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记者,以下简称“记者”):是怎样的机缘巧合使您选择成为一名教师呢?能谈谈您对教师这个职业的认识吗?
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教授 史爱武:在进入纺大之前,我在企业里面工作,同时在华科任兼职教授,当时就和学校有很多接触与交流。我本科是纺大毕业的,所以后来很多学校领导邀请我加入纺大。特别是2013年,当时学院的书记和院长还专门到北京来和我交流沟通。考虑到家庭以及想要为母校做贡献的心就加入了纺大,成为了一名人民教师。对教师职业的认识总结就两句话:为人师表和传道授业解惑。我认为为人师表就是以身作则,发挥榜样作用,从指导学生专业知识到给他指明人生前进的方向。
记者:请问您心目中的优秀教师是怎样的?您在从教生涯中又是如何去做的呢?
史爱武:我认为教师就是传道授业解惑,而优秀教师则应上升到传道这个层面上来,即帮助学生指明未来的目标和方向。就我个人而言,我也在向这个方向努力靠近。我将传道授业解惑这六个字贯彻、总结到我的教学中就是八个字:思政炼心,实战赋能。具体来讲就是通过思政教育锻炼学生的心智从而激发他的内生动力,从而规划自己的未来,树立一个合理的目标;而实战赋能则是通过每年的计算机类专业的暑期实战培训班和面向全校学生的育人工作室给学生提供一个平台,让学生在与企业合作中提高能力,明确目标。
记者:我们了解到您在繁忙的教学科研工作之余,您还担任学生班主任,是什么样的原因让您选择始终坚持呢?您担任班主任期间遇到过哪些让您印象深刻的事情呢?是否想过放弃呢?
史爱武:由于我之前一直在企业里工作,所以每年新生开学第一课学院领导都会安排我。后来自愿成立的育人工作室,但是我依然觉得与学生接触交流还不够,于是想要去做班主任来实现与学生进行更密切的接触和交流。在做班主任期间有两件事令我印象深刻,一是我的一个学生一直有想要去美国留学的想法,所以我就尽力在学业上帮助他,并帮他写推荐信,后来他如愿进入了美国一所很好的大学读博。直到现在我们都还保持着联系,他的成功经历也给后面的学生提供了很好的经验,我会把他的微信推给想要去美国留学的学生,因为我认为他的一些亲身经历会对后面的学生起到借鉴作用。二是我的另一个学生在实操中通过育人工作室完成了一个项目,后来在他的研究生面试中,面试老师都对这个项目大加赞赏,最终成功进入理想的大学继续深造,他在第一时间与我分享了这个喜讯,我感到非常高兴。
记者:您是如何处理教学、科研与当班主任三者之间的关系并做好时间管理的呢?
史爱武:我认为三者是统一的关系。做班主任时让我能与学生有更多的接触,更了解他们,这对我的教学是非常有帮助的,我可以根据每个学生来因材施教。同时发掘出具有科研潜能的学生,壮大我们的科研队伍,这对我们的科研是非常有帮助的。
记者:我们拜读了您写给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书《计算机专业大学生之路四年让你变得优秀》,从中收获了许多,请问您写这本书的初衷是什么呢?有什么特别的人或事推动您去做这件事情吗?
史爱武:我并不是一开始就在写书,我一开始只是在写公众号,在公众号中回答同学们的问题,学院书记看了以后也觉得对学生十分有帮助,于是便鼓励我将这些公众号上的内容集结成书,这才有了这本书。基于这种情况,我作为一名老师想对大学生的目标和规划做出一些解答,于是出了这本书,总之一句话就是希望学生少走弯路,在未来可以行稳致远。
记者:您在写书过程中遇到过什么样的难题吗?或者您是否遇到过什么令人印象深刻的事情吗?
史爱武:因为是自己的一个兴趣爱好所以在写的过程中没有感到有什么困难。我写的第一篇公众号文章叫《大学生向曾国藩学点什么》。学校领导在看完我的文章后,给我写了很多鼓励话,也提了许多宝贵的意见,比如将文章字数控制得少一点,这样更方便阅读。在大家的鼓励下,我一直坚持在写。家长和学生同样给了我很多的动力,一位学生家长在看了我的文章后带着孩子约我面谈;内蒙古的一名大学生与我发长文互动,这些都给了我极大的动力去写书。
记者:您在书中的前言部分写到:道,发于心;术,在于勤。您想通过这句话这本书给计算机专业学生怎样的启发呢?
史爱武:对于学生层面来讲就是要激发自己的内生动力,让他从内心有目标、有规划想去做好一件事情。对教育工作者而言就是做到八个字:思政炼心,实战赋能。探索如何去培养学生的理念和方法。学生内心是有想法的,但可能不知道如何去做,通过思政教育去锻炼学生,提升学生心理素质,让他们坚定内心,一旦决定一件事情就能用心去做好。实战赋能即在学校里面给学生提供一个平台,让他们通过实战演练提高自己的能力,在未来学习就业中处于优势地位。
记者:我们了解到类似的著作还在筹备第二本、第三本书,请问是什么让您决定继续写下去的呢?
史爱武:这三本书是各有侧重的。最开始我写公众号是出于自己的兴趣爱好,后来由于领导的鼓励、学生的喜爱,我现在写这个书更多的是一种责任感。我每周都会写一篇文章发表,把我自己的一些想法写到上面,给我们本校的甚至是外校的学生一些启发。我的第一本书主要是给学生提供一些大方向上的指导,怎么去规划未来和确定目标。我的第二本书则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实战技能,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让他们去满足企业的需求以及怎样去实战。我的第三本书则是以招聘者的角度去告诉学生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对你应该如何去应试、去找工作的问题解答。所以我的这三本书是循序渐进,逐渐深入的。
记者:请问您和史老师共事多年,你们之间有什么难忘的经历吗?
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院长 胡新荣:我和史老师共事已经有七八年了,史老师自己是留美的博士,从国外回来之后就带着一颗报效祖国的心,利用自己的专业教书育人。他刚来学院的时候就跟我提出来,学院能不能协助他一起对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工作,我觉得他的想法特别好,史老师不仅有创新思维,还对学生尽职尽责。当时他正在上JAVA,JAVA课是一门实践性特别强的课程,他主动承担学生业余时间的辅导,并且经常与学生谈心,告诉学生学好专业知识,对他们未来发展很有帮助。无论是专业上、思想上、还是就业方面,都给予了学生非常多的指导,从他开始进学院工作,到现在他自己做育人工作室,史老师一直是一个投身学生教育,非常不错的老师。
记者:您对史老师的印象是怎样的呢?
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党委副书记(主持工作)胡红辉:对史老师的印象可以用三个词来概括:为人师表、学识渊博、忠诚担当。史老师作为一个老师,时刻注意自己的形象、言行,努力给学生做好榜样,称得上为人师表;而作为一个学者他学识渊博,开设了微信公众号、创建工作室。公众号里的文章涉及到学生培养、专业建设、行业发展以及课程思政,可以说得上是包罗万象,我本人也拜读过他的文章。史老师在工作室带着学生做项目、做课题,尽最大的努力去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展现了一个老师的担当。
记者:您在和史老师共事期间,史老师身上有什么突出的品质吸引了您吗?
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党委副书记涂耀威:史老师对学生极度负责任的态度吸引了我。他对学生工作十分上心,不仅致力于教好学生的专业课,而且时刻关注学生的思想状况。他主动帮助学生规划未来、提升能力、实现就业。他将对学生的问题和困惑的回答整理成文字,通过公众号帮助校内外学生解决困难、一起研讨课题实验项目,吸引了许多学生前来咨询。史老师对学生思想问题非常关注和重视,他认为学习专业知识前首先就是要解决育人问题和思想问题。史老师是学院落实思政育人工作的典型,值得其他老师一起来学习。
记者:我们了解到您是《计算机专业大学生之路四年让你变得优秀》的第二作者,请问您当初为什么会选择和史老师一起写这本书呢?
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辅导员 许超:其实在和史老师合作这本书之前,我跟史老师关于学生竞赛以及学生计算机专业能力的提升、人才培养方面就有过很多次的交流。在去年,史老师就有这个想法,出一本关于计算机专业学生成长的书籍,引导同学们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对自己的学业以及就业有更多的思考。当我了解史老师的想法以后,我与史老师一拍即合,所以打算一起来完成这样一部作品。史老师在入校以后,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有过很多思考和探索。
我在2014年成为了计算机学院的辅导员。工作后发现学生需要一个专门提升能力的学习平台。所以在2014年,我成立了1024工作室。1024工作室主要是通过传帮带的形式以及专业老师的指导,来提升学生的专业动手能力。从14年到现在,经过7年的发展,1024工作室现在已经有9个学生俱乐部,每个学生俱乐部也都配备了指导老师。怎样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到能力的提升中来,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因为计算机专业跟互联网行业结合得非常紧密,所以在19年我们开设了互联网行业发展与职业规划这门课程,主要是希望能够引导同学们对自己的专业以及职业规划有更多的思考。经过两年的探索,现在这门课已经比较完善了。今年选课时,这门课在人数和专业上有了新突破,总共有46个专业的同学选了这样一门选修课。曾经我以为可能只有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同学会选,没想到会计、管理甚至外语专业都有学生选这门课,可见同学们对互联网和计算机专业的看重。
记者:你们在写这本书时遇到了什么难题吗?
许超:这本书看题目就知道《计算机专业大学生之路四年让你变得优秀》是一本更贴合于实践类指导引导学生的一本书,不是一本理论类的书籍,这种实践类的书籍,就需要我们对我们的工作进行总结和凝练。我觉得最困难的问题,就是我们怎样进一步的完善我们的培养体系,让学生通过把思路转化为实践的指导,能提高自己的专业动手能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不是纸上谈兵。在引导学生的过程中,我们既会跟他讲清楚要怎么做,更会教导他们如何去做。
记者:目前这边书在学生当中取到了怎样的效果呢?
许超:目前,我们已经向全体大一的学生以及部分学生干部赠送了这本书。最近有同学跟我反馈,希望能够从大一开始就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在看了这本书之后,不断有同学找到这边来咨询该怎样具体的去实施,这也是我们希望看到的。我们不仅有史爱武老师的“史爱武育人工作坊”、“1024工作室”,我们还将会在暑期引导学生们进行专业技能的训练。我相信通过这些引导,同学们能够在看书的过程中,真正的把书中的内容转化为自己的思考,并且运用到实际中去。
记者:您对以后的发展有什么计划吗?
许超:以后我们想提高学生的专业动手能力,在增加参与竞赛的人数和职业规划方面做更多的探索和努力。一是关于学生的专业动手能力,我们也准备在暑假和寒假,邀请外面专业的公司,对我们的学生做更多的引导,这一想法也得到了学院的支持;二是也希望引导我们的学生对自己的职业规划有一个更清楚的认识。三是因为《计算机专业大学生之路四年让你变得优秀》是一个系列,之后我也打算与史老师一起合作,把这个系列作品写出来,让更多的学生从中收益。
记者:您好,请问您读过史老师所写的《计算机专业大学生之路 四年让你变得优秀》这本书吗?这本书给了您带来怎样的启发和感悟呢?您看这本书之后,让您的未来有什么计划和行动吗?
软件工程专业学生 刘可:我不仅读过这本书,对这本书也比较熟悉,基本上史老师每个章节的内容,我都有认真阅读。而且这本书让我有很多的感悟,特别是《年轻人吃苦吃亏都是福》这篇,让我感触颇深。对我个人来说,马上就要毕业了。面临进入社会,还有找工作这样一个情况,但看了这本书以后,我会秉承不怕苦、不怕累这样的精神,处理就业或其他的问题。
记者:您对史老师的第一印象是什么呢?史老师作为你们的竞赛指导老师平时是如何教导你们的呢?
电子信息专业学生黄河:我觉得史老师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他特别平易近人、也善于沟通,每次我问他问题时他总能给我想要的答案。他教导我们,第一要态度端正,因为做任何事情,如果态度不端正的话,就会很难完成,第二,要我们注意方法,因为方法论特别重要,只有找对了方法做事,才能事半功倍。
记者:您觉得史老师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呢?平时史老师作为你们的竞赛指导老师是怎样教导你们的呢?
电子信息专业学生马淑然:我第一次遇到这么特别的老师,史老师是一个很真实并且关心学生的老师,他一开始就告诉你有多苦多难,而不是用自身的成就吸引你,史老师常常鼓励我们找他探讨问题,但大多都是他主动叫我们去和他聊一聊,这对我的生活和学习都有很大的帮助。
记者:您对史老师的第一印象是什么呢?您和史老师之间发生了什么令人印象深刻的事情吗?
计算机技术与科学专业学生张义欣:我对史老师的第一印象是觉得他是一个严格的老师,因为我们来实验室之前,史老师就给我们说要严于律己,因为实验室的工作比较多、比较累,如果我们不对自己严格,就有可能融入不了这个团队。老师平时对待生活的态度让我印象深刻。老师对工作和教育很严格,但和他相处起来就会发现他在生活当中是一个很随和的人,而且对你的生活有很多帮助,会指导你很多学习方法。
往期精彩
【学习贯彻六中全会精神】田辉玉主讲学校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宣讲首场报告会
喜讯!徐卫林教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湖北卫视】坚持“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深入学习贯彻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精神 | 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 奋力走好新时代赶考之路
徐卫林院士主讲纺大科学家精神报告会
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成功举办湖北省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合作联盟会议
【我为群众办实事】经济学院:“贝尔卡崇真奖学金”点亮学子成才路
信息来源:宣传部 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
作者:郑婷 学生记者 张倩 惠扬
统筹发布:李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