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中南民族大学第2262条推送
家是生命的起点站 是人生的避风港
成长中 家保护着我们稚嫩的羽翼
奋斗时 家为我们提供无偿的支持
失落了 家又是我们休憩的温暖港湾
关于家 我们总有说不完的话
重视家风建设,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从周恩来的“十条家规”,到焦裕禄的“不能搞特殊”,到杨善洲的“苛刻教育”,这些均为广大党员干部树立了榜样。近日,学校印发的《中南民族大学清廉学校建设方案》中提到,要强化清廉家庭创建,以好家风支撑学校好风气。
每一个家庭都有自己十几年如一日的坚持,凝聚在一起,就是家风家训。好的家风家训,能让我们形成良好的个人品质,懂得人生的道理,也能维护家庭的和谐,增进家人的感情,让每一位家庭成员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大力宣传中华传统经典家风家训文化、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红色家风、革命先烈以及当代优秀共产党员的感人事迹,是加强党史宣传教育,强化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一环。讲好清廉家风故事,传播清廉家风理念,能够激励更多家庭崇德向善、见贤思齐,为祖国的未来事业培育更多优秀青年。
关于家风家训,你有什么想说的呢?
自省——吾日三省吾身
涂同学
我眼中的父亲一直是非常严厉的。记得小时候的一次数学考试,我考砸了,回到家里,爸爸耐心地帮我剖析考试失利的原因。突然,他看到一道高分应用题,板着脸对我说:“这道题怎么会写错呢?”其实那道题原本就很难,全班只有三个人答对了,父亲却对我要求如此之高。我非常委屈,立即与父亲争辩。父亲安静听完我的抱怨,对我说:“爸爸不是指责你,而是希望你能学会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既然有人能够在某一件事上成功,证明你也有同样的机会。你必须找到自己的不足,才不会让机会在自己手中溜走。只有充分地自我反省,人生才会不断进步。” 父亲的这句话一直印在我的脑中,在我面对失利时能够点醒自己,向着父亲为我指引的方向前进。我坚信多找找自己的原因,人生才会有出路。
孝敬——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丁同学
说到家风,在我们家里最首要的就是"孝"。小时候,爷爷奶奶都住在老家的房子里,而我和在城区上班的爸爸妈妈一起住在市区里。两个家之间较长的距离为我们和爷爷奶奶的联系增加了不少困难。为了方便照顾老人,每个周末,爸爸妈妈都会带着我回老家,看看爷爷奶奶的家里缺了什么物件,有什么需求,就立刻买了带过去。后来爷爷奶奶的身体开始出现小毛病,却为了省钱不肯去检查,他们也会坚持把老人带去医院里检查。需要住院时,爸爸妈妈会轮流休假,日夜照顾爷爷奶奶。妈妈曾对我说:“照顾老人是我们的职责,将来你也要扛起这份责任,不仅是对我们,对身边所有的老人都要尊敬和爱戴。”孝顺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也是我在成长过程中从爸爸妈妈身上继承的优良品质。他们常说"百善孝为先",这传诵千年的箴言,无时无刻不体现在我的家庭日常生活中,提醒我时刻铭记父母的教导。
节俭持家——天下之事,常成于勤俭而败于奢靡
梁同学
在我从小到大的记忆里,母亲总是一副斤斤计较的模样。“每一分钱都不能乱花”,是我眼中母亲真实的写照。她会因为舍不得十几块的的士钱,而走上近十公里的路把菜背回家;会为了五毛钱的差价而拉着我走遍整个菜市场;会为了抢一堆特价商品而一大清早守在还未开门的超市前。家里的小账本上,精打细算记录着母亲花的每一分钱、每一笔开销。我想不通母亲为何如此“抠门”和“小气”,但随着自己的成长,生活的不易慢慢让我理解了母亲。从亲友的口中,我也知道了母亲虽然在生活中“小气”,却对我和家里人都很大方。从小到大每一顿丰盛的饭菜,每一瓶我习惯在早上喝下的牛奶,每一样在我成长中能够轻松得到的东西,母亲都会“大手大脚”地给予我。那一分一分省下来的钱,都花在了母亲心中真正关心的人们身上。“不能赚多少就花多少,否则一辈子都难以安心扎下根。”我一直记得母亲对我说的这句话,也终于明白了其中蕴含着的人生哲理。
诚实——言必诚信,行必忠正
胡同学
我记忆很深的一件事发生在小学的时候。当时小卖部的某样小玩具非常盛行,我也十分心动。但它的价格对于当时只有二年级的我来说,却非常昂贵。恰好,我一个好朋友拥有这个玩具。在软磨硬泡之下,我终于得到了这个玩具一晚上的使用权。当天晚上,做完作业的我高高兴兴地把玩着这个“价值连城”的玩具,正巧被母亲看见,她当即皱起眉头。母亲当然知道,我并没有这样的玩具。而我也清楚,母亲从来不允许我私自借走别人的东西。我只好硬着头皮告诉母亲是自己买的。一石激起千层浪,母亲当即质问我哪来的钱。百口莫辩的我,才不得不说起这个玩具的“身世”。母亲仍然不相信,第二天带着我“拜访”了小卖部阿姨,才确定,我没有用钱买玩具。
那天在回家的路上,母亲对我说:“儿子,希望你记住,任何的错误,只要敢于承认,都说明自己有改正的机会。但是,一旦开始撒谎,你就很难再得到他人的信任了。如果做不到诚实,你就走到人生的悬崖边上。孔夫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我对你最大的期望,就是诚实,仅此而已。”小小的一件事,让母亲的话深深埋在了我心里,让我时刻谨记着——人无信而不立。
身教——父母德高,子女良教
蔡同学
父母希望我成为一个懂事有礼而又具有自己思想的人,他们在每时每刻都非常注重言传身教。小的时候,父母不允许我说脏话,我和爸爸常常约定,谁讲脏话就让对方打一下手掌,算是一个小小的惩罚。成长中,父母希望我保持独立,有自己的想法,而不是过于听话,人云亦云,为此,他们会常常在家中召开“小小会议”,邀请我参与家里的决策,认真倾听我的想法。小时候妈妈开过一段时间的书店,常常带着我念书,从儿时的连环画、儿童读物到长大后的小说散文,从杨红樱到鲁迅,我的价值观也在对经典的阅读中慢慢形成。在父母的影响下,我很快成为别人口中“懂事的孩子”,也逐渐明白了言传身教的重要性。父母对我方方面面的深刻教育,会成为我影响和帮助下一代的宝贵财富。
中庸——吃得不为娄,做得不下蛮
刘同学
父亲上饭桌必定要喝酒,喝了点酒,便开始唠叨起来。他谈起最多的一句话就是爷爷常说的这句“吃得不为娄,做得不下蛮”。爷爷年轻时曾被单位领导重视,准备调他去城里自来水厂当厂长,爷爷却不同意。他认为,如果你没有足够的才华和品德,就不要去做领导,那样害人又害己。调去当厂长在别人看来或许意味着高升,而在他眼中却成了最“危险”的位置,最后不了了之。
听家里人说,爷爷这一生不曾求过任何人,不阿谀奉承,不卑躬屈膝,也不爱亲近他人,不爱交朋友。爷爷的做法可能太“独立”,但这让他在浊世中平平稳稳。所谓“吃得不为娄,做得不下蛮”,其实就是“中庸”换一种说法罢了,即不强求,不夸大,独善其身。爷爷的这种精神一直在我的家里流传,深深影响了我,让我在面对世俗的诱惑时能够清醒地认清自己,永远怀有一颗平常心。
坚持——贵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
周同学
在我的幼年启蒙时期,父亲就常常教导我“贵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彼时年幼的我并不明白这句话的意思,但也还是懵懵懂懂地点头。在以后的成长岁月,父亲言传身教,耳提面命地把这句话钉进了我的心里。比如他会狠狠责骂我半途而废的行为,会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练字读书。
父亲从不赞同焚膏继晷、不分昼夜的学习方式。在高三的最后那段时日,我焦虑紧张地几乎无法入睡,每晚学至深夜两三点方才上床睡觉,清晨五六点又起床上学。我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消瘦憔悴下去,父亲很担心,在多次饭桌上劝导我无果后,终于来找我谈心。他一反从前的严厉肃穆,以鲜有的温和耐心鼓励我:“爸爸从小教你‘贵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你学得很好,每天的努力爸爸都看在眼里,无论结果如何,你已经全力以赴地做到了‘有恒’,这就够了。人生很长很长,高考只是你人生一个普通的阶段,和其他阶段一样,我们要以平常心看待。”他的这番话成功安抚了我焦躁的内心,让我顺利渡过了高考的难关。如今,这句话已经成为我为人处世的人生信条,伴随着父亲的殷殷期盼和沉沉爱意永久地流淌在我的血液中,在无数次灰心丧气、想要放弃的人生昏暗时刻支撑着我,让我有继续前行的勇气和力量。
勤耕重教,尚学进取——湖南浏阳秧田村
财务处 罗如芳
我生活的秧田村是远近闻名的“博士村”,这个有着700多年历史的屋场历来崇尚“耕读传家”,尚学进取蔚然成风。迄今,全村1200多户家庭走出了700多名大学生,其中硕士176人、博士26人。
"哪一家出了大学生,哪一家的生活环境就得到了改变。"这是2000年,秧田村的老支书王丰在村民大会上说过一席话。通俗易懂,质朴却有力量。好家风出好子女,秧田村人懂得这个道理,各家各户都有自己的家风家训。如:“博览群书,学会修身”“尊老爱幼,学会感恩”“奉祖先,孝父母,睦兄弟,和夫妻”。村子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广大村民参与其中,积极倡导和培育村民积极向上、热心公益、尚学进取、忠厚孝道等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优良的精神品质传递到下一代身上。
**为展示村里的“耕读文化”,在村口设计了一面“博士墙”,挂上了村里博士的照片和信息;建起了一座耕读文化馆,展示村里博士们求学路上的故事;成立了教育教学奖励基金会,用以激励孩子们刻苦学习。
古老的村庄,因为人才济济再次彰显光辉,这座村庄里每一家都有着勤耕重读的好故事。秧田村通过倡导传统美德,培育良好民风,传递优良家风,奏响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主旋律。
家风是我们人生的风向标
将我们塑造成一个富有修养的人
家训是我们成长的指南针
在我们误入歧途时给予及时的提醒
希望我们都能铭记自己的家风家训
以小见大 从家到国
为自己的未来与祖国的明天奉献精彩
推荐阅读
从小白到省金奖,这支“保护江豚”服务队以身为舟,以梦为马
逐梦远航 未来可期丨8418名中南民大新生共谱青春华章
终于等到你,民大新主人!直击中南民大2021级新生报到现场
教师节!民大专属荣誉属于这群可爱的人(附获奖名单)
科学防疫备战开学,“硬核”演练构筑“平安校园”
END
中南民族大学
图片来源 | 受访者
文字来源 | 受访者 童奕博
编辑排版 | 童奕博
责任编辑 | 刘虹
投稿邮箱 | weixinminda@163.com
-scuec 1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