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一年中
记者团坚定正确的导向
积极扎实的推进相关工作
充分利用网站、报纸
微博、微信、QQ等传播媒介
积极全面的报到学校转型发展事业成效
为学校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同时
也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学生记者
经研究决定,设立
“校园名记者”、“好新闻奖”
“新媒体贡献奖”、“最佳摄影奖”
“最佳组织奖”、“优秀学生记者”奖项
对29名优秀学生记者进行表彰
●
校园名记者
●
杨璐,女 ,1998年5月25日生,籍贯河北省石家庄市,语言文学系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
刚加入记者团的时候我其实不太适应这里的工作,最怕的事情就是记者团的例会,害怕因为稿子写得不好或者照片拍的不好被批评。但是随着参加的活动越来越多,我逐渐发现了学姐学长的良苦用心。记得有一次,我和团里的另一位小伙伴一起写丁洁老师的专访,当时写完给学姐看稿子,学姐不但为我提了一些修改意见,而且还找时间面对面的教我怎么塑造人物,怎么体现人物特点,逐词逐句的为我分析这篇稿子的问题。学姐学长的尽心让我感受到了一种无形的责任感,这让我觉得我也需要为这个团体做点什么。在那之后,我积极报名参加活动,更加认真的对待每一篇新闻稿,我努力地为这个集体尽自己的一份力。记者团就像是一个大家庭,我们分工详尽、各有不同却也相互依靠、共同协作,我们是同伴更是朋友。今年是我在记者团的第三年,与她在一起的时间与我的大学生涯一样长短,我相信这段经历一定会让我永远怀念。
柳旭华,女,湖北荆州人,语言文学系汉语言文学专业。
记者团对于我来说是一个特殊的港湾,它是一个专业、紧凑、纪律严明而充满人情味的地方。大一的时候,作为一个新人,接触最多或者说印象最深的应该是我的师父,按照现在的标准,大一的我可能真的只能算一个普通得不能更普通的人,但是师父总是很耐心地解答我的问题,鼓励我,还交给我很多重要的工作。到了大二,做了部长,我很意外地发现了很多对记者团非常有热情的学弟学妹,和当初的自己相比,他们更有能力,更用心,更吃苦耐劳,我经常会问自己,我何其有幸,何德何能,可以做他们的学姐?只能尽力地把当初我学到的东西教给他们,和他们一起成长。大三可能是最累的一年,第一次当副团长,第一次体会到“拿主意”和“事事操心”的不容易,也了解到了,为了维持记者团的运转,有多少小伙伴把通宵写稿子、通宵做微信剪视频当做家常便饭,动辄把一上午一下午甚至一整天的时间花在记者团工作上,只拿几个馒头当晚饭,这些瞬间无时无刻不在感动着我。到了现在的这一步——很快,我就要真正地离开记者团了,我要离开我心爱的小伙伴们,对他们,我只想说,“但行好事,莫问前程”,我们都听了太多的大道理,最后真正能做为经验积攒下来的,一定是亲身体验过的。尊重内心的声音,做自己想做的事,并全力以赴,不问结果,只要真正的努力过,最后你得到的回报一定不会让自己失望的,加油,我爱你们。
肖帅:为什么总有人问我:“在记者团这么忙、这么累,你为什么还要选择留下了呢?”,我也不知道从何说起,只能给他一个眼神,然后丢一句,“慢慢去体会吧”~~难不成“确认过眼神,你是对的人”,没错!我与记者团的缘分,就像是一对恋人眼神的交流。
可能,在很多人眼中,我们几乎每天都忙于出活动,写新闻等等。学生记者是很忙,但是当我们回过头来看我们走过的这一路,有苦有乐,当然也少不了相爱相杀,更多的是的收获。相信你当初选择,就该知道这不是一条水到渠成的道路。确实,是一条不一般的道路,一个学期的生活,就使我的生活节奏与室友完全脱离,但我不后悔。白天出活动,晚上写新闻稿,各种会议各种活动让你牺牲了休息、聚会、娱乐,甚至上课时间,大多时候不被身边朋友理解,只有自己知道,就让时间去沉淀吧等待,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愿意等。尽管生活很忙碌,但我们每一个人乐此不彼。说到这让我想起来一句歌词“缘分让我们相遇乱世于外”……缘分真的是一种奇妙的东西,让我们不远千里来相聚。相识相知再到想念,我们之间多了一份旁人羡慕不来的情结。首先,我要谢谢记者团给我的这份特殊的荣誉——学生记者,这是其他任何组织都无法赋予我的;其次我要谢谢她的不放弃,看我进步,陪我成长;最后我要告诉大家,记者团是一个温馨而有战斗力的集体,每个人都是闪光点。
二年已载,往事皆恍如昨日。转眼已是大三的老学长了,我希望未来的你们能把记者团越做越好!
吴慢 1996.11.7 河南信阳 广告学
2016年,招新时阴差阳错的遇见,竟是最后深深地不舍,如今,“记者团”这三个字依旧深深烙印在我心上。两年多,我永远都会记得学姐学长给我们解释“家”的含义,直到我也成为这个“家”的一员。在这里,我结识了优秀的小伙伴并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每一次遇到困难,我们彼此依靠,相互取暖;每一次面临挫折,我们互相鼓励,扶持前行;在这里的每一天,都是我成长的印记。我还记得一起熬夜写稿子的每个夜晚;一起去采访相视一笑的默契;一起出活动的声声感叹;一起聚餐时的嗨皮时光…可时间总是飞快,回忆如风,呼啸而过,一时间,竟让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学弟学妹们,如果此时你也觉得自己在这里很迷茫,再坚持坚持吧,慢慢地,你会发现,和这群小伙伴的“革命友谊”一旦建立起来就很难舍弃,到那时候,你就不单单只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因为那群可爱的小伙伴将是你大学丰盈美好的一部分。
这里,虽然制度严厉,但是人情温暖;要求严格,却有成长空间;希望你们在这里能激发自己的潜能,在这里能找到志同道合之人,在这里发掘自己的价值。
●
好新闻奖
●
哈喽,我是翟灵敏,(不是崔灵敏,也不是瞿灵敏)来自河南驻马店,17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喜欢脑洞大开的电影解说,更喜欢睡觉(一觉解千愁)……自我标榜为一个时常努力在路上的大姑娘。
大一记者团招新时来到了记者团,记得刚刚开始的时候,我会很害怕见习作业写的太差,因此我便翻阅值班室的报纸学习别人的写作方法,后来师父总会在我见习作业批改时写上:“写的很不错,继续加油啊!”使我每次都备受鼓舞,每周都期待看见习作业上师父给我的批语;第一次碰到相机,是在运动会上,和用手机拍照给我的感觉完全不同,但是我并不能得心应手的使用它,每次出活动我碰到它开始有点紧张,怕照片拍的不好,当活动出的多了,平时相机碰的多一些时,真的能感觉自己慢慢的在提升;每次秘书部的学长学姐安排活动时,只要没课,我都会积极报名参加,室友们也说我每天忙的像个小陀螺,但是那种充实感让我每天都过得心安理得。
在这里待了一年半,我学会了怎样去编辑一篇微信推文,怎样去让推文看上去更美观,更舒适,学会了怎样去蹭热点,找视点发微博,学会了怎样去写新闻稿,怎样去打磨一篇通讯,学会了采访时怎样不紧张,要问到什么问题,注意哪些细节……当然这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我加入了一个大家庭,这个温暖有爱的大家庭丰富从实着我的大学生活,无论是学长学姐们还是指导着我们的老师,都给与每人无微不至的关怀,相信学弟学妹们经过大一一年的磨炼,都会蜕变的漂亮,加油吧!学长学姐们都看好你们,相信你们能为记者团打下一番新的江山!
我,郭艳君,1998年出生于湖北恩施,2017年来到湖工新院,就读于语言文学系汉语言文学专业,同年10月进入学生记者团。依稀记得,初次面试时我的自我介绍“麻雀虽小却五脏俱全,我小小的身体里蕴含着大大的能量”。时光如梭,我已从一名见习学生记者成为一名学生记者,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我学到了很多实用的知识和经验,怎么写通讯,怎么写新闻稿,怎么拍好看的照片……我很幸运,当初能够来到这个温暖的大家庭,在这里,我结交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认识了非常优秀的学长学姐和学识渊博的老师。从绿意盎然的春天到白雪皑皑的冬天,即使四季轮换,我们的心却永远连结在一起,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不忘初心,把我们的记者团建设得越来越好,越来越优秀!
对于新加入的小萌新们,学姐希望你们能够发挥丰富的想象力,灵巧的动手能力,顽强的毅力,不畏困难,迎难而上,扎扎实实的走好人生路上的每一步。
我叫齐树毅,出生于2000年5月,来自河北邯郸,现就读于汉语言文学专业。
我觉得来到大学最庆幸的事就是加入了记者团,一方面结识了一群小伙伴,和他们日常畅聊、一起出活动都很开心;另一方面也学到了很多东西,如写通讯、写新闻、拍照片等等。
大一每次出活动都会担心甚至有些害怕,生怕稿子写不好,照片质量不行,学长学姐会不满意;到了大二,开始带领大一的小伙伴一起出活动,和他们一起的时光总是很快乐,更多的是欢笑,看见他们一点一滴的进步也为他们感到开心。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的确,刚加入记者团时每周要写见习作业,有时还会安排去写通讯,出活动写新闻等等,有时真的忙的不可开交。刚升入大二,几乎每周都在写新闻、改新闻、有时甚至忙到很晚才睡,但每当看见学校官网和报纸上出现“学生记者”这几个字时便觉得很满足,感觉一切都是值得的。
学弟学妹们,也许你们现在觉得很忙,但是请你们回想一下加入记者团的初衷,也请你们一定要坚持下去,当你走过这些日子,回过头便会发现一些付出都是值得的。
最后,祝愿记者团可以越来越好。
付甜甜 河南人 汉语言专业
在记者团已经一年多的时间了,不得不说我在这里获得了很多,当然也付出了很多,但我的每一份付出都有意义而且有价值,我在这里看到了我自己更多的可能性,也认识了很多比我更有趣更优秀的人,我喜欢记者团的氛围,严肃的工作态度和充满活力的生活态度使我们累计更多的经验,更好的面对挑战。
●
新媒体贡献奖
●
王方杰 出生年月:1998年3月 籍贯:湖北襄阳专业:经济学(国贸)
在记者团的这几年,总结起来就是开心!在记者团的这几年时光里,我学到了许多有用的东西,认识了很多可爱的人,也交了很多知心的朋友,我们一起校对校报生怕有丁点儿错字;我们一起比对照片生怕有些许不合适;我们也曾背上相机在校园里到处闲逛,回想起在记者团的种种,像梦一样,但又极其的真实,若干年后我可能会忘记某个小学妹叫什么名字,但不会忘记在记者团与每一个人发生的每一件事,因为这都是在大学里记者团留给我最珍贵的回忆。我希望学弟学妹们不要吝啬为花出记者团的时间,在记者团呆着的每一天做的每一件事都会让你有所收获!记者团会留下你走的每一个脚印,每一个不同的你都有记者团帮你见证,从青涩到成长,都有记者团相伴,好好珍惜时光!我也愿记者团一直都是寒冬里宠辱不惊的傲梅!
谢伊莲,女,于2000年2月生,来自湖南衡阳,现就读于新院语言文学系广告学专业。
记者团,这个集体对现在的我来说,或者是对现在团内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大学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这里,我从最初对校园媒体,对拍照采访,对新媒体运营的一无所知,到现在能够独立准确的完成一项工作,并且掌握一些自己曾经从未接触过的技能,这些都是源自于这个集体,源自于遭遇困难难过灰心时前辈们的开导与鼓励,源自于团内一同合作的伙伴们一直与我并肩作战坚持到底的感动,源自于成功并且圆满完成工作时的喜悦和内心满满的成就感。
在记者团待了一年多的时间,时间不长,却足够让我了解和明白很多事情,当初以为渡过了大一经常需要拍照写稿还要做微信的见习期就会轻松很多,事实证明当初的自己还是太天真。有一句话叫“能力越大责任越大”,这是在我忙得团团转时朋友开玩笑时说的一句话,现在,我想把这句话告诉学弟学妹们,既然已经选择了记者团这个温暖的集体就无论在遇到任何困难都一直坚持下去,总有一天你会收获到与你付出成正比的赞可与认同,也希望你们在这里学习到更多的同时不忘记自己的初心,将那条属于你自己的路走的更长远,让记者团在你们这一届的带领下变得越来越好,越来越优秀。
沈聪,1999年8月生,湖北荆州人,17级土木工程专业。记者团任务很重。内外宣传、舆论导向,这看起来轻松几个字,里面的工作却是种类繁多。但是,加入记者团,你也一定不会后悔。在记者团的状态就是在工作中学习、再把学到的化为动力转换到新一轮工作中去。大一下,我走上了新媒体道路。从大一到大二,学到了太多太多。在官方微信上,我们一起做了“光影新院”街拍栏目、新院一周回顾、街采视频、语音推送;官方微博开设了超话“湖北工程学院新技术学院”、“光影新院”,以及日常的早晚安话题。暑假期间,我们紧跟招就处脚步,在官微官博上持续推送学校简介、招生录取进程、入学须知等招生宣传信息,并积极切入各类迎新群进行舆论导向监督。从暑假截至目前,官方微信共计涨粉量与新生录取人数基本持平。
都说记者这个行业是“地球不爆炸,我们不放假”,我们做校媒的,也基本是这样。但是你收获到的,也是无比珍贵。专业的技能、开阔的视界、志同道合的伙伴、还有你比旁人对学校更深厚的归属感...我觉得在记者团最重要的就是两个:一是传承,二是归属感。我们奋斗在学校的第一战线,没有专业人士,靠的就是一届又一届传承下来的经验,我们巩固、吸收,再融入自己的新东西,这即是留给下一届的传承。越战越勇,越战越亲,这是归属,这里像家。无论未来如何,记者团终会越来越好!
严俊,女,土家族,共青团员,1998年5月生,湖南张家界人。2017年9月进入湖北工程学院新技术学院语言文学系17级英语专业班学习,同年10月加入校学生记者团工作。
现任学生记者团新媒体部部长,负责学校官方微博的日常运营管理。大一一整年,基本上我所有的空闲时间和课外活动都献给了记者团,这个外人口中“战斗力十足”的组织。我曾经以为,如果只能有一个词概括记者团,这个词一定是“战斗”,因为这里的每个人工作起来都是战士,大家并肩作战,都是战友。它是一个真正让你感觉到“受过的伤,都会成为勋章”的地方,它永远只偏爱努力奋斗、诚实勇敢的人。而如今站在大二上学期的末尾,我才幡然醒悟,记者团本身的意义,其实在于“渡人”。它就像一条渡船,曾经,我们为它而来,相遇在这条船上,沿途风雨,一齐前行,直到旅程的最后,它又将我们送往新的彼岸。而它之于我们的意义,其实在于“渡己”——这些年来,每一个曾加入它的同学,都是这条船的摆渡人,我们受之恩惠,被它搭载,同时也生长出更坚强的力量,将它驶向更远。
程鑫,大男孩一位,现年十九岁,其貌不扬,出生于99年正月初八的湖北咸宁。桑梓多荷桂,制芰荷以为衣、援北斗兮酌桂浆的事不曾少干。枌榆夏秋两季香气四溢,荡人心魄,自幼带雨观残荷、摇落桂花雨,垂髫之时,爱动爱闹皮之又皮,一日贪玩被水泥砖压断腿,打石膏卧床养病两月有余,常含泪缩于墙角,渐将爱动爱闹之习改掉,胆小慎微,直至现今。记得当时,母亲教之读幼儿百科大全,增长见闻。
造化弄人,过独木桥之际,腿滑不慎,以至于此。去年九月报到之际,遂将专业调为土木工程,以加固独木桥。桂菊两月之时,会记者团纳新之际,一反素来的犹豫寡断,当机立断进入记者团。初入记者团,绵力薄材,也是萌新一枚。一载春秋,前辈倾囊,余亦忘食;才有所长,智有所获,受益良多;亦得见吾之白玉。团内芳草盛,萧艾不生;兄弟姐妹,亲如一家。望学弟学妹们在记者团有所劳有所得。
黎雨,1997年2月出生,籍贯广西贺州,语言文学系广告学专业。
大二已经快过去了一半,来到记者团也已经一年多了。在这里,我认识了很多有趣的人,也学到了很多东西,很多我以前没有想到过自己会接触到的事情。
想起来去年进团的原因,实在是机缘巧合,刚来到陌生城市的我,没有朋友,总想着还是找个地方让自己忙起来,然后投了记者团的报名表。又机缘巧合的,自己通过了三轮面试,其实我怎么也没有想过,自己真的会来到这个集体。第一次开会的时候,觉得这个会议室可真正式,人可真多,上面坐着的学长学姐可真威严。
学长学姐们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记者团是一个有爱的地方”我想,这句话我会一直记着的,我也实实在在的感受到了这个地方的魅力。团长会亲昵地拍拍我的肩膀,跟我说:“学妹辛苦啦!”,两个副团,一个是邻家大哥哥,一个是扮黑脸实际上一点事都能笑得合不上嘴的霸气学姐,还有那些对我们不厌其烦教我们的学长学姐们,当然了,还有越来越熟悉的同级们。
现在走到路上都会有人叫学姐的感觉很奇妙,原来我真的已经大二了,我也真的成为了记者团的老人。其实并没有什么建议给学弟学妹们,我们能给你们的,尽全力的给,你们也要努力啊。
记者团是一个家以外的家,每一个人都是家人,我们可能会有争吵,可能会有不满,但是千万不能忘了,我们是家人,这是我们记者团的根本,我能给学弟学妹们的只有一句话:记者团是一个有爱的地方。
我是17级城乡规划专业的方汇情,现任记者团舆情外联部部长。不知不觉来到记者团已经一年多了,从当初通过面试、笔试进入记者团成为这个大家庭中的一份子到现在,记者团让我养成了严谨的工作习惯,也让我从一个懵懂无知的大一新生历练成了一个大二部长,在这一年半的生活中我也感受到这个家庭中的温暖。在工作中,我知道自己还有很多的不足,也会去积极的改正和寻求他人的指导帮助,希望自己在接下来的记者团生活中能够做到更好。记者团的生活让我的大学时光更加充实,相比于其他同学的无所事事和漫无目的,自己天天现身于各种活动,也会感觉到时间过得很快很有趣。或许在别人看来我每天都在不停地忙着各种事情会很累,但是真正获得了什么宝贵的经验只有自己亲身经历才会更加懂得。我希望自己和记者团一起共同进步,和记者团的小伙伴们一起建立更上层次的记者团。
●
最佳摄影奖
●
杨欢欢,男,汉族,共青团员,1997年10月生,贵州遵义人。2017年09月进入湖北工程学院新技术学院生物化学系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学习,同年10月加入学校学生记者团工作。现任学生记者团摄影部部长。自进入大学以来,积极参加学校各类对内外宣传活动,完成各项宣传工作。
当初进记者团最初的目的只是想改变一下自己桀骜不驯的心性,让自己沉着。最终自己得到的比想象中更多,学会了相机的使用、微信的编辑、一些软件的操作,曾经自己只敢想的,现在都在自己手中,很开心~。每次参加活动的时候,为了找一个拍照的最佳角度,举着相机很久,为了记录生活中的感动,扛着摄像机几个小时。虽然感觉很累,但是很开心,因为这是我想要的,我就坚持,这是我自己选择的,我就要负责。我想和我并肩作战的其他小伙伴也一样,也正因为这样,我们才有这样一支虎狼之师!有朋友说记者团是一个很有战斗力的团体,我说是的,不论多么急的活动,我们总是能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
有时候假期里还有工作,即使在假期,我们也没有让工作停下,经常一群人在假期的某一个时间段霸占了某个奶茶店,一起细细讨论工作中的事,共同进步!
彭富强,男,出生日期1999年2月23日,当然是我们广大的汉族人民,现任记者团摄影部部长,就读与生物工程专业,说通俗点就是生物工程一般认为是以生物学特别是其中的微生物学、遗传学、生物化学和细胞学)的理论和技术为基础,结合化工、机械、电子计算机等现代工程技术,充分运用分子生物学的最新成就,自觉地操纵遗传物质,定向地改造生物或其功能……一门新兴技术。额……,等会儿,不好意思,搞错了。还好,肯定能看懂的。不过说实话,我学了一年了,也没明白到底干什么。哦哦,对了忘了说,我现在是一名长得并不帅气的刚刚晋升不久的大二学长,平时喜欢运动,喜欢摄影,这也是为什么我当初加入记者团,在记者团学习摄影。
记者团,那是一个神秘的地方,只有当你真正走进去了,才会揭开其神秘的面纱。刚来大学,抱着想学摄影的热情加入记者团,但是感觉像是故意为难我一样的——笔试,一个我最头痛最不擅长的方式,这个都头痛的我,你们可以猜到我写稿、做微信是一种煎熬。虽然这些都很痛苦,甚至是当时就有过要退出的想法,可我还是过来了,因为我当时把它们都看作是我学习摄影的一种考验,自己选择的再差也不能放弃。后来开始有了一种莫名感觉,开始完成各项分配的任务,就这样,我被慢慢打磨,真正切切的学习了很多东西,让我真正的走进了记者团,重视一个以前被忽视的东西——责任。尽管我不是最优秀的,我还有很多的不足,但从热情到责任,一个还算不错的蜕变,就是我在记者团学到的最大的知识。
●
最佳组织奖
●
身为18级新生的学长,我应该还是有很多的经验与趣事可以和学弟学妹们分享的。先简短的介绍下,我叫田棒,1999年3月出生在很nice的湖北汉川,目前就读本校财务管理专业,是记者团本届大二成员中唯一的财经系学生嘻嘻。
在校的两年里,对我起到长期影响的大概还是在记者团内的学习与任务经历吧。现处秘书处的我对记者团的感情可谓复杂,相信其他大二大三的成员也有和我相似的情感。这真是令人着魔——即使嘴上说着不愿,记者团也一直是我们除开学习外最费心力的地方,这里留下了太多我们的痕迹。从大一的成长到大二的担当,我们终于从学长学姐们手里接过了担子,但在那时,我们第一次见到了怎么都压不倒的学姐们流泪,见到了和气的学长语重心长的对我们说以后要注意什么,担心什么。那时也是我第一次深刻的感受到,记者团成立到现在,这里凝聚了太多优秀学长学姐们的心血,我们接过的不仅是职位,也有他们的期盼。
可能大一并不优秀的我们到了现在,也总算是让整个记者团正常的运作起来,也沿着我们期望的方向发展。今年做了师傅,大概也神还原了当时我们进团后师傅对我们的操心。希望18级的小伙伴们不要被我们吓跑了哈哈,希望能在感受到我们的严格同时,也能理解我们,也希望你们能觉得自己留在记者团是种骄傲,和我一样嘻嘻。在团里学习的时候,不懂就问,这是重点要敲黑板啊哈哈。当然要继续把学习放在首位。偶尔也可以依赖你们的师傅,因为他们都是很优秀的人呀。
我叫杨敏,是1999年出生的,湖北襄阳人。这是我在记者团度过的第二年,和记者团的小伙伴一起走过的这些日子里,总是,收获了特别多的感动,也学到了很多的东西。我现在在记者团的秘书部,记者团可能是我除了寝室外最亲近的地方了,因为,总有一群可爱的人。在秘书部,才知道,做部长不简单,做好部长更不简单,粗心的我总是犯一些小错误。慢慢的,我开始适应了工作,才真正开始明白,要学会合作,而不是一味地抱怨,要做一个春风满面,而不是经常传播负能量的人,……。感谢这个让我得以成长的地方,感谢在记者团互相陪伴的每一个人,感谢我们度过的每一次快乐的时光。
●
优秀学生记者
●
我叫陶亮明来自江西省吉安市,生于1999年6月14日,作为一个属兔的男生我还是没有颠覆兔子的形象的,生活中的我大大方方但也带着一丝腼腆,脾气偶尔急躁但更多的给大家留下的都是很平和的形象,也就是这样一个纠结的性格让我平添了不少烦恼,作为一个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的学生在记者团里面也算是“稀有物种”吧。大一的时候我是带着锻炼文笔的想法加入记者团的,所以当学姐问起时我为什么想要加记者团的时候我也很坚定的说出了我的初衷。这一年时间虽然错过了团内很多活动,但我依旧选择留下,因为这里让我的闲暇时光不会荒废虚度,这里有学长学姐给我们的温暖。同时,这里也让我倍感温馨:陆安老师那数不清的真理,刘璐老师一次次包容我们的小失误。这一年下来让我感触颇深的是大家的优秀:翟灵敏的妙笔,沈聪那捕捉热点的能力,杨欢欢那为摄影痴狂的心等等,虽然我并不像他们那么优秀,但是我一直尽自己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情,这是我的态度也是我觉得作为集体的一份子所必须具备的品质,所以也希望大一的学弟学妹们能够摒弃一些偏见脚踏实地的做好自己,努力弥补自己的不足。
我叫龚缘利,于1999年2月22日出生在湖北宜昌,目前在学习汉语言文学专业。
我在大一的上学期进入了记者团,并且很幸运的一直留到了现在。而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记者团给我的感受就是温暖,这里真的是一个很有人情味的大家庭。我一路磕磕碰碰的在这个大家庭里面行走,经历了很多,同时也收获了很多。从一开始的一个什么也不懂的小萌新,逐步成长为了一个可以独立出活动、写稿、做微信推送的大二学姐。当然,到目前为止,我这个大二学姐的身上还是有着些许不足,但是在记者团这个大家庭里面,它在不断的督促我不断地完善改正这些不足之处,促使着我不断向前奔跑。
还记得第一次做微信的我,什么也不懂。即使经过了新媒体的培训,但当我面对着电脑上135编辑器时,还是一脸的手足无措。而我的第一篇微信,就是在我不断骚扰我师父的情况下,勉强做出来的。在此期间,我师父对我的一切问题,都不厌其烦的为我解答,一一详细的为我指导。虽然现在看来,那篇微信不论排版还是内容,都十分稚嫩,但那是我第一篇的微信推文,他也让我明白了“家庭”这个词在记者团的意义。家人之间就应该互相帮助。
看看自己的曾经,再看看现在的学弟学妹。我只想说,记者团是一个“越努力,越幸运”的地方!只要你想学,付出的越多,收获的也就越多。当然,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你肯定会有不懂的地方。这时,我希望你们不要害怕,大胆的向你们的师父或者任何一个学长学姐去问,我们一定会耐心的为你们讲解说明。而正是因为你们的查缺补漏,你们才会越来越好。
最后,我希望记者团越来越好,记者团里的小伙伴们越来越优秀。
缪茹晴,1999年09月18日,湖北省黄冈市,英语专业。
通过笔试和面试的层层选拔,我们在记者团相遇相知。如今,已经在这里一年多了,虽然有时候真的很忙,甚至想过放弃,但是我一直相信这些都是我们历练自己的机会。有时的确会觉得难受压抑,但是这何尝不是让自己成长的过程?当我们和小伙伴们一起顶着这些压力完成了工作,当我们看到自己的名字出现在官网、官微上时,那种喜悦与成就感就是给我们最好的回馈啊!
学弟学妹们,或许你们每天除了自己的学习作业之外,还被安排了很多额外的工作任务;想着每天室友在玩乐休息的时候,你们却总在忙碌着、奔波着很不公平;你们可能还会不断地在心里质问自己到底是为什么要让自己总是这么繁忙疲惫……是的,你们想的这些,是一届一届学长学姐们都想过的。可你们看看,尽管如此,每年还是会不断地有人愿意加入记者团,甚至这个人数还在不断增加。这是为什么呢?就是因为我们大家都知道加入记者团的意义和价值,它意味着我们能得到大多数人得不到的荣誉与收获。而这些唯有加入了记者团的我们才能深切体会啊!
所以,不论多忙多累,希望我们都能共同坚守,共同努力下去!为了记者团,更是为我们自己!
我叫张忠义,出生于1999年10月2日,来自湖北省潜江市,目前在机电工程系就读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我的兴趣爱好很广泛,包括跑步、看人物传记类书籍、钓鱼等等,我是一个比较执着、坚持不懈、喜欢倾听的人。
转眼间,来到记者团已经一年多了,在这里我学到了许多课堂之内无法学到的知识。作为一名理工男,我的专业也是典型的工科专业,按照这个流程,大学毕业后基本就是进工厂工作,但通过我在记者团一年多的学习,学习人物采访写稿、拍照、报纸的审核等等,我对自己产生一种期望,假若有机会可以去杂志社试一试。若没有来到这里,我就不会萌生这种想法,未来的选择也将会少一种。
来到这里,经过一年多打磨,我改掉了许多不足,但有一件东西让我感到十分自豪,自始至终,从未改变,那便是“初心”,我的初心是什么?始终抱着学习的态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对待任务,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到最好,不负自己,不负大家;积极帮助其他小伙伴,支持他们的工作;犯过的错误,当作是进步的基石,下一次争取做的更好。
对于学弟学妹们,我只有三句话与他们分享。第一句话:既来之,则安之;第二句话:QQ群里有三种状态,分别是“活跃、冒泡、潜水”,记者团里新成员同样如此,学长在这里劝戒你,若你是潜水,那你需立刻冒泡了,不然你真的不适合这里,若你是冒泡,那就请你活跃起来,不然到最后你极大可能被淘汰,那就可惜了;第三句话,,你们是通过三轮严苛的考核进入这里的,要相信自己,只要你积极做事,你一定会学到不少知识。
记者团是个温暖的大家庭,让我结识到了不少朋友,在这里感谢学校的支持,老师的倾情指导,学长学姐的关心,大家的友好帮助。感谢有这次相遇,我会深深铭记。
我叫陈运凤,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还挺喜欢看书,一名南方姑娘(嘻哈笑脸),来自于广西南宁,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区,性格随心所欲,看人看事喜欢遵从最心底的想法。
首先说一下我为什么要来记者团?不是温暖、有意义、可以学到很多,而是我真心欢喜,为什么欢喜?没有来学校之前,在记者团迎新群里和学长学姐们聊天,非常地开心,感觉生活中的每一天都很明亮,哇,感觉生活增加了不少的快乐,因为快乐,所以喜欢,所以待在这儿。
在这里,有时候,挺感动。去年记者节晚会时,学姐清唱一首歌,坐在我旁边的团长有序地开始拍手和着歌声,起初只是她自己一个人,我看她一眼,团长目光坚定地看着台上,似乎什么都压不倒她,随后我跟着拍起来,到几个人,最后几乎全场都在为台上伴奏,我觉得,这是自信坚定的力量,我感到意外和震撼。
跟学弟学妹说一下,做一件事,很多时候不要太逼迫自己去做,因为这样你首先感受到的是——痛苦,这样子,还有什么快乐、心甘情愿可言?而是转化成为一种热情、兴趣,充实而有序地做事。在这里,有很多个小惊喜,这都要靠自己去发现,待在原地都是待在舒适区,在打圈儿,没什么好玩的。
作为一名大二老学姐(沧桑脸),就默默滴看着你们这届小萌新们“各显神通”好啦!加油( _)哦!
嗨,这里是李瑛,1998年10月出生,系内蒙古呼和浩特人(我是汉族,不住蒙古包,家里没有草原,出门没马骑),17级汉语言专业girl。自以为算是一个木讷的人吧,不善于交际,经常害怕跟不熟悉的人对话,还有轻度的脸盲…但是很开心在大一的时候能进入记者团,跟所有的小伙伴从陌生一路走到熟悉。人是群居动物,伙伴是人生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哦对了,比起伙伴这个词,我们更愿意称彼此为“家人”,在这里忍不住要@全体成员,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关心,理解和帮助,才能让我不断进步。其实我这个人啊,真的没什么特长,记得小时候填写资料的时候时常惆怅,我该在“特长”这一栏填些什么呢,来到记者团后,跟老师、学长学姐们还有那些优秀的小伙伴儿,甚至还有现在刚刚加入我们不久的萌新们学到了很多,不止是团里的工作,还有生活方面、待人处事方面的一系列,真的是受益良多,我很感激自己人生中有这样一份经历。想对亲爱的学弟学妹们说,很高兴遇见可爱的你们,我们在记者团所感悟到的,相信用不了多久,甚至现在你们就能感悟到,相信我,在这里,你能学到很多。都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你们的优秀,学长学姐们都看得到,你们的用心,我们也感受得到。预备役的优秀学生记者们,未来的日子里,我们互相指教!
●
特殊贡献奖
●
王世杰、彭文科、彭谨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他们一直都在这条路上奔跑着
及时、准确、多方位报道
实时追踪校园动态和热点话题
积极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
不断的丰富校园文化
湖小新希望全体学生记者
能够积极向获得表彰的同学交流学习
团结协作,共同努力
增强团队凝聚力
进一步提升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工作水平
展示追梦新院人的风采
为我校立德树人事业
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舆论支持
来源 | 记者团
编辑校对 | 谢伊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