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下午,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疫情期间大中小学在线教育有关情况和下一步工作考虑。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出席发布会并介绍有关情况。江西省委教育工委书记叶仁荪,教育部高校教学信息化与教学方法创新教指委副主任、哈尔滨工业大学副校长徐晓飞,清华大学在线教学指导专家组组长于歆杰参加发布会。
跟随教育小微,一起去发布会现场看一看↓↓↓
高校在线教育情况如何?
下一步的工作考虑是什么?
一起来听吴岩司长介绍
↓↓↓
一
应对危机,在线教学平稳、顺利、高效
疫情期间的高校在线教学实践,可以用“三个全”来概括其特点,即:全区域、全覆盖、全方位实现了“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
一是全区域,全国所有地区、所有高校都纷纷采取行动开展在线教学。截至5月8日,全国1454所高校开展在线教学。103万教师在线开出了107万门课程,合计1226万门次课程,其中既包括理论课,也包括实验课;参加在线学习的大学生共计1775万人,合计23亿人次。
二是全覆盖,开设课程覆盖本科理、工、农、医、经、管、法、文、史、哲、艺、教全部12个学科门类。
三是全方位,课程类型包括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理论课、实验课等多种类别,授课模式有直播课、录播课、慕课、远程指导等多种形态。值得一提的是,还原真实场景的虚拟仿真实验和居家运动、“云”上健身的体育课也大大丰富、创新了在线教学的形式和内容,深受大家喜爱与欢迎。
本次在线教学规模之大、范围之广、程度之深,是世界高等教育史上前所未有的创举和全球范围内的首次实验,不仅成功应对了疫情带来的停学、停教、停课危机,稳住了武汉高校、稳住了湖北高校、稳住了全国高校,而且在实践中创造了在线教学的新高峰,探索了在线教学的新实践,形成了在线教学的新范式,对中国高等教育和世界高等教育未来的改革创新发展意义深远。
二
化危为机,教育模式推陈出新
在高校应对危机开展在线教育教学的实践中,出现了四大新变化:
一是改变了教师的“教”。教师从刚开始的有一点紧张,甚至有一些抱怨,慢慢变得比较兴奋,比较从容。教师的教学信息化素养空前提高,有很多老师对成为网红教师感到非常自豪和骄傲。
二是改变了学生的“学”。应该说这一次在线教学最让人兴奋的是,根据海量的调查数据显示:大家对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师生的互动性满意度之高,甚至超过了面对面的传统课堂教学。90后、00后的大学生被称为“网上的原住民”,他们对“互联网+”“智能+”新时代学习的新特点更易接受、更加适应,这让我们很兴奋。
三是改变了学校的“管”。过去学校的教学管理更多是面对面,现在是背靠背的管理,可喜的是,学校依靠大数据得到了更加精准有效的管理成效。
四是改变了教育的形态。原先的大学是有“围墙”的,这一次在线教学不仅打破了物理上的围墙,还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心理上的围墙,形成了时时、处处、人人皆可学的新的教育形态。
三
主动求变,“学习革命”催生“质量革命”
疫情期间在线教学实践给我们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经验与成果。其中,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人兴奋,师生之间的互动性让人兴奋,教学管理的精准性让人兴奋。今后,我们要抓住机遇、主动求变,充分运用疫情期间我们掀起的改变了教、改变了学、改变了管、改变了形态的“学习革命”,扎实推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革命”。
一是从“新鲜感”向“新常态”转变。我们再也不可能、也不应该退回到疫情发生之前的教与学状态,因为融合了“互联网+”“智能+”技术的在线教学已经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和世界高等教育的重要发展方向。
二是从“单声道”向“双声道”转变。在线教学虽然拉开了师生的物理距离,但却拉近了师生的心理距离;没有了传统课堂的面对面,却增加了师生间点对点的交流互动,这些转变有效解决了中国高等教育的老大难问题:即从满堂灌的“单声道”到互动式的“双声道”转变。
三是从“教师中心”向“学生中心”转变。在线教学促使教师积极通过慕课、SPOC等在线教学形态,强化课堂设计,把学习内容制作成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资源,从过去注重教师“我教了什么”到更加注重学生“我学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探究式与个性化学习,从单纯的知识传递向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培养转变。
四
共克时艰,中国方案贡献世界
在世界疫情仍然严峻的背景下,中国高等教育本着守望相助、同舟共济的精神,以开放姿态分享在线教学中国经验、中国成果,推出了高校在线教学英文版国际平台。平台秉持“质量、开放、共享、责任、爱”的理念,首批上线302门英文版课程,涵盖医学与疫情防控、自然科学、工程与技术、农业与生态、经济与发展、艺术与设计、智能与虚拟仿真实验、面向未来与创新创业等八个领域,用最好的大学、最好的教师、最好的课程资源,服务世界数以亿计的大学生和全球学习者,向全世界传递中国教育最有温度、最有力量的爱,为世界高等教育作出中国贡献,体现了中国高等教育的担当和格局。
推出高校在线教学英文版国际平台,是我们为国际高等教育竞争下的一招“先手棋”。高校在线教学国际平台不仅仅是提供优质课程资源的服务平台,同时也是塑造中国形象、开展国际合作的交流平台和重要窗口,可以有效提高中国高等教育的话语权和影响力。首批在线教学英文版国际平台是拥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平台,核心是自主研发、自主运营。平台将推进以慕课为代表的中国在线教育走进世界高等教育舞台中央,加快中国高等教育从并跑到领跑的步伐。
这次史无前例的大规模在线教学实验,让我们更加坚定了超前识变、积极应变、主动求变的战略布局。下一步,我们将会把此次大规模在线教育教学的一些生动实践转化为疫情结束后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形成包括思想、理念、内容、方法、技术、标准、评价、范式等在内的一整套改革方案,以“学习革命”推出“质量革命”向纵深发展!
清华大学开展在线教学有什么经验?
一起来听
清华大学在线教学指导专家组组长于歆杰的介绍
清华大学成立“在线教学指导专家组”等四个工作组,从教学法、教学质量、教学平台和学生支持等不同角度全力提供高质量教学服务。
清华大学提出了“成效为道,数据为器;交互为体,直播为用”的基本原则。在实时交互的场景下,教师才能做到及时准确地采集学生的学习成效数据,随时调整教与学活动,实现高质量的教学。
在教学平台方面,清华大学建议教师以智慧教学工具为主,同时可选择与其他网络会议工具嵌套。
清华大学开展了成建制的培训,在开始上课之前,所有本学期有课的老师都至少接受了一次在线教学培训。
在关爱学生方面,清华大学为700余名学生提供了在线学习困难补助70万元。
为了开展高质量交互,课程教师进行了若干新的教学设计,简称“碎”“动”“减”。
“碎”就是将原来的45分钟一节课时间拆成20分钟一段。
“动”就是必须采用比校园内课堂授课更丰富的交互式手段才能吸引学生注意力。
“减”就是梳理出课堂内讲授和课堂外自学的教学内容,使之互为补充。
实践表明,“碎”“动”“减”是行之有效的在线教学设计方法。不少课程实施在线期中考试,在相同难度和题量的考试面前,学生的平均成绩与往届基本持平,甚至有所提高。
清华大学正在全力考虑即将到来的期末考试,从命题、监考、平台、特殊情况预案等角度提出方案,检验本学期在线教学的质量,确保实现实质等效。
如何评价疫情期间高校在线教学工作
一起听
教育部高校教学信息化与教学方法
创新教指委副主任
哈尔滨工业大学副校长徐晓飞的点评
信息化教指委开展了问卷调查,收到1000多所高校的近600万师生、管理者提交调查问卷,同时,90多个专业教指委也积极配合分专业开展在线教育研究工作。对来自600余所高校的在线教学质量报告进行分析研究,主要有以下基本结论:
一是近年来的工作成果为这次全面实施在线教学奠定了坚实基础。
2013年以来,教育部持续推动在线开放课程平台以及慕课的建设、应用与开放共享,以1291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和401门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为引领的4.1万门优质在线课程,为此次在线教学提供了优质资源和协同教学支持。
二是采用多样化在线教学模式,体现出平台工具、技术资源、模式方法等多要素叠加优势。
高等教育根据不同地区特点,实行一地一案、一校一策、一校多策。教师们采用慕课与SPOC、录播课、直播教学、线上答疑辅导等方式,运用多种在线教学平台开展了教学模式创新。调查结果显示:超过80%的教师对在线教学抱有信心,并愿意在疫情后继续开展在线教学或混合式教学。
三是在线教学实践使高校治理效能得到充分发挥和极大提升。
疫情防控期间的大规模在线教学对高校治理能力提出了考验。调查显示:许多学校成立在线教学领导组织,选用在线平台与慕课,培训教师在线教学技能,实施在线教学质量督导,基于大数据进行全过程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了在线教学顺利开展,为进入“新常态”更好开展在线教学积累了经验。
接下来,我们应该巩固本次在线教学实践成果,不断提高教师信息素养和在线教学能力,提升学生在线学习适应力,完善学校教学组织与课程质量保障等,构建和完善新时代面向人人、适合人人的教育新体系!
往期推荐
●校学生体育联合会风采,你get到了没?
●高中毕业直读汉口学院英国研究生院国际本科课程
●诗词赏析丨千年唐诗,感悟千年美①
●线上确认、模拟考试流程丨山东省艺术类考生请查收!
●战“疫”汉院人丨杨柳:致敬最美逆行教育者
汉口学院党委宣传部新媒体中心
来源丨教育部政务新媒体“微言教育”
编辑丨散金霄
审核丨罗梓谦
投稿邮箱:2045756316@qq.com
“在看”的永远18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