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平时有没有发现
校园里总会有这样一些身影
出现在大大小小的活动现场
他们或举着相机在拍摄
或拿着本子在记录
或拿着话筒在采访
就是这么一群优秀的学生记者
牺牲课余时间来为学校做贡献
经学校研究决定,设立“校园名记者”、“特殊贡献奖”
“好新闻奖”、“舆情监测奖”“新闻传播奖”、“最佳摄影奖”“最佳组织奖”、“优秀学生记者”奖项对优秀学生记者进行表彰
今天就带大家来认识一下
@新院湖小团
团长们
沈聪,湖北荆州人,99年9月生,17级土木工程专业。这是在团第三年了,大一刚入团的时候,也根本没有想过这么长远。
记者团真的是学校一个最特殊的组织,全年无休,永远冲在学校的最前面…内外宣传,舆情监督,我们常常抱怨,写不完的稿子!做不完的推送!再冷再热再早再晚都被叫出去拍东西!不分时间,不分冷暖,也不分你忙不忙…
新媒体、摄影、编辑、舆情外联、秘书…我们一群小小的新院人,撑着学校的门面,肩担道义,与学校共荣辱。
记者团的工作很累。再辛苦,再崩溃的时候,都有过。所以团里很多人,对团,真的是又爱,又恨。
因为记者团,我认识了很多人,结识了很多好朋友,搬砖六人组的战友情,学长学姐们对我的关照,同届好伙伴们互相帮助,一起负重前行,还有现在大二、大一小朋友们的热爱。以及现在这个,让很多人都认识了的“沈聪”。这些都是团里赋予给我的。也是我目前大学时光里最浓厚的一笔记忆。
未来会如何,谁也不知道。但是希望大家依旧热爱自己所热爱,莫负好时光。
杨欢欢,出生于1997年10月。作为记者团里最年长的我做了两届招新的面试官,见证了两届难舍难别的换届,每一次都有不同的感受。我看到有人因为没有进入记者团而哭过,我也见过小伙伴们因为离开记者团而流泪。今年是我在记者团的第三年了,见证了记者团这三年以来的逐步成长,同时我也在这里成长着。在这里有我亲爱的小伙伴们,和他们一起走过一年两年三年,我知道终将会有一场离别,但在这里构建的这份友谊会一直在!
一句“天空依旧那么蓝,时间依旧那么快,而你依旧在我的心上”终将铭记一生!
杨敏,女,1999.8.16,湖北襄阳。
来到这个地方已有两个年头了,现在,是第三年。第一年的时候,迎接学长学姐的面试,我依旧记得学姐问我的一个问题:责任心和归属感哪一个更重要?我的答案是责任心。后来就懵懵懂懂的进入了这个大集体,找到了和自己志同道合的朋友,感受到了记者团的温馨。看到了团里每一个学长学姐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努力做好相应的工作,是那个时候让我想要变得和他们一样,历尽白日的喧嚣和忙碌,品味独我的暗香。
第二年,我做了秘书部的部长,我的责任心告诉我自己一定要努力担任好这一岗位。但事实却总是艰难而又曲折的,最开始忙碌的日子有些让我无法适应,我变得极其暴躁,甚至有想过放弃这一工作。慢慢的,开始习惯了这一岗位的工作,一切也开始变得好了起来。开始感谢那个时候没有放弃的自己。
第三年,我开始面试像当年和我一样懵懵懂懂的小萌新,我问的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当年学姐问我的问题:责任心和归属感哪一个更重要。小朋友们的答案也是形形色色,那个时候我想这个问题的答案应该是:责任心和归属感一样重要,在记者团这个大家庭中,二者并不相矛盾。这也许也应该是那位学姐想要的答案吧!愿小伙伴们都能在记者团里找到属于自己的归属感!
愿这个夏天所有的遗憾,都是秋天惊喜的铺垫!
翟灵敏,17级汉语言文学专业。
每次看到大一新生的时候,感慨原来自己都大三了,在记者团已经待了两年多了。从17年10月份被记者团的学长学姐们热情接待进来,到去年第一次激动地迎接小石坝,再到今年再一次与小诗酒们相遇,有时竟会突然把自己放到了诗酒们中间,就像自己当初刚进记者团那样。
回顾这两年多的点点滴滴,翻翻活动照片,会突然回忆起:这是我大一的参加招聘会时、这是去写“精彩一堂课”、这是在采访获得“国家奖学金”的优秀学子、这是在值班室值班、这是在编辑报纸、这是在运动会开始时坐在角落写稿子、这是小伙伴们一起聚餐……不知不觉中自己与记者团已经联系紧密,不可分割。我很庆幸很幸运自己一直坚持下来,结识那么多有趣的灵魂,在记者团这个家庭,不管是一起努力做事情的伙伴们,还是一直支持帮助我们前进的老师,都让我有巨大巨大巨大的幸福感,就像大一来这里面试时说,我想在这里找到归属感,我想我这个选择是真的对了!
做为一个“老”学姐,我比起诗酒们,石坝们,能力创新上早已比及不上,我比他们多的只是一些回忆,或者经验,再无其他。真诚的希望来年六月,我们大三学长学姐离开家时,我爱的石坝们,诗酒们能代替我们继续履行“使命”,有朝一日,我们回“家”时,家中欣欣向荣,爱意永存!加油哇,家人们!加油哇,记者团!!!
编辑部
嘿嘿,大家好!我是陈娟娟,大家也可以叫我娟娟陈。我来自湖北十堰,是英语专业的学生。我是00后,出生于2000年8月20日。
初入记者团的时候,感觉记者团真的是一个很特别的组织。他纪律严明;他风尘仆仆,只争朝夕。不知不觉中,半年过去了,我也从一名见习学生记者变成了一名正式的学生记者。当我从学姐手中接接过专属于我的记者证的时候,一种难以言喻的激动和欣喜涌上心头。直到现在,那份感动还停留在内心深处。
慢慢的,我开始发现,记者团里面的每一个伙伴都是超级可爱的存在,每个人身上都有着独属于自己的闪光点。这里的我们互相帮助,一起玩耍,一起学习,一同战斗,一同成长;这里有最温柔优秀的学长学姐传授我们知识,也有最温暖可心的小伙与我们协作分工,现在更有积极可爱的学弟学妹和我们并肩作战。我想,记者团所到之处,一定遍地阳光。我从一个不勇敢,不主动的人,逐渐变成一个积极向上,敢闯敢拼的人。我开始主动去参加活动,主动去向学姐学长请教问题,主动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主动为记者团贡献自己的力量……当时的我只知道,我应该这么做。
“小团”,“小新”,每每听到,每每看到这两个代名词,总能瞬间被亲切和温暖感化。对鸭,都在叫我们呢,我们这个大家庭一直被大家熟知着,也被大家呼唤着。
在记者团的一年,我们是无比充实的。我们一点一点的学习,一点一点的进步。多么庆幸,我能加入记者团;多么感谢,我在这里所学所长。
我坚信,未来可期,记者团也将越来越好!
我叫严阳艳,是记者团编辑部的一名成员。2000年生于湖北孝感,现在我仍在此就读我喜爱的汉语言专业。
自大一进入记者团,从一开始的懵懵懂懂,到现在学会了许多新的知识,一年的时间记者团教会了我太多太多。写作、摄影、新媒体,不说精通或者学会,至少我是了解到了其中不少知识。当看到自己的稿件被放到学校官方网站上,被印成铅字放到学校报纸上,自豪之感油然而生。
记者团带给我知识和欢乐,在这个大家庭里我们一起成长一起进步。也希望大一的小伙伴们都可以融入这个家庭,我们一起进步一起成长。
新媒体部
周思佳,女,汉语言文学专业,家乡湖北襄阳。现任新媒体部搬砖队长,完毕。
自我介绍有什么好写的呢,一名普通的共青团员,一枚普通的学生记者,一段不是很平凡的大学生活,一群很可爱的搬砖伙伴(还有免费摄影师),一段美好的回忆。我原以为我的大学生活会是吃、睡、学、玩,直到,遇见了它,我的生活变得充实且有趣。我们奔波在活动前线,工作在电脑背后,拍得了人,写得了文,我的时间被大量分给学习和工作,娱乐时间被大大压缩,但是呢,我也没有想过退出,因为我在做的,正是我想做的。一年的时间,我觉得我成长了超级多,出乎我的意料,如今记者团又有了新鲜的血液,真切的希望一代更比一代强,让我在以后的日子里,少操点心,少脱点发,能够看到记者团日益强大!
徐创新,男,湖北孝感人,2001年7月生,18级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
大一时想着要在大学学点什么东西,于是就加入了记者团。与记者团的缘分可能是天注定,即使大一时那么多人因为种种原因而离开,但是我最终还是坚持下来了。现在回头看看,只能感叹,只有坚持到了最后才会看到最精彩的风景。
在团里待了近一年,从一个萌新到现在“带萌新”。一年的时间我学到了很多了,也成长了很多。这一年里,我的收获的除了专业能力,更重要是记者团的伙伴们。记者团很辛苦,记者团也很温暖。
希望记者团的未来更加辉煌!
我是来自语言文学系视觉传达的黄熺微,今年是一名大二的学生,来记者团已经快一年了。当初来记者团也是被一位学姐所吸引,觉得优秀的人都应该在记者团里面,所以就想试试。在加入记者团之前很懵懂,也不知道做什么。加入记者团之后,它使我的大学生活更加充实,虽然过程有点辛苦,但是一切都值得,在记者团这个大家庭里认识了很多小伙伴,我们一起奋斗,一起努力。现在的记者团又注入了一些新的生命,希望以后记者团因你们的存在会越来越好!
我叫黄乾,来自湖北武汉。加入记者团是一年前,当时还是一个懵懵懂懂的新生。这一年来,我学会了很多东西,做微信,拍照,写稿,剪视频......这一年很辛苦,但也很充实,我和记者团内的小伙伴们一起学习,一起成长。我们一起经历了第一次采访时的羞涩,一起经历了第一次赶在11:59分才点击保存并群发的惊险,一起经历了无数快乐时光。虽然总是很忙碌,但是慢慢的我喜欢上了这种感觉,就像是找到了归宿一般。当然,我最大的愿望就是记者团会越来越优秀!
摄影部
我叫朱梓晨,是一名大二的学生记者。我平时喜欢摄影和听音乐,看电影,旅游,经常会和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去采风,拍视频。在大一的时候如愿加入记者团,在这一年里,记者团教会了我许多,我也在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能力,认识了很多可爱的学长学姐同学们,相处十分融洽。我担任过数次微博一周负责人,在我的任期内,微博一直保持较高的浏览量,也曾担任过微信的负责人,参与过多篇点赞数及浏览量较高的微信推文,在摄影方面,积极为记者团提供学校美图,以及与学校相关的视频,培训大家使用相机。如今,我已是摄影部部长,在今后的时光里我将持续为记者团贡献我的经验和技能,在团内的各个领域发光发热!
刘耀佳,籍贯山西省忻州市,18级语言文学系英语专业。
初入记者团,对一切充满了好奇,什么都跃跃欲试,运动会拿着手机满场跑,记者节晚会长达一个多月的排练,为了拍一张好看的图片逛遍整个校园,出一次及时性活动写稿到深夜,微信小组的夺秒绝杀,摄影街采的欢声笑语……渐渐的,我从当初什么都不懂,空有一腔热血的小白变成对记者团事务了然于心的学生记者,这一路上,喜悦、悲伤、充实、愤怒、自豪,所有的情感都随着时间沉淀为一种归属感,在记者团,我重新找到了真实的自己,发现了生活中那些细微的感动。我想说的是,记者团成就了现在的我,大学生活最幸运的就是进入这个温暖的大家庭,希望未来所有加入记者团的小可爱们,都不忘初心,把记者团发展得更好。
钱耀康,男,湖北天门人,信息工程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新院遇见了记者团,那时候我以为社团嘛,我加的够多了,不去!出于对学长学姐们的礼貌,我看了看记者团的简介,居然不是社团,有点意思,最关键的是摄影部三个加粗的字深深的吸引了我,看着摆在桌子上的一叠叠明信片,其中的一张让我当场就爱了,甚至后面的面试我都带着这张明信片。
刚加入记者团的时候我很不适应这里的工作,特别是每周的例会,总是担心会因为照片拍不好或者是稿子没写好挨批评。随着参加活动的次数越来越多,我应然在不知不觉中接触到了学校几乎所有的中上层领导。采访他们时,从一开始都不敢抬头,说话支支吾吾,到后来采访院长时不卑不亢,才发现记者团是如此的锻炼人。转眼间,我已经从一名见习学生记者成为了一名正式的学生记者。进入大学,这一年多来,最让我感到充实的地方就是记者团。在这里,我学到了很多理科生不具备的技能,怎么去写新闻稿,怎么去写通讯,怎么拍出好看的照片……
最近有的小伙伴们跟我吐槽说记者团的工作好累,又是新闻稿又是拍照啥的,我们也是这么过来的呀,看着你们,就像看着曾经的我们。如果不是这些“负担”,怎么成为一名真正的学生记者!不要吝惜为记者团付出的时间,在记者团做过的每一件事,都将是你人生中大学阶段最珍贵的回忆。
舆情外联部
嗨,大家好!我是18级汉语言的范鸿宝,来自内蒙古的汉子一个(不是大家印象里的蒙古汉子),现任舆情外联部部长。仔细算来,加入记者团已经有一年半载了,心里还是感慨万千的。
在记者团的一年里,如果用一句话来总结,那就是:“在开心的路上一直学有所得。”
这段时间里,我不仅学习到了很多以前从来都没想过的东西,同时也认识了很多一起拼搏的小伙伴们。我还记得刚进入记者团的时候,我第一次正式做微信,因为是我第一次做,我忙了好久好久,一直做到了深夜,学长学姐也很有耐心的帮我讲解微信中的错误,等到最后做完已经精疲力尽,但当我最后掏出手机,看到自己的名字第一次出现在官微推文中的时候,那时我觉得再多的疲倦都是值得的,因为我做到了。
我想说加入记者团,可能会很累,但是你觉得不会后悔,等待你的是沉甸甸的收获。
我叫匡宝民,来自18级机电工程系,现任记者团舆情外联部长。我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理科男,与记者团的相遇,起于那次一生难忘的招新。就算青春留不住,那就要记录下来,我怀着这样的初心,留在了记者团。不分时间,不分地点,戴着记者证,我就是那个最靓的仔。也许有人会说,记者团多累啊,可是我想说,记者团就是我的生活,我喜欢她,她和我一起写下了专属于我的故事,我喜欢和所有小伙伴一起工作,更喜欢在这的每一天,我承认,我爱着这个地方。
一路与朝阳相伴,我愿做最亮的光。感谢我认识的、认识我的所有人,因为你们的存在,我才那么不凡,谢谢你们。
秘书部
郑捷,18级财经政法系市场营销专业。
在记者团这个大家庭里,一年的时间让我学习了很多,人际交流等方面都得到了成长。协助学校宣传的任务,每一次拍摄经历让我们得到锻炼,每一次都会得到收获。每一次活动都有我们的身影,虽然每次活动都很累,要熬夜完成当天的任务,但是现在回想起来满满的都是美好的回忆,那时候的我过得多么充实,每天都精力充沛的。不仅仅我,工作时认真的你们、一丝不苟的你们,都是最美丽的样子。用摄影记录你们工作的样子,很欢乐很温暖。每当看到我们工作、学习过程的照片,都会激励起斗志,回想起我们热血青春的样子。
李祖典:2000年出生于孝感,是个十足的本地人,从零六年开始就搬到湖北工程学院定居,可谓对于学院有着很深的感情,对于学院的熟悉程度,不说别的,在我还抱着玩具枪到处跑的年纪,就已经把学院的角角落落转遍了。
想不到十几年后,考上了这所学校,进到了记者团这个集体,一切都在我的意料之外,但又仿佛冥冥之中注定了。作为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男孩,刚进记者团时的我也曾怀疑过自己的能力,也曾在工作上有懈怠(甚至现在也不能说没有),但我能真切的感觉到在工作时,我身上的干劲是之前从来没有过的,不论是大一时参加活动、写新闻稿、做采访还是大二时进入秘书部的各项工作,都能使原本懒洋洋,对各类事三分钟热度的我集中注意力。
希望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能做好记者团的工作,和大一大二的同学们一同进步。
学生记者
章晶莹,湖北荆州人,汉语言文学专业。
一年前,怀着初心,来到湖工新院记者团。一年的汗水与努力,终于换来了现在的成长。加入记者团,真的是大学四年中最重要的决定。在大学里,有梦想有活力有耐心的确很重要,否则大多一事无成,毕竟发光发热的一定是一直努力不断的心。进来过,就从没有想走过。永远年轻,永远热血沸腾。湖工新院记者团,我会一直在。希望在之后的日子里,提高自己的能力,继续为记者团发光发亮。同时,也要向辛苦、认真带领我们的老师、学长学姐说一声谢谢,谢谢你们的付出和耐心,让我们继续坚持。
时间不会告诉我们明天会发生什么,但我们知道未来的路更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和19级的学弟学妹们一起加油吧!
陆晓曦,广西河池人,就读于汉语言文学专业。
时光荏苒,不知不觉我在记者团也度过了一年的光景。学到很多,收获也很多。
很多人都说记者团很累,工作量很大,但我们每个人都享受其中,都曾为寻找答案徘徊。就如王小波所说:我只愿蓬勃生活在此时此刻,无所谓去哪,无所谓见谁,那些我将要去的地方,都是我从未谋面的故乡,以前是以前,现在是现在,我不能选择怎么生,怎么死;但我能决定怎么爱,怎么活。
记者团,不负遇见!
王濛珂,女,河南人,18级财经政法系学生。性格开朗,大一在机缘巧合之下来到记者团,生活也因此变得得多彩而有意义。在这里,我认识了很多来自不同系的同学,学习到了很多自己以前没有掌握的技能。有句话说,跟优秀的人在一起做事你也能变得优秀,我很希望自己也可以慢慢变得优秀。
董舒娴,来自湖北荆门,共青团员,语言文学系汉语言文学的学生,记者团新媒体部成员。
为什么想加入记者团?我想我刚进来的时候也不太明白,可是现在我知道,它锻炼了我。在新媒体部的这一年的时间里,我学到了很多东西。我常常会因为做不出满意的微信在厕所痛哭,可是哭过之后,我还是会坐到电脑前,一遍一遍的修改,直到满意为止,这便是不放弃。虽然过程真的很痛苦,可是看到你的作品成功出现在网页上时,你会感觉到一种由衷的快乐。
在记者团这个大家庭里,我认识了许多小伙伴,和他们在一起的时光总是过的飞快,我们在一起学习,相信在未来的时光里,我们会越来越好。
尹俊,男,1999年2月3日出生,籍贯福建省福州市,18级财经政法系法学专业学生,现为记者团编辑部部员。
因为对各类校组织的好奇而加入记者团,也因为对写作的喜欢而选择留下,记者团最大的意义之一是它为每个爱好编辑和新媒体的同学都提供了展现自我的平台,我为自己所写的每一篇能够刊登的文章都感到光荣。
希望团内的小萌新们可以耐住寂寞,合理的调配自己的时间,与团内其他小伙伴们相互协作,在记者团的大家庭里共同进步,在新院书写专属于自己的印记。
我叫董礼,是财经政法系的一名学生,爱追剧,爱看小说,爱笑。都说爱笑的女孩运气不会太差,说的大概就是我,毕竟我在记者团历经了层层考核,现如今成了老员工了。我在团内是编辑部的部员,来记者团有一年多了,从最开始的懵懂到现在的熟练,记者团真的教会了我很多东西,给了我很强烈的归属感,她就像是一个大家庭一样,在这里收获知识,收获温暖。没事聚聚餐,拍拍照,发发动态,想想就很美好。邂逅记者团,邂逅美好。
Girls and boys ,我是张怡,湖北天门人,18级财经政法系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一个温暖而美好的女孩,喜欢童话故事,喜欢嘴角上扬,喜欢用文字记录生活。现任编辑部部员。
来到记者团已经一年了。一年的时光,我在这里收获了太多太多的美好,书写了许多许多的故事,感受了很多很多的温暖。当初在团里做什么都战战兢兢的我,现在已经慢慢习惯了这种忙碌而又充实的生活。以后如果回想大学生活,除了上课和在寝室,其他应该都是和记者团的故事吧!因为记者团里有那样一群人,有那样一些事,有神奇的魔力,让我深存心中,难以忘记。
宁香婷,女,19岁,此时是GMer一枚。籍贯广西南宁。现在湖北工程学院新技术学院就读,18级语言文学系英语专业的学生。
于2018年10月加入记者团,成为新院记者团其中的一员。与其他同事相比,我在记者团显得过于平凡,但没想到自己能坚持到现在(写着这一份属于自己的简介)。感谢黎雨学姐对我的照顾。来到记者团已经一年半了,学到了很多东西,从写新闻稿到拍摄照片到写微信推文,这些以前没有真正接触过的事物,都在记者团学到了。还认识到了各型各色的人,他们都在各自的领域发着光,一起为记者团创造价值。在这里我想对小伙伴们说“今天也辛苦了,以后也辛苦了”。
汪亚,女,湖北黄冈人,18级语言文学系学生。
大一我其实是奔着记者团相机去的,以为只是进去玩相机,但当我真的进入这个组织,我才认识到记者团不仅仅只拍照片这么简单,刚入团时,各种培训,每周见习作业,每天快节奏的步伐,使我忙忙碌碌而又疲累不堪,现在回想那个时候,真的庆幸自己坚持了下来。在这里,不仅认识到不同系的朋友,而且也在不断的锻炼自己。在团里,我知道了什么以大局为重,知道了什么是团队精神,知道了什么是听话就做,知道了什么是功夫不负有心人,虽然学了很多,但我深知自己有很多地方需要学习改进。
很有幸,很庆幸,很荣幸成为大学生记者团的一员,感受其温文尔雅,艺高技强,风度翩翩,使我融入了生活,拥抱了美好,留住了感动。衷愿我们的团健壮蓬勃,长青不朽!!!
我,聂可心,出生于2000年3月17日,湖北孝感人。
一个天马行空的幻想主义者,话很多的意识流玩家,理解但不一定认同所有观点的LGBT平权人士,毕生心愿是让一切不超出道德与法律限制的行为变得合理化,这也是我加入记者团的原因:以纸笔为刀剑,以网络为声带,以三观为立据,以道德法律为约束,以所见所闻为展开。
这个世界上长存于世的东西不多,对我来说,一是建筑,二是文章,我们活着的时候在这大千世界守着自己的一叶小舟沉沉浮浮,没做什么风光伟绩的大事不会被记载进史书,长眠于世之后也不过人走茶凉,但是建筑和文章不一样,设计出了一栋建筑,它能替我多看看这世界至少五十年,写下了一篇文章,它就在那些看到的人脑海里留下的印象,这些,就是我能尽全力在这个世界上留下的痕迹了
我很喜欢一句话:“此身生于世间,虽然天生资质有限,未必能像先贤那样立下千秋不世之功,好歹也不能愧对天地自己。”这句话陪我熬了很多的夜,也陪我通过不少宵,因为专业很忙,记者团的工作也很忙,我不是什么能者,可以一心二用平衡好学习与工作,只不过是付出了大部分的玩乐时间和多熬了几个通宵,因为这是我选的路。走好了,虽荆棘缠身却也满怀荣光,如果因为一点苦难而退缩或者推卸责任的话的话,就只能深陷泥潭成为踏脚石了啊。
也才一年呢,以后的路还长,那么,一起加油呀,我亲爱的小伙伴们。
蔡嘉雯,女,出生于2000年4月,湖南人,英语专业学生。
大一招新时恰巧进入了记者团,那时候也没想到自己能够一直留在记者团。这一年多从刚开始什么都不太会,到后来也渐渐的熟悉了记者团的事务。于我而言,加入记者团是大学时期里一个新的尝试,既是挑战也是成长。学会了很多,付出了很多,也收获了很多。认识到一些优秀的人,也很高兴能够结识到一些小伙伴。
曾子仪,女,籍贯广东省,财经政法系财务管理专业学生。
从报名到录取,再到通过见习期,一路走来都有些迷迷糊糊,我从未想过自己如此幸运,可以成为记者团的一员。
一年多的时间,我经历了从散漫到严谨,从菜鸟到专业的路程,在这里,我学会了拍摄,学会了采访,学会了写稿,学会了如何成为一名更好的新闻人。虽然也常常被派下来的通讯任务砸晕了脑袋,在忙到快要疯掉的深夜里想过放弃,但又总是在突如其来的温暖里决定坚持,我想,这是我跟记者团的缘分,而正是这场缘分,让我每一刻都在庆幸自己没有错过这个友爱的团体。
记者团,这个见证了我每一步成长的地方,我愿意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陪伴它走向更远的未来。
胡扬宇,汉语言文学专业,来自湖北咸宁。
来到记者团也有一年多了,起初由于各种机缘巧合,加入了记者团。加入了之后,发现记者团的确是个很好的地方,能够学会很多东西。刚入团时觉得自己很多都不会,随着慢慢投入工作后,发现自己会的也越来越多,熟能生巧吧。当然,其中与上一届的学长学姐教导也脱不了关系。回想起来,曾经我也犯过错被责骂过,当时也确实很不服气,但是都有什么关系呢?当时的我确实有很多不足,直到现在,我也不能算是优秀。虽然陆部长总是鼓励我们,说我们都是优秀的人。但我想,其实自己优秀不优秀大家都清楚,每个人都有不足的地方,有些时候承认别人的优秀,自己才能变优秀。在记者团一年了,我觉得自己还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希望大家一起努力吧!
我叫曹宇泽,出生于2000年9月,湖北武汉人。2018年09月进入湖北工程学院新技术学院生物化学系环境科学专业学习。于同年10月加入记者团这个大家庭。到现在为止,我已经在记者团度过了一年半的时光。从当初通过面试、笔试进入记者团成为这个大家庭中的一份子到现在,我收获到了很多。从一开始的一个什么也不懂的小萌新,经过师父和学长学姐们的教导,逐步学会了出活动、写稿、做微信推送等在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现在的我已经是大二的学长了,虽然我还是有些不足,但是在记者团就像一个锻炉,它能使我不断地完善这些不足之处。最后,希望大一的学弟学妹们能够坚持下来,将记者团发展得越来越好。
大家好,我是赵文静,来自河南许昌,18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喜欢汉服,动漫,打游戏,看小说(当然,看什么类型的就不说了,哈哈。)
时光如梭,进入记者团已经一年多了。从一名见习学生记者成为一名学生记者,变化的不仅仅是这个称号。在这里,我学到了很多东西,相机的使用,新闻的撰写,以及以前没有接触过的新媒体方面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学长学姐都是很优秀很可爱的人,记者团也是一个很温暖的大家庭。大一的小伙伴们也许现在会觉得这里很忙,但是,忙碌的同时也可以让你成长,相信加入记者团的小伙伴们都有着自己的初心,希望你们可以坚守初心,加油!
特殊贡献奖
杨璐 柳旭华 肖帅
就是这么一群
可爱的小伙伴
不求回报
为大家第一时间推送实时消息
积极地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
丰富大家的校园生活
他们用镜头、文字记录大学岁月
他们用热血共筑一个无悔的梦
他们怀揣记者心
他们手托记者梦
马上他们也要迎来了
属于自己的节日
11月8日
中国记者节
在这天
新院记者们也精心准备了
一些节目演出
11月8日晚7点
音乐学院音乐厅见
往期精彩回顾
★ 直击招聘会现场 | 你找到你的伯乐了吗?
★ 明天,219家企业在体育馆等候你来!
★ 爱就要大声说出来!
★ 你有想过当老师吗?
编辑 | 黄乾
审校|董舒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