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畲乡的三代民大人丨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献礼70年特辑⑤

中南民族大学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坚守畲乡的三代民大人丨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献礼70年特辑⑤

中南民族大学

这是中南民族大学第1614条推送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民大一天地

祖孙三代人

来自畲乡的他们秉承民大精神

全身心投入到

家乡浙江丽水畲族地区

的成长与发展中

从民族地区来,到民族地区去

续写民大人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的筑梦故事

中南民族大学

中南民族大学

2001年9月,来自浙江丽水的畲族小伙儿蓝青,踏入中南民族大学(前身为中南民族学院)的校园,推开4年本科学习的大门。离乡千里,这所立于南湖之畔的美丽学校于他却并不陌生。

时间回溯到1984年,蓝青母亲雷萍进入中南民族学院干训部党政管理系学习,而1959年入学中南民族学院预科班的姑婆蓝梅英大概不会想到,家族中人与民院的缘分竟会延续近半个世纪。

母亲雷萍1986年毕业后,曾任丽水市(县级市)纪委常委、监察局局长,中共景宁畲族自治县县委副书记、县长等多个职务,于2018年退休。

蓝青现任浙江丽水市莲都区丽新畲族乡党委副书记、乡长,曾先后任职于武警杭州市消防支队、武警丽水市消防支队、丽水市莲都区老竹畲族镇等多个单位,挂职丽水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任综合体改处副处长。

中南民族大学雷萍(前排左一)读书时在南湖畔合影

中南民族大学

从民族地区来:

民大精神化为家风

中南民族大学

1959年,蓝梅英进入民院预科班学习,1962年进入中文系学习。毕业后曾任浙江省丽水多所中学和丽水商校语文老师,并任学校负责人,后历任中共景宁畲族自治县县委常委、统战部长,县政协副主席。其在丽水教育战线奉献一辈子的先生蓝国运,也是毕业于民院中文系的1963届校友。

中南民族大学

中南民族大学

1966届中文系毕业生 蓝青姑婆 蓝梅英

1978年,雷萍参加了恢复高考后的首次考试,考取了浙江少数民族师范学校。1984年,雷萍进一步深造,考入民院干训部。班级里都是来自各少数民族的干部精英,雷萍从他们身上学会了如何与别人交流,如何在民族大家庭里处理好民族关系。因为表现突出,加上开朗的性格,她担任了院学生会的女生部长。1985年7月,她又作为优秀学员代表,到北京参加了由国家民委组织的少数民族优秀学员活动,受到了当时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中南民族大学1985年7月,在北京参加国家民委组织的

少数民族优秀学员活动的优秀学员代表雷萍(左二)

毕业后,雷萍回到原丽水市政府民族事务科工作,为改变当时少数民族人民落后的社会、文化、经济状况,她翻山越岭,深入群众,想尽办法争取民族发展资金,帮助发展生产生活,引进先进技术,改善生活条件。2002年12月,雷萍调任景宁畲族自治县县委副书记、代县长、县长等职,成为丽水市9个县市(区)里唯一的女县长,也是丽水市第一个少数民族女县长。

中南民族大学2005年8月,习近平同志到景宁考察,

与时任景宁县县长的雷萍(右一)亲切握手

退休以后,她与先生一起,在民间协会中发挥余热:自己担任丽水市莲都区畲族(文化)研究会会长,先生在协会中负责活动协调、文件起草、方案策划等工作,致力于传承和发扬畲族传统文化、推广畲族手工艺、筹办畲族节庆活动等。

在蓝青看来,在民族地区担任干部的祖辈和父母具有相同的品质,“祖辈、父母从小言传身教,宽以待人,严以律己,也教导我学会忠、孝、敬、礼、义。这些家风家训刻在骨子里,是我的一笔宝贵财富。”一家人精神与品质的同一性外化体现在了择校学习的同一性上。

“我的姑婆和母亲都曾经在民大学习,父母也认为我去民大,是一种传承,是十分有意义的。”未进大学前,蓝青对民大就有所了解。在母亲的言语中,民院“聚集了许多少数民族学子,校园里有个南湖,环境十分漂亮,在民院学习很幸福。”这是蓝青对民大的最初印象。“母亲求学时,她与父亲分居两地,我也刚刚2岁。从家去武汉乘坐火车用时40多小时,常常买不到票,只能睡在车厢地板上。”母亲来往交通的艰辛在幼小的蓝青心中也留下深刻印象。“小时候我还会跟着母亲去上海、北京、南京、广西,去见她在民院学习时的同学。”母亲与她同学间的深厚情谊,令蓝青至今记忆深刻。

民大4年,蓝青说自己遇到了许多伯乐,加深了自己与家人、学校、民族之间的情感纽带,是幸福的4年。进入电信学院学习,加入院学生会,任学生会副主席,得到了许多来自好老师、好学长、好同学的帮助,得到学习以外的历练。“从入校到毕业,民院也‘升级’成为民大,我见证了校园的许多变化:双子塔、新校区、博士学位点……”蓝青现在也时常会关注学校的微信公众号,也会与母亲一同参加民大的丽水校友会活动。

中南民族大学

到民族地区去:

致力畲乡脱贫攻坚

中南民族大学

从民大电信学院毕业后,蓝青曾在武警杭州市消防支队半山中队、武警丽水市消防支队等单位工作8年,先后荣立个人三等功2次、集体三等功1次,个人获嘉奖5次。转业到地方乡镇工作后,蓝青清醒地认识到只有不断学习,思考积累,才能顺利开展工作、顺应家乡父老的需求。他始终保持虚心好学的态度,认为“人生的价值在于奋斗、在于创造、在于奉献。”

中南民族大学

2008年10月,蓝青在南京参加全国消防部队地方入警大学生培训,任浙江总队教员

如今,蓝青在丽水市莲都区丽新畲族乡担任党委副书记、乡长。根据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102字的“丽水之赞”,丽水市委提出“以‘丽水之干’担纲‘丽水之赞’”,实现丽水高质量绿色发展。面对生态文明建设、扶贫攻坚、乡村振兴、地方经济发展等一系列任务,蓝青积极响应党委的号召,并凭借其多年来基层工作的经验把各项工作安排得井井有条。

中南民族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2005届毕业生蓝青

但其实,刚从部队转业到基层工作时,蓝青也有许多不适应的地方。“学校的体系,部队的体系和地方上的工作体系基本上是不相干的,要自己在实践中去提炼总结。”就这样,工作初期蓝青总是在不停地做记录,遇到不懂的事情记下来,别人是如何处理类似的问题也记下来。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再加上从部队中锻炼出来的超强的执行力,慢慢地蓝青熬过了最初的困难期。

蓝青的努力没有白费,丽新畲族乡的扶贫“消薄”工作成效显著。丽新畲族乡地处莲都区西部,距离丽水市区 26 公里,是莲都区仅有的两个少数民族乡镇之一。由于地处相对偏远,交通不便、信息不畅、资金不多等因素制约,多年来村集体经济负债、空壳、薄弱等问题一直制约着乡、村经济的发展。“虽然浙江省的经济在全国处于前列,但丽水市处于全省下游,经济总量与杭嘉湖等地的差距非常大;虽然我们已经全部脱贫,但村集体经济薄弱、村民增收途径少、增长不快。”面对这些急需解决的关键实事、民生大事,出路在哪里?办法在哪里?这是困扰蓝青和他所在的丽新乡党委政府的“五指山”。2018年,得益于全省实施集体经济薄弱村三年行动计划,大力推进“千企结千村、消灭薄弱村”专项行动和全省新一轮扶贫重点村结对帮扶五年行动,蓝青认真研究政策,抢抓机遇,提出“问海借力、内外统筹、强化造血”的思路,即主动对接优质企业,积极争取村企、帮扶结对,统筹财政和结对资金,谋划产业,提升集体经济内生‘造血’能力,达到可持续增收的目标。

中南民族大学

蓝青(右三)和村民代表向上级领导

汇报丽新畲族乡占湾村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规划

“谋定而动,说干就干!”2018年6月,丽新乡山村与宁波工业投资集团顺利牵手,开启了该村“消薄、脱贫、振兴的发展之路。山村村利用财政专项资金先后投资20余万元流转土地建成了黄金茶种植基地30亩;投资9万元,建设光伏 16KW;投资35万,对过山后脱贫小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进行提升改造,受益农户65户;扶贫专项补助 25万,硬化农田机耕路960米,3300余平方;在山村、后舒畈两个自然村投资 25 万新建两座农村公厕。山村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集体经济收入实现了倍数增长,至2018年底达到了27.41万元,村集体经营性收入 6.32 万元。2019年,山村村将宁波工业投资集团结对的100万元资金入股东港小学项目,按照年均8%的固定股金分红,预计年底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将超过10万元,提前超额完成省里提出的“2022年26个欠发达县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超过8万元”目标。

中南民族大学

山村村的示范带动作用十分明显。让一个村慢慢富起来,是蓝青做的第一个成功“案例”,让这个思路模式“可复制”,使全乡9个村都富起来,才是他和全乡干部的目标。乡党委政府明确定位、上下合力、真诚服务、真抓实干,2018年至今,促成了6个企业结对5个村,结对资金达275万元。其中,宁波工投集团结对山村村捐赠100万元,万向集团结对上塘畈村捐赠100万元,永兴特钢股份有限公司结对吾赤口村捐赠50万元。目前谋划了联建项目——东港小学建设项目,惠及9个村,年均收益率达8%,另外还启动了黄金茶产业发展、光伏发电等项目,有效保障了各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在短短一年时间实现了全乡“消薄”,在全区率先完成3年任务,交上了一份高分答卷。

工科出身的蓝青凭借常年的工作经历总结出了一套扶贫的经验。“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光靠我一个人是做不到的,这是大家一起辛勤付出的结果,也得益于好政策,得益于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更得益于企业的真诚帮扶。”正因为蓝青在扶贫“消薄”工作中牢固树立的“消真薄、真消薄、薄真消”理念,坚持以真诚对接、真谋项目、真显成效的“三真”模式,追求乡富、村富、民富的“三富”成效,才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果。

“一步一个脚印,不好高骛远,根据组织需要脚踏实地做好本职工作。”蓝青对于未来的工作规划只有这一句话。而这简简单单一句话,承载着的是这位民大人献身基层、改变民族地区面貌的决心和毅力。

中南民族大学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是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力量是无穷的。所谓“传承”,“传”是“传递”,“承”是“承接”。蓝青一家人与民大的奇妙缘分值得赞叹,而更令人称道的是,蓝青和母亲、姑婆都选择了回到家乡,在默默耕耘中践行着民大精神,谋求着自己的踏实人生,裨益着一方百姓的幸福。

祖孙三代人延续了与民大数十年的缘分

来自畲乡,又回到畲乡

他们用自己的行动

支持着浙江丽水畲族地区的成长与发展

也期待更多民大人

秉承民大精神

响应祖国号召

去到最需要我们的地方

奉献自我

不忘初心

中南民族大学

中南民族大学

中南民族大学

图片来源 | 蓝青 雷萍 蓝梅英

文字来源 | 李澳丹 赵凯琦

编辑排版 | 吴皓楠

责任编辑 | 刘虹

投稿邮箱 | weixinminda@163.com

-scuec 1951-

中南民族大学

中南民族大学

首页

文中提到的大学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湖北本科院校-中南民族大学-微高校-院校号-中南民族大学-坚守畲乡的三代民大人丨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献礼70年特辑⑤