,王琇琨加入了武汉大学疫情防控青年突击队,参与到与医务人员的物资对接过程中。当时在和一名医生对接物资的数据时,她发现医护人员在抗疫行动后,最放心不下的就是自己的孩子。她意识到原来挡在她们和病毒中间的“铜墙铁壁”们,也有柔软的牵挂。于是她与武汉大学的青年党员以及志愿者伙伴,组织了“与逆行者同行·为奉献者奉献”志愿服务一线医务人员子女关爱行动。他们进行的线上志愿活动,通过网络的方式来陪伴那些医护人员的子女。
2020年3月9日,武昌理工学院影视传媒学院青工部发起“前方抗疫有你,后方守护有我”主题线上爱心助学活动。该活动旨在开展线上爱心活动,解抗疫人员的“后顾之忧”,发扬抗议精神。该志愿队通过网络教学形式,充分利用网络的优越性和便利性,生动有趣地向抗议人员子女们传授知识。其中,不乏大量的“线上线下双支援”人群。这些人即是线下的大学生志愿者,又是线上爱心活动的志愿者。
模拟联合国会议展学子风采
联合国的会议是什么样的?武昌理工学院的同学们都很好奇,于是王琇琨邀请武昌理工学院的5名抗疫志愿者来了一场精简版“模拟联合国会议”。
为了让参加活动的人员较为直观的感受联合国网络直播研讨会的形式,文法学院汉语言1901班孙可为、智能建造学院工程造价1802陈飞飞、商学院市场营销1901班陈斌鹏、影视传媒学院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1904班苏润泽和人工智能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803班孙德攀5名同学参加了活动。
商学院学生陈斌鹏说:疫情期间,我在家乡襄阳市盘龙村做志愿服务,一是在劝返点配合民警同志管理过往车辆;另一项则是对接39户村民。同时作为班级团支书,在我的倡导下,十余名同学参与了自己家乡的疫情防控工作。
智能建造学院学生陈飞飞说:2021年暑假,德尔塔病毒突然来袭,我主动参与到沌口临时隔离点的建设中,工作到凌晨,在又热又硬的人行道上休息片刻,便再次奔赴到小区的志愿者工作当中去。我知道只有我们多担待点,大家受到的生命威胁才会少一点!
影视传媒学院学生苏润泽说:我来自山东省东营市。面对疫情,我在村支书父亲的带动下,参加村民巡逻队、发放传单、用大喇叭宣传防疫知识。我们是无数基层工作者中的一员,也是疫情中的逆行者!
文法学院学生孙可为说:我是疫情的亲历者,因新冠住院期间,我目睹了院区的白衣天使以及从新疆来的志愿者们每天都穿着厚厚的防护服,吃住都在病房楼上,一两个月回不了家。我的主治大夫说:“如果我回家了,大家怎么办呢,危难关头我不能只顾着自己的小家”。现在的我不仅积极向党组织靠拢,还参与了支教等志愿服务工作,尽自己所能,为别人带去爱和温暖。
人工智能学院学生孙德攀说:我来自河南兰考,从小就受到焦裕禄精神的熏陶,在这种艰苦奋斗、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精神感召下,我也加入到了抗疫一线中,虽然我做的是日常测温的基础工作,但我觉得志愿服务不分大小,星星之火亦可燎原。
王琇琨同学结合自己所参加的联合国网络直播研讨会经历,让他们分别说出一个自己所认为最符合的中国抗疫的词。五个词分别是:团结,先锋,钻研,基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五个词虽然不同,看起来也有着很大的差异。但是五位同学分别通过这五个词来从不同的方面走向一条“最终之路”——中国抗疫精神。苏润泽同学通过家乡话在村中用“大喇叭”给村民普及疫情防控知识,他的“情景重现”让在场人员感触颇深。
“小小个人”体现“大大精神”
王琇琨同学在宣讲过程中,提及的志愿活动所表现出来抗疫精神也体现在一个个渺小但又不失伟大的许许多多的人身上。
“舍小家,为大家”给予一位为抗疫做出贡献的母亲——武昌理工学院影视传媒学院党总支书记、思政课教师盛蕾。她在2月中旬,组建起了一支20余人的志愿者服务队,每日为社区居民义务采购物资。并且在了解到居民有理发需求后,实行“一人一剪一清扫一消毒”。盛蕾老师也收获了许多居民的暖心话。
“坚守岗位,尽职尽责”一位为了保卫学校师生安全的安保人员——武昌理工学院校卫队队长朱怀明。疫情爆发之际,他在了解到学校保卫处人员不够时,带领一家三口前往学校,与其他6名队员并肩作战。在不懈努力之下,使得武昌理工学院留校师生,没有发生一例新冠肺炎的确诊病例。
“哪有什么白衣天使,不过是一群孩子换了一身衣服……”这句话十分贴合武汉市中心医院护士周娜娜。这是一位刚毕业于武昌理工学院健康与护理学院高级护理1603班的学生。她在感到不适并得到护士长劝诫后,就回家休息。但在第三天得知同事病倒后,又毅然决然地重赴一线。
“以前你保护我,现在我保护你。”体现在了一位与别的孩子不同的在校学生——武昌理工学院商学院经济与贸易专业1801班的马胜男同学,她的不同在于多了一个身份——“孤儿”。从小失去父母的她,在“风雨”中成长的她,更加懂得爱与感恩。在疫情爆发后,她毅然加入志愿者行列,选择了偏向体力的工作——配送食物。“谢谢你啊,辛苦啦!”正是这一句句重复的话温暖着这个每天满头大汗的女孩子的心。
他们也只是众多防疫一线的一个缩影。与周娜娜同学同校的3730余名护理专业毕业生,其中近两千人工作于三甲医院,大部分都留在了武汉。还有许多武昌理工学院在校生和马胜男同学一样,服务于自己所在社区的志愿工作之中。
每个人都是“中国主人翁”
宣讲结束后,王琇琨同学带领武昌理工学院的青年志愿者一起重温中国青年志愿者誓词,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青年志愿者精神传递下去。
青马班学员单鹏飞在听完宣讲后难掩激动之情,她表示:王琇琨同学今天用她的故事告诉我们,如何用生动精彩的故事,向世界展示一个全面、真实、立体的中国。当中国与世界深度交融,不管是打开大门迎接八方宾朋,还是参与各种国际会议,每个中国人都可谓是“流动的国土”,你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你的国家。
校志愿服务队成员卓晖晖说:王琇琨同学告诉我们,他们曾经服务的汪医生在感谢信中写道“志愿者们把志愿服务精神与爱的种子播撒到了女儿的心田……女儿在他们的熏陶和引导下直呼‘长大了,我也要做志愿者,帮助更多的人!’”我很感动,做志愿服务能得到这样的回应,就是最大的幸福。
“每个人都是“中国主人翁”,随着时代的变化,主人翁身份有了更多“主场”,主人翁意识有了更多内容。我们可以走出家门,在志愿服务中收获快乐与充实;我们也可以通过这样的抗疫思政课,这样的模拟联合国会议,告诉大家自己家乡的抗疫故事,讲好中国故事……”武昌理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齐欢欢对这堂大思政课感触颇深。
武昌理工学院校长助理蔡贤浩教授说:“要把思政课讲得‘有温度’,不能是填鸭式的‘灌输’,也不能是单向度的‘聆听’,可以角色互换,学生讲,老师听,在互动交流中激发思想的火花、引起心灵的共鸣。模拟联合国会议是个好方法,思政课就是要创新授课形式,才能抓住同学们的心”。
记者/陈坤刘霞
摄影/钱进
编辑/胡力文
审核/杨惠琼邓继立 刘甜甜
来源/武昌理工学院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