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工程学院
机电工程学院设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4个本科专业和机械制造与自动化等3个专科专业,形成了机械、电气、自动化学科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相互依托的工学学科体系。其中,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已获批湖北省本科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已获批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本科项目。
学院现有教师80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35人、高级工程师2人,青年教师全部具有博士或硕士学位。
学院建有机械基础工程实验室、电路综合实验室、自控原理与PLC实验室、计算机仿真实验室、检测技术实验室、电气控制综合实验室等22个实验室及校内实训实践创新中心。学院与湖北省机械行业联合会紧密联系,已与湖北三环集团汽车方向机厂、航天重型工程装备有限公司、黄石东贝铸造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校企合作联合人才培养基地11个,其中,湖北三环集团汽车方向机厂为省级实习实训基地。
学院在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应用型工学特色人才上成果显著,近年来教师发表论文90篇,高水平论文40余篇,出版教材(专著)20部,省级及以上科研立项10余项,获国家专利40多项。2015年庞秋博士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近五年学生参加全国、省市各级大学生学科竞赛获得奖项80余项,优秀组织奖、团体优秀奖各2项,创新发明500余项,申请专利90余项。胡军荣获2013年“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荣誉称号,赵参、李辉、邓稳分别荣获2012、2014和2015年“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提名奖,郑胜东荣获2014年湖北省首届“长江学子”提名奖。近年来学院毕业生考研上线率接近20%,学生英语四级通过率达到90%以上,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本科)
专业培养目标:旨在培养具有良好创新创业基本能力和创新精神,能在机械装备智能制造及其产业链各工程领域从事机械产品设计、制造、设备维护及控制、生产组织管理和服务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专业优势与特色:结合“工业4.0”智能制造的先进理念,逐步形成了以数控技术及应用、工业机器人为核心的智能制造特色方向,以服务于汽车、高铁、航空等高端制造企业与现代机电产品设计和制造企业。本专业2015年已获批湖北省本科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是武汉东湖学院校级特色专业。
专业主干(核心)课程: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电工电子技术(I、II)、机械制造基础(含工程材料)、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工艺学、液压与气压传动、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PLC原理及应用、机电传动与控制、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等。毕业生就业方向:毕业生可在机械、电气、冶金、化工、信息等企事业单位及科研院所从事装备制造行业机电类产品的设计制造、技术服务、销售、管理等相关工作。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本科)
专业培养目标:旨在培养具有良好创新创业基本能力和创新精神,能在电气工程装备制造业及其产业链各领域从事装备制造设计、生产制造、设备管理、维修与维护等技术服务及销售相关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专业优势与特色:已成功获批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本科项目,逐步形成智能电网技术专业发展方向,服务于智能电网、新能源等装备制造和供配电相关企业,是武汉东湖学院校级特色专业。
专业主干(核心)课程:电路、电机学、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电气工程基础、电力电子基础、创新与专利、新能源发电技术、智能电网技术、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PLC原理与应用等。
毕业生就业方向:毕业生可在电力系统供配电部门、厂矿企业变电用电部门、电气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再生能源及智能微电网企业等相关单位工作。
自动化(本科)
专业培养目标:旨在培养具有良好创新创业基本能力和创新精神,能在装备制造业及其产业链的过程控制、检测与仪表、电气控制、信息处理等自动化领域,从事系统分析、设计、操作、运行、开发、管理及技术服务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专业优势与特色:结合“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智能制造与智能控制的先进理念,设置检测与智能控制技术专业方向,服务于智能汽车、智能制造等相关企业。本专业已形成一套层层递进、逐步提高的实践教学体系以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专业涵盖知识面宽,学生就业面广。
专业主干(核心)课程:电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可编程原理与应用、计算机控制技术、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智能控制与仪表、装备制造与过程控制系统、控制系统仿真、自动化软件技术、创新与专利等。
毕业生就业方向:毕业生可在光电子信息产业、汽车制造、智能机械、新能源技术等相关行业工作。
机械电子工程(本科)
专业培养目标:旨在培养具有应用机、电、液、气专业综合知识于机电一体化产品和生产系统,进行规划、集成、设计与制造的具有创新创业基本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技术型人才。
专业优势与特色:结合“工业4.0”智能制造与智能控制的先进理念,设置工业机器人和机电一体化专业方向,强调机械设计制造与机电控制相结合的动手能力,突出机与电控制相结合的专业核心地位,培养会设计、能编程、具有较强的工业机器人等智能设备的设计、操作、调试、维护、维修等实际应用技术和技能。
专业主干(核心)课程:电工与电子技术、机械制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基础、液压与气动技术、数控技术、机械控制工程基础、电气控制与PLC、单片机原理与接口原理、工业机器人应用基础、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
毕业生就业方向:毕业生可在机械设计与制造、先进制造等企业及其他生产部门、科研与教学部门从事机电品的设计、制造、管理、教学、开发、销售及技术服务等工作。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科)
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具备机械设计、绘图、测试、控制和加工等基本技能,具有较好的工程应用训练背景、团队合作能力及岗位适应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专业优势与特色:以现代机电产品制造工艺、生产装备为主线,以机为主,机电结合,突出自动化技术与计算机技术在现代制造业中的应用。
专业主干(核心)课程:工程制图、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基础(含工程材料)、电工电子技术、互换性与技术测量、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机电传动与控制、机械控制工程基础、机械制造工艺学、先进制造技术、PLC原理与应用、数控技术、液压与气压传动、单片机与接口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等。
毕业生就业方向:毕业生可在机械、化工、电力、汽车、轻工、纺织、食品、农业等领域中的各类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方向从事生产制造、维护管理和技术服务等工作。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设有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含大唐移动试验班)、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4个本科专业和通信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2个专科专业,目前在校生1300余人。其中,通信工程专业是湖北省重点培育本科专业、湖北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专业、湖北省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计划项目专业。
学院拥有1个湖北省重点培育本科专业、1个湖北省本科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专业”、1个湖北省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本科专业、1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本科精品课程,并建有湖北省通信与信息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院现有占地面积近1000平米的专业教学实验(训)室10个,基础课教学实验(训)室11个,并与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共同投资1000万元建设了3G/4G现代移动通信校内实践基地。同时,学院还与行业和企业紧密合作,共同建设了多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着力培养“适应能力强、创新精神强、创业技能强”的应用型人才。
学院现有教师64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高级工程师28人,青年教师均具有博士或硕士学位。近年来,学院承担和完成了多项国家级及省级以上教研和科研项目,教师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SCI20余篇,EI检索20余篇。近几年学生参加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信息技术应用大赛、节能减排等多项全国性学科竞赛获奖30余项,发表各类论文60余篇;每年都有学生以优异成绩考取香港城市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等著名大学和科研院所的研究生;近几年,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
电子信息工程(本科)
专业培养目标:旨在培养能在电子信息工程领域从事科学研究、工程设计和技术服务等工作,能综合运用科学理论和工程技术分析、设计、开发、测试和应用电子系统、信息处理系统和通信系统,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电子信息技术人才,并为硕士研究生教育提供优质生源。
专业优势与特色:是校级重点建设专业,突出“夯实基础,强化技能”的人才培养特色,使学生通过系统的理论课程学习和丰富的实践教学环节锻炼,具备通信、电子产品、计算机应用、多媒体技术等领域的硬件电路设计以及应用软件开发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专业技术和应用能力。
专业主干(核心)课程: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子技术基础、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单片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EDA技术、嵌入式系统原理与应用、信息处理技术等。
毕业生就业方向:毕业生主要面向电子产品设计与制造、计算机应用技术、应用软件开发等企事业单位,从事技术开发、工程应用和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通信工程(大唐移动试验班,本科)
专业培养目标:旨在培养能在通信工程领域从事科学研究、工程设计和技术服务等工作,能综合运用科学理论和工程技术分析、设计、开发、测试和应用通信系统(特别是移动通信系统)、信息处理系统和电子系统,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通信工程技术人才,并为硕士研究生教育提供优质生源。
专业优势与特色:是湖北省重点培育本科专业、湖北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专业、湖北省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计划项目专业,建有通信与信息工程省级重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本着“基础+技术+技能”的人才培养模式,本专业与国内知名大型通信央企——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联合共建“通信工程”品牌专业,设立了“大唐移动试验班”,面向通信行业急需的高素质3G/4G人才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把学生培养成为既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又具有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的应用型通信技术人才。
专业主干(核心)课程: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子技术基础、高频电子线路、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计算机网络与通信、光纤通信、移动通信、单片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等。
毕业生就业方向:毕业生主要面向现代通信设备制造商、运营商、通信技术企业及其相关部门,从事研究、设计、制造、维护、网络优化、开发和应用等方面的技术和管理工作。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科)
专业培养目标: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能适应新技术发展,从事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设计、生产、装配、调试、维修和现场管理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专业优势与特色:突出“基础+技术+技能”的人才培养模式,把学生培养成为电子应用技术、多媒体应用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等领域所需要的综合性专门人才,使学生既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又具有很强的实践动手能力。
专业主干(核心)课程: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子技术基础、单片机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传感器原理与检测技术、多媒体信息处理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等。
毕业生就业方向:毕业生主要面向电子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应用、电子产品设计与制造等行业的相关单位,从事工程应用、技术服务和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计算机科学学院
计算机科学学院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物联网工程3个本科专业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科专业,与全球外包100强、《财富》500强合作商--文思海辉集团和中国最大的离岸软件外包提供商--东软集团共同培养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创新应用型人才。学院设有软件工程(服务外包方向)特色班、物联网工程(移动物联网方向)特色班,经考核合格的毕业生由企业安排就业。其中,软件工程专业是湖北省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专业、湖北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专业、湖北省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对口专业。
学院现有教师73人,其中教授10人、博士生导师5人,副教授23人,青年教师全部具有博士或硕士学位。
学院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物联网工程、计算机公共基础课4个教研室,1个软件研究所。已建成数字逻辑、网络工程、软件工程、数字媒体技术等8个专业实验室和5个通用机房,有1200多台教学计算机和丰富的教学资源。
学院分别与东软集团、文思海辉集团在北京、沈阳、青岛建立了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与达内、软帝、伯均成等科技有限公司在武汉建立了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在校内建立了东软华中区工程实践教育基地、文思海辉移动物联网应用型人才实训基地、湖北省服务外包人才培养(训)基地、服务外包交付中心、湖北省重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
学院《数据库应用技术》为省级精品课程。《数据库原理与技术》课件获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计算机分委会等组织的全国课件评比二等奖。近三年师生参加学科竞赛获国家级一等奖2人次、二等奖1人次、三等奖17人次、优秀奖5人次,省级一等奖14项、二等奖27项、三等奖46项、优秀奖17项。毕业生中有10%的学生考取武汉大学等全国著名高校的硕士研究生,近几年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3%以上。部分优秀毕业生加入华为软件开发团队和国内著名IT行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
专业培养目标:旨在培养系统掌握数学与自然科学基础知识以及计算机网络与信息系统相关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良好的综合素质,能胜任计算机科学研究、计算机系统设计、开发与应用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专业优势与特色: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信息技术的基础和支撑专业,主要从事计算机软件、硬件、网络工程与通信、嵌入式新技术研究,并学习和研究这些领域的开发、应用的关键技术。显著特点是基础性强、适用范围广、知识新、软硬件相结合。本专业设置移动互联网、移动嵌入式技术两个专业方向。
专业主干(核心)课程:数字逻辑、计算机组成原理、离散数学、数据结构、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操作系统原理、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网络、汇编语言与接口技术、嵌入式系统原理、嵌入式软件开发、嵌入式Android系统、移动开发平台技术。
毕业生就业方向:毕业生可在企事业单位、公司、政府机关等部门从事移动互联网、移动嵌入式系统的设计与开发等工作,也可攻读计算机及相关学科的硕士研究生。
软件工程(本科)
专业培养目标:旨在培养系统掌握计算机科学基础理论、软件工程专业的基础知识及应用知识,具有软件开发能力以及软件开发实践的初步经验和项目组织的基本能力,能从事软件工程技术研究、设计、开发、管理、服务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专业优势与特色:是湖北省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专业、湖北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专业、湖北省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对口专业,是学校应用技术型重点培育专业,本专业主要从事软件服务工程、领域软件工程技术研究,学习和掌握信息技术外包(ITO)、业务流程外包(BPO)、知识处理外包(KPO)以及金融、证券、医疗和政务等领域软件中的关键技术,培养服务外包领域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本专业设置软件服务工程、领域软件工程专业方向。
专业主干(核心)课程:离散数学、计算机组成原理、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操作系统原理、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网络、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软件工程、软件环境与工具、软件测试和服务外包产业系列课程等。
毕业生就业方向:毕业生可在信息产业、教育、科研、金融、证券、软件服务外包等企事业单位和行政管理部门从事软件项目系统分析、设计、开发、测试和软件项目管理等工作,也可攻读计算机及相关学科的硕士研究生,具有创办软件企业的能力。
物联网工程(文思海辉特色班,本科)
专业培养目标:旨在培养掌握物联网相关的计算机、通信和传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良好外语应用能力,能胜任物联网相关技术的研究及物联网应用系统规划、分析、设计、开发、部署、运行维护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专业优势与特色:与文思海辉集团联合办学,设置智慧农业工程和智慧城市工程专业方向,显著特色是知识新、基础性强、适用范围广、软硬件与通信技术相结合。
专业主干(核心)课程:网络工程、物联网通信技术、传感器原理及应用、RFID原理及应用、传感器网络及应用、网络程序设计、网络安全与管理、移动物联网软件设计、移动物联网数据处理、智能家居、智慧社区、智慧农业等课程。
毕业生就业方向:毕业生可在企事业单位、公司、政府机关等部门从事智能交通、智能物流、智能电网、智能工业以及智慧农业等方面工作,也可攻读计算机及相关学科的硕士研究生。本专业属于国家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计划本科项目,经企业考核合格的毕业生由文思海辉安排就业。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科)
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系统地掌握计算机及应用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实际应用能力,能从事计算机应用软件的开发、计算机系统的管理与维护工作的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专业优势与特色:重在实践,实行学历课程的学习、课程应用实践和相关职业技术培训“三结合”,使学生具备计算机应用和计算机系统管理与维护的职业技能和素质。
专业主干(核心)课程:计算机组成原理、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操作系统原理、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网络、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多媒体技术、网页设计与制作。
毕业生就业方向:毕业生可在企事业单位和行政管理部门从事应用软件开发、计算机系统管理与维护、网页设计与制作等工作。
生命科学与化学学院
生命科学与化学学院设有生物技术、生物制药、应用化学和化学工程与工艺4个本科专业。其中,生物技术为湖北省首批重点培育本科专业,并且与应用化学专业分别获批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项目。
学院现有教师34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9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9人;“双师型”教师占教师人数的50%,对学生实施企业导师和专业导师联合培养的双导师制。
学院以省级重点培育专业、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专业为龙头,瞄准生物技术及应用化学新技术产业,实施产教研融合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现有农业电子商务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生物技术与应用化学研究所,应用生物及化学技术实验中心,20个生物类、化学类专业实验室。学院实施开放式办学,与中粮集团、人福药业、中联药业、药明康德、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等20余家国有大型企业、上市公司及科研院所合作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共同培养应用型人才。合作单位优先接受我院优秀毕业生就业。
学院办学成果显著。近年来承担和完成的科研、教研项目30多项;公开发表论文150余篇,主编和出版教材、著作15部;精品资源课程5门。学生成功申报国家级创新创业项目等科研项目25项,获批专利15项;参加各类学科竞赛获各类奖项700余项,其中一等奖116项;2013年获评湖北省暑期社会实践先进团队。近几年,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2%以上,考研录取率高达35.4%。2015届毕业生中,生物技术专业危卓行考入日本东京大学,应用化学专业郑珊珊考入香港城市大学;陈帅谋、李炤考取广东海关、武汉市发改委公务员。
生物技术(本科)
专业培养目标:设置了食品生物技术和发酵工程2个专业方向。培养具备生命科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具有从事本专业领域的生产、科技开发、分析检验、科技应用研究、企业运行管理、销售等方面的工作能力,尤其在食品加工、食品生产、发酵工程药物、酿酒、生物制药、环境保护等企业,能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专业优势与特色:是首批省级重点培育专业、湖北省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本科专业、湖北省专项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课题“普通民办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资助项目、湖北省高等学校优秀中青年科技创新团队计划资助项目,是农业电子商务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成员。本专业教学采用校企合作模式,以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的方式,开设创新创业、职业技能培训、实习实训等各类课程。
专业主干(核心)课程: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微生物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工程、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生物制品学、食品加工与保藏原理、现代食品发酵技术及相关实验实训等。
毕业生就业方向:毕业生可在食品生物技术、食品安全检测、农副产品深加工及安全检测、发酵技术、生物制药、卫生保健、食品安全检测、环境保护等领域的相关企事业单位或行政部门从事应用基础研究、产品开发、技术服务和管理工作,也可在高等院校或科研单位从事生命科学、生物技术方面的科研或教学工作。
生物制药(本科)
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具有扎实的生物技术和药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熟练掌握现代生物技术和制药技术的常用实验流程,掌握药物生产装置工艺与设备设计方法,具有对多药品的新资源、新产品、新工艺进行研究、开发和设计的初步能力,能够胜任现代生物技术实验室和生物制药企业岗位基本要求的具有创新精神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专业优势与特色:为学院特色专业,设置生物技术制药和天然药物开发2个专业方向。与远大集团、肽洋红公司、华联科生物技术公司等合作建立创新创业平台,开展基因工程药物、天然药物的应用开发研究,企业全过程参与人才培养,开设创新创业、职业技能培训、实习实训等各类课程。学生通过学习培训,考试合格后可获得药物制剂、药物检验、健康管理等高级职业资格证书。
专业主干(核心)课程:免疫学、生物技术制药、药物生物化学、医学分子生物学、发酵工程、天然药物分离技术、中药学、药理学、药剂学、生物药物质量控制与评价等。
毕业生就业方向:毕业生可在生物制药工业、化学制药工业、医疗卫生机构、海关检测检疫、疾病控制、药品检验等企事业单位从事应用研究、科技开发、高新技术的引进、吸收、消化等技术及管理工作。
应用化学(本科)
专业培养目标:以商品检验和药物合成为专业特色方向,培养全面发展,具备化学、化工基础知识,从事商品检测与药品检验、药物合成、新材料、新化学能源的研究、开发与应用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专业优势与特色:是湖北省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本科专业,是农业电子商务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成员,与武汉纺织大学签订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协议。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结合职业技能教育,采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与药明康德、人福药业、中联药业等知名企业、中科院水生所等合作办学。培养的学生深受用人单位好评。
专业主干(核心)课程:无机化学、无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含仪器分析)、分析化学实验(含仪器分析实验)、有机化学、有机化学实验、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物理化学实验、化学工程基础、化工基础实验、高分子科学、药物合成、化学品检验等。
毕业生就业方向:毕业生主要面向化学、化工、制药、商检、材料、能源等相关的企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从事化学应用基础研究、技术开发和管理工作,在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从事化学与应用化学方面的教学、科研或开发应用研究工作。
化学工程与工艺(本科)
专业培养目标:以精细化工、制药工程为特色专业方向,旨在培养全面发展,具备化学、化工专业知识,从事化工、医药等方面的生产过程、工艺设计、新产品开发和研制以及生产技术管理的具有较强工程适应性的高级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以及能在能源、材料、环保、轻工等工程领域从事实际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专业特色与优势:工程特色显著,将化学反应、单元操作、化工过程与设备、系统模拟优化等知识贯穿结合,培养学生在精细化学品、涂料、制药等方面设计、优化与管理的能力及从事科学研究、产品开发的能力;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结合职业技能教育,采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与药明康德、人福药业、中联药业等知名企业合作办学。
专业主干(核心)课程:分析化学(含仪器分析)、分析化学实验(含仪器分析实验)、有机化学、有机化学实验、物理化学、物理化学实验、化工原理、化工热力学、化学反应工程、化工分离、制药工程、精细化工工艺学等。
毕业生就业方向:专业的适用性广,学生毕业后可在化工、医药、能源、材料、环保、轻工等企事业单位、设计研究和分析监测部门从事技术开发、生产管理等工作,也可从事该专业的教学工作或报考研究生进一步深造。
管理学院
管理学院设有电子商务、财务管理、旅游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物流管理5个本科专业和会计、市场营销2个专科专业。其中,电子商务是省级重点专业。学院以向应用型大学转型发展为契机,以省级重点专业电子商务为龙头,以农业电子商务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为依托,以校企合作为抓手,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为目的,全面建设省级重点学科——工商管理学科。本学科是“楚天学者计划”设岗学科。2015年起与武汉纺织大学联合招收培养工商管理硕士研究生。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任教师146名,其中教授、副教授46名,具有博士或硕士学位的教师达100%,“双师型”教师占30%以上。学院的经济管理实验实训中心,获批“省级重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可全面满足多学科、多样化的实验实训教学需求。《电子商务概论》获批“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创办的武汉东湖学院大学生创业基地获批“湖北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
学院始终坚持校企合作开放办学的模式,在武汉、上海、北京、广州等地建有10余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并与九州通医药、新道科技、湖北纳杰、淘宝特色中国湖北馆、武汉淘宝商学院等10多家知名企业,成立了校企合作专业指导委员会,为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对接能力、学用结合、学以致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基础。
学院教学质量不断提高,被评为“湖北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先进基层单位”。近年来,教师获省级科研项目近20项,出版教材近20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高水平论文50余篇。本院优秀学生创办公司10多家,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显著。350名学生获得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三创赛”、全国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全国高校市场营销大赛、“挑战杯”竞赛、全国大学生会计信息化技能大赛等国家级和各类省级学科竞赛奖100多项,获得省级大学生优秀科研成果2项,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项,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4项,国家专利3项。9名同学获国家奖学金。每年有10%以上毕业生考取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英国拉夫堡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研究生。就业率长期保持在94%以上。
电子商务(本科)
专业培养目标:旨在培养具有电子商务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和自主创新创业能力,能分析和解决电子商务实际问题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专业优势与特色:本专业是省级重点专业,依托省级重点学科工商管理学科,以农业电子商务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为平台,以省内外知名电子商务企业、传统知名企业的电子商务部门等为校外实习基地,在“双师型”为主的教师队伍指导下,注重电商实际操作,特别是农业电子商务运营,突出农业电子商务特色方向,并鼓励学生自主创业、参加学科竞赛等。
专业主干(核心)课程:电子商务概论、电子商务运营管理、网络营销、搜索引擎优化、电子商务系统分析与设计、电子商务安全、移动商务、电子商务网站建设、农产品营销实务等。
毕业生就业方向:毕业生可在电子商务企业、企业的电子商务部门、各级行政管理部门从事电子商务系统设计、开发、运营、管理、网络营销与策划等工作。
物流管理(本科)
专业培养目标:旨在培养系统掌握现代物流管理理论、物流信息系统管理知识,具备农产品冷链规划、设计、管理等实务运作能力和物流企业管理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专业优势与特色:以我校省级重点学科工商管理学科为依托,以农业电子商务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为平台,以省内外知名物流企业、知名传统企业与电商企业的物流部门为校外实习基地,注重物流系统设计与规划、物流企业管理能力培养,突出农产品物流特色方向,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学科竞赛。
专业主干(核心)课程:管理学原理、经济学、统计学、物流管理概论、物流战略管理、供应链管理、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仓储与配送、农产品物流等。
毕业生就业方向:可在经济管理部门、物流企业及企业物流部门、物流中心、物流园区等从事物流网络规划与设计、物流管理等工作;可在生产制造性企业、政府机构的物流相关管理部门、物流企业、科研机构从事物流规划、物流系统设计,仓储配送管理等工作。
旅游管理(本科)
专业培养目标:旨在培养具备旅游企业管理和服务操作技能,生态和乡村旅游规划、开发和管理技能,公关社交能力,活动策划组织能力和特殊问题处理及应变能力的能满足国家旅游业发展需要、面向生态乡村旅游管理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专业优势与特色:以我校省级重点学科工商管理学科为依托,以农业电子商务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为平台,以旅行社、星级酒店、酒店管理公司等为实习基地,培养具有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突出乡村与生态旅游方向,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
专业主干(核心)课程:旅游学概论、旅游市场营销、旅行社管理、饭店管理原理、旅游礼仪学、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旅游企业财务管理、生态旅游、乡村旅游和专业英语等。
毕业生就业方向:可在旅行社、星级酒店、旅游城镇和乡村、旅游景区、旅游客运、旅游管理部门、涉外部门等企事业单位从事服务、经营、管理、规划、开发、文秘等工作。
人力资源管理(本科)
专业培养目标:旨在培养适应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掌握经济管理、劳动法律、心理学、人力资源管理等专门知识,具有招聘甄选、组织协调、文化构建、团队凝聚、压力调适、管理沟通等能力,具备互联网招聘技术(云端HR、移动、微信招聘等)、知识员工心理援助与沟通技巧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专业优势与特色:通过学习管理学、组织行为学、经济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人力资源管理方法和基本技能,深入了解人力资源管理的前沿理论,接受人力资源管理内容与方法的基本训练,以人力资源公司和企业人力资源部门为校外实习基地,通过专业实习和实践活动培养人力资源管理实践能力,突出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特色方向。
专业主干(核心)课程:人力资源管理导论、绩效考核与薪酬管理、管理学、组织行为学、人员招聘与配置、职业生涯设计与管理、人员培训与开发、人事测评理论与方法、跨文化人力资源管理、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等。
毕业生就业方向:可在企事业单位、政府机构等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从事规划、招聘、培训、绩效、薪酬、劳资关系等人力资源管理或咨询工作。
财务管理(本科)
专业培养目标:旨在培养能适应企业财务管理发展需要,具备扎实的财务管理知识、会计学理论基础和分析解决财务问题的能力,掌握会计电算化、电子报税等实践技能和公司金融理财实务方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专业优势与特色:以财务管理和工商管理基本理论教学为基础,以专业实践教学为重点,以经济管理实验实训中心、财务管理公司、会计师事务所、企业财务部门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注重财务管理方法与技巧的训练,培养分析和解决财务管理问题、投资理财实际操作能力,突出公司金融理财实务操作特色方向。
专业主干(核心)课程:财务管理、中小微企业财务管理、高级财务管理、跨国公司财务、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税法、审计学、会计电算化、财务分析等。
毕业生就业方向:可在各类企业、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会计师事务所、银行等金融机构和商务贸易服务领域从事财务管理、融资管理、成本核算和管理、财务咨询、投资咨询、理财规划、财务会计、会计记账、税务代理等工作。
会计(专科)
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具备会计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能熟练运用办公软件和财务软件,有较高外语水平,能够适应市场需要的具有较强实务操作能力的技能型人才。
专业优势与特色:要求学生在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及其他人文科学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的基础上,熟悉会计相关法律、法规和社交礼仪,具有会计与审计专业技能、熟练操作办公软件和财务软件的基本技能。
专业主干(核心)课程:会计学原理、财务管理、管理学、经济法、成本会计、管理会计、中级财务会计、税法、会计电算化、审计学、投资管理学等。
毕业生就业方向:可在公司、事业单位、国家机关、金融部门、会计师事务所等从事会计、审计工作及相关经济管理工作。
市场营销(专科)
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具备现代营销知识和现代营销基本技能,有较强的竞争意识与实践能力,能够适应市场需要、具备实务操作能力与创新精神的技能型人才。
专业优势与特色:要求学生在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市场营销学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具有市场营销调研、营销策划、市场开发与管理等基本技能。
专业主干(核心)课程:市场营销学、市场调研、产品管理、消费者行为学、分销管理、广告与促销管理、营销策划、农产品营销、企业战略管理、会计学、财务管理等。
毕业生就业去向:可在跨国公司、商业企业、金融机构和政府部门从事市场营销策划、管理与咨询、广告管理和电子商务等管理工作。
经济学院
经济学院设有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2个本科专业和金融管理、工程造价2个专科专业,其中金融学为校级特色专业。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任教师116人,其中教授、副教授38人,具有博士或硕士学位的教师达100%。
学院坚持以培养产业转型升级和公共服务发展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与中国国际期货经纪公司、中国农业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天风证券、海通证券、广州联嘉建设监理有限公司、湖北益欣成房地产估价经纪有限公司、湖北网商联盟等机构开展合作,强化实验、实训、实习,着力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学院建有硬件先进、软件齐全的经济管理仿真实验实训中心,该中心被评为省级重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仿真模拟商业银行经营、证券期货投资、外汇交易、国际商务谈判礼仪、国际贸易全流程和综合业务、房地产业务等,把企业搬进了校园。
学院《国际金融学》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教师近年发表论文200余篇,出编教材10余部,承担几十项省级课题和横向课题,拥有科研团队2个,获湖北省优秀教师、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校师德标兵、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校优质课堂等系列荣誉。
学院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近三年毕业生保持英语四级通过率达96%以上,研究生录取率在11%以上,就业率在93%以上。学生主要在金融机构、外贸系统和房地产行业就业,并有多人考取公务员。学生近年发表学术论文近200篇,学科竞赛成绩斐然,荣获全国高校商业精英挑战赛二等奖、“工商银行杯”全国大学生银行产品创意设计大赛三等奖、“智胜杯”全国大学生商业银行技能大赛二等奖、“世格杯”全国大学生外贸跟单技能大赛二等奖、中国银行全国高校金融产品设计大赛三等奖、第四届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全国三等奖等多项荣誉。
传媒与艺术设计学院
传媒与艺术设计学院设有环境设计、数字媒体艺术、产品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播音与主持艺术5个本科专业和广告设计与制作专科专业,现有学生2254名。建院以来,在培养学生具有较高审美能力,能系统掌握艺术设计和数字媒体等理论知识,具备自主运用音频、视频、图形、图像、动画等全媒体信息、艺术创作与设计管理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基础上,通过引入文化创意和互联网,让学生置身于文化创意产业大氛围中,熟悉移动媒体、新媒体广告、虚拟现实、3D打印等新兴行业领域的数字艺术产品设计、开发与制作过程,具备互联网创意策划、新媒体产品设计、线上管理运营等综合能力,培养互联网时代下能够适应社会转型发展的复合型创新人才。
我院现有毕业于各知名高校的教师105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16人,青年教师均有博士、硕士学位,“双师型”教师占30%以上。承担省部级科研项目11项,发表教科研论文60余篇。学院重视因材施教,在举办的国内外设计大赛中,师生屡获国际性、国家级、省级大奖。每年数十名优秀毕业生考入国内外重点高校攻读硕士学位,学生就业率达95%以上。
学院注重大学生实践操作和创意设计能力的培养,建有总面积达3500多平方米的创新实验实训中心,拥有800余万元的设备资产,各类实验实训仪器设备共计5000多台套。其中包含创意与设计孵化中心、虚拟仿真情景再现实训中心、数字媒体编辑实验室、非线性编辑实验室、多功能摄影实验室、录音棚、独立演播厅、东艺美术馆、画室、陶艺工作室、拷贝室、绘图室、形体训练室、声乐训练、艺术设计综合实验机房等多个实验实训平台与实验室。不仅满足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而且为平面设计、VIS设计、UI交互设计、二维动画制作、3DMAX三维动画、3D建筑巡游、影视后期特效制作等提供了充足的实训场地。
为保证教学、科研与社会接轨,学院建设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梦工厂”,以我院数字媒体专业为龙头,将企业一线制作流程引入到实践教学环节,特别针对网络动画、动画电影创意、微电影拍摄与后期等相关技术要点进行特色实践性教学训练,使大学生通过实训完全掌握与企业相接轨的技术要点与就业技能。目前,湖北溢德数字文化有限公司、AAA数字教育、恩立本公司、上海秀宝科技有限公司、武汉江通动画、武汉两点十分动画、楚天互动有限公司等10余家企业与我院达成战略联盟,为我院大学生提供项目支持和实训就业创业服务。
文法学院
文法学院设有法学、新闻学、广告学3个本科专业和新闻采编与制作专科专业,现有学生904人。其中,新闻学依托湖北广播电视台(集团)与武汉东湖学院的战略合作协议招收“长江广电特色班”。
学院有教师54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21人,分别来自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985”、“211”重点大学,“双师型”和有律师从业资格证的教师达40%。近年来,学院教师主持和参与教学和科研课题20余项,出版专著和教材30余部,公开发表论文150余篇,社会服务项目10余项,是一支充满活力和潜力的师资队伍。
学院以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为重点,建立健全了实践教学体系。与湖北广播电视台(集团)、武昌区人民法院、洪山区人民法院、东湖开发区人民法院、北京仁人德赛(武汉)律师事务所、湖北尊而光律师事务所等协作机构构建了“政、产、学、研、用”联合培养新机制,功能齐全、设备优良的新闻制作中心、模拟法庭、法律诊所、速录实验室、律师工作室、网格记者站等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育提供了平台。近年来,学院学子参加竞赛获国家级一等奖2人次、二等奖10人次、三等奖198人次,省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18项、三等奖21项,由2011级法学班邱红瑶同学负责主持的《派腾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专利代理服务实训》获批2014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学院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指导学生尽早规划职业方向,实行有针对性辅导,社会美誉度快速提升。近四年来,学生司法考试平均通过率达25%,硕士研究生录取率达11%,公务员考试通过率达12%,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签约率达到70%。进入政府机关、司法部门、事业单位、律师事务所等大型企业的比重逐年增加。
外国语言文学学院
外国语言文学学院设有英语、翻译、法语3个本科专业,大学英语教学部(承担全校大学英语课程)和中外文化比较与跨文化交际研究所,现有学生863人。学院现有教师103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20人,外教2人,客座教授4人。青年教师均为毕业于国内“985”、“211”高校或国外知名高校的硕士或博士。学院专任教师在2015年度发表教科研论文111篇,其中高水平论文5篇,出版教材5部、著作1部。学院建有“语言实验室”、“同声传译室”、“笔译工作坊”、“同声打字室”等多间语言教学实验室,同时建有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1个,充分满足了学院教学与实践的需要。
2015年学院学生获得国家级竞赛奖项19项,英语、翻译专业学生的TEM-8(全国英语专业八级考试)一次性通过率高出全国同类院校24.59个百分点。2015年学生学位授予率为98.07%,就业率为90.34%;2013年起与新疆大学联合培养MTI硕士研究生,已有学生顺利毕业。2015年考研通过国家录取分数线33人,5名学生出国深造,占毕业生人数的18.3%。
翻译专业作为学院特色专业建设项目,培养会二外、懂商务,掌握口、笔译技巧与策略,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翻译人才;英语专业已形成专业特色鲜明、课程体系科学、教学成果显著的跨文化交际特色,为社会输送高素质、复合应用型英语人才;法语专业特色方向为商务法语,该专业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的教师团队,采用新颖的教学理念和先进的教学方法,培养了一批高素质、应用型法语人才。学院加强了校企合作,每年均选派多名学生参加集中实习实训,企业推荐学生就业;同时,学院还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对外语人才的需求,量身定制人才培养目标。2016年学院与企、事业单位合作开办“翻译(口、笔译特色班,本科)”、“英语(跨文化交际特色班,本科)”及“法语(商务法语特色班,本科)”三个特色班,培养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层次复合应用型外语人才。
国际教育学院
国际教育学院是为适应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趋势,培养国际化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而设立的。自建院以来,学院秉承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现代职业理论、熟悉国际惯例、具备扎实实践技能和创新创业精神的国际化应用型人才的神圣使命,同美国南新罕布什尔大学、德国埃森经济管理应用科技大学、英国爱丁堡龙比亚大学、新西兰国际太平洋大学、韩国庆熙大学、韩国又松大学等国家及港澳台地区的十余所高校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其中,我院与美国南新罕布什尔大学合作举办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本科教育项目是经过国家教育部批准认证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已于2014年招生,现已招收两个年级的学生。学院成立了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委员会和专业教学委员会,为进入该项目的学生配备了班主任、辅导员和专业导师,中外教师联合授课,开展精英教学和精细化培养,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了优质的人力、物力和制度保障。同时,学院还开展了与韩国又松大学SolBridge国际商学院免费交换生项目,与德国埃森经济管理应用科技大学“1+1”联合培养硕士项目,目前已选派多名免费交换生赴德韩交流学习,修读硕士学位。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中外合作办学,本科)
项目简介:本专业由美国南新罕布什尔大学与我院合作举办,采用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共享中美优质教育资源,引进美方原版教材、中美学分互认、1/3课程双语教学;通过校企合作Pro-TrackCo-opEducation模式,为赴美留学学生提供良好的在美实习和就业机会。
专业培养目标:培养能熟练运用中英双语,了解国内外视觉传达设计领域的前瞻性理论和学术成就,融会贯通中外视觉传达设计的创意、掌握国内外视觉传达设计企业的运作及管理模式,服务于艺术设计及相关领域的各类机构和企事业单位,具有创新能力、国际化服务意识和相关技能的高素质国际应用技术型人才。
学制与学习模式:学制四年,前三年为英语强化、专业基础课和部分专业课程学习阶段,第四年为专业课学习阶段。毕业时成绩合格可获得武汉东湖学院普通本科文凭。在校学习三年后,GPA达到2.75以上,雅思达到6.0以上,可选择到美国南新罕布什尔大学继续学习一年专业课程,以减免学费形式享受留学资助,资助金额最高达5000美元。
毕业要求与学位授予:学生在双方学校规定的修业年限内,成绩合格,颁发武汉东湖学院本科毕业证书,达到获得武汉东湖学院和美国南新罕布什尔大学的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的分别授予两校的学士学位证书。继续在南新罕布什尔大学学习硕士课程两年,且成绩合格者,颁发美国南新罕布什尔大学硕士学位证书。
学费:国内28000元/年,国外28800美元/年(南新罕布什尔大学学费及奖学金标准每年可能略有浮动,以当年该校公布为准)。
专业主干(核心)课程:3-D建模、计算机辅助设计、标识设计、Illustrator二维设计、Photoshop二维设计软件、coreldraw二维设计软件、VI设计、装帧设计、商业插图设计、交互3-D环境、交互动画。
毕业生就业方向:毕业生能选择企业形象策划、标志设计、广告设计、包装设计、书籍装帧设计、网页设计、多媒体艺术设计、展示设计等视觉传达设计领域就业。
学院特色
为保证办学的高水准、教学的高质量,学院针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成立了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管理委员会和专业教学委员会。项目管理委员会成员由中外两方校领导及专家组成,专业教学委员会委员均由博导、教授等专业人士组成,负责提供全面而权威的指导,为学生配备专职辅导员、学生导师,一对一地指导学生,为每位学生量身定做专业学习和就业指导。
学院不定期举办各类讲座和外事交流活动,指导学生参加各类国际活动,成立国际交流协会,举办“走进东湖·发现法国”大型活动,举办中美留学生联谊等活动,多渠道锻炼学生的应用和创新能力,满足社会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