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对我们来说是一个特殊的日子。
我们自认为是这样一群人:
能写报道,能录小样;
上得厅堂,下得机房;
关键时刻,自己顶上;
精彩瞬间,当仁不让。
我们虽没有长枪短炮,但我们有尖峰厉笔;
我们虽不需放眼全球,但我们一直关注校园生活;
我们虽不是一校之主,但我们是无冕之王。
我们聚焦学生身边事,
用真实的语言,替同学们简述我们的“故事”;
还有,
收获了幸福的大家庭和难忘的青春
有没有很酷!
然而,这个酷的事情首先是个苦的事情
选题一次次被毙,爬起来继续想,
广播台的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容不得差错,
摄影部处于随时待命状态,风吹雨淋,迎着太阳晒
新媒体编辑成功加入熬夜大军,
黑眼圈加重的同时体重还不争气地猛长,
还有
今天明明过节,却没有假放。
没错今天就是
11.8记者节
我们是记者光荣的预备役
大学生通讯社记者
我们有群特别酷的大大大大前辈
1983级校友,十堰日报首席摄影记者,陶德斌
“记者职业崇高又光荣,它让我见证了南水北调世纪工程建成通水,让我体味到库区移民支持国家建设而奉献故园的情怀,让我经历了汶川地震的创痛,让我踏上了地球南北两极的“高度”……最荣幸的是2016年记者节时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直接感知到总书记对新闻工作者的关怀。
(陶老师专门为学通社的小伙伴们录制一段祝福视频)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要不断地自我提高,自我完善,做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做新时代党和人民信赖的新闻工作者。”
2001级校友&学生记者,临沂日报记者,孔令华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平凡如你我,四处行走,眼观沧桑苦难,尽收喜怒哀乐,化作笔尖流动的温存,这个社会才变得愈发温暖美好。
执着如你我,从未想过拥有撼动外界的洪荒之力,却始终在默默地影响着哪怕一草一木,这个世界才变得愈发多姿多彩。
人的一生,能把职业与理想完美结合起来,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记录历史,我们也融入历史,记录时代,我们也铭刻这个时代。
当情怀遭到嘲谑,崇高备受摧折,新闻记者仍必须有勇气捍卫心底的温润与丰饶。穿越寒冬酷暑,经历岁月砥砺,向每位怀揣理想和抱负的新闻从业者道句辛苦了!又是一年记者节,祝愿每位现在的和未来的记者都可以成就平凡中的不平凡,祝愿理想之火始熊熊不灭!”
2008级生化系校友,郴州日报社记者,郑翔
“回首6年的记者生涯,让我切身地感受到记者这个职业的艰辛与自豪。还记得从业之初,我仅把记者当成一份工作,每天清晨出门采访,晚上稿件“三审”后才能回家,每天重复着采访和写稿的工作程序,忙忙碌碌,牺牲了许多休息与玩乐的时间去思考、去工作。
后来,随着工作年限的增长,我发现记者这个职业不仅仅是份工作,可以从中享受许多获得感和成就感,特别是一篇篇新闻稿件给社会和个人带来改变的时候,心里那份自豪感油然而生,渐渐地找到了做记者的价值。
如今,仍在新闻路上奔跑的我,将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用手中的笔将一个个新闻现场和一件件新闻事件如实的传递给社会。”
我们有群特别酷的队友
从零基础小白到能拍照能写稿
一腔热血坚持早起五点半练声
拿起相机的专业架势也觉得脚下生风
最酷的是有一群平时嫌弃,关键时刻友力MAX的队友.
记者节,我们有话说~
校报的朋友们发来“贺电”
摄影部的伙伴们有话说
只闻其声的广播台美女们友情出镜啦~
新媒体,从心出发
我们有群特别酷的同伴
他们是呼声超高的校园媒体
在自己的组织和领域内有声有色
常常能第一时间掌握学生动态
他们和学通社的成员一样
为校园文化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校团委官方微信团队
“在生活中,用心去发现
在拍摄中,有心去聚焦
在撰文中,用心与码字
在推文中,用心去编辑”
中文系官方微信
教育系官方微信“汉江师院六艺大观园”
历史的追光
时代的注脚
他们的负重前行造就了一个个青年们的梦想。
11.8 在此节日之际,向每一位奔波在业务一线的新闻工作者致以敬意。
汉江师范学院大学生通讯社
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记着,我们在做一件很酷的事。
出品
汉师学通社
(感谢老师和同学对本期策划的支持)
图片:任志文
策划:任自玲 kim 策策
编辑:ki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