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关注我们了解更多
撑一把油纸伞,描一幅山水长,静心勾勒,却早已临摹不出旧时模样。这场淅淅沥沥的春雨,走走停停,捎带着我们藏在心底的思念。再别问那欲断魂的行人在哪,也别寻那个遥指杏花村的牧童。茫茫长河,亦如这清明的春雨催蚀不了年轮,却催蚀了岁月。
清明节,悄然而至,就在万物渐渐复苏的时节。每个民族传统节日,都会有独具一格的民风民俗。今天小编特意整理了六个地区的清明习俗,快来看看有没有你的家乡!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每到清明时节,泉州人有吃“润饼菜”的食俗。据说,这是古时寒食节食俗之遗风。“润饼菜”的正名应该是春饼。清明吃润饼,不仅是泉州独有的,厦门人也喜好之。相传开这种吃法之先河的,是明朝总督云贵湖广军务的同安人蔡复一。当时同安属泉州府辖,因此这种吃法便流传开来,在闽南成了家常名品。不过,闽南各地的春饼形式相同,内容却有很大不同。
清明节,青岛许多人家都要吃大葱和蛋饼,寓意聪明伶俐,这个习俗一直延续至今。此外,旧时青岛地区有的人家还要捏面花,称作“蒸小燕”,吃白面小鸡和鸡蛋。寓意小燕子来了,真正的春天到来了。清明这天早晨全家人一定要吃鸡蛋和白面小鸡,心明眼亮不得病,很多学生要带鸡蛋给老师以表敬仰。
春天的味道 |
还记得抖音“网红小吃——青团”吗?这是江南一带的风俗习惯。青团子是用一种名叫“浆麦草”的野生植物捣烂后挤压出汁,接着取用这种汁同晾干后的水磨纯糯米粉拌匀揉和,然后才开始制作团子。青团子油绿如玉,糯韧绵软,清香扑鼻,吃起来甜而不腻,肥而不腴。青团子还是江南一带人用来祭祀祖先必备食品,正因为如此,青团子在江南一带的民间食俗中显得格外重要。
河南味道
在河南,清明时节人们最常吃馓子、枣糕、鸡蛋等食物。“馓子”为一油炸食品,香脆精美,古时叫“寒具”。枣糕又叫“子推饼”,河南一些地方用酵糟发面,夹枣蒸食。在河南的一些地方,清明吃鸡蛋,就如同端午节吃粽子、中秋吃月饼一样重要。民间习俗认为清明节吃个鸡蛋,一整年都有好身体。据相关专家介绍,清明吃鸡蛋习俗,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
民国年间的祭祀活动主要有祭孔子、祭关羽、祭文昌、祭名宦乡贤。这种活动在四川延续至今。以社稷坛、先农坛、先蚕祠等庙祠为祭祀场所。以文庙祭孔,武庙祭关羽较为隆重。宗祠祭祀,每年三次,春祭在清明前后,秋祭为中元节,年祭除夕举行。由族长主祭,户主陪祭。祭祀过程有:“启户”、“迎神”、“参神”、“献馔”、“读祭文”等。祀毕,族众聚会饮宴。一般人家堂屋内均设有祭祀用的神龛。神龛中书贴“天地君亲师位”,两边竖祖先牌位。富家的神龛十分讲究,以木雕饰图案,有匾额楹联等。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江苏省苏州城隍庙传承道教“中元”祭祖传统习俗,举行连续三天的赈祭孤魂、追思祖先、超度亡魂大法会。 8月17日晚举行的放焰口科仪由城隍庙高功法师主法,超度亡魂使其脱离苦海,早日超升。
其实祭祀是一种文化,提醒健在的人,记住去了的人。并非所有人会记得住逝去的人们,只有像清明这样的节日里才会去缅怀。就像高翥写的那样:“落日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中华名族传统文化就是这样,让人不忘曾经,在特有的时间缅怀过去。
今天的六个城市,有你的家乡吗?
end
总负责:大学生记者团 沈梦轲
编辑/排版:大学生记者团 李晓静
审核:文小理
江汉大学文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