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换性与测量技术、C编程方法学、传感与检测技术,这些理工金课你喜欢吗?

武汉理工大学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C编程方法学、传感与检测技术,这些理工金课你喜欢吗?

武汉理工大学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

一、课程简介

2017年12月26日,教育部认定我校《互换性与测量技术》为“第一批国家在线精品课程”(简称“线上一流课程”或“线上金课”),该课程也是当年全国唯一一门机械类精度设计的线上金课。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是机械类各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大类专业基础课,主要研究机械设计和制造过程中精度设计及检测的理论与方法,是实现现代制造的关键保障技术方法,也是联系机械设计与生产工艺的纽带和桥梁,能有效支撑现代机械设计能力的培养。《互换性与测量技术》线上一流课程是基于中国大学MOOC网络平台的“武汉理工大学互换性与测量技术B”线下课堂的网上教学资源,极大地丰富了线下教学和支持翻转课堂教学法的实施。

二、团队简介

武汉理工大学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课程团队成立于2016年,由专业教师、实验室教师、大学生创新团队负责教师共9人组成。课程团队教师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和学缘结构分布合理,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高的科研水平、良好的工程经历和国际化背景,大多数教师具有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经历。优质的师资队伍对课程的持续建设形成有力支撑。

三、课程特色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课程依托中国大学MOOC平台,以学生为中心,坚持能力培养为导向、案例问题为引领的理念,运用互联移动技术、多媒体技术、微课视频技术,依据认知学习理论,建成了能同时满足面向社会的开放式学习服务和面向高校教育的基于翻转课堂形式和形成性评价的《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混合式教学线上资源,用以满足社会学员碎片化自主学习和我校涉机械类各专业《互换性与测量技术B》课程的混合式教学需要。

同时,以学生可以接受的简单实际工程案例为媒介,讲解各知识点,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互换性、尺寸公差、配合公差、几何公差、表面粗糙度等基本知识;教师则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分析课程数据,实行多元化评价,形成持续改进的正反馈闭环质量控制,促进课程教学质量的持续提高。

四、创新成果

武汉理工大学

2017年12月26日获评“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017年9月27日获批“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020年11月24日获评“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教学成效和学生满意度获得大幅提升;指导学生获得多项创新大奖;培养了多名青年教师;编写教材一部。

武汉理工大学

五、应用示范

2020年春,《互换性与测量技术》线上金课辐射全国,62所学校的师生通过慕课平台进行学习。同时,经过多年的教学积累和持续改革促进教学研究的发展,自2016年以来,课程团队教师先后主持或参与多项省级、校级教研项目和课改项目,撰写多篇教研论文,与多家企业和高校进行深入交流,指导学生参加多项创新大赛并取得优异成绩。

武汉理工大学

武汉理工大学

六、持续改进计划

根据最新国标重新拍摄《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课程视频;修订新的线上线下测试题库、案例库、作业题库和线上讨论题库;增加线上虚拟实验和线下实验视频。

《C编程方法学》

一、课程简介

C语言是目前仍然广泛使用的程序设计语言,计算思维和程序设计则是理工类学生必须具备的重要能力,是学习其它专业课程的基础。《C编程方法学》课程将计算思维能力培养作为核心任务,结合不同专业大类的培养目标和计算机技术学习的需求,确立本课程的总体教学目标,即掌握计算机程序设计的基本知识,初步掌握程序设计的技巧和方法,具有应用C语言编制结构良好程序的能力;具有算法分析的基本能力;具有对程序进行调试和测试的基本能力;具有能根据要求编制程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研究打下良好基础。

二、团队简介

武汉理工大学

《C编程方法学》课程团队一直致力于计算机基础与程序设计类课程的建设和改革,通过多年的积累和建设,从2015年的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到2017年的第一批国家级在线开放课程,团队成员集思广益,开动脑筋,积极开展翻转课堂等混合教学方法改革,并不断探索科教整合的新方法,主持和参与教学改革项目10余项。

三、课程特色与创新

本课程以“凝聚知识点,课程模块化;强化案例,教学混合化;基于在线,过程演示化;注重过程,评价多样化”作为课程建设的核心思想,针对C语言知识点繁杂的特点,结合各专业的实际情况,设计新的教学单元模块,使学生能通过模块的学习,逐步掌握问题求解的方法,加强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

课程团队充分利用中国大学MOOC平台的线上课程,促进学生掌握程序设计的理论知识,再通过线下的课堂教学、师生互动、小组讨论等环节将理论知识融入案例教学,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程序设计中的计算思维内涵。

为提高学生的实际编程能力,引入拼题A实验教学平台,平台的在线评测系统实时对学生编写的程序进行评判。通过大量有针对性的编程练习,将程序设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编程能力,调动了学生的编程兴趣,提升了学生编程的成就感,从而真正提高了学生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应用情况

武汉理工大学

自2017年起本课程在中国大学MOOC开课,至今已有11期,数万名学生参与学习。课程团队仍然在不断更新、完善线上课程的教学资源,进行线上线下课程的混合教学改革,力求使资源更好地服务于教学。与杭州百腾公司进行产学合作,通过PTA平台,与其它高校共建课程资源,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实验资源。

武汉理工大学

武汉理工大学

同时,在原有的教材基础上,修订新版的教材及实验指导书,将新的教学理论融入到新教材中,结合已有的MOOC线上资源建设新形态下的立体教材,使之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传感与检测技术》

一、课程简介

《传感与检测技术》是自动化及其相关专业的核心课程,实践性综合性强,知识更新快,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深。本课程依托已认定的国家级线上一流本科课程,基于中国大学慕课本课程优质教学资源,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研究与实践。

主要内容包括检测系统的基本结构;传感与检测技术基本概念、发展趋势与应用;传感器的静态动态特性;各种常用与新型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结构特性、测量电路与应用;误差分析与测量数据基本处理算法;现代检测技术;系统抗干扰技术等。学生通过本课程学习,能够分析工业实际应用中的检测或测控现代检测系统,能够根据系统的设计要求,提出合理的设计方案,了解系统的设计、仿真、开发的基本步骤。

武汉理工大学

二、团队简介

课程教学团队里有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和国家级线上一流本科课程负责人、校级精品名师刘红丽老师;有获得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国家发明专利的教授邓燕妮老师;有指导本科学生获得省部级创新比赛特等奖等多个奖项的校级青年名师罗璠老师,有指导本科学生获得省部级创新一等奖、长期担任本课程实验教学的校级青年名师杨旭老师;有主持国家级省级自然科学基金从事人机协同机器人感知傅剑老师和陈向成老师,还有长期默默工作在教学第一线担任本课程主讲的贺远华老师,从事信息融合智能交通、主持重大横向项目的海归博士赵希副教授。

教学队伍中教授1人、副教授5人、高级实验师1人、讲师1人,均获得了博士学位。团队精诚团结、紧密合作,发挥老中青传帮带的传统,队伍建设稳步发展。

武汉理工大学

三、课程特色

《传感与检测技术》课程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理念,从现代检测系统出发,按照“两性一度”的课程建设标准,依托中国大学慕课,建设、更新和完善本课程的优质教学资源。采用“慕课堂”、“慕课堂智慧教学”以及智慧教室,开展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改革和实践。

武汉理工大学

采用项目驱动式教学方法,通过要求学生查阅资料、选题、小组分工、小组讨论等方式完成系统设计、实物制作、答辩和报告书撰写,根据课程教学内容的学习情况,制订了完成项目的工作流程图以及详细的评分标准,努力打造一个真刀实枪学传感的实战环境,培养了学生工程实践、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以及高阶思维能力。

武汉理工大学

四、创新成果

本课程2017年获“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020年获“国家级线上一流本科课程”和“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教学团队充分利用线上的优质教学资源,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研究与实践,通过学情分析、问卷调查以及学生的评教结果,不断完善和更新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考核内容和考核标准。

2010年,刘红丽老师获得校级教学创新比赛一等奖、校级本科教学“锐捷智慧教育创新奖”。近5年来,《传感与检测技术》教学团队主持国家级教研项目1项,省级教研项目1项,校级重点教研项目1项,国家级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研究成果三等奖1项,主编教材1部,发表教研科研EI及以上检索论文多篇。

五、应用示范

从现代检测系统出发,把握“总-分-总”课程体系结构,将课程内容划分为16个教学单元模块,每个单元模块通过将科研项目和企业实际需要解决的问题制作成的经典教学案例分析,切分为若干个知识点,最后通过一个实训项目将知识点进行综合。依托中国大学慕课平台,基于慕课堂、慕课堂智慧教学微信小程序以及智慧教室,采用案例启发式、项目驱动式的教学方法,开展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教学实践,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引导学生线上自主学习,线下按项目分组讨论与研究。

武汉理工大学

武汉理工大学

目前,《传感与检测技术》课程在中国大学慕课平台上已开课9轮,选修人数达到36000多人,师生互动发帖5000多条。除本校有自动化、电气工程、车辆工程、物流工程以及安全应急等专业的约2000名学生外,还有西安交通大学、大连民族大学、华东交通大学等30多所高校师生选择学习该课程,有效推广了该课程的应用。

武汉理工大学

六、改进计划

根据新制定的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大纲,收集师生以及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实时更新和完善教学资源;根据不同的授课对象,改进教学策略和方法,脚踏实地进行个性化教学;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问题输出为导向,研究线上线下教学内容、学生小组讨论内容、课程考核方式,完善已经构建的学习目标、学习流程和课程评价;出版新工科下《传感与检测技术》课程新形态立体化教材,将教学实践的经验和成果通过教研论文、申报成果奖以及同行交流的形式表现出来,体现本课程的引领示范作用,同时提高教学团队的教学能力;建立将课程思政与专业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建立价值引领、知识传授、素质提升和能力培养四位一体的三全育人的课程教学体系。

“武汉理工大学”官方视频号上线

期待你的关注

精选阅读

武汉理工大学

秦华利教授当选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

武汉理工大学

喜讯!武汉理工大学牵头成果荣获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

武汉理工大学

【理工力量】在大山深处下好定点帮扶的“精准”功夫——武汉理工大学派驻石泉帮扶工作侧记

微文化工作室

来源:教务处

通讯员:寇帆

编辑:党佳蕊

校对:赵静静

审稿人:徐言民

一起为武汉理工大学“点赞”!

你“在看”我吗?

武汉理工大学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湖北本科院校-武汉理工大学-微高校-院校号-武汉理工大学-互换性与测量技术、C编程方法学、传感与检测技术,这些理工金课你喜欢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