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学习教育(137)
读懂中国——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学习阐释
坚定历史自信
创造复兴伟业
研究生院副院长、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 魏永长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是在我们党百年华诞的重要时刻、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关键节点上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全面、系统、深刻总结了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决议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践行初心使命、铸就世纪伟业的壮阔史诗,深刻揭示了党和人民事业不断成功的力量源泉与核心密码,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
全会集中阐释彰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伟力和实践伟力。作为红色大学的教育工作者,我们要以理论上的清醒强化政治上的坚定,自觉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四为”方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建立健全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着力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
善用“大思政课” 厚植家国情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办好“大思政课”,必须胸怀“国之大者”,把思政课放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来看待,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来对待,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坚持研究生思政课程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人,用党的理想信念凝聚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人,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激励人,引导青年学生全面客观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自觉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深度挖掘学校各学科门类研究生专业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构建全面覆盖、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课程体系,使各类研究生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推动专业小课堂、思政金课堂、社会大课堂互联互动,让青年学生走进社会、深入生活、关注现实,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
推进产学融合 勇担时代责任
研究生教育承担着培养高层次人才、推动科研创新的重要使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席卷全球,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迅猛发展,数字经济发展、能源环境可持续性、重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对等问题的解决已经成为全球共识。研究生培养必须面向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瞄准重点行业、重点领域,搭建校企协同、校地协同育人平台。落实在实践中,我们就应该以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创新理论为指导,积极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和科研创新平台建设为抓手,提高研究生学术科研与实践创新能力;着力推进涉外律师等国家紧缺高层次人才培养;坚持产学研用相结合,准确把握研究生教育的新时代定位,深化校企合作,推进好各培养单位与行业产业的密切合作,让校外合作导师深入参与指导研究生培养的课程教学、开题答辩、实习实训等全过程,全面提升研究生的实习实践能力,主动服务社会经济发展。
十九届六中全会的召开为研究生教育改革提供了良好契机,研究生教育应当着力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理论进课程、进头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持续构建灵活规范、产教融合,优质高效,符合规律的研究生教育体系,为党和国家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
— 往期回顾 —
央视《新闻周刊》栏目专访中南大赵德馨教授
蔡圣勤:感悟百年奋斗历史经验 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外语人才
朱恒:坚定文化自信 传播中国声音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党委宣传部
编辑|彭佳
校对|明媛白高辉 杜玥
审核|崔桢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