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竹编技艺跨界融合——一位高校艺术专业教师的实训课程创新实践

武汉工程大学邮电与信息工程学院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非遗竹编技艺跨界融合——一位高校艺术专业教师的实训课程创新实践

这几年,“非遗”无疑是中国设计和时尚界提及率最高的词语之一,曾经默默无闻的手艺人纷纷进入大家的视野,许多设计师也不断在设计中运用手工艺,或者尝试让传统手工艺在新时代的日常生活中焕发新生。

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也十分重视,不但在各行业调动社会资源大力推广,还在2011年公布并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这标志着国家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上升为国家意志,从法律法规的层面长期有效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尽管如此,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下的处境仍不容乐观,非遗的名号虽然耳熟能详,但真正了解的人少之又少,“如何传承下去”更是非遗面临的最大难题。

一次偶然机会,在与我院匠造工艺社负责人赵业强同学的交流过程中,得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所面临最严峻的困境,也是最为普遍的困境便是“传帮带”问题——传统工艺究竟要如何传到下一代人手中,如何能创作出更多商业价值是目前非遗文化传承的痛点。

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在当下的中国,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站在社会转型的历史节点上,需要以时代的角度重新回顾传统工艺,同时展望未来,要智慧的现代设计提供“传统身份”,为传统工艺提供“现代思考”。唯此,才能更好地将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进行融合,创造出更多既有中国智慧又有现代意义的作品,将中国元素在传承中不断发展和传播。

基于以上原因,此次公共艺术小品实训课程大胆创新,首次尝试实践教学与传统技艺跨界合作的课程教学改革。本课程既是一门实践课,也是一门设计专业的必修课,授课对象是大三环艺专业的学生。在本次课程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教授美学设计知识与学院匠造工艺社赵业强同学的竹编技艺结合,并在设计过程中融入大量构成元素,完美的将“传统手工艺+花艺美学+公共展示设计”三大元素有机结合。

武汉工程大学邮电与信息工程学院

赵业强同学提供竹编技术指导

整个授课过程中形成教学团队模式进行授课,分别由杨婉老师来指导学生进行创作实践,黄秦超老师指导学生草图绘制,赵业强同学提供竹编技术指导。

武汉工程大学邮电与信息工程学院

黄秦超老师指导草图作品

本课程为期两周,分别从前期方案草图探讨、示范教学,到中期材料选择、分组实践,到后期作品创作、结课展示点评的三大教学模块组成。两周实践课程内容充实,到课率为**。另外,此次课程鼓励同学们进行联合创作,比如三个班的同学可以任意搭配,2-4人为一个团队,每组同学根据自身优势发挥各自特长,激发同学们团队协作能力,并在制作过程中要求同学们利用不同材料,激发创作灵感完成一些不同主题、不同形式的作品。

武汉工程大学邮电与信息工程学院

结课作品展示 杨婉老师现场点评

作品《兰竹船》就是由三位学员共同创作完成,创意阶段由指导老师进行把关,其中劈竹、破竹、竹编阶段由赵业强同学进行技术指导,经过不断实践,创作出既有传统技艺,又有形式美感的设计作品。

武汉工程大学邮电与信息工程学院

设计作品展示(1)

武汉工程大学邮电与信息工程学院

设计作品展示(2)

2021年12月23日上午,此次课程结课作业展在1教4楼艺术设计学院展出,共展出作品30余件,展出现场采取现场点评与讲解的方式。课后,学生们纷纷表示此次课程既具有挑战性,也学到很多知识,了解到非遗竹编文化的精髓,对今后设计创作提供了新的理念与思路。参与此次课程创作的赵业强同学也认为,此次实践课程在传授传统技艺的同时,让更多同学了解到竹编手艺的文化魅力,也让自己提升了艺术设计方面审美及创新能力。

武汉工程大学邮电与信息工程学院

武汉工程大学邮电与信息工程学院

设计作品展示(3)

对于高校艺术专业教育工作者而言,需不断深入挖掘传统文化本身,研究符合当代审美情趣,全面提升自身修养,从而指导出更多高质量、具有影响力的好作品,力争打造属于本学院“以融合促创新”的应用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作者:杨婉

来源:艺术设计学院

——武汉工程大学邮电与信息工程学院——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湖北本科院校-武汉工程大学邮电与信息工程学院-微高校-院校号-武汉工程大学邮电与信息工程学院-非遗竹编技艺跨界融合——一位高校艺术专业教师的实训课程创新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