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学习教育(112)
读懂中国——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学习阐释⑦
弘扬伟大建党精神
加快培养国家急需的高层次创新人才
校党委常委、副校长 姚莉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是党中央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期召开的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会,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时代变迁,精神永恒。伟大建党精神为奋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学校作为一所党在解放战争时期创办的“抗大式”的革命大学,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培养了一大批能够坚持党的方针,克服一切困难,不屈不挠奋斗到底的高素质干部队伍。迈进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更需要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接续奋斗,高校必须抓好“教育”这个后继有人的根本大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作为培育高层次创新人才的主要途径,是我国应对全球人才竞争、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支撑。我们理应坚决响应党中央伟大号召,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牢牢把握时代主题,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一、在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中汲取信仰力量,坚持“四为”方针,推动研究生教育适应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代是出卷人,时代变化提出新问题,高等教育特别是研究生教育要适应时代变化,立足时代要求,牢牢坚持“四为”方针,以一种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和紧迫感迎接时代的挑战。我们要以世界的眼光重新思考和认识研究生教育改革的目标、任务、形势和内容,使研究生人才培养既能够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又能够满足国家战略部署,更能立足于中国大地,办出世界一流水平。
二、在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中践行初心使命,坚持“四个”面向,着力增强研究生实践和创新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对研究生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研究生教育在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创新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学校要面向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人民群众需求和世界科技发展等最前沿培养适应多领域需要的人才,充分发挥“双一流”建设学科“法学”的龙头优势,积极探索经法管主干优势学科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学科的交叉融合,深化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着力增强研究生创新能力。积极构建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新格局,以解决重大问题为导向,以“项目式”研究为纽带,以跨学科交叉融合支撑高质量研究生培养,提高人才培养国际竞争力,巩固发展财经政法深度融通人才培养的特色优势,着力增强研究生创新能力。坚持“四个”面向,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
三、在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中增强教书育人本领,完善不同学位类型教育评价体系,全面深入提升导师队伍水平。中共中央、国务院2020年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要求改革学生评价,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改革改革教师评价,推进践行教书育人使命。研究生教育改革要紧抓关键环节,加强课程教材建设,加强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分类完善人才培养模式。优化学术型研究生硕博培养方案一体化培养环节,建立科学的代表性学术成果评价机制。优化专业型研究生双导师队伍建设,推动行业企业全方位参与人才培养。研究生教育改革要强化导师岗位管理和履职成效,严把导师岗位评聘关口,加强导师岗位管理,完善“五位一体”培训体系,持续提升导师指导能力的专业化和系统化。逐步建立导师指导正面、负面清单,定期考核,加强监督,强化问责,逐步实现动态管理。加大优秀导师、优秀导师团队的激励和宣传机制,为导师间交流学习、共同成长搭建平台,形成国家级、省级教学名师不断涌现的良好态势。
千秋伟业,百年只是序章。学校将继续加强党的领导,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人,用党的理想信念凝聚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人,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激励人,培养造就大批堪当时代重任的接班人。
— 往期回顾 —
《法治日报》刊发杨灿明校长文章《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写在习近平法治思想提出一周年之际》
覃红:从“百年党史”中汲取新时代立德树人力量
闫平:汲取百年奋斗伟大经验 凝聚人才强校磅礴力量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党委宣传部
编辑|程诗睿
审核|彭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