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树节的由来
中国的植树节由凌道扬、韩安和裴义理等林学家于1915年倡议设立,最初将时间确定在每年清明节。1915年7月,在孙中山的倡议下,当时的北洋政府正式下令,规定了以每年清明节为植树节。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逝世。1928年,为纪念孙中山逝世三周年,当时的国民政府举行了植树式。以后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把他逝世的那天,即3月12日定为植树节。
新中国成立后的1979年,在邓小平提议下,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决定将每年的3月12日定为中国植树节。
植树节的意义
植树造林不仅可以美化家园,还可以起到扩大山林资源、防止水土流失、保护农田、调节气候、促进经济发展等作用,是一项利于当代、造福子孙的宏伟工程。
植树节是为了倡导人民种植树木,鼓励人民爱护树木,提醒人民重视树木。树木对于人类的生存,对于地球的生态环境,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的意义在于绿化我们的生活环境,提高市民保护环境的意识。植树节的意义不仅在于号召大家种植树木、保护树木更是在向我们传递一种绿色的生活方式、生活理念。
植树造林的益处
保持水土
树木有庞大的根系,能牢牢抓住土壤,吸收、储存土壤中的水分。据统计,一亩树林比无林地区多蓄水20吨左右。保持水土能明显减少河流中的泥沙,同时也减少了因为水土流失而造成的土壤中营养物质的流失。
防风固沙
植树造林能防风固沙。要抵御风沙的袭击,必须造防护林,以减弱风的力量。风一旦遇上防护林,速度要减弱70%~80%。
经济建设
植树造林能为人类提供许多有用的东西。不少水果、药材都是林产品;茶叶、橡胶、新碳等都是树木的贡献。
净化空气
一亩树林一年可以吸收灰尘2万~6万千克,每天能吸收67千克二氧化碳,释放出48千克氧气;一个月可以吸收有毒气体二氧化硫4千克。森林可以降低大气中有害气体的浓度,还可以过滤和吸收有害气体和放射性物质。
调节气候
森林在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方面功不可没。森林能够调节温度,使气温不至于太高,也不至于太低。森林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能够调节氧气和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平衡,促进水在自然界的循环,构成一个稳定的森林气候系统。
森林是生态环境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和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
每个人都有责任保护森林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
垃圾分类
日常生活的每一天都会伴随垃圾的产生,学会垃圾分类也是一种保护好我们地球的方式。既可以实现变废为宝,又能减少对土壤的危害,利于生态环境健康。
不使用一次性筷子
中国市场各类木制筷子消耗量十分巨大,其中每年消耗一次性木筷子450亿双(约消耗木材166万立方米)。一次性木筷造成大量林地被毁,使用过的一次性筷子随意丢弃影响环境卫生;我们应减少木材的使用,保护森林。
节约用纸
我国每年造纸消耗木材1000万立方米,造一吨纸需用3立方米木材,相当于20几棵树木。
少用一张纸,留住一棵树;倡导以绿色的消费行动来实现节约用纸、减少用纸,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进而减少树木砍伐,保护树木。
也许个人的力量有限但集体的力量是无穷每个人在绿色生活的道路上迈出一小步环境保护进程则会向前跨出一大步
图片来源/网络
策划/大通社新媒体部编辑/谷青责任编辑/董念投稿邮箱/2167453142@qq.com审核/D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